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运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源动力。科学评估儿童运动能力,有助于了解儿童的运动能力水平,指导临床干预与康复训练,提高家长家庭训练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儿童习惯和养育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而对照组患者则增加假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观察组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风景视频,2组均每周治疗5次,每次10 min,一共治疗6周。2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渗透-误吸评估(PAS)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其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级、PAS评级和EAT-10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FOIS评级(5.03±0.96)级、PAS评级(2.57±1.01)级和EAT-10评分(20.80±4.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 标签: 镜像神经元系统 动作观察疗法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期间以广东省某市20家工厂共384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从事振动作业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229人,对照组155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作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振动组职业紧张量表中认知行为紧张[(3.78 ±1.79)分]、心理紧张反应[(4.15 ±2.29)分]、躯体紧张[(2.81 ± 1.65)分]、总得分[(10.74 ± 5.11)分]均高于对照组[(2.23±1.23)分、(2.30±1.62)分、(1.81±1.07)分、(6.34±2.88)分,t=9.31,8.67,6.68,9.72,均P<0.01];振动组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8.95 ±3.62)分]、人格解体[(3.24 ±2.16)分]均高于对照组[(5.37±2.72)分、(1.79±1.20)分,t=10.48,7.59,均P<0.01],个人成就[(26.20 ±2.47)分]低于对照组[(29.73±2.52)分,t=13.64,P<0.01];振动组作业疲劳症状量表中困倦感[(8.38±1.52)分]、情绪不安感[(6.85 ± 1.74)分]、不快感[(6.38 ±1.57)分]、怠倦感[(8.94 ±2.05)分]、视觉疲劳感[(7.83 ± 1.95)分]、总分[(38.37 ± 6.56)分]均高于对照组[(7.89±1.29)分、(6.21±1.32)分、(5.61±1.29)分、(6.54±1.52)分、(6.67±2.02)分、(32.92±5.56)分,t=3.26,3.90,5.00,12.45,5.61,8.48,均P<0.01]。各工龄组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得分、职业倦怠得分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10年和10年以上工龄组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均高于0~5年工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龄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存在相关性(均P<0.01)。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与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r=-0.67~0.63,P<0.01)、作业疲劳症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r=0.26~0.73,P<0.01)均具有相关关系。职业紧张对作业疲劳的直接效应为0.417,职业紧张通过职业倦怠对作业疲劳的中介效应为0.127。结论振动作业可导致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是影响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振动作业 职业紧张 职业倦怠 作业疲劳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给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让计算机去行使通常情况下具备智能生命才可能行使的活动,广义的人工智能涵盖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等等,本文主要聚焦于机器学习与相关的医学领域,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神经网络的一种,是在深度神经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模仿大脑的视觉皮层构造和视觉活动原理而开发;目前在医疗大数据分析中应用的机器学习方式主要为CNN。在未来数年内,人工智能作为常规工具进入医学图像解读相关的科室是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享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的融合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CNN在胃肠道疾病的病理诊断、影像学诊断及内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有少数研究提示新发房颤的诊断和后续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关。机制可能包括共同的危险因素、检出偏倚等。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相关的出血事件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警告信号,有利于尽早开展恶性肿瘤的相关检查并进行干预。

  • 标签: 新发心房颤动 恶性肿瘤 出血事件
  • 简介:摘要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学习的标杆。树立医院先进典型,对培育医疗卫生行业新时代职业精神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本研究从社会、医院、个人层面阐述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培育职业精神的实践和体会。

  • 标签: 医院管理 职业群体 先进典型 实践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动作观察疗法(AO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AO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所涉研究共有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OT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P<0.01)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P<0.05)。结论AOT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动作观察 脑卒中 上肢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行动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步骤。面对健康中国行动千头万绪而统抓难、需要多部门联合推动而协调难、需要依靠个人的自觉主动而推动难等问题,作者提出应采用提纲挈领的方式,抓住事关全局的着力点,由着力点的兴起带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兴起。健康中国行动的各项行动都要落实在个人健康行动上,因此,着力点是个人健康行动。同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个人健康行动,使之覆盖到全民,扩展到全面。政府应制定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动和管理个人健康行动的政策,以保障健康中国行动落在实处。

  • 标签: 健康中国行动 政府 个人健康行动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理念的提升,机场类公共设施对精细化调节的需求也日渐提高,本文以首都机场为例,阐述了楼宇自控在机场建筑中的精细化调节的应用,以实现机场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提高机场运行效率,进而为旅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楼宇 精细化调节 节能 机场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蜗神经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action potential,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术前存在可测听力[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AAO-HNS)分级C级(含)以上],术中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联合CNAP监测,CNAP监测采用颅内电极持续监测与手持式探头定位监测相结合。按照术后听力是否保留分为听力保留组和听力未保留组,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CNAP及BAEP波形参数的差异。结果共54例患者完成术中监测且资料收集完整,其中男性25例(46.3%)、女性29例(53.7%),年龄27~71岁、平均46.2岁,肿瘤最大直径(18.1±5.9)mm(范围10~34 mm)。肿瘤均全切,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54例患者听力保留率为51.9%(28/54)。手术中,切肿瘤前BAEP波形V波引出率为85.2%(46/54),肿瘤切除后听力保留组BAEP波形V波引出率为71.4%(20/28),听力未保留组V波均消失。54例患者术中均可引出CNAP波形,肿瘤切除后两组患者CNAP波形参数具有差异:听力保留组波形为三相波和双相波,而听力未保留组为低平波和正向波;听力保留组肿瘤切除后N1波幅明显高于切肿瘤前[14.45(7.54,33.85)μV比9.13(4.88,23.35)μV,P=0.022],而听力未保留组肿瘤切除后N1波幅较切肿瘤前明显下降[3.07(1.96,4.60)μV比6.55(4.54,9.71)μV,P=0.007];组间比较,肿瘤切除后听力保留组N1波幅明显高于未保留组(P<0.001)。结论BAEP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前庭神经鞘瘤 耳蜗神经 动作电位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监测,手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和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动作观察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 min,1次/日,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在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镜像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4周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而动作观察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FMA-UE、ARAT和MBI评分同时间点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作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的2种临床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神经元 镜像疗法 动作观察疗法
  • 简介:摘要对于疾控中心而言,档案是疾病防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疾控病情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其完整性、准确性和长久性加以重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疾控档案资料管理中尚存有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素质以及信息化水平等都对疾病防控工作产生着不小的影响。电子档案管理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模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实时性强等特点,可以大大改善工作人员繁冗的工作量,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本文从疾控中心电子档案管理现状着手,分析了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其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从而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推动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疾控中心 电子档案 档案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步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因此,社会企业要重要环保精细化管理才能切实有效的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环境质量。基于此,本文对企业环保指令精细化、环保执行精细化以及环保纠偏精细化三方面进行信息分析。

  • 标签: 企业 环保 精细化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改良Valsalva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mVM)、下腔静脉按压同步改良Valsalva动作(compress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CM)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以及右向左分流程度的影响,明确CM对卵圆孔未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偏头痛、头晕、胸痛等症状患者132例,均行安静状态下、传统VM、mVM、CM等辅助动作后,对比分析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以及右向左分流程度。结果采用辅助动作后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明显提高(88.6%比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26,P<0.001)。对右向左分流的程度,三种不同辅助动作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81,P<0.001);CM辅助动作最有助于大量右向左分流的检出,与VM、m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结论辅助动作对卵圆孔未闭诊断至关重要,相比于VM、mVM,采用CM后更有助于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以及判断右向左分流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卵圆孔未闭 辅助动作 右向左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对脑瘫儿童流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瘫伴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选用HTC Vive平台营造虚拟环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口面肌训练(包括舌肌训练、颊唇肌训练、冰刺激、Masako吞咽训练等)。2组患儿口面肌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共治疗3周。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流涎程度频率评分(DDSS)及吞咽功能评分对2组患儿流涎程度、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儿颊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DDSS评分[分别为(3.19±1.21)分和(2.50±1.14)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10.30±5.40)分和(8.82±4.7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颊肌RMS[分别为(2.81±1.91)μV和(4.16±2.01)μV]、iEMG[分别为(11.43±7.83)μV·s和(15.76±11.71)μV·s]及口轮匝肌RMS[分别为(3.33±1.73)μV和(4.58±2.60)μV]、iEMG[分别为(18.90±13.98)μV·s和(27.56±16.94)μV·s]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D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颊肌、口轮匝肌肌电RMS值及口轮匝肌iEM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口面肌训练。

  • 标签: 脑性瘫痪 流涎 虚拟现实技术 动作观察疗法 口面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在普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普外科进行手术的106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室管理质量、手术效率、护理风险事件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物品准备、无菌情况、护理人员配合情况、设备仪器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7.94±1.58)、(18.15±1.67)、(25.50±1.86)、(26.74±1.93)、(88.45±5.34)分,高于对照组的(16.01±1.33)、(15.92±1.28)、(23.11±1.75)、(24.63±1.81)、(79.71±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21、7.749、6.816、5.809、8.822;P<0.01);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接送患者时间及护理人员加班时间分别为(26.35±8.12)、(20.26±5.48)、(134.40±19.84)min,低于对照组的(38.56±10.27)、(31.05±9.13)、(209.38±25.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55、7.306、6.816、16.611;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2.73%(χ2=4.396,P=0.036);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601,P=0.032)。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室采用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减少术后感染,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普外科 时间-动作法 护理管理 精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9例)。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相同时间的风景视频,每周5次,每次10 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及渗透-误吸评估(PAS)。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的吞咽动作视频刺激任务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分别为(18.44±3.71)分、(5.44±0.88)级、(2.44±1.01)级,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行fMRI检查时观看吞咽动作时,治疗组的大脑的楔前叶、顶叶、中央后回、BA7区、BA5区、额叶、中央旁小叶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且可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的脑区激活。

  • 标签: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功能性磁共振
  • 作者: 袁芳 丁大连 王坚 曹轶倓 Salvi Richard J 亓卫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 200040 ,Center for Hearing and Deafness,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cience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Buffalo, NY 14214, USA;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200233;Scho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Dalhousie University, Halifax, NS 250101, Canada ,Center for Hearing and Deafness,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cience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Buffalo, NY 14214, US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卡铂耳蜗损伤模型,观察成年南美栗鼠耳蜗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及其基底膜内、外毛细胞密度,探讨内毛细胞损害程度与CAP振幅、阈值改变的关系。方法18只成年南美栗鼠经耳科学检查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分别接受1次和2次卡铂注射(76 mg/kg,腹腔注射,2次注射间隔1周)。B组和C组动物在卡铂注射后30 d、A组在相应时间行终点功能测试。经下鼓室径路将记录电极安放到麻醉后南美栗鼠的圆窗龛,记录短声(click)及0.5、1、2、4、8、16 kHz短纯音刺激下的CAP。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耳蜗基底膜铺片经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毛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全耳蜗基底膜铺片连续高清拍摄,统计毛细胞数量及基底膜长度,计算10%基底膜长度内耳蜗内、外毛细胞的数量作为毛细胞密度。采用GraphPad 6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成年南美栗鼠click及0.5、1、2、4、8、16 kHz短纯音声刺激CAP阈值分别为(7.1±2.6)、(25.4±5.0)、(24.6±5.4)、(10.4±5.0)、(0.4±1.4)、(4.2±6.3)和(17.1±14.1)dB SPL(±s,n=12)。A组单个耳蜗毛细胞总数为(8 936±643)个(±s,n=7),全耳蜗基底膜长度为(17.73±1.01)mm(n=12)。与A组相比,B组动物CAP阈值未见明显变化,但CAP饱和振幅降低了40%并伴有约40%的内毛细胞缺失。C组动物CAP明显升高并损失了近90%的内毛细胞。结论成年南美栗鼠短纯音CAP阈值在2、4、8 kHz最低,在低频或高频时阈值略有升高。卡铂造成的部分内毛细胞损伤与CAP振幅改变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但在内毛细胞损失40%时并不改变CAP的阈值,当内毛细胞缺失超过80%时,CAP阈值的升高不可避免。

  • 标签: 毛细胞,听觉 基底膜 卡铂 复合动作电位 南美栗鼠
  • 简介:摘要脆性糖尿病的特点为胰岛功能衰竭、血糖波动极大、严重低血糖与高血糖酮症交替出现,其危害巨大,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且导致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属于临床上的难治性糖尿病,常见于1型糖尿病和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脆性糖尿病患者均需胰岛素替代治疗,在治疗中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多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该文从血糖监测的精细化、胰岛素使用的精细化、结构化教育的精细化,并结合当下新技术对难治性脆性糖尿病的管理进行阐述,以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从而降低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脆性糖尿病 精细化管理 持续葡萄糖监测 碳水-脂肪-蛋白计数法 结构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