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组织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通过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膜通道整合和处理信息,从而维持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脑缺血后,细胞膜通道通过参与兴奋毒性、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等病理机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维持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的正常功能对于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脑损伤至关重要。

  • 标签: 脑缺血 连接蛋白类 缝隙接合部 谷氨酸 炎症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fnBA)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影响,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将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与HMEC-1按100︰1比例共培养,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时HMEC-1紧密连接成份ZO-1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共培养不同时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表达。构建fnBA基因敲除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以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为阳性对照,观察突变株NCTC8325ΔfnbA与HMEC-1共培养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变化。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与HMEC-1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在30 min、120 min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4.104、P = 0.015,Claudin-5 mRNA:t = 2.802、P = 0.049;12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3.478、P = 0.025,Claudin-5 mRNA:t = 1.802、P = 0.261],但60 min时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有一过性升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共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在3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t = 33.6、59.03,P均< 0.001),12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下降(t = 31.8、60.75,P均< 0.001);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组织化学结果一致。与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在30 min和60 min时ZO-1、Claudin-5蛋白的表达与NCTC83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120 min时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较NCTC8325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O-1:t = 14.89、P < 0.001,Claudin-5:t = 7.008、P = 0.002)。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破坏HMEC-1紧密连接屏障,且其表面蛋白FnBPA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因敲除 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 紧密连接 闭锁小带蛋白1 紧密连接整合膜蛋白5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本质探讨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利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CG)解析麻醉药物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机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就不同麻醉药物对ECG分段频谱特征的影响,及其在麻醉药物脑网络作用机制和脑功能连接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入探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

  • 标签: 脑电图 脑皮质 脑电频谱 功能连接 脑网络
  • 简介:摘要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而泛素化是多步级联的蛋白质修饰过程,是维持真核细胞内稳态的重要机制。其中E3泛素连接酶家族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重要成分,可催化多种蛋白底物的泛素化,促进其被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迄今为止,E3泛素连接酶在多种肿瘤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调控。而HECT型E3泛素连接酶作为E3泛素连接酶最早被研究的一种,其主要参与蛋白质翻译后转录调控的泛素化修饰过程。本文就HECT型E3泛素连接酶及其在肿瘤中作用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泛素蛋白连接酶类 肿瘤 治疗应用 HECT型E3酶
  • 简介:摘要目前胚胎种植成功率为30%~40%,并有研究证实有50%~75%的妊娠失败源于胚胎植入的异常。胚胎植入是正常妊娠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化失败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胚胎植入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及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研究证实缝隙连接蛋白参与胚胎植入及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调控。本文就连接蛋白在胚胎植入前子宫内膜容受性、内膜蜕膜化、血管重塑及植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不孕症、反复植入失败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 标签: 连接蛋白 胚胎植入 蜕膜化 子宫内膜容受性
  • 作者: 杨伟家 谢崇 李水学 周玲 秦双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乌鲁木齐 830001 杨伟家现工作单位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外科,西安 7101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乌鲁木齐 830001 谢崇现工作单位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外科,西安 7101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乌鲁木齐 830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MP7、MMP9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ongenital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诊断为UPJO患儿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 5岁,范围为2个月至15岁。按其年龄、性别1∶1匹配28例健康儿童,完善肾动态显像、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水平检查,对手术患儿进行随访。实验研究选取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UJPO模型组27只(术后1周组、术后2周组,术后4周组各9只)作为实验组,建立假手术组9只(术后1周组、术后2周组,术后4周组各3只)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肾脏标本,进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方法分别检测MMP7、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UPJO患儿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分别为9. 66(7. 57,12. 01)和24. 45(19. 32,30. 19),正常患儿分别为4. 66(3. 78,5. 45)和10. 62 (8. 65,12.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组患儿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分别为12. 85 (9. 76,15. 71)和31. 90(24. 62,38. 61),非手术患儿为3. 94(3. 12,4. 71)和11. 72(8. 99,14. 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2例患儿术后6个月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分别为2. 76(2. 07,3. 40)和7. 39(5. 11,9. 70),术前分别为7. 97(5. 49,10. 55)和20. 59(14. 28,27.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动物实验中,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第2周、第4周手术侧肾MMP7、MMP9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非手术侧组(P<0. 05);手术侧组第4周MMP7、MMP9水平较第1周升高(P<0. 05),呈逐渐升高趋势;非手术侧组第4周MMP7水平较第1周升高(P< 0. 05)。结论尿MMP7、MMP9可作为预测UJPO的一种无创生物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UPJO的临床进程,对UPJO患儿手术时机的把握及预后监测可能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肾盂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MMP7 MMP9 无创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E3泛素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 enzyme,E3)通过调控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关键蛋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环指家族(RING-finger)作为最大的E3家族,可以作为抑癌或促癌因子在肝细胞肝癌(HCC)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RING-finger E3s在HCC中作用机制,以及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HCC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食管连接部收缩指数(EGJ-CI)在区分功能性烧心(FH)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PPI难治性烧心和(或)反流患者82例,其中RGERD患者50例(RGERD组),FH患者32例(FH组)。比较RGERD组和FH组患者的EGJ-CI,计算EGJ-CI区分RGERD与FH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EGJ-CI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参数、基线阻抗水平和24 h阻抗-pH监测参数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RGERD组患者的EGJ-CI低于FH组[25.8 mmHg·cm (14.1 mmHg·cm, 35.9 mmHg· cm)(1 mmHg=0.133 kPa)比39.2 mmHg·cm(23.0 mmHg·cm, 60.8 mmHg·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3,P=0.005)。当EGJ-CI的临界值为35.8 mmHg·cm时,其区分RGERD与FH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62.5%,AUC为0.69(95%CI 0.57~0.81)。EGJ-CI与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综合松弛压、远端收缩积分、远端食管压力、平均夜间基线阻抗水平(食管远端通道z6)均呈正相关(r=0.812、0.631、0.451、0.490、0.401,P均<0.01),而与De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总体反流事件数、酸反流事件数、长反流事件数、最长反流时间均呈负相关(r=-0.363、-0.372、-0.346、-0.318、-0.300、-0.291,P均<0.01)。结论EGJ-CI有助于区分FH与RGERD患者。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烧心 阻抗-pH监测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胃食管接合处收缩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腹痛及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6例IBS-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回盲部组织标本,记录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及每周排便的次数。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估大鼠敏感性,记录造模成功后1 h内大鼠排便颗粒数。分别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及Claudin-2的表达和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改变。结果IBS-D患者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和P=0.005),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免疫荧光观察和透射电镜可见IBS-D患者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结构破坏;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的腹痛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3,P=0.017和r=-0.407,P=0.039),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腹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58,P=0.019)。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和P=0.003),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呈负相关(r=-0.639,P=0.047和r=-0.888,P=0.001)。结论IBS-D患者和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回盲部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其与IBS-D患者腹痛评分相关,和大鼠内脏高敏感相关,β-catenin更与IBS-D患者腹痛持续时间相关。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改变可能在IBS内脏高敏感及肠黏膜屏障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紧密连接部 黏附连接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脓毒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次发病率,早期、及时的干预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复发率。脓毒症的发生可能与连接蛋白43(Cx43)的磷酸化有关,而Cx43的磷酸化需要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实现。Cx43的相关位点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发生磷酸化,实现了对脓毒症的精准调节,这些位点可能成为治疗脓毒症的相关靶点,为精准化治疗脓毒症提供方向。本文主要分析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与Cx43相关的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连接蛋白43 信号通路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加快了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步伐,而节点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部位,是研究的基础和重难点。本文介绍了连接节点的常见形式,并结合国内发展现状加以总结和展望。

  • 标签: 装配式混凝土 节点 发展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用一体化PET/MR研究健康年轻男性脑默认网络(DMN)的功能连接(FC)和代谢有效连接(MEC)特征。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中位年龄29岁),使用PET/MR采集所有受试者全脑的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静息功能MRI(fMRI)以及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1加权数据。使用CONN18b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12进行分析,基于体素提取DMN 4个子网络: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后扣带回皮质(PCC)及左右两侧的外侧顶叶(LP)的FC及FDG代谢数据,计算FC和MEC并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结果DMN的4个子网络两两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FC(t值:6.00~7.71,均P<0.008,Bonferroni校正);MPFC与PCC之间(MPFC到PCC: t=10.03, PCC到MPFC: t=3.7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双侧LP相互之间(左LP到右LP: t=5.28,右LP到左LP: t=4.76,均P<0.004,Bonferroni校正)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双向MEC;MPFC、PCC分别和双侧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向MEC(t值:3.44~6.93,均P<0.004,Bonferroni校正)。结论DMN内部存在特殊的FC和MEC模式,MPFC和PCC在DMN中较为关键,存在紧密联系且共同调节LP。一体化PET/MR提供了认识脑网络组织形式的新角度,深化了对DMN的全面了解。

  • 标签: 神经通路 男(雄)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SpyTag/SpyCatcher体系共价连接的效率,分析得出优化后的连接条件,为今后相关纳米颗粒疫苗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分别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摸索共价连接的反应时间、温度、缓冲体系和混合比例,采用非还原型凝胶电泳检测共价连接的效率。结果反应时间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22.028,P<0.05),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质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6 h后连接效率约为50%,偶联蛋白在25 ℃稳定存在至少72 h。反应温度和缓冲体系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蛋白比例为物质的量比1.0∶2.0混合。结论SpyTag/SpyCatcher共价连接体系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且该体系能适用于多种温度和缓冲条件。

  • 标签: SpyTag/SpyCatcher 共价键 共价连接效率
  • 简介:摘要30余年来,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技术已成为轻中度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NIV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人机连接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口鼻面罩、鼻罩、口罩、全脸面罩或头罩。20%~30% 的NIV失败是由于鼻罩或面罩的并发症和不舒适引起的人机不同步,使患者住院病死率上升3倍以上。NIV的不同连接方式在性能、舒适度和耐受性方面各有特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讨论NIV连接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防雷装置SPD安装实际,首先分析了SPD连接问题的危害性,接着重点阐述了如何凭借凯文式接线法和多条并联导线等相关方法有效处理好SPD的连接问题,从而为SPD安装人员以及防雷安全验收人员在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防雷装置 SPD 连接问题 凯文接线
  • 简介:摘要以光纤连接器领域为对象,研究其分类体系特点,分析该领域CPC分类号相对于IPC分类的变化,并通过实际案例给出该领域CPC分类对案件检索实践的方法,分析了CPC分类的特点和其在检索中的优势,希望促进光纤连接器领域中CPC的应用。

  • 标签: CPC分类 光纤连接器 检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射线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分布和细胞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Cx43对受照细胞刚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和不同剂量X射线(0、2.5、5、10和20 Gy)照射后12 h HUVEC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的改变,以及不同剂量(0、5和10 Gy)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3、6、24和48 h)Cx43 3个磷酸化位点(Ser279/282、Ser368和Tyr265)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x43蛋白在受照HUVEC细胞中的分布变化。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受照细胞在探针压入不同深度(50、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细胞刚性)的变化,以及Cx43过表达对受照细胞杨氏模量(细胞刚性)的影响。结果10 Gy X射线照射后6、12、24、48 h,HUVEC细胞中Cx43表达量降低(t=3.262、3.708、3.686、6.825,P<0.05),且在2.5、5、10和20 Gy照射后24 h Cx43表达水平的降低与受照剂量呈现剂量依赖性(t=3.034、10.720、13.130、13.650,P<0.05)。5、10和2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HUVEC细胞中Cx43分布由细胞间隙转移入核及核周,照射后24和48 h,Cx43的Ser368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并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10 Gy X射线照射HUVEC细胞后24 h,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探针压入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均明显降低(t=3.362、5.122,P<0.05);过表达Cx43的受照组与空载体受照组相比,在探针压入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增高(t=2.674、4.398,P<0.05)。结论X射线照射可导致HUVEC细胞内Cx43 Ser368位点磷酸化,促进Cx43降解和分布变化,降低细胞刚性。提高Cx43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受照细胞刚性的恢复,提示Cx43可能是调控X射线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靶点。

  • 标签: X射线 HUVEC细胞 Cx43 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聋哑儿童执行功能缺陷与脑功能连接间的关系及特征。方法从特殊教育学校招募28名聋哑儿童和27名人口学指标匹配的正常听力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分别选用磁共振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评估聋哑儿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在脑灰质体积之间的差异,采用功能磁共振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方法分析聋哑儿童与正常听力儿童脑执行功能网络内连接的差异,用执行功能测试工具评价聋哑儿童各执行子功能与听力正常儿童的差异。结果聋哑儿童的脑灰质体积在左侧角回(MNI坐标:-48,-72,45;700 voxels)、右侧顶上回(MNI坐标:20,-62,57;594 voxels)和左侧枕中回(MNI坐标:-32,-87,42;782 voxels)较听力正常儿童减小。聋哑儿童在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额下回(MNI坐标:-24,21,3;54 voxels)功能连接较听力正常儿童减弱。在行为学测试结果中,聋哑儿童在转换功能上较正常儿童存在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9,P=0.02)。结论聋哑儿童执行功能存在一定缺陷,其神经机制可能与执行功能相关脑区出现功能连接减弱及脑灰质体积减小有关。

  • 标签: 聋哑 执行功能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镧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致脉络丛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中的作用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永生化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Z310细胞)体外模拟血脑脊液屏障,分为对照组和0.125、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不同浓度氯化镧处理Z310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MMP9、闭合蛋白(occludin)和胞质附着蛋白1(ZO-1)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occludin、ZO-1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化镧处理组Z310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连接变少,死亡细胞、细胞碎片逐渐增多。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细胞内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IMP1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细胞内ROS产生水平明显增加(P<0.05),0.125、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细胞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镧可能通过下调Nrf2表达造成细胞内ROS水平增加,从而活化MMP9致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水平下降。

  • 标签: 氯化镧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活性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间紧密连接
  • 简介:摘要由于电源SPD接线长度设计、施工不规范,导致某级SPD不启动或由于在雷电主频λ/4及奇次倍谐波上谐振,阻抗无穷大,导致电源SPD不能正常工作,起不到防护作用。本文通过对电源SPD接线长度规定变化原因的分析,以引导设计、施工人员按现行规范执行电源SPD接线截面积要求,既保证设计、施工质量,又能节约成本。

  • 标签: 电源SPD 雷电感应 接线影响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