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在肠镜检查前日晚和当日晨以磷酸盐口服溶液45 ml加入750 ml以上温水稀释后服用2次行肠道准备。肠镜检查后,患者出现腹部胀满症状,18 d后发现血清肌酐(Scr)升高,峰值达175 μmol/L。肠镜检查35 d后Scr 168 μmol/L,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组肌酐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为38.54 ml/min。肾穿刺病理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伴磷酸钙沉积,诊断为急性磷酸盐肾病。建议患者多饮水,给予呋塞米利尿等对症治疗,5个月后Scr恢复至105 μmol/L。

  • 标签: 磷酸盐类 急性肾损伤 肾钙质沉积症
  • 简介:摘要3例藏族男性患者(例1,64岁;例2,51岁;例3,39岁)既往均有痛风病史,为行内镜下检查或治疗做肠道准备而服用磷酸盐口服溶液90 ml。服药后第2天均出现典型痛风发作,但血尿酸均比服药前下降(例1,526 μmol/L降至417 μmol/L;例2,566 μmol/L降至374 μmol/L;例3,465 μmol/L降至379 μmol/L)。考虑3例患者的痛风急性发作可能与磷酸盐口服溶液有关,是否与磷酸盐结晶相关尚不能确定。

  • 标签: 磷酸盐类 痛风 突发症状 尿酸 结晶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前为防止紫杉醇过敏反应,予以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1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 min滴注完毕,输注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约2 h后,患者出现尿失禁,无尿急、尿痛,此后逐渐缓解。患者第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后2 h,尿失禁症状复现。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改为口服地塞米松片后尿失禁症状减轻。考虑患者的暂时性尿失禁很可能与地塞米松磷酸有关。

  • 标签: 地塞米松 尿失禁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仑磷酸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08例D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阿仑磷酸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及降糖治疗,阿仑磷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血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特异型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分别为(7.52±3.20)μg/L、(6.24±2.22)U/L、(3.30±1.13)ng/ml,阿仑磷酸组分别为(9.41±3.32)μg/L、(7.73±2.34)U/L、(2.45±1.18)ng/ml;治疗后,两组BAP和BG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4.670,t=6.120,P<0.05),组间比较,阿仑磷酸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t=3.390,P<0.01);两组TRAP-5b(t=4.780,t=5.620,P<0.0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阿仑磷酸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0,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分别为(0.82±0.06)g/cm2、(0.74±0.05)g/cm2,阿仑磷酸组分别为(0.91±0.04)g/cm2、(0.83±0.08)g/cm2,两组腰椎和股骨颈BMD(t=3.840,t=3.760,P<0.05)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组间比较,阿仑磷酸组高于对照组(t分别=9.170和7.010,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7.06±0.29)mmol/L、(8.02±3.17)mmol/L、(6.21±0.46)%,对照组FBG、2 hBG、HbA1c水平分别为(8.12±0.33)mmol/L、(9.98±0.54)mmol/L、(7.56±0.67)%,两组比较,阿仑磷酸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0,4.480,12.210,P<0.01)。阿仑磷酸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79.63%,P<0.05)。结论阿仑磷酸治疗DOP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促进BMD水平增加,值得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阿仑磷酸钠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磷酸酸钠(PCr)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Cr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时两组心功能、6 min步行实验(6MWT)及血清学相关指标[氨基酸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并比较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WT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PCr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其心功能,患者NT-proBNP、H-FABP水平降低,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磷酸肌酸钠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营养中应用甘油磷酸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VLBW早产儿80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维生素AD+维生素D滴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甘油磷酸。比较两组早产儿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24 h内各项骨代谢指标值比较,P>0.05;生后1周,观察组早产儿离子钙、无机磷水平高于对照组(t=5.008、5.779,P<0.05);生后1个月,观察组早产儿离子钙、无机磷水平高于对照组(t=5.171、7.300,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t=6.575,P<0.05)。结论VLBW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甘油磷酸可稳定钙磷指标,改善骨代谢状态。

  • 标签: 早产儿 骨代谢 甘油磷酸钠 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达唑仑(midazolam, MDZ)预处理对抑制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引起会阴部瘙痒的有效性。方法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M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03 mg/kg MDZ, C组患者则相应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 min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10 mg。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会阴部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AS评分、四分口头等级评分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分级,记录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患者头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患者会阴部瘙痒发生率、瘙痒VAS评分、VRS分级中、重度瘙痒占比降低(P<0.05),瘙痒持续时间缩短(P<0.05),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C组中,女性患者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RS分级重度瘙痒占比高于男性患者(P<0.05 );男性患者中,M组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 );女性患者中,M组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AS评分、VRS分级重度瘙痒占比低于C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DZ可有效抑制地塞米松磷酸注射液引起的会阴部瘙痒且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咪达唑仑 地塞米松 会阴部 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磷酸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病因治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联合磷酸酸钠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心电图指标[心率、矫正QT间期(QTc)、P波离散度(Pd)]及心功能指标[正五聚蛋白-3(PTX-3)、磷酸肌酸激酶(CPK)、B型钠尿肽(BNP)、6 min步行距离(6-MWT)]变化,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高于对照组的75.47%(40/53),P<0.05。两组氧化应激指标中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DA及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导联心电图指标中心率、Pd均较治疗前下降,QTc较治疗前增加(P<0.05);心功能指标中PTX-3、CPK、BNP均较治疗前下降,6-MWT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32%,6/53)与对照组(7.55%,4/5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磷酸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心律失常,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好。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胺碘酮 磷酸肌酸钠 氧化应激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伦磷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疗效及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伦磷酸治疗,观察组在阿伦磷酸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N-端骨钙素(N-MI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及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N-MID、BAP、PINP、CT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伦磷酸联合高压氧治疗可降低老年OP患者血清N-MID、BAP、PINP、CTX水平,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阿伦磷酸钠 骨质疏松症 疗效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酸钠液冷晶体停跳液对体外循环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房室间隔缺损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儿男14例、女10例,年龄(7.2±3.4)岁,体质量(20.2±5.8)kg;试验组患儿男16例、女8例,年龄(7.0±3.4)岁,体质量(20.4±9.5)kg。对照组采用常规高钾冷液晶心脏停搏液,试验组在常规的冷晶体停跳液中加入磷酸酸钠,浓度为10 mmol/L。两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和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0)、主动脉开放5 min(T1)、主动脉开放30 min(T2)、停机后4 h(T3)、停机后24 h(T4)抽取动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采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磷酸肌酸(CP)的含量。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外循环时间[(63.4±13.4)h比(67.1±19.8)h]、主动脉阻断时间[(30.9±11.6)h比(32.1±14.5)h]、体外循环辅助时间[(18.3±10.1)h比(22.3±9.3)h]以及心脏自动复跳率[100.0%(24/24)比100.0%(24/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呼吸辅助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6.7±2.3)h比(7.9±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3)。试验组的CK-MB在T1、T2、T3和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5.3)U/L比(27.5±7.7)U/L、(68.5±11.9)U/L比(80.4±16.7)U/L、(81.4±21.2)U/L比(98.5±34.7)U/L、(55.9±14.7)U/L比(67.3±17.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2.84、2.06、2.44,均P<0.05);试验组cTnI在T1、T2、T3和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4±3.1)µg/L比(9.9±2.3)µg/L、(6.0±2.2)µg/L比(8.9±4.0)µg/L、(6.4±3.3)µg/L比(8.6±4.1)µg/L、(6.8±2.6)µg/L比(8.9±3.4)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3.11、2.05、2.40,均P<0.05);试验组术后T4时点的ATP、ADP、AMP、C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T4时点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331.6±43.3)比(273.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1)。结论含磷酸酸钠的高钾冷液晶停跳液用于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心肌缺血时的能量供应和术后肺的氧合指数,具有很好的心肺保护作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小儿 房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磷酸肌酸钠 心肌 能量代谢 氧合指数
  • 作者: 符元证 史亚利 逯晓波 唐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沈阳110122
  • 简介:摘要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多溴联苯醚等传统溴代阻燃剂(BFRs)的替代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和人群健康效应广受关注。本文对OPEs的常见种类及其代谢产物、环境赋存、人群暴露途径及水平、毒性效应和生物标志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探索人群OPEs的暴露与生物标志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暴露导致健康效应的潜在机制,为研究我国OPEs暴露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 标签: 磷酸酯类 环境暴露 毒性作用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与曲安奈德混合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10月行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者共77例(8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36只眼),手术结束时将1∶1均匀混合的透明质酸钠凝胶与曲安奈德(2 mg)的混合0.1 ml注入玻璃体腔;对照组,42例(44只眼),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2 mg)。结果治疗组混合在硅油眼内分布均匀呈弥散样,而对照组单纯的曲安奈德在硅油眼内分布集中呈团块状。治疗组的曲安奈德在眼内2周完全吸收,而对照组的曲安奈德在眼内存留的时间为4~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早期视力(BCVA)提高率分别为88.89%和43.18% (χ2=19.067,P=0.000);两组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0.56% (11/36)和29.55%(13/44)(χ2=0.010,P=0.557);两组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22.22% (8/36)和15.91% (7/44)(χ2=0.518,P=0.472);两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8.89%(14/36)和38.64%(17/44)(χ2=0.001,P=0.581)。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与曲安奈德混合在硅油眼内的分布较均匀,吸收较快;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的视力恢复及眼底观察。

  • 标签: 手术,玻璃体视网膜,复杂性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透明质酸钠 曲安奈德 高眼压 前房渗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RNA(miRNA-7)在pSS B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和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PETN)、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2019年青海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集到的20例初发pSS患者为病例组,2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疾病活动相关实验室检查。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2组B细胞中miRNA-7和PETN mRNA的表达量,分析病例组血浆及B细胞中miRNA-7表达量的一致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B细胞中PETN蛋白的表达,分析病例组B细胞中miRNA-7的表达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miRNA-7和PETN mRNA之间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miRNA-7(0.39±0.11)、PTEN mRNA(2.32±0.30)和蛋白(1.03±0.21)比较,病例组B细胞中的miRNA-7(0.53±0.17)表达增高,PTEN mRNA(0.88±0.24)和蛋白(0.51±0.12)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0,P<0.05;t=16.98,P<0.05;t=8.41,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TEN mRNA与miRNA-7呈负相关(b=-0.78,P<0.01),病例组miRNA-7的表达与ESSDAI、IgG、IgA和抗SSB抗体呈正相关,与C4和白细胞呈负相关。结论miRNA-7和疾病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B细胞中miRNA-7可能通过PETN的调控参与pSS的发病机制,对疾病活动度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微RNA-7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HBO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果糖二磷酸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脑尿钠肽(BN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CS评分和血清CK-MB、cTnⅠ、BNP、MYO、CK及α-HB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K-MB、cTnⅠ、BNP、MYO、CK及α-HBDH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BO联合果糖二磷酸有利于促进急性CO中毒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清醒,修复损伤的心肌细胞,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高压氧 果糖二磷酸钠 急性CO中毒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1例62岁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1次/周(早餐前30 min饮足量水顿服,服用时及服用后均保持立位)。用药3次后出现吞咽时胸骨后刺痛,偶有反酸及上腹部隐痛。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0~37 cm处可见多发浅溃疡,表面覆黄白苔。考虑为食管炎,可能与阿仑膦酸钠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抑酸、修复黏膜和适当补液治疗,并予全流食。2 d后胸骨后刺痛减轻;7 d后胸骨后刺痛较前明显减轻,反酸及上腹部隐痛消失;1个月后吞咽时胸骨后刺痛消失。

  • 标签: 溃疡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阿仑膦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质的磷酸铝佐剂对9V型肺炎球菌多糖(Streptococcus pneumococcal 9V polysaccharide, 9V-PS)结合的免疫促进作用,及琥珀酸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磷酸铝佐剂与9V-PS结合制备疫苗,另外在相同配方的疫苗中加入琥珀酸,同时将无佐剂的9V-PS结合作为对照。用所制疫苗皮下免疫小鼠,收集不同针次免疫后血清,ELISA测定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9V-PS IgG抗体浓度。结果采用不同磷酸铝佐剂的3种疫苗之间比较,小鼠血清中抗9V-PS IgG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38~0.86,P值均>0.05)。磷酸铝佐剂配伍的疫苗与无佐剂组相比,小鼠血清中抗9V-PS IgG抗体浓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5~4.35,P值均<0.05);佐剂A和B组加入琥珀酸与未加入比较,小鼠血清中抗9V-PS IgG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9、0.45,P值均>0.05)。结论磷酸铝佐剂可以显著提高9V-PS结合的免疫应答。不同磷酸铝佐剂的免疫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添加琥珀酸对免疫应答不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佐剂,免疫 肺炎球菌菌苗 磷酸铝 琥珀酸
  • 简介:摘要钛磁铁矿是一种铁、、钛等有价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中国储量极为丰富,因其含有大量的铁、、钛资源而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钛磁铁矿中含有钛磁铁矿、钛铁矿、含硫磁黄铁矿以及脉石等矿物,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钛磁铁矿中,矿物结构复杂,导致其还原过程比普通矿石更繁杂,需要较高的温度以及更长的还原时间才能达到较高的金属化率。本文分析了钛磁铁矿含碳球团还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钒钛磁铁矿 含碳球团 还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发现蛋白磷酸酶家族在不同的脑区进行的生物调控在抑郁症研究中一直很受重视,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 1,PP1)可通过其在突触处催化细胞中大部分磷酸丝氨酸和磷酸苏氨酸的去磷酸化来控制突触可塑性。尽管PP1及其去磷酸化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但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综述各种证据,支持PP1及其去磷酸化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 去磷酸化 抑郁症 突触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对中重度干眼及无干眼者IOL-Master 700生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招募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干眼患者作为中重度干眼组,同期选取无干眼者作为无干眼组,每组各40例,均以右眼为试验眼。所有受试者分别于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前、点眼后5、10及15 min行IOL-Master 700生测量,分析2个组玻璃酸钠点眼前后不同时间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变化。结果中重度干眼组CCT、K1和K2均大于无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干眼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后5 min和10 min,AL、CCT及IOL度数较点眼前增大,K1较点眼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点眼后5 min,17.5%(7/40)中重度干眼患者的IOL度数增大0.5 D。点眼后10 min,22.5%(9/40)的中重度患者IOL度数增大0.5 D或1.0 D。点眼后15 min,各IOL-Master测量参数与点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干眼组点眼后5 min AL和CCT较点眼前增大,IOL度数较点眼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点眼后10 min及15 min,AL和CCT较点眼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但IOL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后5~10 min IOL-Master生物测量中重度干眼患者IOL度数增大,点眼后5 min内无干眼者IOL度数减小,该结果对临床上IOL-Master的正确使用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干眼 人工泪液 白内障 IOL-Master 人工晶状体度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PTEN)基因甲基化在骨肉瘤发病机制、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诊治的120例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检测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和良性骨疾病患者(对照组)PTEN基因甲基化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合成设计不同寡核苷酸(MON、UON、CON1、CON2和CON组)转染MG-63骨肉瘤细胞,对比转染前、转让后细胞PTEN基因甲基化、吸光度值、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SNK法分别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骨肉瘤组PTEN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8%比3.3%,χ2=12.3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os-2、HOS和OS-732骨肉瘤细胞中PTEN呈甲基化状态,在MG-63骨肉瘤细胞为未甲基化状态。骨肉瘤组患者在Enneking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和远处转移方面的PTEN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3.916、5.807、7.2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N组可成功诱导MG-63骨肉瘤细胞PTEN基因甲基化,S期、G2/M期、增殖指数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UON、CON1、CON2和CON组(F=51.245、43.188、71.372和90.129,P<0.05),G0/G1期显著低于UON、CON1、CON2和CON组(F=61.70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EN基因在在骨肉瘤中呈高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发病机制明显相关,有助于骨肉瘤病情及预后评估。

  • 标签: 骨肉瘤 甲基化寡核苷酸 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