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H1N1)pdm09流感病毒对同型流感病毒感染过的人群是否同样构成威胁,是否与同型季节性流感病毒存在血清交叉反应。方法2008—2009年北方流感冬季流行季之后,建立北京健康人群随访队列,于2009年9月首次调查并采集血清样本。随后,在2010年1月初,A(H1N1)pdm09流感病毒大流行高峰期后,对该队列进行流感样症状(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随访调查。研究季节性流感毒株血凝素抑制抗体、微量中和抗体、IgG1和IgG2抗体反应对ILI发生的影响。结果年龄大于20岁的人ILI的风险显著降低(OR=0.299,95%CI:0.101~0.897,P=0.04)。单因素分析中,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ILI患者血清样本与A(H1N1)亚型流感病毒存在一些交叉反应,但去除2009年A(H1N1)pdm09流感疫苗接种史的混杂因素后,交叉反应无统计学意义(OR=0.324,95%CI:0.124~0.987,P=0.06)。结论从实际的人群中观察到,同型季节性流感毒株可能不会通过体液免疫诱导对A(H1N1)pdm09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针对大流行流感病毒的特异性疫苗对疾病保护至关重要。

  • 标签: 大流行性流感 交叉防护 季节性流感 人群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甲流感病毒所致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inbus(GEO)数据库中选择基因表达谱GSE57455、GSE63786和GSE64800,通过GEO2R工具在线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于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出显著模块;并对获取的DEGs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stoscape软件筛选出具有高度连接性的关键基因,并构建生物学功能图。结果筛选得到119个交集DEGs,其中上调基因有106个,下调基因13个。GO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免疫应答、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外间隙、胞外区部分等细胞组成上;显著富集于趋化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上。KEGG通路富集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细胞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同时,共筛选得到7个关键基因:FIGNL1、GBP5、ICOS、ARG1、IRF7、CYSLTR1和SLMAF8,其富集作用主要在免疫应答、精氨酸代谢、B细胞反应等生物学功能。结论FIGNL1介导的肺组织细胞受损、IRF7和GBP5介导的ⅠIFN反应、ARG1介导的精氨酸代谢以及ICOS、CYSLTR1和SLAMF8介导的趋化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活化与甲流感病毒所导致的肺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肺损伤 生物信息学 富集分析 免疫应答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甲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重症患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因流感样症状在我院就诊的病例,并经Xpert-Xpress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平台诊断为甲流感病毒感染的114例患儿,分为轻症甲流感组(47例)和重症甲流感组(均合并肺炎,67例),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特征。结果114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1个月12 d~12岁,中位年龄3.00(4.27)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分别占79.82%、68.42%、43.00%。混合感染率为24.56%,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占前3位,分别为5.26%、4.39%、3.51%;混合细菌感染率为12.28%。重症甲流感组患儿中位年龄1.00(3.58)岁,轻症甲流感组为4.00(5.00)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1,P<0.001);重症甲流感组混合感染率为38.80%(26/67),轻症甲流感组为4.26%(2/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P<0.001);重症甲流感组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中位数为2.64(3.37),轻症甲流感组为1.17(2.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P=0.01)。结论小年龄儿童、发生混合感染、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患儿易进展为重症病例,Xpert-Xpress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系统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流感检测手段,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良好依据。

  • 标签: 儿童 甲型流感 重症 临床特征 诊断方法
  • 简介: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人类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等特点,其不仅极易对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也给社会公共卫生的维持带来一定负担。我国是流感病毒高发区,近年来,流感发生率不断升高,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对流感病毒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等。为了快速、准确诊断出流感病毒,并给予其特异抗病毒治疗,进而有效控制疫情,对降低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流感病毒检验及相关方法阐述意见。

  • 标签: 流感病毒;检验;相关方法
  • 简介:摘要人副流感病毒(HPIVs)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根据其血清学及基因组特征,可分为HPIV1~HPIV4四种血清型别。不同血清HPIVs导致的临床疾病谱、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都有所不同。基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差异,HPIVs可进一步划分为具有不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因和基因亚型。标准的分子分方法有助于阐明HPIVs在人群传播过程中的基因进化和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国内外至今未建立统一且标准化的分子分方法,阻碍了对HPIVs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就HPIVs的病毒特征、基因组结构、现有的基因分方法及进化加以综述,并筛选出分子分参考株,以完善对HPIVs基因特征以及分子分的认识,为我国开展HPIVs分子流行病监测和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分子分型 基因型 进化 人副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大样本流感样病例检测,明确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原则,从而快速明确流感诊断,控制流感暴发,减少资源浪费。方法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发热门诊的4 622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其中流感季3 230份,非流感季1 392份,采用快速抗原法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流感病毒检测。不一致结果采用第二种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比对。比较快速抗原法对于不同年龄敏感度与特异度的差异,以及不同亚型、不同病毒载量的检出差异。结果甲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的敏感度为33.7%(577/1 710),特异度为93.5%(2 723/2 912),与qPCR的一致率为71.4%(3 300/4 622)。在流感季,甲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570/678)和57.4%(1 464/2 552)。在非流感季,其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分别为8.0%(7/88)和96.5%(1 259/1 304)。甲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与乙型流感病毒存在交叉反应,为2.3% (18/766)。儿童的敏感度比成人高[56.7%(164/289)比29.1%(413/1 421)]。快速抗原法对于不同流感亚型(H1N1和H3N2)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8),其敏感度随循环阈值(Ct值)增大而降低。结论甲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阳性结果可确诊。在流感季,甲流感病毒抗原阴性应进行核酸检测,而非流感季阴性结果可排除感染。快速抗原法对儿童的敏感度比成人高,敏感度与Ct值呈负相关。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方法 快速抗原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年龄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是重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可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和全球性流感大暴发,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流感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取决于病毒毒力及其对宿主的免疫逃逸,本文概述了流感病毒逃避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各种策略,以及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流感病毒免疫逃逸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策略。

  • 标签: 流感病毒 免疫逃逸 先天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甲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的儿童甲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病例4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治经过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41例甲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中,男18例,女23例,3岁以下25例,其中38例(92.6%)在冬春季发病;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其中18例伴呼吸急促,1例合并呼吸衰竭;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17例,肝功能异常6例,心肌酶异常5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升高5例,痰培养发现8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1例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影像学4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肺不张,其中右肺不张13例,左肺10例,两肺多发实变不张18例。27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例树枝样或胶冻样支气管塑形;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抗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根据相关检验结果及临床经验分别予阿奇霉素、头孢类等抗感染治疗,所有患儿均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X线胸片和(或)胸部CT肺不张基本恢复。结论甲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冬春季高发;3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以高热为主;可出现混合感染;胸部影像学显示实变不张,可发生在任何肺叶,部分表现为多发实变不张,部分合并胸腔积液;除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外,适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对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有意义。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肺不张 纤维支气管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通过调控相关下游蛋白进而限制流感病毒感染复制的机制。方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SIRT1敲除的A549细胞系,用甲流感病毒感染野生和SIRT1敲除的A549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RNA-Seq测序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并通过免疫印迹测定两种细胞系中的流感病毒NP蛋白,以及SIRT1相关功能蛋白在流感病毒感染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SIRT1敲除的A549细胞系中流感病毒复制增强。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2 67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 012和659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天然免疫抗病毒反应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等信号通路。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相比野生细胞,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和自噬蛋白LC3-II在SIRT1敲除细胞系中都存在表达升高程度的下降。结论SIRT1通过调控下游重要蛋白诸如IFITM3和LC3-II来拮抗流感病毒复制。

  • 标签: 流感病毒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A549细胞 RNA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疾病,血凝素为甲流感病毒包膜最主要的糖蛋白,病毒血凝素末端修饰的甘露聚糖可作为多种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靶点。本文简述甲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糖基化在固有免疫系统成分识别和抗病毒方面所起的作用。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血凝素糖基化 凝集素 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用于甲流感病毒快速分的Taqman低密度芯片(Taqman low density array,TLDA),可以同时开展甲流感病毒通用、H1-H16及N1-N9亚型高通量快速鉴定,适用于流感样病例及禽流感标本中甲流感病毒的快速分鉴定。方法设计甲流感病毒通用、H1-16亚型、N1-9亚型的引物探针,并将其预先定制在TLDA反应芯片上;优化TLDA退火温度;用多种亚型的甲流感病毒核酸进行10倍梯度稀释,结合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评价TLDA检测灵敏度;用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等其他多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验证该TLDA检测特异性,同时选用多种已经明确分的甲流感病毒评价该TLDA的特异性和有效性;采集16例流感样病例标本及24例禽流感外环境标本用该芯片开展检测。结果该TLDA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 ℃;针对甲流感病毒H1N1、H3N2、H5N6、H7N9和H9N2,其检测灵敏度为1.52~8.00拷贝/μl;能特异性检测甲流感病毒,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并能精准鉴定多种甲流感病毒的亚型;应用该方法检测16例流感样病例标本和24例禽流感外环境监测标本,均可分。结论基于TLDA技术建立的甲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分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流感样病例和禽流感标本的病原快速检测,特别是对目前用常规商业化试剂尚无法鉴定的新型甲流感病毒能够进行快速的亚型筛查与鉴定。

  • 标签: Taqman低密度芯片 甲型流感病毒 高通量检测
  • 简介:摘要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一种可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畜共患病毒。自2013年我国出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AIV病例以来,人们对该病毒产生了担忧与恐慌。AIV在全球广泛传播,人感染不同型别AIV事件也持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治疗措施与药物,疫苗成为最有可能预防控制病毒传播的手段。现有针对H7N9AIV的兽用与人用疫苗种类繁多,其中,4类人用H7N9AIV疫苗已经率先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包括了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及DNA疫苗,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因为暂无上市的人用AIV疫苗,所以其真实效力不得而知。此外,现有的流感疫苗在人群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但对H7N9AIV并无交叉抗体反应。本文回顾AI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职业暴露人群调查与防控策略、H7N9AIV疫苗及H7N9AIV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讨论尚存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控制AIV在全球的蔓延提供防控策略与方针。

  • 标签: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H7N9型 单克隆抗体 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淡豆豉水煎液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为抑制病毒的新型中药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A/Puerto Rico/8/1934(H1N1)(以下简称PR8病毒)感染狗肾上皮细胞(MDCK)作为模型,应用噻唑兰(MTT)法评估淡豆豉水煎液的安全性。以血液凝集抑制实验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检测淡豆豉水煎液对流感病毒吸附和释放的影响。设立PR8病毒+淡豆豉水煎液组和PR8病毒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试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淡豆豉水煎液对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6.25 mg/mL的淡豆豉水煎液能够抑制1 HAU流感病毒的吸附。PR8+淡豆豉水煎液组的子代病毒血凝效价为PR8组的1/8。2 000 μg/mL的淡豆豉水煎液能够抑制大于80%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第24小时,PR8+淡豆豉水煎液组的NP和M1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为3 444.52±378.35和98 737.80±1 643.00;NP、M1a和M2e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3、0.54±0.01和0.82±0.02,均低于PR8组(t=-16.03、-16.17、-39.26、-272.80和-220.00,P均<0.05)。结论淡豆豉水煎液通过影响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吸附、基因转录和翻译、流感子代病毒释放多个阶段,在体外发挥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淡豆豉水煎液 中药抗病毒作用 病毒生命周期 基因转录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不同动物来源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为流感环境样本监测工作选择更适宜的检测用红细胞。方法选取2009-2016年我国禽流感环境监测中分离到的不同亚型的禽流感毒株,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选用5种动物红细胞(鸡、火鸡、豚鼠、马和绵羊)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动物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的表达及类型,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病毒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特征。结果本研究共检测了14种亚型的28株禽流感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毒株均能与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发生凝集,其余红细胞均出现不能与某些毒株产生凝集的现象;其中1株H9N2(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鸡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1株H1N1(A/环境/山东/76972/2014)和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马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和2株H13N8(A/环境/青海湖/166/2012和A/环境/青海湖/13/2012)毒株与绵羊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在火鸡、鸡和豚鼠红细胞表面可检测到两种类型唾液酸受体α2,3和α2,6,但两种受体表达比例不同;马和绵羊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只检测到表达α2,3。序列分析提示病毒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替换可能是影响病毒红细胞结合特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敏感性最好。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其受体表达及类型会显著影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凝集反应,同时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变化也会影响病毒与不同红细胞的结合。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红细胞 受体 受体结合区
  • 作者: 安艺萌 周旭 王佑春 黄维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00051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艾滋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与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制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629,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0005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艾滋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与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制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629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持续而广泛地影响全球人类健康,其广泛的动物宿主特性、高度变异的特点导致抗原不断漂移,易感人群更迭,引起全球流感流行反复发生,也影响着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本研究以多种亚型的甲流感病毒为例,从抗原性漂移对抗原性的影响、季节性流感疫苗株与流行株的匹配度、广谱流感疫苗研发的思路等方面,对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加深对流感病毒抗原性进化的理解,为流感疫苗未来研发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流感,人 病毒 抗原变异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3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感染小鼠模型,并研究其免疫应答特点。方法用HPIV3兰州分离株HPIV3LZ1728C19毒株鼻腔接种BALB/c小鼠,每天检测体温和体质量。用ELISA检测血清HPIV3特异性IgG、IgA滴度,实时定量PCR检测鼻腔灌洗液和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肺、脾淋巴细胞中的HPIV3特异性IFN-γ CD4+和IFN-γ CD8+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分泌HPIV3特异性IgG/IgA的B淋巴细胞,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感染后第3天,小鼠鼻腔和肺的病毒负载量分别到达峰值104拷贝/ml鼻洗液和107拷贝/g组织,肺部发生炎症性病理变化。感染组早期体质量增加显著滞后于对照组(感染后第3天:t=4.64,P<0.05)。感染组血清中HPIV3特异性IgG(t=2.94,P<0.05)和IgA水平(t=18.66,P<0.05)显著增高,外周血、肺、脾均出现HPIV3特异性抗体分泌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诱导小鼠肺产生记忆性IFN-γ CD8+ T和IFN-γ CD4+ T细胞应答,脾和外周血产生IFN-γ CD4+ T细胞应答。结论成功建立了HPIV3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感染小鼠产生了显著的肺黏膜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 标签: 人3型副流感病毒 动物模型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通过呼吸道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人类腺病毒7阳性,且血清腺病毒IgA抗体阳性,同时应用咽拭子PCR法检测甲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腺病毒7合并甲H1N1病毒)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高剂量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D-IIV3)后,针对甲流感的疫苗效力。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和考克兰协作网图书馆,将已公开发表有关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HD-IIV3与常规剂量三价流感病毒灭活疫苗(SD-IIV3)后针对甲流感毒株(H1N1和H3N2)的相对疫苗效力(rVE)的研究纳入本次分析,合并计算rVE,按照不同临床结局进行亚组分析。使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含4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针对甲流感毒株引起的流感样病例、实验室确诊流感、因流感住院的rVE分别是15.9%(95%CI: 4.1%~26.3%)、58.9%(95%CI: 48.5%~69.6%)、11.7%(95%CI: 7.0%~16.1%)。在H1N1、H3N2流感毒株为主的流行季,接种HD-IIV3和SD-IIV3后针对实验室确诊流感的rVE分别为62.6%(95%CI: 45.7%~70.4%)和39.8%(95%CI: 29.5%~46.2%)。在疫苗株和流行株匹配或不匹配的情况下,接种HD-IIV3和SD-IIV3后针对甲流感毒株引起的实验室确诊流感的rVE分别为64.2%(95%CI: 57.5%~70.9%)和23.9%(95%CI:9.3%~27.8%)。结论相比于SD-IIV3,≥65岁老年人接种HD-IIV3可更有效预防甲流感病毒感染,以及流感相关住院、并发症和死亡。

  • 标签: 流感疫苗 高剂量疫苗 甲型流感毒株 疫苗效力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合并细菌感染是流感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流行季节流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革兰阳性(G+)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等是常见致病菌。现就流感病毒合并G+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

  • 标签: 流感病毒 细菌 革兰阳性细菌 感染
  • 作者: 赵宏伟 谢正德 许黎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一般引发呼吸道疾病,近年来,流感病毒引起的一些呼吸道外临床表现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其中流感病毒相关性脑病/脑炎(IAE)病死率高,是引起流感病毒感染危重病例死亡的重要原因,治愈者通常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国际上对于IAE的认识普遍较少,现从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危险因素、分类、治疗、预后与机制研究等方面系统回顾近年来在IAE取得的进展,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流感病毒 脑病 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