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层级护士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相对应、有效地培训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岗位管理要求,将护士分为5个层级,分别为N0、N1、N2、N3、N4,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138起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层级的相关性情况。结果:N0-N4层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比分别是3.62%、31.16%、41.3%、19.57%、1.45%,其中清洁工、护工以及实习生发生不良事件占比分别是0.72%、0.72%、1.45%。结论:经统计得出N1、N2层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比高达72.46%,均列前二位,是护理部培训的重点对象,进而采取针对性地防范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及跟踪,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护士层级的相关分析

  • 标签: 护士层级;不良事件;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产妇57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5~10月行层级护理管理干预的产妇57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质量及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沟通能力、病房管理能力、干预技能及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同室产妇行层级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干预质量及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 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对骨科患者自我效能及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及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和依从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自我效能和依从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提升自我效能和依从,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分层级责任制护理 骨科患者 自我效能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化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活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住院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每日主观判断患者活动能力并进行常规活动;观察组根据影响ICU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活动的因素对ICU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A、B、C、D层级划分,并制定相应层级的活动方案,通过每日评估患者所属的层级,进而采取相应的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应用巴氏指数评分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以判断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出科时的血氧饱和度、ICU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科时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科时的Barthel指数得分与入科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科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层级化管理进一步提升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层级化管理 重症肺炎 平均住院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现有的精神科分类诊断主要基于现象学,其应用于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神病理学层级分类(hierarchical taxonomy of psychopathology,HiTOP)模型结合了既往近百年的结构研究,通过完全循证的方法构建了精神病理学分类系统。本文将围绕HiTOP模型,对其产生的背景、内容、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其未来在精神科的应用进行展望。

  • 标签: 精神病理学 精神病理学层级分类 循证医学 跨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级质量控制体系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8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首次构建“院-科-组”“科-组-质控员”多层级质量控制体系。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全体体检者83 61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8月—2019年7月体检者32 009例为对照组,2019年8月—2020年7月体检者51 610例为试验组,分别观察两组重要异常结果及时通知情况和“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人群随访情况。选取对照组和试验组中连续两年均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且体检项目基本一致的某固定单位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各2 000份、体检报告各2 000份(报告检查组为同一组人员,前后标准一致),分别统计两组体检者满意率情况、体检报告合格情况。结果试验组重要异常结果及时通知率(99.4%比96.6%)、“四高”人群随访率(高血压95.1%比91.2%、高血糖95.3%比91.6%、高血脂94.6%比92.3%、高尿酸92.7%比86.4%)、体检者满意率(体检环境94.0%比91.3%、服务态度96.4%比91.9%、等候时间97.6%比95.4%、体检流程98.3%比96.8%、医务人员专业水平97.2%比95.1%)、体检报告合格率(录入信息准确99.5%比98.1%、主检结论准确99.4%比97.3%、排序规范性99.8%比98.8%、健康建议合理性99.2%比96.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多层级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体系,可提高体检重要异常结果及时通知率、“四高”人群随访率、体检者满意率和体检报告合格率。

  • 标签: 体格检查 质量控制 多层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该院儿科护理人员27名,实行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于干预前后评估护理人员的核心工作能力、护理质量,于干预前后分别选择50例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观察及处理问题能力、应用新知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病历书写能力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及专项护理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护理管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护士的核心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主要照顾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层级式护理 责任制护理 儿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与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护理人员各20名,对照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患者与护理人员则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层级护理管理后,其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分别为95%和77.5%,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护理、重症患者护理及健康宣教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8±7.12与85.32±5.64,96.72±8.05与87.13±5.42,97.51±8.37与90.53±6.31,91.42±6.07与83.15±5.29,均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71±11.54与80.51±10.26,95.42±10.71与82.73±9.51,P=0.001,0.00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与20.0%,P=0.001)。结论在门急诊临床专科护理中开展基于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其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差错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秘书在管理层级中的定位,并对其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探讨高校附属医院的特点及特殊,分析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秘书的管理层级定位。基于附属医院普遍以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担任科研秘书的事实,探讨其职责范围,并对其队伍建设展进行讨论。结果高校附属医院应在院科研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间增设科室科研秘书这一管理层级,从而形成科研管理的四级管理模式。提出建立科研秘书岗位说明书、选聘方案、执行工作任务及换届交接等事项的建议。结论科研秘书职责应定位于协助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将精细化服务推及至全体一线科研人员,目标是促进科研管理服务"落实到人"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 标签: 科研秘书 管理层级 精细化服务 岗位说明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IG"模式在临床一线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参加2018年度分层级培训的755名临床一线护士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2月对其实施"TIG"模式培训。于"TIG"模式培训前后采用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自制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755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总均分为(3.32±0.59)分,高于培训前(2.59±0.56)分;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得分为(3.36±0.52)分,高于培训前(4.27±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G"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一线护士核心能力、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士 分层级培训 需求 核心能力 "TIG"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镜感染控制工作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及层级考核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 6-12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该阶段实施常规感染控制与管理;另选取2019年6-12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220例作为研究组,该阶段实施护理质量管理与层级考核干预,对比两组消化内镜消毒合格情况、因消化内镜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情况、护理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胃镜消毒合格率(100.00%比91.82%);肠镜消毒率(99.09%比90.00%);胃镜水槽消毒率(100.00%比90.91%);肠镜水槽消毒率(100.00%比91.82%);胃镜消毒液消毒率(98.18%比89.09%);肠镜消毒液消毒率(100.00%比90.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P=0.001;χ2=9.84,P=0.002;χ2=11.53,P=0.001;χ2=10.44,P=0.001;χ2=8.06,P=0.003;χ2=12.63,P < 0.001);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68.43±8.39)分比(57.41±4.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P < 0.001),因消化内镜感染而引起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18%比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P=0.054)。结论应用护理质量管理联合层级考核模式干预消化内镜感染控制工作,可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护理工作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临床应加大该联合管控模式的推广力度。

  • 标签: 交叉感染 设备安全性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感染控制 护理质量管理 层级考核 消毒合格率 管控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层级式科研绩效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精准评价,提高高端科技产出占比,有效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规模堆积效应。方法将传统的"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进行分级,分为国家级、省部级与地方级三级指标,按照入选标准对参评对象进行筛选并分为3个梯队,用三级指标分别对三个梯队的参评对象进行分级评价,最终对其进行大排名。在评价方法一致的前提下运用"层级式科研绩效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2018年先进科研科室与科研先进个人进行评价,并与传统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层级式三级指标体系与传统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在大的评价格局上是一致的,仍然展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特征。层级式三级指标体系可以使高端科技产出占比高的参评单位脱颖而出,可以有效屏蔽中低端科技产出占比高的总量堆积效应。结论"层级式科研绩效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展开式三级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提高科技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值,使评价结果更精准,展现"精品战略",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选拔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立。

  • 标签: 层级式 科研绩效 三级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层级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二、三级医院的19 762名在职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其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包括制度需求、安全需求、收费需求、质量需求和培训需求5个维度。结果19 762名被调查护士中,N0~N4级护士分别有135、4 736、8 847、4 827和1 217人。护士的安全需求排首位(4.68±0.52); N3、N4级护士的制度需求最显著,N0~N2级护士的安全需求最显著;培训需求是所有层级护理人员的第3位需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和职称是影响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不同层级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高且呈多样化。

  • 标签: 护理 护士层级管理 互联网+护理服务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层级链式护理对肺炎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期间进行肺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儿运用层级链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肺啰音、发热、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肺功能各项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FVC、FEV1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进行层级链式护理,能够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患儿生活质量提升,该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层级链式护理 肺炎患儿 症状改善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层级链式护理对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肺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5例。在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采取层级链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相应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EF、FRC及TEF25%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EF、FRC及TEF25%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发热、咳嗽及肺部湿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且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技能、病房环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服务态度、责任心等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用层级链式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及症状更快的消失,且多数患儿家长对该护理模式较为认可,该模式有效及可行较高。

  • 标签: 层级链式护理 肺炎 家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化护理培训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调研明确护士培训具体需求,以空间距离或专科相关划分层级,借助移动信息技术考核方式开展由上而下的培训过程。结果构建了完整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化护理培训模式。培训后,全院护士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9.7%,技能操作合格率为100%。与去年同期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4.8%,护理质控得分平均提高了2.7%,患者满意度提高了3.2%。结论以需求为导向的层级信息化护理培训模式切实可行,对提升护士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实践能力有促进作用,易于实施和操作,具有可推广

  • 标签: 护士 需求 层级 信息化 护理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层级随访追踪管理干预对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DR手术后出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随访追踪管理,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层级随访追踪管理,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率、随访应答率、随访困难率、随访满意率以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随访率、随访应答率、随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随访困难率低于对照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AHSMSR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随访追踪管理应用于行DR术后出院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改善血糖代谢,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效果较理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层级随访追踪管理 糖代谢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策略。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沂源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专业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入选护士的核心能力,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价,手术室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得分为(190.93±4.63)分,处于中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聘用方式、教育水平、层级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教育水平、层级均是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该院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具有较高水平,其主要受护士人员年龄、技术职称、工作时间长短、教育水平高低、层级的影响。

  • 标签: 手术室 专业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法对优化儿科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该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法,与干预前(2016年1~12月)护士的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护士综合素质、基础护理能力、消毒隔离情况、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教学及医生评价比较评分及护理投诉率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干预前儿科护士的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护士综合素质、基础护理能力、消毒隔离情况、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教学及医生评价9项评估得分均低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投诉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施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法能够优化儿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可提高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成绩并降低临床护理投诉率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层级搭配 医护合作 儿科护理 临床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在急重症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市某三甲医院急重症科培训的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考核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OSCE理念的护理实践培训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得分、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层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各层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培训各维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E模式可以提高急重症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急重症护士的培训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急重症 在职培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