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视觉系统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包括一系列非侵入性无创检测,为临床提供视觉系统不同位置和细胞类型相关功能的客观指标。本指南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制定,介绍了视觉电生理诊断标准流程,包括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图形ERG、多焦ERG、眼电图和脑皮层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概述了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原则,并且通过实例说明常见疾病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及其相应表现。(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92-50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视觉显示终端(VDT)引起受检者视觉疲劳的差异和对视觉健康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30名受检者,男7名,女23名,年龄23(23,25)岁,等效球镜度(-3.86±2.71)D,受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的顺序先后观看类纸护眼屏及电视屏幕的视频,所有受检者在相同环境相同视角下观看视频30 min,观看前后分别填写视疲劳量表,测量调节、集合、融合等视觉功能指标并记录瞬目次数。观看视频前后各观测指标数据的比较根据数据正态性选择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及Wilcon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结果:观看2种屏幕后所有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增加,看近的单眼、双眼正相对调节能力提高。观看类纸屏及电视屏前受检者的瞬目频率分别为15.7(11.8,17.3)、16.9(13.1,19.4)次/min,观看2种屏幕后分别为18.9(12.7,20.1)、20.4(15.3,21.9)次/min,2种屏幕观看后都较观看前瞬目频率明显增加(Z=2.82,P=0.01;Z=-2.27,P=0.02),但2种屏幕间无差异;观看类纸屏后视疲劳量表评分较观看前明显降低(P=0.02)且明显低于观看电视屏后(χ2=5.57,P=0.01),而观看电视屏前后量表评分无显著变化;观看类纸屏后看近水平外隐斜度数较看屏幕前增长明显(F=2.87,P=0.049),且明显大于观看电视屏后(P=0.049);观看类纸屏后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相较观看电视屏后更低(χ2=2.99,P=0.03),但观看2种屏幕前后无明显差异;观看2种屏幕后,受检者右眼、左眼及双眼的正相对调节能力(PRA)都较观看前增加(F=11.01、5.01、10.00,均P<0.05),同时观看类纸屏后的双眼PRA较观看电视屏更高(P=0.02)。观看类纸屏后近眼位负融像破裂点,远眼位正融像恢复点较看屏幕前均有增加(P=0.02、0.04),观看电视屏后各融像性功能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短时间、中等距离观看VDT可引起视疲劳感受及部分双眼视觉功能指标变化;不同类型的VDT可对人眼的视觉功能产生不同影响,观看电视屏比观看低蓝光、无频闪的类纸护眼屏可能更容易引起视疲劳。

  • 标签: 视觉显示终端 视觉功能 视疲劳 对比研究
  • 作者: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中枢视觉损伤(CVI)是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视觉损伤最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也日见增多。CVI患儿除视功能严重受损外,还常缺少独立生存能力,家庭、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抚养和教育成本。本文从了解CVI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掌握CVI基本检查方法和意义,重视CVI早评估、早发现和早干预,加强CVI宣传普及预防工作和多学科交叉合作4个方面,强调关注CVI和给予CVI患儿更多、更为有效的关爱。(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21-325)

  • 标签: 视觉障碍 视通路 膝状体 神经通路
  • 简介:摘要视觉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视感觉障碍、视运动障碍和视知觉障碍,影响患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质量,并可阻碍全身整体康复进程。视感觉障碍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配镜和助视器有助于改善视力,视野缺损的康复手段包括替代性治疗、补偿性训练及恢复性治疗;视运动障碍包括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方法包括眼球运动训练、棱镜、遮盖、药物及斜视矫正手术等;视知觉障碍最常见的是视觉忽略,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及其他康复手段。对视觉障碍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为脑卒中患者的全身康复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0-377)

  • 标签: 脑卒中 视觉障碍 视觉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眼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屈光度和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2月6—28日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1例71眼。采用OPD Scan-Ⅲ屈光力/角膜分析仪测定受检眼中间视觉环境和明视觉环境下的球镜度、柱镜度及全眼高阶像差,对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受检眼瞳孔直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进行比较。结果与中间视觉环境比较,受检眼在明视觉环境下瞳孔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30,P<0.001)。明视觉环境与中间视觉环境环境下受检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0±2.38)D和(-6.85±2.75)D,柱镜度分别为(-0.84±0.76)D和(-1.27±0.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种环境下测得的球镜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中间视觉环境下总高阶像差、总三叶草差及总球差等均方根(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间视觉环境下Zernike多项式各项系数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检测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近视和近视散光眼在中间视觉环境下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均高于明视觉环境下的测定值。

  • 标签: 中间视觉 明视觉 视觉质量 高阶像差 屈光度
  • 简介:摘要视觉诱发电位(VEP)可提供有关视觉系统功能完整性的重要诊断信息。本标准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修订。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多种技术产生的图形模式刺激;进一步强调在图形翻转或图形给-撤期间应确保亮度无变化;而且在文字方面进行了调整,以使临床VEP标准与ISCEV其他标准更加契合。本临床VEP标准基于一系列刺激参数和记录条件,可提供核心的临床信息,全球大部分临床电生理检查室均可采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87-59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对门诊诊疗流程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15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诊。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实施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充分收集患者在门诊诊疗流程中分诊质量、意见及投诉、护患之间纠纷等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以上意见进行整体修改,制定流程优化护理分诊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诊疗质量、护理质量、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及风险事故、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门诊分诊诊疗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方面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及风险事故、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流程优化护理分诊能够改善门诊分诊的诊疗质量,使患者较快地就诊完毕,且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减少了门诊中投诉、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门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流程优化护理分诊 门诊诊疗流程 护理质量 分诊诊疗质量
  • 简介:摘要青光眼在当今世界不可逆性致视觉损伤的眼病中位居前列,其所引起的视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利用患者残余视功能进行视觉损伤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社会各界对青光眼所致视觉障碍以及视功能康复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从青光眼视觉损伤的流行病学现状入手,揭示青光眼视觉损伤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并围绕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变特点、患者的康复需求与服务的供给现状、新型扩大视野的辅助设备和最新行之有效的康复干预方法等核心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路。

  • 标签: 青光眼 低视力 视觉康复 增强现实头戴式助视器 视觉可塑性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流程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企业在流程管理方面的先进实践,围绕大型企业流程管理的工作推进思路和流程管理系统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推动流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系统 ARIS
  • 简介:摘要儿童视觉筛查对于潜在眼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其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儿童视觉筛查的主要目标为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及其危险因素,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视力测试和仪器辅助的视觉检查(摄影验光仪、自动验光仪、小儿视觉扫描仪等)。直接视力测试无需专业技术人员,成本低廉,但对儿童年龄和配合度有要求。仪器检查覆盖受试者范围大,敏感性高,但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成本较高且易造成过度转诊。目前虽无统一的视觉筛查方案,但对各年龄儿童能进行的筛查项目、转诊标准和危险因素等有较为明确的共识。要做到儿童视觉筛查的普遍化、规范化,很多方面仍需努力和完善。(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23-130)

  • 标签: 儿童 视觉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确诊为功能性视觉障碍的儿童患者2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度数和视力、视野、色觉以及调节灵活度检查等资料,分析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诱因、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24例功能性视觉障碍患者中男4例,女20例,年龄(9.8±2.0)岁。发病时间在1个月以内9例(37%),2~6个月10例(42%),大于6个月的5例(21%)。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见不同程度下降,右眼0.39±0.22,左眼0.40±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5,P=0.949)。20例(83%)以视力模糊为主诉。视野有异常的患者21例(87%),其中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缺损8例(33%),向心性缩小8例(33%),中心和周边视野均累及5例(21%);仅3例(13%)未见明显视野异常。调节灵活度异常24例(100%)。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学业压力大所占比例最高有8例(33%),其次是在人际(同学)关系矛盾方面5例(21%),家庭婚姻因素4例(17%),存在想戴眼镜心理3例(13%),另有其他原因4例(16%)。治疗上给予屈光矫正、心理安抚和暗示治疗,最终预后良好,58%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91%患者于1年内恢复。结论: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以视力问题为最常见主诉,视野检查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色觉和调节功能多有异常,以学业压力大和人际(同学)关系矛盾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因素,治疗以心理安抚和暗示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功能性视觉障碍 情绪 转换障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2-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MILE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46例,年龄18~36岁,均选择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欧卡斯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术眼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和斯特列尔比(SR)变化。采用主观质量问卷评估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MTF及SR值等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MILE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SMILE术后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明显改善(F=210.976,P<0.001;F=144.129,P<0.001)。SMILE术后3个月,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数分别为0.97±0.11、1.00±0.06,SE在±0.5 D内的患者占100%。SMILE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4 mm及7 mm瞳孔直径下SR、MTF、MTF cutof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m瞳孔直径(明视环境)下各空间频率下MTF、MTF cutoff、SR先降后升,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7 mm瞳孔直径(暗视环境)下,MTF cutoff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MTF、SR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暗视环境下,年龄、术前暗瞳大小为SR及空间频率20、25、30 c/d MTF的影响因素(B年龄=-0.440、-0.409、-0.404、-0.389,均P<0.05;B暗瞳=-0.404、-0.333、-0.371、-0.368,均P<0.05),年龄为MTF cutoff及空间频率5、10、15 c/d MTF的影响因素(B=-0.522,P=0.003;B=-0.403,P=0.008;B=-0.409,P=0.008;B=-0.416,P=0.004)。术前暗瞳大小为夜视力、眩光光晕得分的影响因素(B=-0.370,P=0.020;B=-0.417,P=0.013)。结论:SMILE术后早期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所降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与术前暗瞳大小及年龄呈负相关。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视觉质量 瞳孔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近视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4—2015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7~12岁近视儿童121例,分为单光镜组56例、近附加为+2.00 D渐变镜组65例,随访观察其2年的近视度数进展情况,并使用Polhemus系统随访采集受检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分析其阅读和书写距离以及注视角度。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与近视进展的关联。结果:单光镜组与渐变镜组儿童在近视度数、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基线阅读与书写距离分别为(31.8±5.8)cm和(25.2±5.8)cm。儿童基线书写距离与近视进展(-1.54±0.60)D存在相关性(r=-0.25, P=0.014)。书写距离低于20 cm与近视进展量存在相关性(r=-0.52, P=0.011)。书写距离低于20 cm与书写距离高于30 cm的近视进展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 P=0.020)。结论:较近的工作距离与近视进展快相关。培养儿童合适的用眼行为是儿童近视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 标签: 学龄儿童 近视进展 视觉行为 近距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ACXL)后早期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CS)、客观散射指数(OSI)等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FS-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0例(140眼),分为ACXL组35例(70眼)和FS-LASIK组35例(70眼)。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ACXL组患者在FS-LASIK后立即进行ACXL。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CXL组和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7.52±1.88)D和(-7.63±1.96)D,术后3个月时分别降至(-0.03±0.59)D和(-0.03±0.56)D(F=246.73,P<0.001;F=236.78,P<0.001);2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值分别为1.30±0.28和1.31±0.21,术后3个月时分别改善至-0.09±0.07和-0.08±0.06(F=400.32,P<0.001;F=703.42,P<0.001)。ACXL组和FS-LASIK组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和OSI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FS-LASIK组减少(F=10.92,P<0.001),ACXL组增加(F=3.20,P=0.047),并在术后1个月时达到最高。FS-LASIK组在暗环境CS 1.5、3.0、6.0、12.0和18.0 c/d的空间频率术后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ACXL组在3.0、6.0 c/d空间频率术后比术前升高(F=7.07,P=0.001;F=3.31,P=0.039)。ACXL组和FS-LASIK组视觉质量调查问卷总分值均比术前增加(F=2.85,P=0.040;F=3.27,P=0.025),并在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结论:FS-LASIK联合ACXL术后早期虽然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性和基质散射指数暂时性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CS和主观感觉,但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仍较理想。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交联术 视觉质量 波前像差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按照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年龄相关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对策已经成为国家"主动健康"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年龄相关性视功能衰退及眼病主要包括老视、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如何发挥主动眼健康计划的作用,开展该领域的问题探索及研究,出台适宜的科学对策,从而早期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诸多团队的研究及实践探索,分析年龄相关眼健康问题及其严重影响,提出视觉功能衰退及康复的理念及具体工作策略,并结合团队实践探索的经验,分析早期干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 标签: 老龄化社会 年龄相关性视功能衰退 主动眼健康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对视觉眼动系统平稳跟踪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存在SN的急性单侧外周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前庭神经炎26例、Ramsay-Hunt综合征伴眩晕6例、突发性聋伴眩晕14例)行视频眼震图平稳跟踪试验(smooth pursuit test,SPT)和SN检测,以SPT水平跟踪增益、非对称性、波形及SN强度为评定参数,分析SN强度对SPT增益、非对称性、波形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SN向健侧36例(78.3%,36/46),强度范围(2.68~32.53)°/s;向患侧10例(21.7%,10/46),强度范围(2.66~16.54)°/s。根据SN强度将患者分为轻[(0.50~5.00)°/s]、中[(5.01~10.00)°/s]及强(>10.01 °/s)三组,分别为14例(30.4%)、18例(39.1%)及14例(30.4%)。比较总体及轻中强三组向SN快相侧及慢相侧的SPT增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t总=13.338、t轻=6.184、t中=8.436、t强=8.477,P值均<0.001)。比较不同SN强度组间向SN快相侧的SPT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9,P<0.001);向SN慢相侧的SPT增益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7,P=0.330)。SN强度与向SN快相侧SPT增益值呈负相关(r=-0.433,P=0.003),与向SN慢相侧的SPT增益值无相关性(r=-0.061,P=0.687)。46例患者中SPT波形呈Ⅰ型、Ⅱ型、Ⅲ型者分别占8例(17.4%)、21例(45.6%)和17例(37.0%),对应的SN强度平均值分别为(3.71±0.69)°/s、(7.44±1.88)°/s和(20.04±5.53)°/s,无Ⅳ型波。SN强度与SPT左右增益非对称值呈正相关性(r=0.450,P=0.002),即随着SN强度的增大,非对称性值亦随之增大,SPT左右跟踪的对称性越差,SPT波形越差。结论前庭SN可影响SPT的增益、非对称性及波形,SN越强,影响越大,当SN较强时可出现Ⅲ型波,提示急性外周性前庭综合征也会影响视觉平稳跟踪功能。

  • 标签: 前庭疾病 自发性眼震 眼球运动 视频眼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