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作者: 林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3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5
  • 简介: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较重,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高血压便是各类慢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该疾病因无法彻底治愈,患者只能通过长期服药的方式进行病情控制,故明确不同药物在高血压患者干预中的降压效果,对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稳心颗粒是一种常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中成药物,但有些传言说“稳心颗粒的降血压作用明显”,我们药师在开展药物咨询时也多次遇到患者提出稳心颗粒降压效果的问题。

  • 标签: 稳心颗粒;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VA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分组方式分为单一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与联合组(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每组5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单一组治疗总有效率(84.75%,50/59)低于联合组(96.61%,57/59),P<0.05。②单一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72%,14/59)高于联合组(8.47%,5/59),P<0.05。③治疗前两组ST段压低、ST段下降持续时间、室性期前收缩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ST段压低、ST段下降持续时间、室性期前收缩均低于单一组(P均<0.05)。④治疗前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EF、CI、CO均高于单一组(P均<0.05)。⑤治疗前两组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R、SBP、CRP低于单一组,且LVEF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VA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C反应蛋白(CRP)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Ang Ⅱ、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75/81)高于对照组(77.78%,63/81)(χ2=7.044,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3.18±3.09)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2.19±2.35)mm,均低于对照组的(58.97±2.73)mm、(57.79±2.65)mm,而每搏心输出量(SV)(76.93±3.67)mL、左室射血分数(LVEF)(53.90±2.64)%,均高于对照组的(71.35±2.87)mL、(46.75±2.18)%(t=12.638、14.230、10.779、18.79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Ang Ⅱ(96.52±12.16)ng/L、CRP(4.30±0.69)mg/L和NT-proBNP(394.25±47.1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5.42±23.15)ng/L、(6.27±0.78)mg/L和(565.29±56.72)ng/L(t=13.389、17.025、20.87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9/81),低于对照组的30.86%(25/81)(χ2=9.529,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浆Ang Ⅱ、CRP和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心律失常,窦性 疗效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II C反应蛋白质 氨基端脑钠肽前体 不良反应 稳心颗粒 索他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两种不同获取微细脂肪颗粒的方法,探讨不同方法获得微细脂肪颗粒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5例女性患者(年龄22~31岁,平均26.2岁)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分别通过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和脂肪颗粒进行比较。通过细胞活性、流式分析、组织染色等方式比较各组脂肪组织的细胞活性和组分等指标。结果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的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均可通过OT针头。活细胞染色发现两种方法获取脂肪中均存在活性细胞,而乳糜脂肪中未见。流式细胞分析中,CD90漂浮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48)。结论经漂浮法或过滤法处理可获得微细脂肪颗粒,既保留组织完整性和细胞活性,又可实现细针注射与临床应用。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微细脂肪颗粒 细胞活性 乳糜脂肪 脂肪获取 脂肪抽吸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颗粒脂肪注射对面部烧伤瘢痕改善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面部烧伤瘢痕患者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5~56(47.57±4.80)岁。所有患者用自体小颗粒脂肪注射,观察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评分(VSS)、并发症情况、满意度。结果46例患者治疗前VSS评分(13.15±2.36)分,治疗2个月(11.06±1.78)分,治疗4个月(9.18±1.37)分,治疗6个月(7.2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例患者中,痊愈19例占41.30%,显效17例占36.96%,有效7例占15.22%,无效3例占6.54%;总有效42例占93.48%。并发症发生4例,并发症发生率8.70%,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患者满意42例,满意度91.30%。结论小颗粒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烧伤瘢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瘢痕,且并发症较少,患者较满意。

  • 标签: 瘢痕 注射 小颗粒 烧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人们对其造成的呼吸系统影响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高。近几年,哮喘的患病率较以前明显升高,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及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现就悬浮颗粒物对哮喘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提高人们对悬浮颗粒物的认知及防护意识。

  • 标签: 悬浮颗粒物 哮喘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消炎颗粒中大黄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岛津ODS-3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 ℃。结果大黄素在0.034 6~0.432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制剂中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4.02%,RSD为1.29%(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消炎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大黄素 消炎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中药)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颗粒酶存在于细胞毒性颗粒中,是高度同源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由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合成并释放,在穿孔素的参与下介导多种程序性死亡方式,是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介质。文章对颗粒酶介导肿瘤细胞死亡、颗粒酶与各种细胞凋亡方式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 标签: 肿瘤 颗粒酶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颗粒软骨纠正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鼻翼基底过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5例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病历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16~24岁,平均19岁,皆为单侧唇裂矫正术后并发鼻畸形患者。均取自体肋软骨重建鼻部轮廓,将剩余的自体肋软骨切割成0.5~1.0 mm的颗粒,最后通过切掉前端针乳头的1 ml注射器填充到预先剥离出来的梭形鼻翼基底腔隙内,注射量0.8~1.0 ml。于手术前、后拍摄患者面部照片效果,用Adobe Photoshop CS 6软件进行分析。调查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5例,术后鼻翼基底皆明显抬高,鼻畸形轮廓得到较大改善,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鼻部形态稳定,软骨颗粒未见明显吸收。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分析结果提示鼻基底抬高,患者对整体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颗粒软骨纠正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的鼻翼基底凹陷具有可行性,可充分利用剩余的自体肋软骨,减少供、受区损伤,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鼻,畸形 软骨,颗粒 鼻翼基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治疗面部凹陷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收治22例面部凹陷畸形患者,男4例,女18例,年龄16~56岁,平均38岁。22例患者均给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进行治疗,通过比较面部移植术后与术前图像变化,分析其形态变化。结果22例实施面部脂肪注射填充患者,随访6~12个月,面部凹陷畸形明显改善且患者满意率高,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对面部凹陷畸形治疗效果佳,术后效果持久稳定,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面部 移植,自体 脂肪颗粒 面部凹陷畸形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 简介:摘要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一类不同于可溶性重组抗原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与亲本病毒一样,VLP既可以是无包膜的,也可以是带包膜的。根据VLP的复杂性,它可以在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中使用重组载体生产。到目前为止,针对各种疾病的VLP候选疫苗已经在不同的表达系统中生产出来。一些VLP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少数已经获得许可和商业化。文章综述了各类VLP疫苗、各种表达系统的表达效果以及嵌合类VLP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 标签: 病毒样颗粒 表位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电解质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尿毒清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和营养状况指标,并记录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肌酐[(466.39±82.46)μmol/L比(555.28±86.35)μmol/L]和血尿素氮[(11.29±2.08)μmol/L比(13.06±3.3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血钾、血钙和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尿毒清颗粒可显著改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对电解质平衡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毒清颗粒 血液透析 尿毒症 电解质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与传统假体隆鼻术比较,分析自体肋软骨颗粒游离移植隆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省立医院烧伤整形科美容中心收治72例要求行隆鼻术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年龄(26.82±5.61)岁,采用自体肋软骨颗粒游离移植术;对照组36例,年龄(25.02±6.93)岁,用假体隆鼻术。观察患者鼻面角、鼻额角、鼻唇角、鼻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度,并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现感染、隆鼻部位变形、假体外露、折断、歪斜等并发症。两组隆鼻术前测量面部角度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额角相比术前明显增大(P<0.05),对照组术后鼻额角有所增高,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面角、鼻唇角、鼻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度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入路自体肋软骨颗粒移植隆鼻术取材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优势,建议依据病情优先选择自体肋软骨颗粒游离移植隆鼻术。

  • 标签: 自体移植物 软骨 隆鼻术 假体填充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3大质量指标的夏枯草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收集14批不同产地的夏枯草药材,根据技术要求制备14批夏枯草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计算出膏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夏枯草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指纹图谱,计算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测定迷迭香酸含量并计算转移率。结果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2.59±2.32)%,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分别为11.14%、10.78%和10.39%;标准汤剂迷迭香酸平均含量为(18.99±9.74)mg/g;平均转移率为(60.58±7.87)%;3批配方颗粒含量分别为7.40、7.49、7.09 mg/g,转移率分别为52.06%、50.10%和50.40%。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均标识出9个共有指纹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其中2个指纹峰分别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54、0.973和0.952。结论3批配方颗粒的质量指标与标准汤剂一致,该方法可为夏枯草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夏枯草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迷迭香酸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上呼吸道由鼻腔及咽喉腔两部分组成,是人体进行呼吸的重要解剖通道。目前经鼻腔内给药治疗鼻腔及肺部疾病的方法日益引起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已然成为研究上呼吸道颗粒沉降的常用方法,研究表明颗粒参数、上呼吸道结构、气流特性等均会对颗粒沉降造成影响。本文就目前针对上呼吸道颗粒沉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完善上呼吸道颗粒物沉降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为开发经鼻腔给药的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人体模型 计算机模拟 上呼吸道 颗粒沉降
  • 简介:摘要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发全球性人类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减毒活疫苗是预防RV感染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RV疫苗的安全性,开发活病毒疫苗以外的其他形式疫苗,如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VLP)等,以避免减毒疫苗株通过回复突变恢复毒力、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肠套叠)或造成环境污染,本文就RV VLP疫苗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

  • 标签: 轮状病毒 病毒样颗粒 疫苗
  • 简介:摘要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是由病毒的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在表达系统内重组表达,并自行组装形成不含病毒遗传物质且不能复制、不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样蛋白颗粒。VLP因具有和天然病毒颗粒类似的空间立体结构,可通过和病毒感染一样的途径提呈给免疫细胞,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反应。本文就目前VLP疫苗在预防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VLP疫苗基于目的基因选择、结构确证、生产质控对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病毒样颗粒 疫苗 目的基因 结构确证 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