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脑脊液合并鼻咽部脑膜脑膨出病例。男性患儿,头部外伤后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经颞骨CT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脊液,手术修补后1年之内脑膜炎再次反复发作,颅脑MRI水成像检查发现鼻咽部脑膜脑膨出,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术后随访9年,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儿童自发性脑脊液(spontaneous cerebral spinal fluid otorrhea,SCSFO)病例。例1,患儿男,9岁,因“右腮腺区隆起伴右耳溢淡粉色液2年”入院,曾于外院接受脑脊液修补术治疗,再发后就诊于我院,影像学提示右侧颞骨肿物切除、脑脊液修补、外耳道封闭术后改变,右侧上颌骨、颞骨、蝶骨、枕骨及肩颈部多发异常信号,考虑患儿多处口且部分口未闭,遂接受颞下窝进路TypeB岩部脑脊液修补术,术后包块再发并反复头痛,考虑颅高压,先后行钻孔脑室外引流置管术及脑室穿刺脑室腹腔引流术减低颅内压力,随访2年无复发。例2,患儿男,5岁,因“间断头痛1年,加重伴左耳痛、发热3个月”入院,伴呕吐、发热,曾按“脑膜炎”接受治疗,我院颞骨CT提示中颅窝局部骨质缺损,行经乳突/岩骨脑脊液修补术,术后出现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表现,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缓解症状,随访1年无复发。

  • 标签:
  • 作者: 张涛 胡安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怀化医院脊柱外科,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怀化医院脊柱外科,衡阳 421001 怀化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怀化 418000
  • 简介:摘要脑脊液是脊柱外科手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难题。脑脊液是一种保护大脑和维持颅内压的生理性液体,脑脊液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并增加脑膜炎的风险。正确有效的硬脊膜缝合和修补是恢复的基础,硬脊膜的修复难以通过药物途径得到缓解,因此脑脊液及时识别和细致修复,对于恢复和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相关不同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就脑脊液的病因和诊断及其修复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以避免伤口和椎管内及颅内感染、延迟愈合、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脊髓神经受压等并发症发生,能对患者的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脊柱 手术中并发症 诊断 治疗应用 脑脊液漏 硬脊膜
  • 简介:摘要由砂轮等体积较大的异物导致的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临床罕见。该类患者手术处理难度较大,术后脑脊液及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4月收治1例砂轮导致前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自体带蒂骨膜瓣显微缝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个月随访时无明确脑脊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SPECT/CT显像对脑脊液(CSFL)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CSFL疑似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4.2±15.1)岁]。患者术前均行99Tcm-DTPA SPECT/CT脑脊液显像、副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和副鼻窦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CSFL的定性、定位诊断效能。结果23例患者中,手术确诊21例为CSFL并明确口24个,2例患者术中未见明显CSFL及口。99Tcm-DTPA SPECT/CT、MRI、HRCT诊断CSFL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1/21)和95.7%(22/23)、85.7%(18/21)和82.6%(19/23)、76.2%(16/21)和69.6%(16/23);定位口的准确性分别为79.2%(19/24)、50.0%(12/24)和45.8%(11/24)。3种影像学检查对CSFL的定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451~3.453,均P>0.05);但99Tcm-DTPA SPECT/CT的定位准确性优于MRI及HRCT(χ2值:4.463,5.689,均P<0.05)。结论99Tcm-DTPA SPECT/CT显像对CSFL具有良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在定位诊断更具有优势,有助于指导手术。

  • 标签: 脑脊液耳漏 脑脊液鼻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五乙酸盐
  • 简介:摘要由砂轮等体积较大的异物导致的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临床罕见。该类患者手术处理难度较大,术后脑脊液及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4月收治1例砂轮导致前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自体带蒂骨膜瓣显微缝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个月随访时无明确脑脊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颅骨膜瓣在治疗慢性脑脊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10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术后脑脊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采用带蒂颅骨膜瓣修复硬脑膜缺损,以局部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并以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皮瓣切口创面,负压维持在-50~-80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观察脑脊液、缺损修复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49~65岁,所有患者均为颅脑术后复合组织缺损,伴局部感染,病程2个月至12年。清创后硬脑膜缺损面积1.5 cm×2.0 cm~2.5 cm×3.0 cm,头皮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3.0 cm×6.0 cm。带蒂骨膜瓣切取面积2.0 cm×3.0 cm~3.0 cm×3.5 cm,局部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13.0 cm~12.0 cm×16.0 cm。1例患者术后5 d仍有脑脊液,予以持续腰大池椎管穿刺脑脊液引流,1周后愈合;1例患者皮瓣缝合口局部愈合不良,经门诊换药2周后痊愈。术后随访3~17个月,均未再出现脑脊液,未发生颅内感染、额纹消失、头皮麻木及坏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带蒂颅骨膜瓣修复硬脑膜缺损可较好地治疗慢性脑脊液,且供区损伤小、并发症少。

  • 标签: 脑脊液泄漏 带蒂颅骨膜瓣 硬脑膜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术后发生延迟性脑脊液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IPA患者142例,其中男62例,女80例,年龄38~67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脑脊液者均行内镜下脑脊液修补术,扩大切除口周围硬脑膜,去除坏死组织,同时切除残留或复发垂体腺瘤,应用多层材料修补脑脊液口;对于术后仍有术腔液者,内镜下再次清理术腔坏死组织并行脑脊液修补术。对术后发生延迟性脑脊液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4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者64例,非全切者78例,术后随访6~72个月,发生延迟性脑脊液者31例,发生率21.83%,发生时间为术后1~5年,平均2.4年。对延迟性脑脊液者行内镜下脑脊液修补术,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鼻内镜,其中28例患者经1次、2例患者经2次、1例患者经3次内镜手术后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60个月,未再出现脑脊液。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复发、大小、质地、术后放疗和术者经验为术后发生延迟性脑脊液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为术后发生脑脊液的最高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质地、术后放疗和术者经验为本研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PA术后并发延迟性脑脊液与肿瘤切除程度、复发、大小、质地、术后放疗和术者经验有关。对这类患者应于内镜下扩大切除口周围硬脑膜及坏死组织,对缺损部位进行多层材料修补,术后密切随访、及时补救。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脑脊液鼻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先天性内耳畸形患者可伴有自发性脑脊液,反复脑膜炎发作。对于已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迟发性脑脊液患儿,如何既保留耳蜗电极,又修复脑脊液,是耳科医师面临的难题。本文报告一例伴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自发性脑脊液的患者,在保留电极的前提下经水平半规管开窗后前庭池填塞术修补脑脊液,术后随访1年,未见脑膜炎及脑脊液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手术后脑脊液继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行脊柱手术的441例脑脊液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例)和对照组(418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史、影像学资料、术中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治疗情况等,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为脊柱手术后脑脊液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提供指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男14例,女9例,年龄(52.9±15.3)岁;对照组男244例,女174例,年龄(51.2±17.2)岁。两组脑脊液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术中硬膜囊修补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术前合并高血压17例(73.9%),与对照组123例(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术中脑脊液漏计量、术后脑脊液引流速度分别为(118.4±56.9)ml、(15.4±5.8)ml/h,均高于对照组(76.3±23.0)ml、(9.7±2.1)m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脑脊液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失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术中脑脊液漏计量、术后脑脊液持续引流速度与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结论术中硬膜囊破裂引起的脑脊液大量漏出及术后脑脊液快速引流与脊柱术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高血压是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漏 高血压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硬脑膜强化和脑下坠,水成像均显示长节段硬脊膜外积液,经动态造影证实为高流量脑脊液,活动性口均位于上胸段。经保守治疗后2例患者头痛缓解,4例患者仍有残余头痛症状,经1~2次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最终头痛缓解。结论依据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所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典型体位性头痛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和水成像结果诊断并不困难,但活动性口的准确定位需结合动态造影检查,保守治疗效果差,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颅内低压,自发性 硬脊膜脑脊液漏 高流量 靶向硬膜外血贴
  • 作者: 朱晶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专题专案护理模式在胸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患者舒适度提升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筛选出我院自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接收的胸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患者中挑选出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模式护理;将剩余抽选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专题专案护理模式人工干预。然后经过严格的实验对比和研究,分析两组相关数据指标的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的舒适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专题专案护理模式在胸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患者舒适度研究中,专题专案护理模式对患者舒适度的体验有积极的作用,临床表现优良,有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专题专案护理;胸腰椎手术;脑脊液漏患者;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后高流量脑脊液修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6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生高流量脑脊液(Esposito分级3级),其中48例重建颅底过程中联合应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缝合组),58例未联合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未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的修补时间、术后脑脊液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硬脑膜缝合组脑脊液的修补时间为(63.0±7.5) min,与硬脑膜未缝合组的(31.0±6.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硬脑膜缝合组与硬脑膜未缝合组分别有2.1%(1/48)和19.0%(11/58)的患者发生脑脊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4.2%(2/48)和8.6%(5/58)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第2次脑脊液修补术及发生严重水电解紊乱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1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的患者中,硬脑膜未缝合组中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下丘脑反应和颅内感染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经鼻神经内镜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修补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高流量脑脊液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脑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高流量脑脊液瘘 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后高流量脑脊液修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6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生高流量脑脊液(Esposito分级3级),其中48例重建颅底过程中联合应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缝合组),58例未联合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未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的修补时间、术后脑脊液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硬脑膜缝合组脑脊液的修补时间为(63.0±7.5) min,与硬脑膜未缝合组的(31.0±6.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硬脑膜缝合组与硬脑膜未缝合组分别有2.1%(1/48)和19.0%(11/58)的患者发生脑脊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4.2%(2/48)和8.6%(5/58)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第2次脑脊液修补术及发生严重水电解紊乱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1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的患者中,硬脑膜未缝合组中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下丘脑反应和颅内感染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经鼻神经内镜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修补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高流量脑脊液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脑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高流量脑脊液瘘 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后谵妄大鼠血脑脊液屏障的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147只,3月龄,体重24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49):对照组(C组)、单纯麻醉组(A组)和术后谵妄组(P组)。C组大鼠不接受麻醉和手术处理,A组大鼠接受1.4%异氟烷麻醉2 h处理,P组大鼠在1.4%异氟烷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于术前24 h、术后6、9和24 h时测试大鼠行为学(埋藏食物实验、旷场实验及Y迷宫实验);术后6、9和24 h于大鼠尾静脉注射荧光素钠(NaFI)后取大鼠双侧侧脑室脉络丛(CP)及脑脊液(CSF),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P ZO-1、occludin、claudin1、E-cadherin和VE-cadherin表达;术后6 h时大鼠尾静脉注射10、40和70 kDa FITC-dextran后取CSF,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CSF NaFI,10、40和70 kDa FITC-dextran的浓度;取CP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双侧CP上皮细胞(CPECs)形态。结果与C组和A组比较,P组大鼠术后食用麦片潜伏期延长,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进入新异臂次数百分比及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僵直时间缩短,大鼠CP 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下调,CSF NaFI浓度、10及40 kDa FITC-dextran浓度增加(P<0.05或0.01),CPECs排列紊乱疏松,微绒毛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局部模糊不清,间隙增宽。结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血脑脊液屏障的变化有关。

  • 标签: 脑脊液 脉络丛组织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起源于面神经管的脑脊液被认为是由于蛛网膜下腔沿面神经颞骨内段向膝状神经节或更远端区域异常延伸所致,但其病因尚不明确。尽管该病是颞骨脑脊液的一种罕见病因,但由于存在脑膜炎反复发作的风险、脑脊液的解剖位置难以确定以及与手术修补困难,临床上仍可出现严重的后果。本文报道了3例面神经管膝状窝蛛网膜囊肿伴或不伴脑脊液的临床病例,并从1组人颞骨标本中发现了这种罕见临床现象的组织病理学联系。儿童与成人患者的脑脊液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颞骨组织学显示蛛网膜下腔在面神经管异常延伸,这可能是蛛网膜囊肿形成和膝状窝区出现脑脊液的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和性质判断的检查方法。中国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主要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与自然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性疾病、肿瘤、脑膜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脑脊液细胞学技术操作与诊断流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发表相关规范与专家共识。

  • 标签: 脑脊液 细胞学 诊断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培养常见菌及其体外耐药性,为其结果解读和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询实验室信息系统,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7至2019年所有脑脊液的培养结果,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追溯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共分离到菌株1 312株(细菌1 294株,真菌18株),致病菌497株(37.9%,497/1 312),其中革兰阳性菌288株(57.9%),革兰阴性菌200株(40.3%),真菌9株(1.8%),前5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20.5%,102/497)、肺炎链球菌(12.9%,64/497)、无乳链球菌(10.5%,52/497)、屎肠球菌(6.6%,33/49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6%,28/497),研究年限内致病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增高趋势(χ²=34.84,P<0.001)。除肺炎链球菌感染者主要为1岁以上儿童外(76.6%,49/64),其他4种菌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儿[大肠埃希菌(95.1%,97/102)、无乳链球菌(98.1%,51/52)、屎肠球菌(81.8%,27/3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1.4%,20/28)]。815株(62.1%,815/1 312)为污染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80株)、微球菌(50株)、棒状杆菌(28株)和屎肠球菌[23株,占屎肠球菌总数的41.1%(23/56)]为主,污染菌分离率在夏秋季较高,研究年限内其污染菌分离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χ²=13.26,P<0.001)。结论儿童脑脊液培养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棒状杆菌、屎肠球菌是脑脊液培养常见污染菌,临床医师应结合菌种类型和临床特点分析脑脊液培养的意义。

  • 标签: 脑脊髓液 细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脊液标志物,尤其是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对Creutzfeldt-Jakob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按2009年Brain标准及2018年Neurology改良版标准选取2018—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研究队列中的散发性CJD(sporadic CJD,sCJD)患者。按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AD)协会标准选择年龄、性别相对匹配的AD患者以及认知功能正常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病例,应用其脑脊液标本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共收集了12例sCJD患者入组,同时收集49例AD患者以及14名认知正常者入对照组。所有脑脊液标本均为腰椎穿刺时直接滴落收集,-80 ℃保存,由专门实验室及指定实验员进行T-tau蛋白、P-tau蛋白测定。同时收集sCJD患者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并按规定将sCJD病例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14-3-3蛋白及相关的基因。结果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比3组人群脑脊液tau蛋白含量,结果显示sCJD组T-tau水平达1 211(448,2 227)pg/ml,AD组T-tau水平达549(314,1 07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79,192)pg/ml,U=20、73,P<0.01]。sCJD组的T-tau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显著高于AD患者(U=178,P=0.034 9)。在AD患者中,P-tau水平达72(58,109)pg/ml,较对照组[27(15,42)pg/ml]显著升高(U=82,P<0.01),但在sCJD患者[32(24,47)pg/ml]无明显升高。sCJD患者的T-tau/P-tau比值[29.77(20.01,54.53)]高于AD[7.45(4.79,10.43);U=87,P<0.01)。12例sCJD头颅MRI均存在"花边征",5例存在脑电图三相波改变。9例sCJD患者被上报至中国疾病防治中心,其中4例14-3-3蛋白阳性;9例朊蛋白PRNP基因均无突变,129位密码子均为M/M型,219位密码子均为E/E型。结论sCJ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T-tau/P-tau显著增高,对于sCJD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克-亚综合征 痴呆 生物学标记 神经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