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以及早期HBVDNA应答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和ALT的变化。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29例患者中,C感染者57例,B感染者42例,B/C感染者30例。在治疗结束时,B患者的综合应答率为42%,优于C28%及B/C混合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月时HBVDNA呈现应答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高(HBVDNA快速应答的偏回归系数=0.801,P=0.001,优势比=4.5,优势比的95%可信区间为3.01~5.28)。结论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感染病毒的基因可以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基因型 干扰素-Α2B 病毒学应答
  • 简介:目的了解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胆汁淤积性戊病毒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汁淤积性戊肝炎占同期收治戊病毒性肝炎的15.4%(35/228).男22例,女13例,年龄55.1±13.8岁,其中≥60岁者为42.9%(15/35);乙、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为25.7%(9/35).黄疸消退时间为71.6.±21.82(41~126)天.血清总胆红素为255.55±118.4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57.8±582.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612.4±460.9u/L,碱性磷酸酶(AKP)为316.86±237.62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为257.74±199.66u/L,痊愈22例,好转13例.结论由戊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符合淤胆肝炎的一般临床特点,但肝脏损害较重,黄疸程度高,持续时间长;老年戊肝炎患者更易发生胆汁淤积.

  • 标签: 戊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抗单纯疱疹1病毒(HSV1)IgG检测方法。方法制备纯化抗原和抗体,对间接ELISA法检测人单纯疱疹1病毒(HSV1)IaG抗体方法进行优化改良,并对随机选择的331份临床孕妇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用德国DIMAHSV1-IgGELISA试剂与本试剂同时比较。结果自制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指数分别为92.9%,92、2%和185.1%,与德国试剂的符合率为92.3%。结论本试剂的质量与国外商品试剂相似,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优生优育检测。

  • 标签: HSV1 IGG ELISA
  • 简介:自从1983年发现戊肝炎病毒(HEV)以来,对HEV的病毒学研究已在基因水平得到完全的诠释,基因序列分析揭示HEV基因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主要分为四个基因。各基因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全球HEV基因序列研究的深入,又在四种基因内部发现了多个变异株,从而又细分为多个亚型。本文就戊肝炎病毒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学 流行病学
  • 简介:乙型肝炎在全球广泛分布,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随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HBV基因的研究更加深入,基因与临床的关系日趋明确,不同的基因对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血清学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对策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临床意义 HBV基因型 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了解镇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分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镇江地区HBV感染者257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9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2例、中度38例、重度32例,重型肝炎22例,肝硬化41例,原发性肝癌2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HBV的基因。结果257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112例(43.6%),C基因140例(54.5%),B+C基因5例(1.95%),未发现A、D、E、F、G和H基因。C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65.6%、72.7%、68.3%、78.3%,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8.8%,P〈20.05。C基因HBV感染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62.3±319.7u/L)、总胆红素(TBIL)水平(69.9±35.8μmol/1)、HBeAg阳性率(67.1‰)、HBVDNA定量中位数绝对值(6.02±1.34)显著高于B基因(141.5±206.1u/L)、(38.3±22.4μmol/l)、46.4%和4.18±1.10,P〈0.05。B基因HBV感染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9.6±9.6g/l)显著高于C基因(30.1±7.3g/l),P〈0.05。结论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可用于HBV基因的临床检测。镇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以单一的B或C为主.含少量B+C。C基因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并在严重肝病和原发性肝癌中比例较高,其引起的ALT、TBIL、病毒血症水平均较高,HBeAg血症持续时间长,故预后较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 简介:流行病学的研究为长期的肝炎B的一个原因的角色提供了压到优势的证据在hepatocellular癌(HCC)的发展的病毒(HBV)感染。然而,HBV感染的致病和联系HBV的HCC的carcinogenesis仍然是逃犯的。这评论将在涉及HBV相关的肝carcinogenesis的机制上总结当前的知识。在肿瘤形成的HBV的角色出现到复杂,并且可以包含直接、间接的机制。进主人染色体的HBVDNA的集成发生在同种细胞的肿瘤的早步扩大,和它被显示了提高主人chromosomal不稳定性,导致大转换复制,删除和chromosomaltranslocations。chromosomal改变的率在HBV相关的肿瘤显著地被增加,这被显示出。病毒的规章的HBVx蛋白质的延长表示可以贡献调整表明小径的细胞的抄写,蛋白质降级,增长,和apoptotic,并且它在hepatocellular癌的发展起一个关键作用。

  • 标签: 病毒感染 肝癌 染色体易位 宿主基因组 蛋白质降解 风险
  • 简介: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达3.5亿,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对慢性HBV感染者来说,不论是自发的还是经抗病毒治疗后的HBeAg阴转,都可以减少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机会.对于HBV携带者,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我们采用抗病毒加免疫四联疗法治疗HBV携带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病毒四联疗法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疗效观察
  • 简介:1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代偿期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临床诊断 HBV复制 管理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病毒学因素两大方面,其中病毒学因素包括HBVDNA载量,HBV基因、HBV基因变异及HBV蛋白表达等。本文就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结局的病毒学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结局 病毒学
  • 简介:肝炎B病毒(HBV)感染是使世界范围的3.5亿个人担心的一个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有长期的肝炎B(CHB)的个人在开发肝肝硬化,肝的补偿不全和hepatocellular癌的增加的风险。为了维持,无法发现的病毒的负担减少长期的感染复杂并发症。没有治疗,根除HBV感染。当前的药是昂贵的,与不利事件被联系,并且具有有限功效。当前的指南试着标准化临床的实践。不过,争吵与CHB关于无征状的病人的管理留下,并且什么是肝炎Be抗原(HBeAg)与正常丙氨酸aminotransferase积极是病毒的负担的截止价值区分HBeAg否定的CHB病人和不活跃的搬运人。我们详细讨论DNA水平为什么独自不是足够的开始CHB的治疗。

  • 标签: 肝炎 B病毒 DNA 治疗
  • 简介:Thisarticlediscussestheadequatetreatmentofearlygallbladdercancer(T1a,T1b)andisbasedonpublishedstudiesextendingovernearly3decades.Randomizedstudiesandmetaanalysescomparingdifferentsurgicaltreatmentsdonotexist.Theliteratureshowsthatinupto20%ofpatientslymphnodemetastasisarefoundinT1bgallbladdercancer.Duetohighmalignancywithearlyangiolymphaticspreadandresistancetochemotherapyandradiationontheonehand,andtherelativelowoperativeriskofextendedcholecystectomy(cholecystectomyandregionallymphadenectomy)ontheotherhand,webelievethatthisprocedureismandatoryinearlygallbladdercancer.

  • 标签: 淋巴结 TLB 胆囊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瞄准:在首先有教养的人的胎儿的hepatocytes(HFH)调查肝炎B(HBV)的感染和复制。方法:人的胎儿的hepatocytes在没有浆液的中等、HBV积极的浆液是有教养的被增加进媒介学习hepatocytes的危险性到HBV感染。上层清液为ELISA被收集HBsAg和HBeAg的试金,和为HBV-DNA的量的荧光PCR试金日报。白朊和HBcAg,CK8和CK18表情被免疫组织化学在有教养的hepatocytes检测。lactatedehydrogenate(LDH)的内容被测量发现房间膜的正直。结果:一个稳定的hepatocyte文化系统被建立。HBV能感染hepatocytes并且复制,并且HBcAg表示能被免疫组织化学在象hepatocyte一样房间检测。在上层清液的HBV-DNA能从d被检测2到d18并且HBsAg和HBeAg在d3-d上是积极的18在HBV感染以后。在媒介的HBV从d增加了0到d6并且当房间日益增多地正在松开他们的hepatocyte显型,随后减少了。结论:HBV能感染人的胎儿的hepato-cytes并且复制。这个在试管内模型在与人的HBV入口联系进房间和随后的复制的早事件上允许详细研究。

  • 标签: 乙型病毒肝炎 病毒复制 人工培养 肝细胞
  • 简介:EB病毒(EBV)与多种人类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以及鼻咽癌、胃癌等上皮性肿瘤相关。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2A(LMP2A)存在于部分EBV相关胃癌(EBVaGC)中,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LMP2A基因表达,探讨下调LMP2A对EBVaGC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pGCSIL-LMP2A-shRNA-LV和阴性对照载体并转染EBVaGC细胞株GT38,以real-time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慢病毒载体的抑制效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T38细胞的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GT38细胞转染LMP2A-shRNA-LV后,LMP2A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65.4%和50.8%,进而导致细胞体外增殖受抑,克隆形成能力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与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和未予转染慢病毒的GT38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能高效抑制LMP2A基因表达,进而抑制EBVaGC细胞的体外生长,诱导G0/G1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LMP2A可作为EBVaGC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潜伏膜蛋白2A EB病毒感染 胃肿瘤 RNA干扰 慢病毒感染 细胞增殖
  • 简介:我院儿科每年秋冬季收治的患儿多为腹泻病,且患儿年龄偏小,大便性状多为急性黄色水样.且常见肠外合并症。今于近年病例中随机抽取80例,分别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病 临床分析 病毒性肠炎 患儿 常见 大便
  • 简介: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在小儿病毒性肠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佐治,比较两组的疗效、病毒转阴率以及炎性因子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大便异常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腹痛、腹泻、大便异常、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TNF-α、IL-6、IL-10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毒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能够迅速缓解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喜炎平 西咪替丁 小儿 病毒性肠炎 抗病毒 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