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溃疡(DFU)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也提出了挑战。现代DFU护理的内容包括清创、使用促进创面湿性愈合的敷料、减压、血管评估及管理、治疗感染和血糖控制等几个方面。国际糖尿病工作组(IWGDF)推荐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标准护理包括血糖控制、血管评估及恢复血管灌注、感染控制、足部减压和伤口护理。多学科协作模式和快速转诊路径也在近年在DFU治疗中有较大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 多学科协作模式 快速转诊路径
  • 简介:摘要针对溃疡痊愈后在溃疡复发高风险人群中如何更好地恢复行走和活动的问题,Mueller综合了可用的指南、证据和预防措施,提出5条建议。即持续且缓慢的足部减压、穿合适的治疗鞋、逐渐增加活动水平、避免每天活动变化过大和每天检查双

  • 标签: 糖尿病 活动 溃疡 预防
  • 简介:摘要糖尿病溃疡(DFU)创面持续不愈合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敷料应用是治疗DFU的关键部分。现代敷料应用于DFU创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近期较高质量证据推荐采用新的循证治疗方式,如蔗糖八硫酸盐敷料等。该文对近10年现代敷料的种类、特征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现代敷料
  • 简介:摘要溃疡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资源利用率都很高。糖尿病预防性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可改变的溃疡危险因素。纠正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措施包括针对患者的结构化教育、针对医务人员的结构化教育、足部自我管理行为、治疗溃疡前期病变或其他足部临床症状、矫形干预和足部相关运动等。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溃疡
  • 简介:摘要糖尿病溃疡患病人数逐年递增,糖尿病溃疡难愈合,给国家及个人带来巨大负担。如何加速糖尿病溃疡愈合成为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其难愈合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各机制之间关联性不高,因此其临床标准化和精准化诊疗仍面临若干挑战。该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进展,围绕慢性炎症、细菌生物膜形成、高氧化应激、生长因子抑制、微循环障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积累等导致糖尿病溃疡难愈合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足 生物膜 微循环 创面修复 慢性炎症 难愈合 机制
  • 作者: 徐俊 许樟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糖尿病足病科 300134,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北京 100101
  • 简介:摘要国际糖尿病工作组《糖尿病溃疡减压指南(2019版)》针对糖尿病患者前或中足底的溃疡,提供了一线到四线的减压方法,首选一线不可拆卸齐膝高减压装置。二线或三线减压治疗方法为可拆卸齐膝高和齐踝高减压装置。合适的鞋袜结合泡沫毡垫可作为四线减压治疗选择。如果非外科手术减压失败,还可以通过外科减压以促进跖骨头和足趾溃疡愈合。最后对合并感染、缺血的复杂溃疡和足跟溃疡减压给出了推荐。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减压 支具 指南解读
  • 作者: 徐俊 许樟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18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糖尿病足病科 300134,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北京 100101
  • 简介:摘要国际糖尿病工作组《糖尿病溃疡分类指南(2019版)》是按照患者-干预-比较-结局(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原则,基于影响创面愈合的8个因素提出了4个临床问题,同时给出5条推荐要点,重点介绍了SINBAD分类法。感染分类推荐IWGDF/IDSA分类,血管介入建议参考WIfI分类。统一分类方法,既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也有利于交流。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分类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国际糖尿病工作组发布的《糖尿病溃疡的外科血管重建与修复手术》中,系统总结了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保的手术方法和最新进展。笔者对包括至股总动脉的流入道病变、远端旁路手术、小腿动脉的旁路手术、孤立腘动脉节段的旁路手术、足部动脉旁路手术、动静脉瘘、静脉动脉化和游离组织移植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外科 血管重建 修复
  • 简介:摘要糖尿病溃疡(DFU)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问题。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生长激素治疗DFU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生长激素治疗DFU的可能作用及机制予以综述。

  • 标签: 生长激素 糖尿病 糖尿病足溃疡
  • 简介:摘要糖尿病溃疡难治愈,易复发,远期预后差。糖尿病溃疡标准治疗效果有限,发展辅助治疗已成为新趋势。目前,局部氧疗辅助治疗糖尿病溃疡有助于创面愈合,特别是慢性创面,但目前尚缺少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并且临床医师对局部氧疗缺少了解。因此,笔者通过综述创面愈合与氧气的关系,局部氧疗原理、发展与演变、常见形式及优缺点,国内发展现状等,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局部氧疗的认识和重视,使糖尿病溃疡患者从中获益。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溃疡(DFU)患者伤口愈合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DFU的复发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1年7月10日关于DFU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计患者2 585例,其中累计复发组982例,未复发组1 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Wagner分级(Ⅲ、Ⅳ级)(OR=4.40,95%CI:2.21~8.78,P<0.01)、伴有周围神经病变(OR=5.69,95%CI:4.53~7.14,P<0.01)、伴有周围血管病变(OR=3.54,95%CI:3.05~4.11,P<0.01)、多重耐药菌感染(OR=3.61,95%CI:3.13~4.17,P<0.01)、截肢史(OR=19.18,95%CI:10.69~34.42,P<0.01)、既往DFU的持续时间≥60 d(OR=1.02,95%CI:1.00~1.03,P<0.01)、血糖控制差(OR=3.39,95%CI:2.67~4.31,P<0.01)、潜在骨髓炎(OR=2.86,95%CI:2.29~3.58,P<0.01)、初发溃疡在足底(OR=2.80,95%CI:2.10~3.73,P<0.01)、吸烟(OR=2.30,95%CI:1.18~4.48,P=0.01)是DFU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基于现有证据,Wagner分级(Ⅲ、Ⅳ级)、伴有周围神经病变、伴有周围血管病变、多重耐药菌感染、截肢史、既往DFU的持续时间≥60 d、血糖控制差、潜在骨髓炎、初发溃疡在足底、吸烟是DFU复发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预防,从而提高糖尿病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复发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作者: 赵彤 王海娇 侯文潭 吴欣蕙 刘璇 常菁 马静霖 李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济南250000,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 266100,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济南 2500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21 山东省内分泌与脂代谢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济南 250021
  • 简介:摘要糖尿病溃疡(DFU)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FU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人们持续关注并广泛研究的问题。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参与包括糖尿病伤口愈合在内的许多生物学过程。miRNA在人体中主要通过抑制mRNA翻译来调节编码蛋白。该文就miRNA在DFU中的愈合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愈合 感染 微小RNA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4年,左溃烂1年,6年前出现双眼白内障,入院后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非均匀型脂肪肝及多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呈“鸟样外貌”,头发花白,声音高调且沙哑,四肢纤细,皮肤菲薄,左第一跖骨背侧及外踝处可见深达骨质溃疡。采集口腔拭子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检测到患者WRN基因存在2处(c.1270-1G>A和c.3475A>T)杂合突变,诊断为Werner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糖尿病溃疡的患者,应当注意鉴别诊断。

  • 标签: 糖尿病足 Werner综合征 基因检测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清创在糖尿病溃疡患者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糖尿病溃疡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消毒并清洁伤口,试验组采用封闭式脉冲冲洗集污组件装置冲洗伤口,2组伤口按照统一的方法清创、选择敷料并包扎伤口,观察2组患者换药次数、换药时间、疗效、换药费用、伤口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换药次数、换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0.42 ± 1.92)次、(12.19 ± 2.37)min、(32.53 ± 6.91) d、86.04%(37/43),对照组分别为(19.47 ± 3.13)次、(21.65 ± 3.99) min、(43.17 ± 13.72) d、51.16%(2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545~16.127,χ2=13.214,均P<0.01),但试验组换药费用为(3 278.78 ± 220.92)元,对照组为(3 195.75 ± 206.54)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814,P>0.05),试验组干预后第2、4、6和8周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47 ± 1.09)、(0.57 ± 0.72)、(0.06 ± 0.23)、(0.03 ± 0.01)分,对照组分别为(3.83 ± 1.16)、(2.73 ± 1.41)、(1.92 ± 1.06)、(1.43 ± 0.70)分,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90.663、F组间=76.011、F交互=4.210,均P<0.01),试验组干预后第2、4、6和8周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9.34 ± 9.34)%、(86.26 ± 13.33)%、(95.01 ± 8.56)%、(97.28 ± 3.62)%,对照组分别为(26.64 ± 5.19)%、(50.37 ± 10.53)%、(64.84 ± 12.27)%、(72.04 ± 1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54.487、F组间= 921.230、F交互=23.154,均P<0.01)。结论脉冲清创可以有效地清洁糖尿病溃疡患者的伤口,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每次换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伤口疼痛,提高足溃疡创面的愈合率,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脉冲清创 伤口清洁 清创 糖尿病足 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少见细菌感染对糖尿病溃疡(DFU)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一感染中常见及相对少见的15个菌种共计288例DFU患者,进行入组病情分析、随访近远期预后指标。根据愈合、截肢、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等病情结局,分析各组间差别与不同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少见感染菌种为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摩根摩根菌、溶血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各组间患者年龄、白蛋白、HbA1C、体重指数、溃疡病情、感染程度、愈合及小截肢存在显著差异。严重下肢动脉病变、年龄>70岁是愈合的主要危险因素;Wagner 3级及以上、停乳链球菌感染是小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下肢动脉病变、血红蛋白≤90 g/L、血白蛋白≤30 g/L是大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 ·(1.73 m2)-1、血红蛋白≤90 g/L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70岁、血白蛋白≤30 g/L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少见的不同细菌感染的DFU患者整体病情、溃疡病情、感染程度及预后有差别。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细菌感染 创面愈合 截肢 心脑血管事件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对糖尿病溃疡(DFU)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14例II型糖尿病足部溃疡,男10例,女4例,年龄49~58岁。其中单纯周围神经病变10例,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4例,无单独血管病变患者。在严格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础上,对Wagner 2级以上DFU进行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或填充,2~3周后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大小8 cm×3 cm~27 cm×7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3块皮瓣一期成活,1块发生静脉危象,积极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供区和受区愈合良好,皮瓣外形好,质地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可修复DFU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修复
  • 作者: 徐俊 许樟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糖尿病足病科 300134,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北京 100101
  • 简介:摘要国际糖尿病工作组《糖尿病溃疡周围动脉病变诊断、预后与管理指南(2019版)》在2015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的更新。按照患者-干预-比较-结局(PICO)原则,编委会提出8个临床问题,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文献系统评价,从诊断、预后和管理3个方面提出了17条建议,从而指导从事糖尿病的医护人员在周围动脉病变方面规范诊断、治疗及预后。笔者结合当前的国内外有关糖尿病临床指南及临床经验对该指南加以解读。

  • 标签: 糖尿病足 周围动脉病变 诊断 预后 管理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成人软组织恶性肿瘤,而足部血管肉瘤所致肿瘤性溃疡,文献报道少,更为罕见。本文介绍了1例足部血管肉瘤误诊为糖尿病溃疡的患者,曾于外院按糖尿病溃疡治疗无明显好转,结合其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完善病理活检,病理检查考虑血管肉瘤。本文旨在强调糖尿病患者足部血管肉瘤或其他肿瘤性溃疡易误诊为糖尿病溃疡,治疗无明显改善时应对溃疡组织尽早行病理组织活检。

  • 标签: 血管肉瘤 糖尿病 足溃疡
  • 简介:摘要糖尿病溃疡等慢性创伤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在现有的治疗方式下,糖尿病溃疡往往愈合不良且容易复发,因此找寻新型疗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其在糖尿病溃疡愈合中的作用已得到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实。然而,由于获取干细胞往往依赖于侵入性手段,免疫排斥和移植后的细胞存活率低等问题也限制了干细胞疗法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近年来,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在糖尿病溃疡的治疗中表现出很强的转化潜能。该文将围绕iPSC在包括糖尿病溃疡和肢体缺血在内的创伤愈合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前景、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和改善安全性的方法展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诱导多能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蛆虫清创疗法(MDT)促进糖尿病溃疡(DFU)患者创面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1)将东部战区空军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应用MDT(疗程为3 d)的DFU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56±12)岁]、12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外伤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53±10)岁]分别设为DFU组与外伤无糖尿病组。应用MDT前后观察DFU组患者创面大体情况并留取创面组织,留取外伤无糖尿病组患者首次就诊时清创前创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后创面组织中血管新生标志物CD31的表达,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后及外伤无糖尿病组患者清创前创面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蛋白、mRNA表达。(2)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第3~6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取3 d龄无菌丝光绿蝇幼虫,提取分泌排泄物(ES)用于后续实验。取3个批次细胞,均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单纯高糖组、高糖+5 μg/mL蛆虫ES组和高糖+10 μg/mL蛆虫ES组,分别加入PBS、终物质的量浓度20 mmol/L葡萄糖、终物质的量浓度20 mmol/L葡萄糖+终质量浓度5 μg/mL蛆虫ES、终物质的量浓度20 mmol/L葡萄糖+终质量浓度10 μg/mL蛆虫ES处理,各组试剂总体积相同。培养48 h,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批次细胞中FAS的蛋白、mRNA表达情况及细胞内FAS蛋白表达与定位情况,其中mRNA表达样本数为3。(3)取2个批次细胞,均分为单纯小干扰RNA(siRNA)对照组、siRNA对照+蛆虫ES组、siRNA-FAS+蛆虫ES组,分别转染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的无意义对照siRNA、无意义对照siRNA、siRNA-FAS 4~6 h,之后分别加入PBS、终质量浓度10 μg/mL蛆虫ES、终质量浓度10 μg/mL蛆虫ES常规培养24 h,各组试剂的总体积相同。1个批次细胞进行划痕试验,划痕后24 h观察划痕宽度,检测细胞迁移能力;1个批次细胞进行成管实验,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小管生成情况。划痕试验和成管实验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与应用MDT前比较,DFU组患者应用MDT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明显增多,坏死组织明显减少;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明显增多。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创面组织中FAS蛋白表达较外伤无糖尿病组清创前明显减少,DFU组患者应用MDT后创面组织中FAS蛋白表达较应用MDT前明显增多。DFU组患者应用MDT前创面组织中FAS mRNA表达量为1.00±0.17,较外伤无糖尿病组清创前的3.87±1.02明显减少(t=9.808,P<0.01);DFU组患者应用MDT后创面组织中FAS mRNA表达量为1.85±0.31,较应用MDT前明显增多(t=-10.853,P<0.01)。(2)培养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单纯高糖组细胞中FAS蛋白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减少,高糖+5 μg/mL蛆虫ES组、高糖+10 μg/mL蛆虫ES组细胞中FAS蛋白表达较单纯高糖组明显增多。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显示,单纯高糖组细胞中FAS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92±0.073,较PBS对照组的1.000±0.085明显减少(P<0.01);高糖+5 μg/mL蛆虫ES组和高糖+10 μg/mL蛆虫ES组细胞中FA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1±0.047、0.687±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较单纯高糖组显著增多(P<0.01)。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内FAS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表达情况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相近。(3)划痕后24 h,siRNA对照+蛆虫ES组、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划痕未愈合宽度明显窄于单纯siRNA对照组(P<0.01),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划痕未愈合宽度明显宽于siRNA对照+蛆虫ES组(P<0.01)。培养24 h,siRNA对照+蛆虫ES组、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小管生成数明显多于单纯siRNA对照组(P<0.05或P<0.01),siRNA-FAS+蛆虫ES组细胞小管生成数明显少于siRNA对照+蛆虫ES组(P<0.05)。结论MDT通过蛆虫ES上调FAS的表达水平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从而促进DFU患者创面血管新生。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溃疡 蛆虫分泌排泄物 脂肪酸合成酶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