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孟东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8期
  • 机构: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 476400
  • 简介:在临床上病理检查是所有检查项目中,检出疾病最为准确的检查方法,准确率可高达98%,比如在临床上发现患者有肺部占位病变后,但是又不能够进一步确定其病变的性质,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做肺部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将肺部占位病变的组织做成病理切片,对切片进行检查,从而可作出最终的诊断,判断患者的病情属良性还是恶性。除了明确诊断以外,临床上病理检查还可以用来指导治疗、预估预后,还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病理检查;流程
  • 作者: 张光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00
  • 简介:普通患者在常规体检或者诊治的过程中,医生发现身体内长有不明肿块时,会建议做一个病理检查,可以判断是普通肿块还是肿瘤,万一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这些都需要病理检查来确定,哪些情况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这片文章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 标签: 病理检查;标本;分类;过程
  • 作者: 周世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病理科,重庆 402460
  • 简介:什么是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它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地诊断疾病,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病变的机制和发展过程。它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地识别器官、组织或细胞中的病变,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病理形态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它首先要仔细观察标本的病理变化,然后从标本中取出一部分病变组织,将其制成3-5微米的薄片,将其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检查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用于尸体病理化验和手术病理检查,还可以用于判断和评估患者的疾病,从而进一步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此外,病理检查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出有效的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病理分析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医学发展创造了宝贵的资源,而且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细胞学诊断在识别良性或恶性病因所致浆膜腔积液的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和分期,并借助辅助检查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没有公认一致的报告系统。为规范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诊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经过反复讨论,对浆膜腔积液样本的送检、保存、制作、评估、辅助检查的应用及报告形式等形成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盘病理检查对于判断围产儿死亡原因,促进围产和胎儿医学进步具有重要价值。胎盘病理学是外科病理学重要分支之一,但显然有别于外科病理学常用的诊断路径。胎盘病损以各种原因导致的母胎灌输不足、炎症和遗传异常等为主,功能性形态改变更为常见,需要密切联系母体和胎儿/新生儿情况,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遵循正确的胎盘病理诊断方法,结合现代影像学和遗传学取得的进步,将为胎盘病理学开启一个新时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细胞学筛查阴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阳性患者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细胞学筛查阴性、HPV16/18阳性或间隔1年其他12种高危型HPV(12HR-HPV)持续阳性1年以上的患者220例的宫颈活检病理资料。结果220例中,腺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18例,CIN Ⅱ18例,CINⅠ69例,湿疣样变47例,慢性炎症65例。在3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有35例是HPV16/18阳性,约占15.91%(35/220),只有1例为其他12种高危型HPV持续阳性1年以上,约0.45%(1/220)。结论宫颈细胞学筛查有可能出现假阴性,对于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HPV16/18阳性,立即进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可以减少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甚至癌变的漏诊。

  • 标签: 宫颈疾病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腺癌 细胞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组织中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疑似或确诊为结核病患者的病理标本,将190份标本按照病理形态分为4组:组1为坏死性肉芽肿组(109份),组2为非坏死性肉芽肿组(20份),组3为普通炎症组(45份),组4为非结核病变组(16份)。比较各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在4组病理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阳性率,同时比较不同抗结核治疗时间对病原学检查结果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组1、组2、组3和组4患者的组织病理标本中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17.4%(19/109)、5.0%(1/20)、4.4%(2/45)、0(0/16),MTB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2.0%(32/100)、4/19、4.8%(2/42)、0(0/16),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体系(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n resistance real-time quantitativ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system, Xpert MTB/RIF)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74.3%(81/109)、15.0%(3/20)、13.3%(6/45)、0(0/16),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63.0%(58/92)、0(0/15)、2.6%(1/38)、0(0/10),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的MTB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0(0/10)、0(0/15)、0(0/10),各种病原学方法检测4组标本中的MT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Xpert MTB/RIF检测组1标本中MTB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MTB培养和S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016、37.162、35.679,均P<0.01),但与FQ-P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7,P=0.112),联合病原学检查MTB的阳性率为85.3%(93/109),高于Xpert MTB/RIF的74.3%(8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各种病原学检查抗结核治疗时间≤1个月与>1个月的组1病理标本MTB阳性率分别为:抗酸染色为14.3%(7/49)比20.0%(12/60)(χ2=0.612, P=0.434),MTB培养为48.9%(22/45)比18.2%(10/55)(χ2=10.721,P=0.001),Xpert MTB/RIF为69.4%(34/49)比78.3%(47/60)(χ2=1.131,P=0.287),FQ-PCR为55.0%(22/40)比69.2%(36/52)(χ2=1.965,P=0.161),SAT为43.3%(13/30)比25.0%(11/44)(χ2=2.736,P=0.098)。结论MTB病原学检查结果与典型的结核病病理形态学存在一致性。病理组织的各种病原学检查方法中以Xpert MTB/RIF检出率最高,且不受早期抗结核治疗时间的影响,而联合病原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可在标本量足够时采用。

  • 标签: 结核病病理检查 慢性肉芽肿性炎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选择性淋巴结冷冻病理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初次甲状腺癌根治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721例PTC患者,患者均行术中选择性淋巴结冷冻病理检查。经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449例,非PTMC 272例。分析全组及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按肿瘤长径分层患者(PTMC组192例、长径>1 cm且<2 cm组142例、长径≥2 cm组55例)术中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冷冻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中央区淋巴结石蜡病理结果的关系;以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假阴性率。结果PTMC患者和非PTMC患者中分别有42.8%(192/449)和72.4%(197/272)患者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92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中,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喉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28.1%(47/167)、61.4%(70/114)、53.8%(91/169);术中冷冻病理结果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分别为72.4%(139/192)、27.6%(53/192)。197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非PTMC患者中,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喉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49.7%(82/165)、51.6%(96/186)、64.7%(112/173);术中冷冻病理结果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4.8%(167/197)、15.2%(30/197)。PTMC组、长径>1 cm且<2 cm组、长径≥2 cm组中累及甲状腺被膜患者术中淋巴结冷冻病理结果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1.7%(116/142)、81.7%(103/126)、92.2%(47/51)。结论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术中选择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进行冷冻病理检查可有效预测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受累,且当肿瘤长径≥2 cm且累及甲状腺被膜时,这一提示作用更加明显。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淋巴转移 术中冷冻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围产期胎儿死亡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加深对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1月至2020年12月105例围产期死亡胎儿的临床病理资料,重点分析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检查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1.35±4.04岁,孕周28~40+6周。(2)单胎死亡101例,双胎之一死亡4例。在宫内死亡103例,分娩过程中死亡2例。(3)105例围产期胎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中,86例(81.9%,86/105)与脐带/胎盘病理因素相关,10例(9.5%,10/105)与宫腔感染相关,6例与胎儿自身因素相关(5.7%,6/105),1例与胎母输血综合征有关,1例与双胎输血综合征有关,1例因完全性子宫破裂死亡。(4)86例与脐带/胎盘病理因素相关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例可以通过胎盘大体检查诊断,最常见的为脐带扭转伴根部扭细,其他依次为胎盘早剥、脐带缠绕过紧、血管破裂及脐带真结。镜下形态学以功能性改变为主。(5)10例与宫腔感染因素相关的病例中,胎盘大体检查共同特点为胎盘小叶水肿,上行性感染形态学特点以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为主,血源性感染形态学特点以急性或慢性绒毛炎及绒毛间隙炎为主,发现病毒包涵体有提示作用,但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6)6例与胎儿自身因素相关的病例中,胎盘诊断价值有限,必须和胎儿尸体解剖相结合才能诊断。结论围产期胎儿死亡原因复杂多样,往往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脐带/胎盘病理因素最多见,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检查是查找死亡原因的关键技术手段,要加强重视。

  • 标签: 围产期死亡率 胎儿 尸体解剖 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基于先天性巨结肠肠管切缘神经节细胞结构特点的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分级标准与术后预后之间联系,探索这一标准作为指导先天性巨结肠术中切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20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男158例(77.1%),女47例(22.9%);短段型155例(75.6%),长段型30例(14.6%),全结肠型20例(9.8%)。根据冰冻切片中切缘神经节细胞的胞质及胞核组织病理学特征,将切缘分为6级,其中发育可、尚可与稍差为满意切缘,发育较差、差及无神经节细胞为不满意切缘。收集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数据以评估临床预后,并用儿童失禁与便秘评分系统预测术后肠功能情况。结果20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有33例(16.1%)术中首次冰冻病理提示不满意切缘,需向近端继续切除肠管。最终肠管近端切缘病理结果如下:发育良好6例(2.9%),发育尚可102例(49.8%),发育稍差85例(41.5%),发育较差12例(5.8%),无发育差及未见神经节细胞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8个月(3.0~54.4个月)。近端切缘的病理等级与术后便秘及污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1和<0.001)。PICSS量表评估结果表明术后肠功能改善与切缘病理等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该神经节细胞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分级标准与术后预后存在关联,此分级标准对先天性巨结肠术中切缘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望进一步减少病变肠段切除不够或正常肠段切除过多的问题。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病理诊断 病理组织学 术中冰冻切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 标签: 肝肿瘤 肝炎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 作者: 赵红姝 魏文斌 张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视神经侵犯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RB并行眼球摘除手术的15例患儿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1.75±1.61)岁。所有患眼国际RB眼内分期为E期。15例患儿中,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视网膜脱离呈闭合"漏斗状"且肿瘤触及晶状体后囊2例;肿瘤触及晶状体达后房6例。所有患儿均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行CT检查4例,MRI检查4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7例。所有患儿均行眼球摘除手术,取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取带有球后视神经组织的眼球矢状切面切片行病理检查。手术后对比分析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的一致性。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视神经增粗和(或)强化。病理学诊断依据为RB肿瘤细胞跨越筛板生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学检查的诊断能力,并基于混淆矩阵得出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5例患儿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RB。15例患儿中,影像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7例,无视神经侵犯8例;手术后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12例,无视神经侵犯3例。其中,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者4例,MRI及CT检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0.33(95%CI 0.11~0.64)及0.57(95%CI 0.20~0.88)。MRI及CT检查诊断能力的AUC分别为0.51(95%CI 0.24~0.77)和0.52(95%CI 0.25~0.78),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MRI及CT检查的ICC分别为0.61(95%CI 0.97~0.87)和0.63(95%CI 0.12~0.88);两者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均为中等水平。结论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MRI及CT检查对RB视神经侵犯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低,两者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仅为中等水平。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筛板后侵犯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规范化的子宫肉瘤病理诊断报告是临床对子宫肉瘤诊治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我国子宫肉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学组(协作组)结合国内外关于子宫肉瘤病理诊断和临床的治疗原则,制定了本规范,包括子宫肉瘤标本的固定处理、大体取材描述、病理报告内容和格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检测等,力求为子宫肿瘤的标准化治疗提供关键性的病理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肌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病理中心数据库的肌肉活检标本及患者的住院病历,纳入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CI相关性肌炎,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4岁,年龄范围42~79岁,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均接受ICI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及信迪利单抗治疗各3例,卡瑞利珠单抗治疗1例。首次用药至发现ICI相关性肌炎的中位时间为45 d,发病时间15~176 d。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和四肢乏力,4例患者伴有心肌炎。7例患者均存在肌酸激酶升高,中位值为2 354.4 U/L(范围 468.6~19 709.2 U/L),其中4例出现肌炎相关抗体抗Ro-52 抗体阳性。2例患者肌肉活检观察到广泛肌纤维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其他病例只表现为点状肌纤维坏死或非特异性的肌内膜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CD8+T细胞和CD68+的组织细胞。在明确诊断为ICI相关性肌炎后7例患者均立即停用ICI,其中6例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患者均好转。结论ICI相关性肌炎是一类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疾病,部分患者可合并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及时识别并停用ICI治疗并且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或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肌炎 心肌炎
  • 简介:摘要化生(metaplasia)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被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替代的过程,是机体针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适应性反应。胃肠道是化生性病变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化生在很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此类疾病的标志性病理改变和诊断依据。化生还与某些胃肠道癌的发生有关,是多种相关癌症的前驱病变。胃肠道黏膜化生性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幽门腺化生、胃小凹上皮化生、胰腺腺泡细胞化生、潘氏细胞化生及鳞状上皮化生。熟悉胃肠道黏膜常见化生病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有利于加强病理医师对胃肠道活检标本诊断的把握。本文就胃肠道黏膜化生性病变的病理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等方面作一个初步梳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对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病理技术教学内容、方式及效果评价进行总结。根据研究生基础条件制定病理技术培训方案,采用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开展互动式理论教学,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旨在提高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病理技术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提升临床科研思维,为其将来开展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学 研究生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8Ga-PSMA PET-CT检查中前列腺局部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68Ga-PSMA PET-CT检查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1例患者。年龄(63.1±4.9)岁。体质指数(24.6±3.0)kg/m2。血清总PSA(72.71±173.15)ng/ml。14例有基线睾酮数值,基线睾酮(4.72±1.64)ng/ml。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按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1级5例,2级7例,3级4例,4级10例,5级5例。术前临床分期:T2a期6例,T2b期2例,T2c期17例,T3a期1例,T3b期4例,T4期1例。所有患者均行68Ga-PSMA PET-CT检查,由2名核医学专业医生复核SUVmax。原发灶SUVmax(12.49±9.38)。分析SUVmax值与基线PSA、Gleason评分、术后病理情况的关系。结果本研究31例术后ISUP分级:1级3例,2级9例,3级4例,4级6例,5级9例。术后病理分期:T2a期1例,T2c期14例,T3a期6例,T3b期1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切缘阳性19例,阴性12例;脉管癌栓阳性5例,阴性26例;神经侵犯阳性20例,阴性11例。D′Amico危险度分层:低危2例,中危7例,高危22例。按照PSA(≤10 ng/ml或>10 ng/ml)和Gleason评分(≤6分或>6分)分类:低PSA低Gleason评分6例,低PSA高Gleason评分5例,高PSA低Gleason评分9例,高PSA高Gleason评分11例。SUVmax与术后病理ISUP分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434,P=0.015),与术后病理分期(r=0.232,P=209)、基线PSA(r=0.178,P=0.339)和基线睾酮(r=0.437,P=0.119)无相关性。脉管癌栓阳性组和阴性组的SUVmax分别为14.78±10.68和8.17±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切缘阳性组和阴性组的SUVmax分别为12.84±7.89和11.79±11.39(P=0.764),神经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的SUVmax分别为22.59±13.72和10.48±6.89(P=0.055),盆腔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的SUVmax分别为14.50±9.64和12.13±9.32(P=0.639),D′Amico危险度低、中危组和高危组的SUVmax分别为9.39±4.60和13.68±10.39(P=0.2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PSA低Gleason组、低PSA高Gleason组、高PSA低Gleason组、高PSA高Gleason组的SUVmax分别为8.67±4.26、16.70±13.90、9.43±7.75、15.00±9.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术后病理与穿刺病理ISUP分级相同者19例,SUVmax 11.92±10.61;升级者9例,SUVmax 16.01±5.40;降级者3例,SUVmax 4.98±2.11,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但升级者SUVmax显著高于降级者(P=0.007)。SUVmax对术后病理ISUP分级的诊断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SUVmax对判断术后病理ISUP分级5级的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0.747(P=0.033);当SUVmax≥11.34时,敏感性可达88.9%,特异性可达77.3%。结论术前68Ga-PSMA PET-CT中前列腺局部病灶的SUVmax可辅助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是否存在病理预后不良因素,可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镓6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最大标准摄取值 Gleason评分
  • 简介:摘要胎盘病理学是借助胎盘的形态学来反映孕期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态,而对胎盘本身疾病的诊断是次要的,其临床意义包括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即时治疗提供依据,对可能重复出现的产科疾病进行预测,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解释和对遗传异常的提示。2016年国际胎盘工作小组制定了阿姆斯特丹胎盘共识,将胎盘病理分为绒毛膜羊膜炎、母体-胎盘灌注异常、胎儿-胎盘灌注异常和病因不明的慢性绒毛炎4个主要方面的疾病谱,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这一共识有助于病理诊断的规范,也为临床医师理解胎盘病理提供了帮助。由于胎盘病理对母、胎健康的反映是间接的,所以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临床表现和胎盘病理,才能达到对产科疾病诊疗的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应运而生。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疾病,就有了病理学。不过,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受认识自然的哲学方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了不同的"病理学"内涵。"Pathology"一词首见于16世纪的西方文献中,而"病理学"这一词汇最早见于日本,而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在中文医学著作和教科书中,本文就目前所能收集的文献,对"病理学"这一词汇进行追踪溯源。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理性流涎是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等特点,针对病理性流涎的评估、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同时家长甚至医务人员更关注患儿基础疾病治疗,容易忽视病理性流涎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就儿童病理性流涎的成因、评估(包括主观评估及客观评估)及治疗(如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康复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等)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综述,希望能提高医务人员对病理性流涎的重视程度。

  • 标签: 病理性流涎 诊疗进展 肉毒毒素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