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先天性裂手是一类较为罕见的先天性手部畸形。裂手畸形的特征是中央指列缺损,相邻边缘指间变窄或并指,在手部中央形成裂隙。手术适应证是虎口狭窄造成的拇指功能障碍,以及严重影响外观的裂隙。我们收治了1例非典型的复杂裂手患儿,在遵从经典原则和术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分2期进行手术,不但重建了拇指功能、缩小裂隙,还重建了全部的5根手指。

  • 标签: 手畸形,先天性 分裂手 中央列缺如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31例复杂结肠憩室炎接受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1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顺利,13例中转开腹。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平均手术时间(203±57)min,中位术中出血50 ml,术后转ICU 9例,中位住院时间12 d。术后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死亡1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脊髓脂肪瘤的临床分、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4例)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199例)收治的403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变,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根据病变手术前、后的影像学(MRI)特征、术中所见,403例复杂脊髓脂肪瘤可分为背侧(51例)、过渡(289例)和混杂(63例)。其中,背侧可分为简单(42例)和髓包瘤(9例)两个亚型,混杂可分为圆锥(56例)和瘤包髓(7例)两个亚型。通过临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复杂脊髓脂肪瘤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287例(71.2%),其中背侧占82.3%(42/51),过渡占82.7%(239/289),混杂占9.5%(6/63)。403例患者均随访3年,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发症状38例(9.4%),其中混杂23例,过渡15例。术后3年症状无进展生存率为90.6%(365/403),其中背侧为100.0%(51/51),过渡为94.8%(274/289),混杂为63.5%(40/63)。结论复杂脊髓脂肪瘤的正确分有助于预判手术风险、指导手术并粗略评估患者的预后;混杂完全或次全切除率最低,预后最差。脊髓再拴系和神经发育不良可能是远期症状加重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椎管闭合不全 脂肪瘤 分型 神经外科手术 脊髓拴系
  • 简介:摘要40岁男性患者,A主动脉夹层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纵隔引流液培养提示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考虑合并复杂纵隔感染。行纵隔清创引流术,负压封闭引流,培养导向的抗感染治疗,多器官功能支持等综合治疗。术后57天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过伸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征、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治疗27例复杂过伸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3.4岁。根据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Ⅳ8例,Ⅴ5例,Ⅵ14例;三柱理论分:双柱骨折8例,三柱骨折19例。双髁骨折采用内侧和前外侧入路,内侧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前外侧"L"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内髁骨折采用扩大内侧入路,分别于前内侧"T"型钢板固定和内后侧锁定钢板固定;合并胫骨前缘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前正中入路,胫骨前缘采用水平带状钢板固定。修复合并软组织或骨损伤。术后和终末随访通过X线片及CT扫描评估骨折愈合、复位情况。采用Rasmussen放射学标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评估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0~350 min,平均165 min。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3.5周。术后12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平均16.7分,其中优19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27/27)。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82~98分,平均93.2分,其中优2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2%(26/27)。结论复杂过伸胫骨平台骨折常出现胫骨双髁骨折、胫骨内侧髁或胫骨前缘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同时修复韧带软组织结构,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1例胰头肿块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患者,病史长,反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多家医院非手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肝胆胰外科、肿瘤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诊治,对该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完全切除引起疼痛的病灶,未留有因慢性炎症引起癌变的组织学基础,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 标签: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 多学科协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分研究肝细胞癌(HCC)中组织学类型粗所占百分比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收集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4年至2016年间进行手术的HCC病例232例,对其进行组织学分,记录粗肝细胞癌(MT-HCC)所占百分比。并以10%~29%、30%~49%、≥50%界限值进行分组,排除所有公认的HCC亚型后,其余病例被认为是传统肝细胞癌(CV-HCC)。收集其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MT-HCC和CV-HCC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最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HCC复发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当HCC中粗组织学亚型比例≥10%时,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定义为MT-HCC。MT-HCC和CV-HCC分别有76例和156例。MT-HCC预后较差,其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CV-HCC患者(49.99岁比56.18岁,t=-4.039,P<0.05),具有较高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58.49%比29.41%,t=13.112,P<0.05),并且肿瘤最大径大于CV-HCC(8.12 cm比4.28 cm,t=6.768,P<0.05)。与CV-HCC比较,被膜侵犯较常见(27.63%比10.90%,t=10.448,P<0.05),多结节和巨块肿瘤较多(t=24.567,P<0.05),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t=17.407,P<0.01)和较高的AJCC分期(t=38.071,P<0.01)。同时,更易见坏死(85.53%比42.31%,t=38.831,P<0.01)、卫星子灶(47.37%比25.00%,t=11.688,P<0.01)及大血管侵犯(23.68%比7.05%,t=12.926,P<0.01)和微血管侵犯(t=39.077,P<0.01)。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组织学类型MT-HCC是影响HCC复发及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当HCC中MT-HCC所占百分比≥10%时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预后较差。

  • 标签: 肝细胞癌 组织学 组织亚型 粗梁型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卵圆孔未闭(PFO)与隐源性卒中有明显相关性,通过介入封堵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大部分PFO采用常规操作可以完成介入治疗,极少数复杂PFO需要应用穿刺房间隔的方法。该文报道一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证实为复杂PFO的患者,应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房间隔穿刺,实时监测与指导PFO封堵过程、封堵伞释放后位置及形态,通过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判断有无残余分流。ICE实时指导房间隔穿刺成功,清晰监测PFO封堵伞释放过程,封堵伞对周边结构无影响,术后无残余分流。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心腔内超声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黏膜预构尿道修复成人复杂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就诊的复杂尿道下裂成年患者,均进行二期手术修复。一期口腔黏膜预构尿道,采取口腔黏膜长5.0~6.0 cm,宽1.0~1.2 cm;二期行尿道吻接,并应用阴囊皮瓣覆盖创面。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患者术后阴茎外观及排尿情况。结果共纳入114例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28岁;既往曾行修复手术1次者22例,2次者69例,3次者23例;距前次手术时间6~60个月,平均25个月;其中36例伴有尿瘘,52例伴有尿道外口狭窄,58例伴有阴茎瘢痕。46例阴茎创面应用阴囊中隔皮瓣修复,68例应用阴囊筋膜皮瓣修复,皮瓣大小1.2 cm×3.0 cm~3.0 cm×5.5 cm。术后6例并发尿外渗,经换药、理疗及局部清洁,2~4周自行愈合;2例出现阴囊皮瓣远端血运障碍,形成尿瘘,半年后再次手术修复;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94例患者获得6~84个月随访,平均37个月,所有患者阴茎无弯曲,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及尿瘘,阴茎外形良好。18例患者来院复诊,行尿道超声及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显示再造尿道光滑,移植黏膜伸展性良好,尿道内无残余尿液。结论采用口腔黏膜预构尿道,二期修复成人复杂尿道下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尿道下裂 多次手术 口腔黏膜 尿道预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过伸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1例复杂过伸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5岁。骨折均累及双髁,6例为过伸内翻损伤,3例为单纯过伸损伤(冠状位无明显内外翻畸形),2例为过伸外翻损伤。经前内及前外侧入路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肢以膝关节支具保护。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末次随访时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评定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的改变。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症状,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定期复查均未见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2.5周。术后即刻后倾角为12.8°±1.6°,内翻角为3.8°±1.1°;术后6个月时后倾角为11.9°±1.7°,内翻角为3.6°±1.8°,以上指标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96分(平均90.4分),膝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27.2°),膝关节伸直-5°~5°(平均伸直0°)。结论采用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累及双髁的复杂过伸胫骨平台骨折短期随访效果满意,但缺乏远期随访结果,值得进一步关注总结。另外过伸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血管、神经等损伤几率较高,临床上对这类软组织损伤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软组织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 过伸型 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复杂性急性B主动脉夹层(uATBAD)的影像特征,评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不同分uATBAD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140例接受TEVAR治疗的非复杂性急性B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高危特征将患者分为无高危特征组(uATBAD组,22例),高危特征组(高危uATBAD组,1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干预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高危特征组的主动脉直径、假腔直径及破口位于小弯侧发生率均高于无高危特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0 d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0例患者随访时间6~8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3个月。5年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中期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再干预率、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uATBAD的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两组在TEVAR治疗后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相似。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放射学,介入性 并发症 高危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例重度僵硬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9.8±5.0)岁(范围:13~34岁)。患者均在头盆环牵引3~7周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收集患者牵引时间,以及牵引前后和矫形术后身高、主弯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各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4例患者牵引时间为(35.2±8.3)d(范围:20~49 d),身高由牵引前的(156.7±7.6)cm(范围:141~166 cm)增至牵引后的(167.0±6.4)cm(范围:154~177 cm)(t=-10.49,P<0.01)。主弯冠状面Cobb角由牵引前的(117.4±17.2)° (范围:91°~176°)降至牵引后的(56.4±8.1)°(范围:44°~68°)(t=13.90,P<0.01);矢状面 Cobb角由牵引前的(92.5±11.6)°(范围:62°~132°)降至牵引后的(41.7±7.7)° (范围:29°~51°)(t=12.11,P<0.01)。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神经功能减退。9例患者行单节段顶椎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5例行双节段邻椎不对称短缩截骨术,患者均未行骨性纵裂切除。术后肺功能、营养状态均较牵引前改善(P均<0.01)。术后随访(22.5±9.1)个月(范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Cobb角为(56.3±7.1)°,矢状面Cobb角为(37.7±6.5)°,与牵引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8,t=2.28,P=0.32)。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初步观察安全有效,值得进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脊柱后凸 脊柱侧凸 头盆环牵引 脊髓纵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儿的临床诊疗现状及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优化CCHD的围术期管理,为临床决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入选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CCHD的婴儿(入院时年龄为0~1岁)。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信息、住院诊疗资料、预后及并发症等。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26例CCHD患儿,其中男婴556例(67.3%),首次入院年龄为51.0(5.0,178.3)d。法洛四联症264例(32.0%)和完全性肺静脉回流异常137例(16.6%)占多数。产前诊断者195例(23.6%)。196例(23.7%)患儿使用前列腺素治疗。术前有创通气时间0(0,0)h,术后有创通气时间95.0(26.0,151.8)h。668例(80.9%)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时年龄100.5(20.0,218.0)d,手术时间190.0(155.0,240.0)min。62例(7.5%)接受内科治疗,96例(11.6%)放弃治疗。675例(81.7%)好转出院,55例(6.7%)死亡,109例(13.2%)在1年内再次入院。出现并发症的患儿有565例(68.4%),主要为肺炎334例(40.4%)和心律失常182例(2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迟关胸(OR=49.775,95%CI 3.291~752.922,P=0.005)、术后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OR=1.003,95%CI 1.000~1.005,P=0.038)和心脏低排综合征(OR=272.658,95%CI 37.861~1 963.589,P<0.001)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HD患儿中多数为法洛四联症和完全性肺静脉回流异常,产前诊断者不到1/4,多数接受了手术治疗。并发症主要以肺炎和心律失常多见。延迟关胸、术后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和心脏低排综合征是CCHD患儿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缺陷,先天性 婴儿 治疗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ontgomery-T管(简称T管)置入术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管置入术治疗的29例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别为气管置管后气管狭窄[27例(93.1%),其中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21例(72.4%),气管插管后气管狭窄6例(20.7%)],颈部外伤后气管狭窄(1例,3.4%),结核后气管狭窄(1例,3.4%)。术前采用气管CT三维重建及气管镜对狭窄程度进行Cotton-Myer分级,其中Cotton-Myer Ⅱ级7例(24.1%),Ⅲ级11例(37.9%),Ⅳ级11例(37.9%)。全部病例置入T管并持续随访。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9例患者共进行T管置入术39次。共成功放置T管24例(82.8%)。术中主要并发症为气管黏膜撕裂(6例,20.7%),均在2周内愈合。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分泌物潴留(27例,93.1%),其中26例经家庭雾化治疗后T管内分泌物潴留不影响正常通气;T管上缘肉芽增生(12例,41.4%),其中8例经气管镜下介入处理后肉芽消失。无T管移位病例。不同狭窄程度的复杂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T管置入成功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24个月后,9例患者尝试取出T管,4例失败,失败原因均为T管取出后气道塌陷。结论T管置入术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有效率高,并发症可治可控,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气管狭窄 Montgomery-T型管 声门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后复杂放射性肠瘘的类型、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宫颈癌放疗后复杂放射性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11例为直肠合并阴道瘘,1例为乙状结肠合并膀胱瘘,5例为直肠同时合并阴道及膀胱瘘,7例单纯性低位直肠瘘合并周围顽固性感染,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后回肠合并阴道残端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全盆腔或后盆腔切除术,6例行病变直肠或乙状结肠切除、膀胱或阴道修补术,7例行Hartmann术,1例行病变小肠切除吻合、阴道修补术,3例行单纯性横结肠造瘘或近端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的肠瘘症状均消失,其中23例患者的会阴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内2例患者出现回肠相关瘘的症状,无1例肠瘘相关的死亡。结论宫颈癌放疗后复杂放射性肠瘘以直肠乙状结肠相关性肠瘘为主,手术治疗的关键为切除病变的肠管及清除盆腔感染灶。

  • 标签: 宫颈肿瘤 肠瘘 放射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