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设计了一款小尺寸Ku波段带阻滤波。利用加载交指电容谐振,高介电常数陶瓷基板,实现了在16.5GHz~17.5GHz抑制30dB,15Ghz处插损1.8dB,尺寸为4.5mm*3.0mm*0.381mm。

  • 标签: 带阻滤波器 Ku 交指电容 环形谐振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垫矫治与生物调节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探讨功能矫治治疗Ⅱ类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42例,其中垫矫治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0.3±1.5)岁;生物调节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0.9±1.2)岁。采用头影测量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骨性和牙性分析,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覆盖及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A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1.65°±1.76°,垫矫治组减小0.23°±1.16°(P=0.034);两组颌凸角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2.21°±2.16°,垫矫治组减小4.26°±2.74°(P=0.027);两组上牙槽座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增大(0.17±1.24)mm,垫矫治组增大(0.72±1.05)mm(P=0.044);两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切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垫矫治组增大(1.07±1.84)mm,生物调节组减小(1.55±1.95) mm(P=0.024)。结论垫矫治和生物调节对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矫治均有效,但生物调节在矢状向上对上颌骨的抑制作用较垫矫治更明显,垫矫治更有利于二类关系的纠正以及患者侧貌的改善。

  • 标签: 双垫矫治器 生物调节器 安氏Ⅱ1类错 头影测量
  • 简介:县级气象业务改革,整合综合气象业务岗位,大气探测成为综合气象业务的部分,地面气象观测的重点也转换为设备保障、设备维护维修。地面气象观测雨量传感维护是基层台站一项基础性工作,对雨量传感检定与校准是台站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规范及业务管理规定,通过实际工作中检定与校准的操作,总结SL3-1翻斗式雨量传感的检定和校准的经验,以供参考。

  • 标签: 雨量传感器 检定校准 经验
  • 简介:摘要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S-ICD)是新一代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型电子装置,它针对没有起搏适应证、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以及不具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ICD)相比,S-ICD避免了经静脉植入导线相关的并发症,为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了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腔起搏后3年因室性心律失常再次植入S-ICD。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起搏器术后 心脏性猝死 预防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患者男,60岁,因持续性心房颤动拟行左心耳封堵术入院。在手术过程中,LAmbre左心耳封堵从左心耳脱落,后通过双股静脉通路的14 F鞘管成功取回。术后患者康复出院,随访3年,无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封堵器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腔起搏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5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29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治疗,起搏组实施腔起搏治疗。对比两组直立倾斜试验(TTT)转阴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结果起搏组TTT试验转阴率62.07%(18/29),高于常规组34.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起搏组HR、SBP、DBP水平分别为(83.87±13.65)次/min、(103.58±15.27)mmHg(1 mmHg = 0.133 kPa)、(73.47±13.66)mmHg,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起搏组复发率5.56%(1/18),低于常规组50.00%(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起搏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能显著提高TTT试验转阴率,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双腔起搏器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流动力学 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
  • 简介:摘要模拟对功耗有严格要求限定,为了进一步降低模拟平视显示系统能量损耗,必须提出新的开关控制来降低静电MEMS驱动的能耗。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非连续导通模式下(DCM)强迫电路工作的谷开关控制,能有效减小损耗。

  • 标签: MEMS 谷开关控制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优化左房室间期(LAVI)改善植入腔起搏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腔起搏植入治疗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40例,于术后3个月同步行食管导联及体表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窦性心律或起搏心律时的房间传导时间(IACT)和室间传导时间(IVCT),并以LAVI=100、110、120、130、140和150 ms为参考值调整起搏的房室延迟(AVD),通过超声心动图逐次评估并确定最佳的起搏AVD及其对应的LAVI。所有患者分别于起搏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18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峰减速时间(E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LAV),计算左房容积指数和E/e′。结果40例患者的窦性心律IACT(55.55 ± 10.33)ms,起搏心律IACT(93.95 ± 12.77)ms,平均IACT(63.20 ± 17.84)ms;最佳LAVI 110~150 (132.00 ± 10.43)ms,其中82.5%(33/40)患者的最佳LAVI在120~140 ms。患者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至随访终点(术后18个月)LVEF、EDT、IVRT、左房容积指数和E/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AVD调整后EDT和IVRT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42.15 ± 35.58)ms比(125.94 ± 31.13)ms和(119.52 ± 22.15)ms比(133.92 ± 23.8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IVRT和左房容积指数较术后3个月AVD调整前明显改善[(122.07 ± 16.99)ms比(133.92 ± 23.87)和32.94 ± 3.22比35.43 ±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食管心电图可以测量LAVI并优化起搏AVD,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房室同步,改善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腔起搏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人工 左房室间期 心功能
  • 简介:摘要HM200制氢系统装配了一对干燥,干燥能够将氢气干燥到常压下露点低于-73℃,一对干燥运行与再备用是通过PLC、驱动卡、电脉冲、步进电机驱动四通阀门组件转向切换;干燥四通转换阀出现不会转向的故障,由于氢气发生干燥切换及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且厂家不再生产备件,因此对其进行改造,改用结构简单的交流110V控制的电动执行,用电动执行执行四通阀转换,并对PLC贮存程序进行补充改动。

  • 标签: 氢气发生器 干燥器 步进电机 电动执行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圆形吻合行末端回肠腔造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需行末端回肠腔造口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45例为实验组(圆形吻合行末端回肠腔造口),45例患者为对照组(传统方法行末端回肠腔造口)。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 )表示,独立t检验;患者满意度、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结直肠吻合口漏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造口袋首次渗漏时间(3.54 d)显著长于对照组(2.04 d),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3%)较对照组(31.1%)明显降低(P<0.05)。两组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8.9% vs. 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圆形吻合行末端回肠腔造口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圆形吻合器 末端回肠双腔造口 保肛手术
  • 简介:摘要传统的静电引力驱动方式为上方可动极板在电场中受静电引力作用被下拉并与下方固定极板接触,静电斥力原理则通过静电斥力使上方可动极板远离下方固定极板,进而与另一端的信号线接触来实现开关闭合1-3。由于本文所说静电斥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用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所产生的力。因此,本文将从静电斥力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可靠性对静电斥力进行分析。

  • 标签: 致动器 静电斥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利用加速轨迹日志评估多叶准直(MLC)性能的解决方案并对TrueBeam加速MLC评估。方法所有测量在不同机架/小机头组合下各测5次。用动、静态MLC构造宽度1 mm的狭缝,评估加速小野到位精度控制能力。由MLC重复运动评估其重复性。由MLC构造宽度1 cm的狭缝以不同速度由-7 cm匀速滑至7 cm处停止或立马匀速滑回,评估其匀速、变方向运动。由交叉运动评估其在复杂计划中的表现。结果动静态狭缝野MLC到位准确度高。重复性得机架0°、非0°时MLC误差频谱分布一致,绝对值差0.001 1 mm。机架0°、MLC速度由5 mm/s增至25 mm/s时,其均方误差(RMSE)由0.0150 mm增至0.0598 mm。机架非0°时,RMSE变化趋势一致,但绝对值稍大。MLC变方向运动引起的"超速"较其由静止启动时明显性低,速度在交叉前后无明显变化,速度在设定速度附近上下波动,且与机架角度无关。结论利用轨迹日志评估加速MLC性能的方法,能对TrueBeam加速MLC进行详细评估,可用于MLC快速质控。

  • 标签: 轨迹日志 加速器质控 多叶准直器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一例随机信号干扰瓦里安VitalBeam医用直线加速旋转托盘内的旋转变压(或称编码)的案例。本案例被瓦里安的中国、欧洲和美国技术专家认为是该技术平台(包括TrueBeam)的罕见故障。本文对比分析了VitalBeam与传统加速的旋转托盘在结构与控制系统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让同行对旋转变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总结了解决故障的逻辑与方法,为分析相关问题提供借鉴经验。本研究发现了联锁系统的不完善,可为瓦里安公司优化系统提供事实与技术依据。

  • 标签: 旋转托盘 横向(旋转)轴 旋转变压器 编码器 2036联锁 直线加速器VitalBea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患者在腔起搏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其联合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植入心脏腔起搏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新发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烟酒史等)和随访资料(包括起搏模式、起搏比例及植入后用药)等,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结果入选223例患者,年龄(70.23±8.88)岁,其中男113例,随访(17.94±9.05)个月。①起搏植入术后新发房颤45例(20%,45/223),包括症状性房颤21例(47%,21/45)和心房高频事件(AHRE)24例(53%,24/45),AHRE中亚临床房颤(SCAF)10例(42%,10/24)。②新发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房性早搏百分数、平均心率及最快心率、心室起搏百分数、起搏模式、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上述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0.170,95%CI 0.050~0.573,P=0.004)、饮酒史(OR=9.319,95%CI 2.688~32.304,P<0.001)、左心房内径(OR=1.143,95%CI 1.024~1.276,P=0.018)、心室起搏百分数(OR=1.045,95%CI 1.023~1.067,P<0.001)、最快心率(OR=1.044,95%CI 1.021~1.067,P<0.001)、房性早搏百分数(OR=2.001,95%CI 1.427~2.807,P<0.001)是起搏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经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31,截断值0.249,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6.0%。结论联合性别、饮酒史、左心房内径、心室起搏百分数、最快心率、房性早搏百分数对心脏腔起搏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房颤动 心房高频事件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作者: 魏焕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4期
  • 机构:现行锅炉机组随时间推移,设备性能、工况日趋下降,且当前大气污染物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为保证氮氧化物排放达标,限制了锅炉出力,逐渐出现带负荷困难,各项能耗增加,经济效益下降。
  • 简介:摘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变速脱档故障,会瞬间失去动力,严重威胁驾乘人员的安全。在了解汽车变速挂挡原理和换挡系统的基础上,对引发变速脱档故障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种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降低变速脱档故障的发生率,保障汽车行驶安全。

  • 标签: 变速器 脱档 倒锥 拨叉 汽车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电梯这项新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所中。制动失效是引发电梯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在讨论制动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制动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

  • 标签: 电梯制动器 失效原因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电子变压的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不断的更新换代,电子变压的制作技术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目前的电子变压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粗浅的研究。

  • 标签: 电子变压器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宽体探测CT在使用不同扫描模式、探测宽度以及不同探测位置时对影像高、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在固定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情况下对Catphan600模体的高、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进行扫描。逐层扫描模式时,分别选择40、80、160 mm探测宽度,用探测的足侧边缘、中心和两圈扫描的相邻区域对分辨力模块进行成像。螺旋扫描模式时,探测宽度/螺距组合分别为40 mm/0.516、40 mm/0.984、80 mm/0.508、80 mm/0.992 4组,对位于扫描野的足侧边缘和中心的分辨力模块进行成像。由2名医生读取模体图像,评估高、低对比度分辨力。结果逐层扫描模式下探测宽度为80、160 mm时两圈扫描相邻区域,以及螺旋扫描螺距为0.5时,所得影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为8 LP/cm,其余各探测组合时均为7 LP/cm。逐层扫描时80、160 mm探测足侧边缘区域所得影像1%低对比度可分辨直径为3 mm,其余条件时可分辨直径为2 mm。螺旋扫描模式40 mm探测宽度、螺距0.516时所得影像1%低对比度可分辨直径为2 mm。随着探测变宽,螺距变大,可分辨直径变大。结论宽体探测CT不同扫描模式、探测宽度、探测中的不同位置以及螺距会对影像的高、低对比度分辨力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 标签: 宽体探测器CT 对比度分辨力 扫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