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急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30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男80例、女72例,年龄(38.49±2.47)岁;对照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39.28±2.6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救所需时间、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转移回院时间、达到患者处时间、出车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28±2.12)min比(12.26±2.84)min、(7.64±2.18)min比(13.51±3.51)min、(2.12±0.57)min比(3.20±0.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4.632、5.102,P=0.016、0.013、0.024);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9/152)比27.63%(42/152)](χ2=25.65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68%(150/152)比75.66%(115/152)](χ2=36.033,P<0.001)。结论通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救所需时间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病死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间站医疗救护保障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根据载人航天任务医疗救护保障任务特点,从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物资准备与维护、流程制定、演训演练和防疫工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神舟十二"任务包括发射段、运行段、返回段全程,任务环节多,时间长。医疗救护保障内容包括人员身心素质、技术能力、环境设备器材、航天员可能出现的伤情、新冠疫情常态化的任务保障。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让护士能够迅速掌握并熟练地配合救治,为救治赢得更多时间,提高整体救护水平。结论航天任务的医疗救护保障,各种流程预案已经整合优化。携行设备装备先进、野战操作性强、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复杂工况伤情使用。救护保障人员也做到了穷尽所想、精益求精、状态固化。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航天任务的医疗救护保障上不断做出新成绩,取得新成果。

  • 标签: 空间站任务 医疗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护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至2014级37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以2010级至2011级29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开展基于仿真模拟技术的ARDS救护综合性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课后对实验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用SPSS 17.0对组间成绩进行t检验,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问卷回收率为100%,学生满意度为95%。行为表现自我评价显示学生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自我评价高(3.47±0.63),在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等方面自我评价低(2.62±0.68)。实验组理论成绩为(77.03±2.55)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1.75±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ARDS救护综合性护理实验项目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教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护 综合性护理实验
  • 简介:摘要针对以批量伤员医疗救治为重点的码头救护所卫勤演练,根据演练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探讨提高机动卫勤分队实战化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对策。

  • 标签: 码头救护所 卫勤演练 卫勤保障
  • 简介:摘要通过神舟十二号与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医疗救护保障任务医疗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实践,分析载人航天医疗保障任务条件对交接工作的影响,论述医疗救护分队轮换中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的前期准备及交接组织和实施方法,总结交接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载人航天医疗救护队顺利交接提供借鉴。

  • 标签: 载人航天 医疗救护 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社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居民应急救护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大连市4个辖区内307名社区居民,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其应急救护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掌握率仅29.8%,有7.82%的居民不知晓我国医疗急救热线"120"的号码,35~54岁群体急救知识掌握度及认知程度较好。年龄、文化程度、学习意愿、收入、重要性认知等因素对居民急救能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目前大连市社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有待提高,亟需开展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化培训。

  • 标签: 社区居民 应急救护能力
  • 简介:摘要矿山救护队作为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队员的体能素质对于能否成功完成救援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阐述矿山救护队员的体能现状,并对矿山救护队员体能训练的特点与形式进行分析,对如何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提出一些思考意见。

  • 标签: 矿山救护 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独特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属性使他们成为大规模水灾害事件中较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制定合理可行的水灾害应急准备方案,可提高其水灾害应对能力,使水灾害中患儿结局最优化。针对儿童的水灾害应急准备方案应当涵盖灾害时各种资源分配利用,区域间的合作救援和患儿转运撤离,特殊情况下救治中的伦理问题,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等。儿科应急救护的相关工作人员需从各方面考虑,制定合理的计划,从而让受灾儿童的救治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 标签: 水灾害 应急救护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聊城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部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例、22例,年龄(55.59±5.78)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6例、29例,年龄(55.77±5.62)岁;对照组给予常规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实施“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采用t、χ2检验。结果研究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5±0.42)min、(7.97±1.39)min、(1.88±0.24)min、(12.58±2.51)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3±1.05)min、(12.78±2.45)min、(3.42±0.60)min、(17.52±3.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4、12.341、17.423、8.621,均P<0.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4%(2/55)]较对照组[17.78%(8/45)]显著降低(χ2=5.499,P=0.019)。护理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分别为(52.16±6.08)mm、(41.39±4.68)mm,均低于对照组[(58.79±6.34)mm、(46.98±5.12)mm],研究组LVEF为(58.76±7.42)%,高于对照组的(53.64±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5.696、3.709,均P<0.001)。护理前,两组患者身体疼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分别为(63.07±7.89)分、(65.37±7.06)分、(72.31±7.86)分、(70.34±7.15)分,均高于对照组[(56.31±7.22)分、(60.14±6.42)分、(66.13±6.19)分、(65.68±6.7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27、3.838、4.295、3.331,均P<0.001)。结论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应用“白金十分钟”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看,进一步促进患者转归。

  • 标签: “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载人航天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重点分析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造期间的技术状态和返回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伤病救治预案,确保航天员安全。方法总结国外航天史上航天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训,尤其是空间站阶段,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针对空间站任务飞船在轨时间长、主着陆场调整的任务特点,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以及救治方案。结果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ICU综合救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急救程序,制定了不同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救治预案及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原则。结论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的综合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可以保障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各种情况返回的有效救治。

  • 标签: 空间站 航天员 救护飞机 急救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直升机院间转运重症病例的经验,提高重症救护质量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广西航空医学救援培训基地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出诊任务记录单,汇总并分析任务受理及实施情况、疾病谱构成、转运前准备、机上医疗干预等情况。结果①一般资料:共登记直升机院间转运请求168例,实际转运36例,成功35例,1例在飞机降落阶段发生心搏骤停,持续复苏至入院数小时后死亡。36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0.5(29.8,66.0)岁;平均转运时间(54.95±17.89)min,平均转运距离(205.74±74.68)km。②疾病谱:脑卒中11例(30.55%),创伤7例(19.45%),重症肺炎5例(13.89%),心脏及大血管疾病5例(13.89%),腹部急症5例(13.89%),其他疾病3例(8.33%)。③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31例(占86.11%)为重症患者(≥15分);根据Hamilton早期预警评分(HEWS),19例(占52.78%)为急诊转运高风险(≥6分);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6例(占创伤患者的85.71%)为严重创伤(≥16分)。④转运前准备:开通远程会诊,以掌握患者最新病情状态,特别是呼吸循环情况,必要时复查有关项目,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治,并对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针对性准备,如心电图(94.44%)、血气分析(94.44%)、颅脑CT(36.11%)等辅助检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72.22%)、深静脉置管(91.67%),胃管(86.11%)、尿管(88.89%)置入,镇静药物(38.89%)、血管活性药物(58.33%)和脱水降颅压药物(33.33%)的调整,骨折固定是否牢靠(11.11%)等。⑤机上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全程实施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监测,使用呼吸机者及时调整参数(66.67%),使用微泵给药者及时调整用量(91.67%),其他还包括必要的镇静/镇痛药物使用(38.89%)、吸痰护理(75.00%),各类置入管道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护理72.22%,留置尿管护理88.89%),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2.78%)等。结论直升机转运服务对象以危重症患者为主,对机载医疗设备与救护技术要求高,亟待建立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标准。

  • 标签: 重症医学 院间转送 航空转运 直升机 空中救护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场景案例”模拟培训对急诊急救护士核心能力和应急能力以及急救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工作的护士40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场景案例”模拟培训,比较培训前和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和应急能力,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管理能力[(34.37±2.36)分]、评判思维[(27.68±2.02)分]、教育咨询[(22.18±3.30)分]和专科发展能力[(13.27±2.22)分]评分均高于培训前[(28.35±2.38)分、(20.17±2.28)分、(18.27±3.17)分、(9.27±2.37)分](t=11.360、15.593、5.404、7.790,均P<0.05),但培训前后法律伦理和沟通协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4、0.707,均P>0.05)。护士抢救设备应用[(88.27±7.02)分]、患者转运[(78.36±6.02)分]和团队配合[(75.52±5.02)分]考核评分均高于培训前[(70.47±6.38)分、(71.11±5.47)分、(60.58±4.26)分](t=11.868、5.637、14.351,均P<0.05),但心肺复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5,P=0.240)。培训前急诊和重症患者每月抢救成功率为71.43%(110/154),低于培训后的86.25%(138/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4,P=0.001)。结论“场景案例”模拟培训可提高急诊急救护士核心能力和应急能力,增加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教育,继续 病人模拟 护理实践模式 疾病影响 急诊处理 急救 护理 护士 医院,教学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公众现场救护知识的普及率,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专门针对公众制定了《中国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公众指南(2023)》。本指南针对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关键而薄弱的现场救护环节,为公众提供了第一目击者行动指引,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十分关键。本指南基于最佳实践证据,梳理现场救护的核心理念,以期对规范我国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现场救护 第一目击者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优化舰艇编队救护所执行海上多样化军事任务下的卫勤保障工作流程提供快速、高效的工具,为医疗队员开展常态化模拟训练、提升伤病员救治效率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方法运用仿真建模、计算机兵棋、软件工程等技术,构建编队救护所仿真训练平台,全要素、全流程动态推演、量化分析卫勤保障过程,在实施模拟训练的同时,优化舰艇编队救护所的卫勤保障方案和工作流程。结果使用该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推演和模拟训练,能够切实增强编队救护所人员、装备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流程的科学性。结论编队救护所工作是海上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重点和难点,舰艇编队救护所仿真训练平台通过动态推演、量化分析海上卫勤保障工作流程实现了卫勤保障研究和训练技术手段的创新。

  • 标签: 海上卫勤保障 舰艇编队救护所 仿真平台 模拟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院前急救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降低院前急救护士离职率、稳定院前急救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护士为调查对象,于2019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要人口学特征、工作量、医患关系、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以及离职意愿。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40份,其中141人(41.5%)表示偶尔考虑离职,40人(11.7%)表示经常考虑离职,职业认同得分为(33.29±6.0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3.70±14.9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单位、健康自评状况、职业认同水平、职业倦怠水平、工作年限、工作量、医患关系以及职称晋升压力的护士离职意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水平、平均每班次出车次数、健康自评状况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职业认同水平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0.05)。结论北京市院前急救护士离职意愿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合理排班制度并增加岗位人员配置;建立院前急救护士分流政策与职称晋升制度,并设立岗位风险特殊津贴;培养医疗救护员承担患者转运和搬抬工作,以降低院前急救护士的离职意愿。

  • 标签: 卫生人力 院前急救 护士 离职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急诊抢救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急救护理配合模式,试验组施以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抢救成功率、各项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均明显较高,住院费用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失能化、失智化的问题逐步凸显,老年人的康养护理需求也日益高涨。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研究拟重点介绍全国首批国家级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的医养救护一体化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系统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国内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 医联体
  • 简介:摘要直升机海上救助需要复杂的、高技术含量的密集综合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设施还不完善,而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救护的成功率也比较高。随着近年来我国海洋蓝色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海战也逐渐趋于立体化、多层次化,平、战时均会有大量的海难事故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卫勤保障人员及时搜救落水的舰船员和飞行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直升机海上救助的特点、海上搜救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海上搜救过程中的救生工具及直升机舱内抢救等问题进行阐述,为完善直升机海上救助及卫勤保障提供借鉴。

  • 标签: 直升机 海上救助 海上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