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致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动态影像学变化及脑组织病理特点。方法于2019年10月,回顾性分析1例致迟发性脑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及脑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患者40岁男性,高温环境作业时出现高热、头晕、意识不清。脑电图见弥漫性慢波活动。影像学早期未见明显异常,数天后逐渐出现丘脑基底节区异常信号;2月余后核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大脑皮层下大面积异常信号,并累及白质。脑活检组织病理见皮层神经元丢失、白质呈疏松样、明显脱髓鞘改变,蛛网膜下腔、脑膜、皮白质均未见到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影像学检查动态变化对致脑组织时相性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脑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髓鞘脱失。

  • 标签: 中暑 高温,诱发 病理学 迟发性脑病 急性发热性脑病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干环境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10):常温对照组(NC),干对照组(DHC),3个不同剂量姜黄素预处理的干组(50 mg/kg、100 mg/kg、200 mg/kg )。NC、DH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预处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姜黄素每天1次灌胃,连续7 d。第8天除NC组外,其余4组大鼠转移至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进行实验,环境温度(41±0.5 )℃,湿度(10±1)%。实验的第150分钟达到病状态,麻醉后取材。肺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肺损伤病理学评分,观察肺湿干质量比(W/D),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等肺损伤指标。结果肺损伤病理学评分、W/D、BALF中总蛋白、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在NC组最低,DH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加,肺损伤病理学评分、W/D、BALF中总蛋白、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呈下降趋势。姜黄素不同剂量组之间及其与NC组、DHC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相关性分析提示,肺病理损伤评分与肺组织W/D比值、肺泡BALF中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9,r=0.935,r=0.916,r=0.880,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可对干环境大鼠的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姜黄素在干环境肺损伤的防治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姜黄素 干热环境 热射病 大鼠 肺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干环境大鼠肾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在SPF级环境适应性饲养1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干对照组、姜黄素低浓度处理组(50 mg/kg)、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100 mg/kg)、姜黄素高浓度处理组(200 mg/kg),每组10只。常温及干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组大鼠给予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灌胃,连续7 d。第8天除常温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转移到模拟干环境实验舱中。入舱实验的第150 min达到病状态,麻醉处死大鼠后留取尿液、肾组织进行分析,肾损伤分子-1(KIM-1)试剂盒检测尿液KIM-1水平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肾损伤病理学评分,细胞凋亡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结果常温对照组尿液KIM-1水平、肾损伤病理学评分、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0.36±5.54)ng/L]、[(35.50±9.52)分]、[(0.55±0.04)%];干对照组大鼠各指标分别为[(1 060.57±75.50)ng/L]、[(710.67±74.60)分]、[(5.53±0.48)%];姜黄素低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945.73±48.07)ng/L]、[(701.67±64.84)分]、[(5.10±0.37)%];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639.17±44.71)ng/L]、[(365.00±34.06)分]、[(2.05±0.35)%];姜黄素高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592.67±34.29)ng/L]、[(289.00±35.08)分]、[(1.33±0.20)%]。各项指标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70,203.16,289.81;均P<0.01),干对照组KIM-1水平和肾损伤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温对照组(t=31.04,21.99;均P<0.01)。肾损伤病理学评分和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在姜黄素低浓度组和干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1.74;均P>0.05),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t=10.33,14.43)、高浓度处理组(t=12.53,19.82)与干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环境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阻断肾细胞凋亡通路发挥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干热环境 热射病 肾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劳力性(EHS)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9年11月,回顾2015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9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入院时的格拉斯哥评分(GCS)、24小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接触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31人)和非AKI组(38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别,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χ2检验;多样本间的比较用多重检验。相关性用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出院为观察终点,69例EHS患者中发生AKI共31例。与非AKI组比较,AKI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乳酸、D-二聚体、肌红蛋白均较高,MAP、血小板计数、PH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PACHEⅡ评分、核心温度、核心温度降至38.5 ℃所需时间(T降至38.5℃)、接触时间率、血小板计数、PH值、酸碱值、乳酸、D-二聚体、肌红蛋白与肌酐均相关(r=0.57、0.42、0.80、0.78、0.57、0.43、0.51、0.55、0.79)。APACHEⅡ评分、T降至38.5℃、Lac、MYO是劳力性病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降至38.5℃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是EH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早期识别EHS并发AKI,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

  • 标签: 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评分方法对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9年9月,回顾性收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49例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2例)和死亡组(17例),分别计算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REM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ystem,LODS)结果,并比较两组之间各种评分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种评分方法对病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REMS、MEWS、LODS评分值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S、MEWS、LODS对病患者死亡预测的AUC分别为(0.696±0.076)、(0.692±0.079)、(0.787±0.063)(95%CI=0.548~0.844、0.536~0.848、0.663~0.911,均P<0.05)。REMS对预后判断的最佳截点是9.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31.2%。MEWS对预后判断的最佳截点9.5,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56.2%。LODS对预后判断的最佳截点5.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3.1%。结论三种评分均可用于对预后的判断,LODS判断价值较高,REMS和MEWS较简单方便。

  • 标签: 热射病 预后 预测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批量劳力性(EHS)患者集中救治的流程与环节,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批量救治提供经验与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18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集中收治的8例EHS患者的救治过程,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后送及院内协作救治等情况。结果根据8例患者高强度运动史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现场迅速诊断为EHS,立即补液物理降温,并紧急启动接诊成批伤应急预案后快速后送转运至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采取边持续降温边转运的原则,同时医院开放绿色通道,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极危重伤员采用伤员∶护士∶医师1∶3∶1抢救模式,并保证配有呼吸机、血滤机、冰毯机;各科室间以ICU为中心紧密合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血常规、生化指标、出凝血时间、血气分析等动态变化,给予滴定式、精准治疗。8例患者中4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2例冰毯机降温,1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治疗,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在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8例患者经补液降温、CRRT、机械通气、防治DIC等集束化治疗后,5~11 d各器官功能明显改善转出ICU,11~20 d均康复出院。结论规范的救治流程(现场快速识别、迅速降温、安全转运后送、院内协作救治)结合降温补液、CRRT、边补充凝血因子边抗凝等集束化治疗方案,可为批量救治EHS患者提供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 标签: 劳力性热射病 军事训练 批量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hipk3在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circhipk3对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随机数字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及0.8 h组 (HS 0.8 ),8 h组(HS 8),24 h组(HS 24)。通过建立小鼠(HS)模型,取得损伤脑组织,分离小胶质细胞并提取RNA。定量PCR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M1和M2标志分子,评估小胶质细胞极化方向及类型。检测circhipk3在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通过干预circhipk3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阐明circhipk3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HS 8组在CD45、CD11-b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升[(4.41±0.18)vs.(1±0.15),P=0.000]、[(3.47±0.19)vs.(1±0.15),P=0.000],而HS 24组的CD45、CD11-b较HS 8组明显下降[(1.34±0.15)vs.(4.41±0.18),P=0.000]、[(1.38±0.21)vs.(3.47±0.19),P=0.001]。同时HS 8组在CD206、FIZZ、Arg1表达较对照组开始上升[(1.59±0.16)vs.(1±0.12),P=0.014]、[(1.62±0.15)vs.(1±0.15),P=0.002]、[(2.23±0.28)vs.(1±0.19),P=0.004],而HS 24组的CD206、FIZZ、Arg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67±0.20) vs.(1±0.12),P=0.002]、[(2.19±0.15)vs.(1±0.15),P=0.000]、[(3.04±0.18)vs.(1±0.19),P=0.001];circhipk3 mimicis显著增高Arg1表达[(7.26±0.06)vs.(3.86±0.06),P=0.000];同时circhipk3 inhibitor促进CD45及HO-1表达[(2.96±0.03)vs.(1.63±0.09),P=0.000]、[(2.52±0.10)vs.(1.30±0.02),P=0.000]。结论早期神经损伤中小胶质细胞以M1型为主,HO-1可能是小胶质细胞M1型标记物之一,circhipk3在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主要促进其向M2型转化。

  • 标签: 热射病 动物模型 神经损伤 小胶质细胞 极化 标记分子 环状RNA Circhipk3
  • 简介:摘要是一种由刺激引起、发展快速、对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危重疾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病死率较高。此外,约30%的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系统的后遗症,如神经系统。目前早期迅速降温为治疗的核心。因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与工程师合作,针对野外以及院内救治的特点,研发了一种降温组件,以实现在野外和院内早期迅速降温及有效的目标温度管理(TTM)。降温组件由降温毯、降温帽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均由温变面料制成。降温毯包括背衬层、缓冲层、柔性导热囊体、温变组件、固定部件、温度传感器。降温帽包括主体及侧耳,其中主体佩戴于患者头顶,正面装有柔性显示屏,便于实时监测降温毯温变组件的温度;侧耳可包裹患者双耳及颈部,设计有鼓膜测温计可对鼓膜温度实时监控以指导降温治疗的时程、及时停止降温。该降温组件具有携带和操作方便、实时监测温度、降温效果确切、可重复使用的特点,用于病患者的现场急救、转运、病房内持续降温。

  • 标签: 热射病 相变材料 降温组件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军事训练致的临床特点和易感因素,提出预防和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18日至4月27日期间某部队医院参与某部军事训练考核保障过程中出现劳力性(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探讨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此次军事考核共持续10 d,共有2 652名战士参加,其中发生热的108例患者全部出现在武装5 km考核阶段,年龄为18~34(21.5±5.3)岁。1~5年军龄阶段患者发生EHS的数量要高于其他军龄组。患者以晕厥或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80.6%),并可同时伴有行为异常(6.5%)、头晕头痛(23.1%)、肢体痉挛(13.9%)、恶心呕吐(5.6%)等一种或者多种表现。经现场治疗后,多数患者在1 h内达到目标体温(75.0%),73.1%的患者在2 h内完全清醒,93.5%患者完全治愈顺利归队,出现后遗症及死亡患者为0人。EHS的发生与气温密切相关,气温升高时EHS的发生显著增多。结论EHS发生率高,普及相关人员疾病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对EHS的识别和积极救治培训,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可有效保证官兵生命健康。

  • 标签: 劳力性热射病 军队 早期识别 救治
  • 作者: 薛利利 叶祝君 刘莉 衣雪青 张朋 臧丽丽 赫军 刘若虚 刘丽 罗保玉 石素宁 时敏秀 宗晶 姚天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7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眼科,山东济南 250000,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440104,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护理部,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营养科,山东济南 250000,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85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卫勤部,山东济南 2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劳力性(EHS)动物肠功能受损情况,探讨预防性口服蕊福平果胶(RFP)对EHS动物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10周龄无特定病原(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EHS模型组、EHS饮水组(H2O+EHS组)及EHS果胶组(RFP+EHS组),每组30只。H2O+EHS组及RFP+EHS组动物于训练适应期每日灌胃蒸馏水或RFP 20 mL/kg,连续5 d,1周后利用温控跑台调整温控范围为(37±1)℃,通过一次性高温力竭运动制备EHS大鼠模型;EHS模型组动物在训练适应期不给予任何补液干预;常温对照组动物置于温度为(25±2)℃、湿度为(55±5)%的常温恒温箱中自由活动,不给予任何处理。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疼痛回缩反射、仰卧翻正反射和前肢拉力测试);取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肠黏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Chiu评分。结果EHS模型组大鼠发生行为学、炎症反应指标和病理学等改变,表现为疼痛回缩和仰卧翻正反射延迟,前肢拉力下降,炎症反应指标明显升高,且出现明显的肠黏膜损伤,提示EHS大鼠模型制备成功。H2O+EHS组大鼠除炎症反应指标有所改善外,其他指标与EHS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FP+EHS组大鼠给予RFP预处理后,疼痛回缩反射及仰卧翻正反射均较EHS模型组明显改善〔疼痛回缩反射(分):1.4±0.2比0.3±0.2,仰卧翻正反射(分):1.0±0.1比0.2±0.1,均P<0.05〕,前肢拉力明显提高(N:13.0±0.5比8.2±0.6,P<0.01);促炎因子水平较EHS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ng/L):67.5±9.2比194.3±13.7,IL-6(ng/L):360.0±54.1比981.2±84.4,IL-1β(ng/L):33.7±9.0比88.7±6.1,均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则较EHS模型组进一步升高(ng/L:208.7±10.5比103.7±7.0,P<0.01);肠黏膜损伤程度较EHS模型组明显减轻,Chiu评分和DAO活性显著低于EHS模型组〔Chiu评分(分):1.5±0.2比3.8±0.0,DAO(U/L):83.7±6.7比128.7±10.5,均P<0.05〕。结论高温环境训练可造成大鼠肠屏障功能受损,诱发内毒素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预防性口服RFP能够保护EHS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缓解SIRS,促进EHS发生后基本神经反射及肌力恢复。

  • 标签: 劳力性热射病 果胶 肠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循环补液方案治疗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护理对策及疗效。方法对32例病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量出为入"的循环补液方案的患者17例,为A组;普通补液方案的患者15例,为B组,补液以5%葡萄糖500 ml和林格液500 ml交替输入,必要时补钾。最后观察"量出为入"的循环补液方案对合并MODS综合治疗转归的影响。结果A组17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与同期B组15例普通补液方案的病例相比,48 h内体温、心率明显改善,有创血压升高,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3~7.632,均P<0.05);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6~-3.326,均P<0.05)。结论采用"量出为入"的循环补液模式,能明显改善合并MODS患者的肝肾功能,减轻心肌和骨骼肌损伤,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对抢救合并MODS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对合并MODS患者水、电解质的观察和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热射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 循环补液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作为相关疾病最严重的类型,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但完全是可防可治的。中国援外医疗的受援国大多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大力普及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援外医疗队员对其诊治能力有望提高医疗保障质量,更好地为受援国民众及中资机构务工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本文就的流行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积极干预,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全球变暖 热射病 预防医学
  • 简介:摘要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常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且预后较差。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血液灌注不足、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微出血等,导致其影像表现各异,因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具有为的诊断提供定量、客观依据的潜力,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信息。作者对应用于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项MRI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热射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病中枢性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病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病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温、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防治脑水肿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0 d。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FDS)评分、小脑功能障碍发生率;治疗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分别进行标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NFDS评分[(14.70±6.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39±7.77)分],GCS评分[(12.52±2.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43±2.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8、2.904,均P<0.05);高压氧治疗组小脑功能障碍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BI指数比较,高压氧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3.77、3.72,均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 标签: 中暑 热衰竭 高压氧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生活质量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降温结合营养支持在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病患者5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所采用的救治方法将2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病急救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静脉降温以及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的体温下降至38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营养状态、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体温下降至38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10 d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分别为(2.55 ± 0.63)h、(6.34 ± 1.36)d、(7.34 ± 1.87)d、(15.83 ± 2.8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36 ± 0.58)h、(7.87 ± 1.97)d、(8.65 ± 2.39)d、(18.37 ± 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80~4.729,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的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分别为(145.77 ± 29.54)、(38.77 ± 3.19)、(146.56 ± 4.52)g/L,均高于对照组的(123.59 ± 20.21)、(33.27 ± 3.28)、(110.84 ± 4.3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98、-6.010、-31.913,P<0.01);治疗期间2组所出现的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44.00%(11/25),28 d病死率为24.00%(6/25),均高于观察组的16.00%(4/25)和0(χ2值为4.667、4.735,P<0.05)。结论对病患者予以常规急救管理的基础上同时结合静脉降温和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快速降低患者体温,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热射病 急救管理 静脉降温 营养支持 病死率
  • 简介:摘要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发病率逐年增加。是一种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

  • 标签: 热射病 温变材料 分体式急救服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危重症评分系统对于病患者28 d存活率的评估价值。方法于2019年3月,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71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24 h内生命体征和相关病理生理学指标的最差值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ical scoreⅡ,SAPSⅡ)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根据患者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45)和死亡组(n=26)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项评分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24 h内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SOFA、SAPS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预测病患者28 d存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且明显大于APACHEⅡ、SAPSⅡ评分。当SOFA评分的截断值为9.0分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与SOFA评分≥9.0分患者比较,SOFA评分<9.0分患者28 d存活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P<0.01)。结论危重症评分系统SOFA、APACHEⅡ、SAPSⅡ均能较好地预测病患者28 d预后,其中SOFA评分更为准确。

  • 标签: 危重症评分系统 热射病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