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的结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aEEG检查的患儿,分析不同疾病新生儿患者aEEG异常发生率,aEEG异常表现形式,以及aEEG异常与临床异常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1 370例患儿中,aEEG异常308例,异常率22.5%。危重患儿异常率27.7%(240/868),非危重患儿异常率为13.6%(68/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1)。不同疾病aEEG的异常率前5名依次为惊厥57.1%(16/28)、小于胎龄儿48.8%(20/41)、窒息41.5%(49/118)、早产儿31.1%(92/296)、红细胞增多症29.7%(11/37)。aEEG异常的类型主要有背景活动异常229例(74.4%)、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139例(45.1%)和原始脑电异常117例(40.0%)。在308例aEEG异常患儿中,有异常临床表现者117例,占38.0%;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者191例,占62.0%。aEEG监测敏感性73.6%(117/159),特异性为84.2%(1 020/1 211)。结论住院新生儿尤其危重患儿aEEG异常率较高,且多数无相应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临床-脑电分离现象,提示对住院新生儿患者常规实施aEEG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损害。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的结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aEEG检查的患儿,分析不同疾病新生儿患者aEEG异常发生率,aEEG异常表现形式,以及aEEG异常与临床异常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1 370例患儿中,aEEG异常308例,异常率22.5%。危重患儿异常率27.7%(240/868),非危重患儿异常率为13.6%(68/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1)。不同疾病aEEG的异常率前5名依次为惊厥57.1%(16/28)、小于胎龄儿48.8%(20/41)、窒息41.5%(49/118)、早产儿31.1%(92/296)、红细胞增多症29.7%(11/37)。aEEG异常的类型主要有背景活动异常229例(74.4%)、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139例(45.1%)和原始脑电异常117例(40.0%)。在308例aEEG异常患儿中,有异常临床表现者117例,占38.0%;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者191例,占62.0%。aEEG监测敏感性73.6%(117/159),特异性为84.2%(1 020/1 211)。结论住院新生儿尤其危重患儿aEEG异常率较高,且多数无相应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临床-脑电分离现象,提示对住院新生儿患者常规实施aEEG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损害。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估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意识障碍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48 h内完成aEEG及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6 h)、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外周血脑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并记录上述判读结果。以发病6个月或临床死亡为研究终点,依据儿童脑功能评分(PCPC)采用电话随访形式追踪患儿实际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aEEG、vEEG、改良GCS评分、S100β蛋白和NSE评估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的临床效能进行分析和比较,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构建aEEG与vEEG、改良GCS、S100β蛋白、NSE脑功能评估方法ROC,得出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47、0.810、0.729、0.685、0.784,用于评估脑功能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Z评分法为金标准,aEEG与S100β蛋白评估脑功能预后的临床效能具有显著性差异(Z>1.96,P<0.05),与其余3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最佳截断值为评估预后标准,aEEG评估预后不良的敏感性最高(9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aEEG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具有一致性(Kappa=0.550,P<0.01)。结论aEEG对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敏感性高,与临床实际预后具有一致性,可在PICU诊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意识障碍 儿科重症监护室 儿童脑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aEEG)预测早产儿远期不良神经发育预后的价值。方法文献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和CBM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1日。纳入aEEG预测早产儿远期预后的相关原始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地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研究,包含557例患者,汇总敏感性为0.81(95%CI 0.75-0.87),特异性为0.68(95%CI 0.63-0.73),阳性似然比为2.32(95%CI 1.52-3.52),阴性似然比为0.27(95%CI 0.19-0.37),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9(95%CI 0.75-0.82)。当脑电图出现暴发抑制、持续低电压、电静止、平坦波时早产儿预后大多不良,尤其是前3者出现。结论aEEG在预测早产儿远期神经发育预后上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期评估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SAE患儿45例,在入院72 h内使用脑功能监测仪进行床旁监测,收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异常程度进行分级,并完善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儿童危重症评分(PCIS),以出院后3个月为期限对患儿进行儿童脑功能分类(PCPC)量表评估脑功能预后。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EEG与GCS评分及PCI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PCPC脑功能预后评分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aEEG、GCS评分及PCIS评分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45例SAE患儿中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7.78%,不同性别、年龄及感染部位神经系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EEG分级、GCS及PCIS评分分级神经系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EEG分级与GCS评分及PCIS评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7(P=0.000)及r=-0.557(P=0.000);aEEG分级与脑功能预后呈负相关(r=-0.581,P=0.000),GCS评分及PCIS评分与脑功能预后呈正相关(r=0.582,P=0.000;r=0.451,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分级、GCS评分及PCIS评分在预测儿童SAE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892,0.807;最佳截断值为1.5时,敏感度分别为100%、100%、87.5%,特异度分别为54.1%、32.4%、37.8%。结论aEEG、GCS评分及PCIS评分均可早期预测SAE患儿脑功能预后,但aEEG特异性优于后两者,aEEG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早期发现脑功能预后不良患儿。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儿童 振幅整合脑电图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aEEG)预测早产儿远期不良神经发育预后的价值。方法文献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和CBM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1日。纳入aEEG预测早产儿远期预后的相关原始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地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研究,包含557例患者,汇总敏感性为0.81(95%CI 0.75-0.87),特异性为0.68(95%CI 0.63-0.73),阳性似然比为2.32(95%CI 1.52-3.52),阴性似然比为0.27(95%CI 0.19-0.37),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9(95%CI 0.75-0.82)。当脑电图出现暴发抑制、持续低电压、电静止、平坦波时早产儿预后大多不良,尤其是前3者出现。结论aEEG在预测早产儿远期神经发育预后上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在PICU脑损伤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因意识障碍、惊厥于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住院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资料。结果两部分分别有102例、44例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A 82例患儿中55例(67.1%)预后良好,27例(32.9%)预后不良,观察组A 20例患儿中1例(5%)预后良好,19例(95%)预后不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1,P<0.01)。对照组B 26例患儿中18例(69.2%)预后良好,8例(30.8%)预后不良,观察组B 18例患儿中9例(50%)预后良好,9例(50%)预后不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9,P=0.198)。82例患儿入院后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提示连续正常电压、不连续正常电压,但是其中27例(32.9%)病情逐渐进展,最终出现脑死亡、昏迷或植物状态、严重残疾。结论暴发-抑制、持续低电压、电静止多提示不良预后,死亡风险高;长程或动态监测振幅整合脑电图有助于筛选预后不良的病例,指导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癫痫持续状态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

  • 标签: 儿童 神经重症 振幅整合脑电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1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接受aEEG监测。于纠正胎龄6个月时,记录aEEG评分系统各参数,包括aEEG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界值(LB)、带宽(B)、总分(T);另根据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法(NBNA)评估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并将其分为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组(78例)和神经行为发育正常组(13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及纠正胎龄6个月时aEEG参数,分析aEEG监测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评估价值。结果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组Co、Cy、T值均低于神经行为发育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显示,Co、Cy、T值单独及联合评估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91、0.792、0.871,均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aEEG监测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 标签: 早产 神经行为发育 振幅整合脑电图 睡眠-觉醒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主要特征,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主要特征与患者不良结局的关系,以指导未来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早期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综合治疗,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参照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5级,55例)与预后不良组(GOS1-2级,2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治疗后7例死亡,18例植物生存,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1.25%;预后不良组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中,Ⅲ级、无反应性、恶性分型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各检验变量(分级、反应性、分型)预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25、0.775,均>0.7,有一定预测效能。结论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其特殊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治疗前若检出Ⅲ级、无反应性、恶性分型等特征可能提示不良结局高风险,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尽早给予合理干预,对减少死亡、植物生存等不良结局意义重大。

  • 标签: 颅脑损伤 昏迷 振幅整合脑电图 不良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预测重型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因sTBI导致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于急救治疗1周内进行aEEG检查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其中头颅MRI测量9个感兴趣区(额叶灰质和白质、顶叶灰质和白质、颞叶灰质和白质、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丘脑)的ADC值,并分别计算出额叶、顶叶、颞叶和基底节区的ADC均值。根据12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比较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2级〕与预后良好(GOS 3~5级)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EEG和ADC对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能力,以及aEEG与ADC联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组52例sTBI患者,平均年龄(36.7±13.9)岁,其中男性35例;随访12个月后,有29例患者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aEEG Ⅰ、Ⅱ、Ⅲ级患者分别为21、17、14例,相应有19、10、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患者的9个感兴趣区ADC值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10-6 mm2/s:额叶灰质为924±107比531±87,额叶白质为804±95比481±74,颞叶灰质为831±93比683±72,颞叶白质为726±87比654±63,顶叶灰质为767±79比690±75,顶叶白质为716±84比642±62,尾状核为689±70比465±68,豆状核为723±84比587±71,丘脑为807±79比497±67,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最佳截断值为<1.5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72.8%;在各感兴趣区ADC值预测能力中,以额叶和基底节区ADC值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特异度较高,AUC分别为0.817、0.90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6×10-6 mm2/s、>624×10-6 mm2/s时,预测预后良好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63.4%、61.8%。多模态评估显示,额叶ADC、基底节区ADC与aEEG联合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敏感度为91.0%、特异度为93.7%。结论ADC联合aEEG技术可显著提高对sTBI昏迷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能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 表观弥散系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的监测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完成aEEG监测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223例。比较aEEG正常组(n=180)和aEEG异常组(n=43)之间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ABE)发生率,分析aEEG对ABE的早期诊断作用以及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和头颅MRI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Goodman-Kruskal Gamma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aEEG异常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536.2±154.6)与(422.1±103.0)μmol/L,t=-5.109,P<0.001]和ABE发生率明显高于aEEG正常组[62.8%(27/43)与9.4%(17/180),χ2=62.366,P<0.001]。aEEG对ABE诊断的灵敏度为61.3%,特异度为91.1%。随着ABE由警告期向痉挛期进展,aEEG电压抑制越严重(Gamma=0.847,P=0.003),睡眠觉醒周期越紊乱(Gamma=0.941,P<0.001),痫性放电越频繁(Gamma=0.976,P<0.001)。223例中148例完成BAEP检查,BAEP异常组aEEG异常率明显高于BAEP正常组[32.7%(33/101)与6.4%(3/47),χ2=12.040,P=0.001],且BAEP重度异常组电压异常率高于BAEP轻度异常组[20.6%(7/34)与2.6%(1/38),χ2=5.858,P=0.016],BAEP重度异常组痫性放电率明显高于BAEP轻度异常组[32.4%(11/34)与2.6%(1/38),χ2=11.413,P=0.001]和BAEP中度异常组[32.4%(11/34)与3.5%(1/29),χ2=8.480,P=0.004]。223例中108例完成MRI检查,胆红素脑损伤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组aEEG监测痫性放电率明显高于MRI正常组[28.6%(10/35)与2.6%(1/39),χ2=9.864,P=0.002]和其他影像学改变组[28.6%(10/35)与2.9%(1/34),χ2=8.451,P=0.004]。结论aEEG监测对于ABE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并且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脑损伤在aEEG监测上主要表现为痫性放电增加且多为频繁放电。aEEG监测与BAEP及MRI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核黄疸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校正胎龄37周时与同胎龄足月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的区别。方法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及母婴同室收治的胎龄<32周和胎龄37周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按抽签方式决定是否入组,胎龄<32周的新生儿纳入早产儿组,胎龄37周的新生儿纳入足月儿组。早产儿组在校正胎龄37周(即37~37+6周),足月儿组生后第2天做aEEG检查,比较两组aEEG的差异。结果早产儿组纳入70例,足月儿组纳入55例,两组新生儿均有睡眠觉醒周期,两组aEEG背景连续性和活动睡眠期带宽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早产儿组活动睡眠期和安静睡眠期下边界振幅值小于足月儿组,安静睡眠期波谱带宽大于足月儿组,安静睡眠期原始脑电图仍有较多不连续图形存在,落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2周早产儿校正胎龄37周时aEEG成熟度仍落后于同胎龄足月儿。

  • 标签: 婴儿,早产 足月儿 脑电描记术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过程中伪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PICU进行aEEG监测的126例患儿,记录其在进行aEEG监测时伪差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26例患儿中,出现伪差共计97例,发生概率为76.98%,其影响因素包括操作干扰、电磁干扰、电极松脱、心电伪差、电极位置不当及电极线断裂,且以操作干扰为主,占其全部的39.18%,之后为电磁干扰,占其30.93%。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患儿进行aEEG监测时,伪差产生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专业的护理,尽可能地降低脑电图监测过程中产生的伪差,从而更好地提高aEEG监测的准确性,更准确地判断出患儿脑损伤类型。

  • 标签: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 振幅整合脑电图 伪差 电极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后6 h、3 d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预测窒息早产儿矫正年龄6个月时不良神经行为学发育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因窒息转入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0例早产儿,出生后6 h内进行aEEG监测,随后1次/d,至少4 h/次,矫正胎龄40周时行头颅MRI检查,矫正年龄6个月时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婴儿的神经运动发育功能,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分析aEEG分级与MRI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对矫正年龄6个月时不良神经行为学发育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aEEG的临床分级的早产儿MRI上的脑白质损伤(H=24.896,P<0.01)及颅内出血(H=29.245,P<0.01)程度存在差异。出生后6 h及3 d,aEEG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96.2%、97.8%,特异性分别为56.2%、62.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9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7.8%、52.3%,正确指数分别为52.4%、60.3%;aEEG结合MRI预测神经行为学预后的敏感性(90.0%、97.0%)、特异性(89.0%、99.0%)、阴性预测值(99.2%、99.5%)、阳性预测值(80.6%、88.5%)、正确指数(79.0%、96.0%)均有提高。结论采用aEEG与MRI影像学相结合,提高了对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价值,可以为窒息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随访及干预提供更好的判断依据。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磁共振 窒息早产儿 脑损伤 早期诊断 神经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通道C3-C4导联和平均参考导联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图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电图正常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从单通道C3-C4导联和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数据,比较两种不同导联中各通道宽带和窄带的上、下边界振幅,并分析其aEEG波形差异。结果共纳入90例患儿,单通道C3-C4导联的宽、窄带上、下边界振幅及带宽均高于平均参考导联,与平均参考导联9个通道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参考导联O1-AV及O2-AV通道识别睡眠-觉醒周期的误判率分别为40.0%、46.7%;在脑电背景活动分析中,90例平均参考导联中有6例宽带下边界振幅<5 μV,导致对脑电背景活动的误判,误判率为6.7%。结论单通道C3-C4导联与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波形模式存在差异,使用平均参考导联获取的aEEG图形进行分析可能导致误判。

  • 标签: 婴儿,新生 脑电描记术 平均参考导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全身运动评估(GMs)、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中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2例脑瘫高危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北京市儿童医院保健所指定的评估量表作为诊断标准(金标准)评估患儿运动发育情况。对于发育正常、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的患儿,采用Kappa检验分析aEEG、GMs、AIMS、3种方法联合检测(aEEG联合GMs、AIMS诊断同时阳性)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采用ROC曲线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对患儿的发育量表评估,运动发育正常患儿100例,可疑异常患儿98例,运动发育异常患儿84例。aEEG、GMs、AIMS、联合检测诊断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8.992,P=0.000;Kappa=9.331,P=0.000;Kappa=8.332,P=0.000;Kappa=9.021,P=0.000),单独采用aEEG、GMs、AIMS以及联合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29%、91.25%、92.35%、88.05%,特异度分别为36.47%、35.74%、35.25%、38.6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95%CI:0.600~0.746)、0.692(95%CI:0.607~0.816)、0.652(95%CI:0.595~0.799)、0.775(95%CI:0.520~0.872)。联合检测诊断的价值和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查(均P<0.05)。结论aEEG联合GMs、AIMS在脑瘫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中的预测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全身运动评估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脑性瘫痪 运动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是否有苍白球高信号改变,将其分为脑损伤组(n=37)及无脑损伤组(n=43);并选择本院产科同期出生的4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儿进行aEEG监测,并进行改良aEEG评分,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及NSE水平,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3组受试儿一般临床资料、改良aEEG评分、血清TBiL浓度及NSE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t检验,进行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对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aEEG分度分别与BAEP分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二者联合,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遵循本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审批文号:2016KY-064),所有纳入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①3组新生儿性别构成,入院时日龄及胎龄,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及胸围,以及其母亲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损伤组新生儿的改良aEEG评分为(7.7±1.6)分,分别低于无脑损伤组及对照组的(10.4±1.5)分和(10.9±1.3)分;而血清TBiL浓度及NSE水平分别为(349.7±74.0) μmol/L、(47.6±13.2) μg/L,均分别高于无脑损伤组的(295.7±31.4) μmol/L、(32.3±7.7) μg/L及对照组的(185.1±35.9) μmol/L、(28.6±7.3) μ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③本研究受试儿的改良aEEG评分与BAEP分度呈负相关关系(rs=-0.718,P<0.001),血清NSE水平及aEEG分度,均与BAEP分度呈正相关关系(rs=0.685,P<0.001;rs=0.647,P<0.001)。④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875(95%CI:0.795~0.954,P<0.001),0.853(95%CI:0.769~0.937,P<0.001)及0.938(95%CI:0.861~0.980,P<0.001);3种方法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6.5%、62.2%、83.8%,特异度分别为74.4%、93.0%、90.7%。结论改良aEEG评分联合血清NSE水平,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较单一采用改良aEEG评分或血清NSE水平更高。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振幅整合脑电图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自发神经活动特征以及其脑功能异常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采用PANS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利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 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暴力组和无暴力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脑fMRI数据,基于DPABI V2.3(Data Processing & Analysis of Brain Imaging, 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到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图,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图像差异。提取所有患者全脑区的ALFF、fALFF值与PAN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暴力组(n=18)较无暴力组(n=17)右侧顶上回、右侧顶下缘角回ALFF值减低,而右侧小脑下部、左侧小脑下部和左侧丘脑的fALFF值增高(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n=35)右侧小脑下部、小脑蚓部、右侧颞中回ALFF值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37、0.610、0.656);右侧角回fALFF值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723);左侧内侧额上回fALFF值与PANSS敌对性评分呈正相关(r=0.647,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结论相较于无暴力患者,伴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ALFF、fALFF值存在差异,提示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多个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异常。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分数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MMD)的脑电图(EEG)特征及临床表现,探讨EEG在儿童MM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EEG检查高度提示脑血管疾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MMD的12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EEG及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中男9例,女3例;起病年龄3.0~8.7岁。12例患儿中,10例为发作性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或乏力,1例为发作性摔倒,1例为发作性姿势异常。12例患儿EEG背景活动基本正常,发作间期EEG:8例正常,1例为界线性,3例异常(1例为双侧前头部较多量慢波,觉醒期显著;1例为双侧额极多量不规则δ活动,觉醒期明显;1例为稍多量多灶性δ慢波,右侧额极稍突出)。过度换气(HV)诱发试验均异常,4例出现慢波重建:HV停止0.5~1.0 min出现局灶性δ慢波(多为前头部)进展为弥散性慢波,症状缓解后为长时间存在的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共持续5~9 min;8例在HV中出现不对称慢波且延迟消失:HV开始1.5~2.0 min出现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进展为弥散性慢波,症状缓解后长时间存在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共持续5~10 min。其中11例在HV中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与主诉症状基本一致,症状持续时间多短于EEG慢波消失时间,1例未出现明显伴随症状。3例患儿头颅MRI提示大脑局部软化灶或异常信号,主要为额、顶叶及基底核区。1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内高信号影。12例头颅MRA均提示MMD。结论儿童MMD临床症状多为发作性肢体无力;慢波重建,或不对称慢波出现且延迟消失高度提示MMD;这2种异常脑电模式的持续时间较长,多为前头部局灶性δ慢波演进展为弥散性慢波,最后限局于前头部。

  • 标签: 儿童 烟雾病 脑电图 过度换气 慢波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指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观察儿童失神性癫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 CAE)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及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 FCD)改变的模式及关系,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生理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的37例CAE患者(CAE患者组)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rs-fMRI扫描及临床资料。计算每个受试者ALFF、FCD及ALFF-FCD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各影像指标的改变模式,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差异脑区间两影像指标的关系;基于体素方式计算差异显著脑区的ALFF-FCD差值,并与疾病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CAE患者组表现为特异脑区ALFF和FCD两指标反向改变的模式:双侧丘脑ALFF值升高而FCD值降低,而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脑区的ALFF值降低而FCD值增加[均经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 field, 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在CAE患者中,丘脑的ALFF和FCD相关系数(r=0.374,P=0.022)较健康对照(r=0.448,P=0.001)有所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20);丘脑ALFF-FCD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473,P<0.001)。结论在不同的rs-fMRI指标下,丘脑和DMN脑区均表现显著的功能改变,反映出其是参与儿童失神性癫痫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结构脑区。

  • 标签: 儿童失神性癫痫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密度 失耦合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