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砷含量直接快速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方法新采集的人尿样品无需进行前处理,直接用纯水稀释,应用ICP-MS仪直接测定尿中总砷含量,从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方面对此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尿砷浓度范围为0 ~ 200 μg/L,仪器测定的砷与内标元素锗的粒子数之比同砷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 ~ 0.999 9(n = 6),尿砷最低定性检出限为0.66 μg/L、定量检出限为1.94 μg/L(取样量均为0.50 ml)。对5份不同砷浓度的尿液样品进行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分别为1.51% ~ 6.84%和1.85% ~ 5.03%。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尿砷考核样品进行总砷测定,检测结果在公布的公议值范围内;对砷浓度范围在3.19 ~ 89.36 μg/L的4份实际尿液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范围为99.25% ~ 103.67%,总平均回收率为101.51%。结论应用ICP-MS法检测尿砷含量,尿液样品无需进行消解前处理,实现进样、检测和结果分析等过程的自动化,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检验参数符合生物样品检测方法研制的要求,适合尿中砷含量的快速直接测定。

  • 标签: 尿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直接测定
  • 简介:摘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在多元素定量分析、同位素分析、形态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ICP-MS技术可以准确、同步测定人体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及有毒元素,这对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与激光烧蚀、色谱等进样和分离技术的联用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元素定量 同位素分析 标记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全血碘含量的碱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方法取0.50 ml血样加2%氨水-0.01% Triton X-100溶液定容至10.0 ml,振荡均匀后,以1.0 μg/ml铑和20%异丙醇溶液为在线内标溶液,内标溶液与待测液的流量比为1∶16,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定量测定,并评价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等。结果全血碘含量在0~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 μg/L,定量限为0.3 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5%~106.1%,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2%~4.7%(n=7)。结论成功建立快速测定全血碘含量的碱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准确、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碱直接稀释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中碘的标准方法。方法研制的测定血清碘方法为直接稀释进样-ICP-MS法,以抗坏血酸(2.0 g/L)、氯化铵(1.0 g/L)、乙醇胺(0.10%)和乙醇溶液(1.0%)为稀释剂,标准系列溶液及血清样按样品∶稀释剂= 1 ∶ 19稀释后上机测定,以铼为内标元素。对研制的新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测试新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测定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与现行测定血清碘的标准方法[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572-2017),简称现行标准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个实验室对方法的测试得到:0 ~ 300 μg/L碘浓度范围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 6 ~ 1.000 0(n = 70),血清中碘的检出限结果范围为0.2 ~ 1.3 μg/L(取样量为0.20 ml);血清样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0.2% ~ 1.6%(n = 31),平均CV为0.6%,血清样测定的批间CV为0.3% ~ 2.4%(n = 34),平均CV为1.3%;血清样加标回收中碘的回收率范围为93.9% ~ 105.6%(n = 36),总平均回收率为100.3%;共对116份血清样采用新方法与现行标准方法分别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新研制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好、检测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优良,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 标准研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一种检测血清钙离子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将从医院收集到的血清标本以0.3%硝酸溶液直接稀释100倍,在血清标本基质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钙标准溶液,配制含血清基质的标准品溶液。以锗(Ge)为内标,采用标准加入法,计算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所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正确度的性能评估和方法比对。结果血清钙离子浓度在0.000~20.400 mmol/L内(稀释后浓度为0.000~0.204 mmol/L)线性良好(R2>0.999 9);批内不精密度为0.22%~0.47%,批间不精密度为0.64%~0.77%,总不精密度为0.98%~1.09%;检测3个浓度SRM 956d,结果均在证书要求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偏移分别为-0.16%,0.04%,0.23%;该方法参加2017年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比对通过。与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所列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致性良好。本研究所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电极方法进行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血清钙离子检测候选参考方法,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 标签: 质谱分析法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黏膜耦合阴茎皮瓣一期修复残废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6例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44岁,平均35.2岁。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最大尿流率(Qmax) 3.8~9.6 ml/s,平均6.7 ml/s。16例入院前有2~7次尿道修复手术史,平均4.6次;6例伴阴茎下弯,2例伴尿道憩室,2例伴尿道皮肤瘘。16例均接受舌黏膜耦合阴茎皮瓣一期尿道修复手术,通过去除缺血、纤维化的尿道,采用舌黏膜铺板重建尿道板,阴茎皮瓣翻转覆盖于重建的尿道板形成新的尿道管腔,一期重建缺损的尿道。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拔管后1个月行尿流率、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等。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5~150 min,平均128.4 min。16例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8.6个月。14例手术修复成功,术后7周尿流率检查Qmax为15.6~29.8 ml/s,平均22.4 ml/s。2例出现尿道皮肤瘘,经瘘修补术后正常排尿。2例仍有一定程度的阴茎下弯,患者自我感觉满意,未进一步处理。结论舌黏膜耦合阴茎皮瓣替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有多次手术史的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周期短,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短期内尿道狭窄的复发率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 舌黏膜 阴茎皮瓣 残废型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元素标记免疫分析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的免疫检测分析方法建立用于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方法性能评价。以稀土元素Sm为标记物,建立双抗体夹心法的HCG定量检测体系,对其生物素化抗体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系列文件和相关标准,通过检测限、线性范围、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准确度、交叉反应、干扰试验等指标评价所建立的检测体系的分析性能。之后,收集88例临床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过HCG的血清标本,使用所建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ECLIA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优化后整个检测可在30 min内完成,最佳的生物素化抗体用量为0.5 μl;所建立体系的空白检出限(LOB)为0.29 mIU/ml,在1.16~8 365.62 mIU/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R2=0.998 0),回收率为97.53%~102.01%,高浓度样本与低浓度样本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促甲状腺激素(TS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无明显的交叉反应,不同浓度干扰物质引起的干扰偏倚均小于10%;所建立检测体系的检测结果与ECLI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相关性良好(R2=0.960 0)。结论元素标记免疫分析联合ICP-MS技术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HCG具有精密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好等优点,其方法确认和性能验证结果满足临床要求,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免疫测定 分光光度法,原子 质谱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37例同侧双输尿管病变的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3例;患侧为左侧25例,右侧12例。临床症状中,尿路感染34例,滴尿2例,排尿困难1例。病理类型中(同一患儿不限于一种病理类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11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反流3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26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伴反流6例,下肾部输尿管反流26例,下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狭窄11例。分析手术时间、肾盂分离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APD)、输尿管直径、患肾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并发症等,评价这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平均手术年龄为8.3个月,范围为4~110个月,手术时间为(128.84±35.06)min。术后上肾部APD为(9.41±6.40)mm,术后上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76±4.93)mm,术后下肾部APD为(5.49±6.47)mm,与术前同类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05±4.10)mm,与术前下肾部输尿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RF为(43.06±5.75)%,与术前DRF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5.1个月,范围为13~120个月,患儿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8.1%(3/37)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半年复查积水下降不明显,DRF下降,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狭窄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2年出现间歇性排尿困难伴尿路感染,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结论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适用于儿童完全性肾重复畸形的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重复肾 肾畸形 输尿管再植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钽和五氧化二钽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OES )法。方法用微孔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钽和五氧化二钽,在硝酸-氢氟酸体积比为3∶1的溶剂体系下经微波消解后,用ICP-OES法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0.0 μg/ml,r=0.999 7。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4 μg/ml和0.14 μg/ml;钽的加标回收率为83.1%~87.8%;批内精密度为0.2%~1.0%,批间精密度为1.1%~2.4%。五氧化二钽的加标回收率为87.4%~93.3%;批内精密度为0.5%~1.5%,批间精密度为1.3%~1.8%。结论该方法符合GBZ/T 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要求,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钽和五氧化二钽的测定。

  • 标签: 五氧化二钽 工作场所 光谱分析
  • 简介:摘要环状RNA是非编码RNA家族的成员,可以多种方式参与生物学功能,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侵袭和转移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环状RNA可以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和RNA结合蛋白参与转录后调控,从而影响肿瘤耐药过程中的DNA修复、凋亡、增殖、细胞转运,以及介导肿瘤耐药的细胞内酶,进而在肿瘤耐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证实通过干扰环状RNA的表达,可以提高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提示环状RNA可能为抗肿瘤药物耐药性的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微RNAs 肿瘤 抗药性
  • 简介:摘要2020年1月23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武汉"封城"。这向全国及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政府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与大国担当。1月25日除夕之夜开启了军、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共计42 000人。特殊时期、特殊环境,如何构建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及武汉抗"疫"心得,笔者认为要建立信任就要努力做好以下五点工作:目标明确,师出有名;技术精良,诊治精准;细致诊查,明察秋毫;关怀备至,身心兼治;建立联系,时常牵挂。通过实践的检验,医生和患者之间相互信任,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这对于新冠肺炎的患者的诊疗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传染病控制 信任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尿石症的发病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分别总结评价谷薯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类食物、鱼禽蛋瘦肉类食物、大豆类食物及其乳制品、盐和烹调油、液体摄入、营养补充剂、膳食模式、体力活动与尿石症发病的关系,为尿石症的预防和医学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口咽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除烟酒外,人乳头瘤病毒(HPV)现已被证实是口咽癌病因之一,我国学者也证实了我国口咽癌与HPV的相关性,但HPV感染在我国口咽癌患者中的占比仍需更大样本的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外研究都表明HPV相关性口咽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均较好,该类患者的治疗模式为目前研究热点。另外,HPV疫苗、人群口咽/口腔部位HPV感染的筛查为该类疾病的预防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口咽肿瘤 中国 人乳头瘤病毒16 综合疗法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 简介:摘要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研究从Heymann肾炎模型到人类足细胞特异性抗原PLA2R和THSD7A的发现,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也不能忽略。仅对IMN来说,患病率的上升与空气污染恶化密不可分,而在接触的日常用品和日常饮食中,重金属中毒导致的继发性膜性肾病(SMN)也不少见,本文综述了文献已知的环境污染因素对MN的影响和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环境污染 遗传
  • 简介:摘要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 BS)是大脑皮质电活动严重受抑制的表现,麻醉药物是常见的BS诱发因素。目前BS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各种药物单用及混用诱发BS的剂量是重要研究方向。文章旨在综述BS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包括BS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各种药物与BS的关系、BS的预后。爆发抑制率(burst suppression ratio, BSR)可作为临床麻醉的常规监测指标,使麻醉医师更易调节麻醉深度。

  • 标签: 爆发抑制 爆发抑制率 麻醉药物 脑电双频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研究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基骨、牙槽骨、牙弓宽度的差异。方法选取错畸形患者90例,利用Dolphi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不同错畸形上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及横向距离。结果不同错畸形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倾向斜度分别为右侧(2.33±3.36)°、(-3.04±5.43)°、(5.89±5.92)°,左侧(2.17±3.24)°、(-2.91±5.24)°、(5.29±5.48)°;下颌第一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安氏Ⅱ类相对其他错较颊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Ⅲ类上颌基骨弓宽度(62.17±2.98) mm小于安氏Ⅰ类(64.41±3.56) m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Ⅲ类下颌牙弓宽度(45.66±3.77) mm大于安氏Ⅰ类(43.92±2.39) mm、安氏Ⅱ类(43.51±3.07) m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NB角与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下颌基骨弓宽度、下颌牙弓宽度成负相关,与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成正相关。结论不同错畸形上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具有差异;安氏Ⅲ类患者上颌基骨弓相对狭窄,下颌牙弓相对偏大。

  • 标签: 颊舌向倾斜 横向差异 磨牙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本文明确了照顾者相依关系的概念,介绍照顾者相依关系的主要测量工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照顾者的影响,阐述照顾者相依关系的干预措施,以期为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照顾者 相依关系 测量工具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饮茶习惯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脊椎-硬膜外阻滞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92例,年龄65~8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Ⅲ级。术前1 d完成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估术前认知状态。麻醉前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浓度。术后于麻醉复苏室、1、3、7 d(或出院前)同一时段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谵妄评定量表判断POD的发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P组)和非POD组(NP组),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NP组比较,P组年龄、ASA分级、血浆咖啡因浓度和茶多酚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咖啡因浓度、茶多酚浓度和饮茶习惯是减少老年患者PO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饮茶习惯是减少老年患者PO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术后谵妄 老年人
  • 简介:摘要胃肠道是重症患者应激的中心器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启动器官。急性胃肠损伤时肠黏膜屏障破坏,同时肠道微环境改变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细菌和毒素大量移位,诱发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就肠与心交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胃肠损伤 心力衰竭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活性氧是一类活性较高的含氧化合物,能够在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正常生理条件下由抗氧化系统清除。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导致活性氧的过度产生和积累,可造成胞内DNA、脂质及蛋白的氧化损伤,诱发细胞恶变可能。另外,活性氧还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参与调控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诱导肿瘤细胞增殖,提高肿瘤细胞耐受性,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另一方面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甚至坏死。由此可见活性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活性氧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 标签: 肿瘤 氧化剂 抗氧化剂 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