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起搏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起搏植入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术后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焦虑程度、疼痛改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异常比率、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疼痛改善和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术后舒适护理能改善起搏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起搏器 围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术后的护理。方法选取2009~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126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的患者,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26例病人手术成功,2例出现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置,1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人工心脏起搏术后给与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护理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永久起搏的正常起搏功能及起搏功能障碍。方法分析404例永久起搏安置术后起搏随访的动态心电图。结果(1)92.6%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安全性起搏、逆行室房传导、起搏心律中手风琴现象、室早后反应以及起搏之滞后功能。(2)7.17%出现起搏功能障碍,它包括感知异常和起搏异常。感知异常包括感知不良和感知过度,其中感知不良检出21例,均发生术后1周内,其中19例发生心房感知欠佳;4例出现感知过度,其中2例起搏电池耗竭,2例为随访中出现过感知T波。6例出现起搏功能异常。结论随着技术更新,对生理起搏要求的追求,起搏愈来愈完善,起搏新功能新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只有对正常起搏起搏故障做出正确判断,才能避免起搏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永久起搏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永久起搏安置的患者110例,通过对这110例安置永久起搏患者术后动态图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的数据,对比分析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情况,还有与起搏相关的心律异常情况,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永久起搏术后随访的价值。结果:其中,正常起博的患者有92例,占总例数的84%,包括安全性起博、逆行室房传导、室早后反应与术后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起博心律中手风琴以及起搏滞后功能;有18例患者出现起搏功能障碍16%,起博功能障碍率为,主要的表现为起博异常和感知异常,例如起搏电池问题或出现起博功能异常,与感知不良或感知过度等;另外有82例患者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博、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结论:对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后,会使得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得复杂化,对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

  • 标签: 永久起搏器 动态起搏心电图 安置术后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行永久心脏起搏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卧床24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卧床12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缩短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卧床时间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心脏起搏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进行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及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测,对比其检查结果,并分析起搏功能异常以及与起搏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动态心电图能较好检测起搏起搏、感知功能及其相关心律失常,是植入起搏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起搏器 术后监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无导线心脏起搏和传统心脏起搏术后并发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无导线起搏和传统起搏植入的相关研究。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荟萃分析。结果 与传统起搏相比,LCP 的两年 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 31% ,起搏系统再干预率 降低了 38%,研究显示 95% 的患者同步性 > 70%,解决了传统单腔起搏的弊端。结论 与传统起搏植入术相比,无导线心脏起搏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气胸/血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 标签: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器 并发症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永久起搏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接受永久起搏安置术的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对所有患者的数据进行记录,统计起搏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并且分析原因。结果:起搏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为10.61%,其中涵盖起搏异常4例,感知异常3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36%,其中涵盖室性早搏6例,房性早博6例,心房颤动5例,室性心动过速7例。结论:永久起搏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能够反应出起搏状态。

  • 标签: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动态起搏心电图 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植入手术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心脏起搏植入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经中DCG检查,结果显示有6例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8例,3例误感知,1例为一过性或间歇性起搏周期改变,显著优于常规检查。结论动态心电图发现起搏功能异常的机率较多,其有助于及时发现严重心率失常。

  • 标签: 心脏起搏术 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起搏功能的增加、植入技术的改进,植入型永久性心脏起搏(pacemaker,PM)在我国的植入数量逐年增长,这对目前国内常见的起搏术后诊室随访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提出了远程随访管理模式,使PM植入术后随访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也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诊室随访,患者术后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随访检查,但该随访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远程随访虽然比诊室随访方便安全,但仍存在短板,起搏术后患者的随访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诊室随访及远程随访目前的模式与利弊,提出了对未来起搏随访模式的展望。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诊室随访 远程随访 随访模式探讨 起搏器随访展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