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施工单位做好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对于竣工工程质量评估和成本控制工作等方面的高效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施工单位在面对竣工阶段施工资料多样化、多范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必须提出有效的竣工资料收集系统化工作方式,提升整体整理工作效率,切实发挥资料存在的真实性和准确定依据价值。

  • 标签: 施工单位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菌株资源化工程属微生物领域的基础建设,西方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率先建立了经典的微生物资源化方法,不断完善的保藏体系、物种注释技术以及全球共享机制,实现了生物资源的扩充和储备。丰富的模式菌株、标准菌株及生产菌株保持了科学研究、生物经济(如抗菌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研发及标准制定等)及国家安全上的优势。但我国对其战略性认识不足,从顶层设计到资金投入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称。本文借鉴世界微生物菌种保藏联合会和世界生物数据中心(隶属WFCC)的做法,以临床新种/株收集为目的,对分离株鉴定、保存及上传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 标签: 临床分离株 保藏 资源化措施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在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情报工作自古有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情报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转变,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该工工作已经不再是政府的专属工作,而是逐渐的融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拓宽了情报收集的途径,从而提高了收集工作的效率。在此文章就详细的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和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促进互联网技术的融入。

  • 标签: 互联网技术 发展情况 情报学 收集技术
  • 简介:摘要临床上破损的安瓿瓶、注射针头、输液针、手术刀片及各类医用锐器造成的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规范使用存放上述锐器物的锐器盒可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盒规格、样式单一,有些在使用中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为此,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便于收集锐器、防止意外刺伤的新型漏斗式锐器收集盒,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该产品为一种硬质容器,主要由盒体、漏斗投入口和收集盒三部分组成。盒体为长方体结构,用于容纳锐器,上方设有漏斗形锐器投入口;漏斗投入口周围设有翻边,可防止锐器掉落,以减少医务人员对掉落锐器再次处理,避免刺伤可能;此外,锐器盒容积3/4处设置有透明观察口,可便于及时处理锐器。与传统的锐器盒相比,应用新型漏斗式锐器收集盒可稳妥收集医疗工作过程中各类医疗锐器,降低医务人员的刺伤概率及职业暴露风险。

  • 标签: 锐器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医疗卫生机构规范、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的平台科室,医疗废物的规范分类、正确收集成为一大管理难题。为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北京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结合现有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循证依据,共同编写本共识,以期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指导依据。

  • 标签: 手术室 医疗废物 分类 收集 专家共识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已不再为吃穿担忧,但是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的民生大计,只有粮食问题得以保障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我国根据当前粮食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制定了相关文件,加快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本文就是对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 标签: 高标准 基本农田建设 土地整理 相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粪便收集装置预防大便致失禁性皮炎(IAD)的护理效果。方法即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予患者应用自制粪便收集装置。结果40例大便失禁患者应用自制粪袋收集装置后,均未发生大便失禁致IAD。结论使用自制粪便收集装置有效减少患者局部皮肤在粪便中的暴露机会,提高护士大便量统计的准确性,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大便致IAD的发生率。

  • 标签: 大便失禁 失禁性皮炎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事业得到迅速进步,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对电力系统领域的生产活动来说,其中所产生的科技档案对企业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一方面其反映出电力企业生产过程,同时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来对某些对象进行归档,对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便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及利用为中心进行谈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电力工程 总承包企业 科技档案 收集及利用
  • 简介:摘要LED照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LED芯片基板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发热量,则会加速LED照明系统内电气元件的老化,导致减少照明系统的使用时间。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应用于LED照明系统的热能收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降低LED芯片基板在运行时的温度,还能减小能源的浪费,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 标签: 照明系统,热能,芯片基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症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肠外营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至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等数据库,收集RFS的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纳入文献17篇,共有患者17例,其中男性6例(35.29%),女性11例(64.71%),年龄分布在29周早产儿~87岁。12例(70.59%)RFS出现在营养支持3d以内。88.23%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具体的临床症状则以呼吸困难出现例数最多(41.17%)。经干预后,15例(88.23%)患者好转,2例(11.76%)患者死亡。结论RFS是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在营养支持前,应评估发生RFS的危险因素。对于RFS高危患者,在营养支持早期需密切监测。

  • 标签: 再喂养综合征 营养支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症状,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肠外营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至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等数据库,收集RFS的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纳入文献17篇,共有患者17例,其中男性6例(35.29%),女性11例(64.71%),年龄分布在29周早产儿~87岁。12例(70.59%)RFS出现在营养支持3d以内。88.23%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具体的临床症状则以呼吸困难出现例数最多(41.17%)。经干预后,15例(88.23%)患者好转,2例(11.76%)患者死亡。结论RFS是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在营养支持前,应评估发生RFS的危险因素。对于RFS高危患者,在营养支持早期需密切监测。

  • 标签: 再喂养综合征 营养支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生化指标检测是一种反映下呼吸道生化状态的新方法,可用于评价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又称为生化肺功能。文章总结了临床中常用的EBC收集装置,包括呈规模化的商业化收集装置(如R-Tube、EcoScreen、TURBO-DECCS、ANACON)以及自制的EBC收集装置;EBC常用的检测指标,如NO及其衍生物、花生四烯酸衍生物、H2O2、细胞因子、pH值等;EBC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以及EBC收集的影响因素。EBC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评价肺功能指标的检测技术,因其无创、简便等优点,有望成为肺功能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机械通气期间肺功能保护提供新的监测方法。

  • 标签: 呼出气冷凝液 收集装置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得益于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和临床研究的进步,我国的结直肠外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诊疗现状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建设和规范化诊疗已经非常成熟,结直肠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业已规范化运行。尽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水平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与西方国家相比已几乎无差距,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结直肠外科的标准化手术以及规范化治疗理念仍有待普及。我国结直肠外科领域要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就要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笔者结合已参与和开展的国际国内临床研究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对临床研究进行质量控制:(1)研究的结构化培训和质量控制;(2)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总之不能仅将注意力集中于结直肠外科手术本身,更要完成向研究型医生、研究型学科的转变,培养开展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的理念,增强临床研究的科研意识,将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融入到日常临床实践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结直肠外科的综合实力,有效开展基于我国结直肠疾病现状的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基于我国患者人群研究结果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我国结直肠外科诊断治疗相关的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结直肠疾病患者的外科临床实践,这也必将是中国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结直肠外科 临床研究 结构化培训 数据库
  • 简介:摘要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处理分析的医疗数据包含大量患者个人信息,因此,临床研究人员在临床研究中应做好医疗数据安全管理工作。2021年9月1日和11月1日相继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我国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医疗数据的安全使用指明方向,这标志着数据治理进入“强监管时代”。在临床研究的医疗数据收集及应用过程中尊重保护患者隐私安全,保障医疗数据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数据并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将是在新的法律背景下临床科研数据收集和应用的重要考量。

  • 标签: 生物医学研究 临床方案 医疗数据 数据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 数据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挤奶日记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对母婴分离产妇早期泌乳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11月产科病区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6月作为对照组,2018年7—11月作为试验组,每组40例,2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泌乳指导,试验组产妇在常规泌乳指导的基础上,指导记录挤奶日记并提供针筒收集初乳。比较2组产妇产后3 d的挤奶频率及挤奶量、泌乳启动时间、泌乳Ⅱ期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49~72 h的挤奶次数分别为(7.25 ± 1.53)、(7.40 ± 1.26)、(8.50 ± 0.82)次,高于对照组的(4.18 ± 2.62)、(6.35 ± 1.73)、(7.35 ± 1.7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08、-3.102、-3.824,P值均<0.01);试验组49~72 h挤奶量中位数50.30 ml,高于对照组的30.7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773,P<0.01);试验组泌乳启动时间、泌乳Ⅱ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分别提前了(9.82 ± 3.62)h及(15.83 ± 0.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0、4.871,P<0.05);试验组72 h内乳房Ⅲ度胀痛情况为5.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42 d纯母乳喂养率达62.5%(25/40),高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72、13.095,P<0.05)。结论挤奶日记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挤奶次数,增加泌乳量,提前泌乳启动时间及泌乳Ⅱ期时间,从而促进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提高,并且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挤奶日记 针筒收集初乳 母婴 分离产妇 早期泌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