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脂肪注射对面部烧伤瘢痕改善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面部烧伤瘢痕患者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5~56(47.57±4.80)岁。所有患者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观察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评分(VSS)、并发症情况、满意度。结果46例患者治疗前VSS评分(13.15±2.36)分,治疗2个月(11.06±1.78)分,治疗4个月(9.18±1.37)分,治疗6个月(7.2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例患者中,痊愈19例占41.30%,显效17例占36.96%,有效7例占15.22%,无效3例占6.54%;总有效42例占93.48%。并发症发生4例,并发症发生率8.70%,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患者满意42例,满意度91.30%。结论颗粒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烧伤瘢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瘢痕,且并发症较少,患者较满意。

  • 标签: 瘢痕 注射 小颗粒 烧伤 并发症
  • 作者: 杨义锋 王巍伟 李萍 赵静芳 章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腹盆腔肿瘤一科/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20dz2261000)/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2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上海 200032,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射物理科/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20dz2261000)/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21,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腹盆腔肿瘤一科/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20dz2261000)/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2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日本经验建立局部效应模型(LEM)下前列腺癌碳离子治疗直肠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预测模型,为临床降低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计划CT图像76例,采用微剂量动力模型(MKM)进行治疗计划;然后,基于与MKM计划相同的射野,采用LEM重新计算生物剂量获得LEM计划,并在LEM计划中提取直肠几何特征及DVH参数。采用线性回归法对其中61例计划信息进行建模,余15例计划用于验证。结果61例患者计划靶体积沿左右方向外扩1 cm后与直肠交叠部分体积同直肠体积比值可作为预测直肠DVH的特征参数。15例患者预测DVH同LEM计划DVH的拟合度优(R2=0.964),基于预测DVH进一步预测直肠不良反应与基于LEM计划DVH预测直肠不良反应的结果一致。结论线性回归方法可建立较为准确的前列腺癌碳离子治疗直肠DVH预测模型,可能为临床降低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一定参考,还有待于临床大样本数据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剂量体积直方图预测模型 直肠不良反应 前列腺肿瘤/碳离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腰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lower back pain,LBP)患者脑灰质体积及基于世界网络方法的脑结构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LBP患者及2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进行了fMRI扫描。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两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为了反映整体网络效率,通过脑网络的统计研究来比较两组间脑网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BP涉及多个脑功能区灰质体积减小(P<0.001);LBP的大脑网络表现出明显更长的特征路径长度(P<0.001),更低的集聚系数(P=0.001)、全局及局部效率(P<0.001),并倾向于具有不稳定且效率低下的大脑网络结构。此外,LBP患者在多个脑区均呈现了功能连接性的显著降低(P<0.001)。结论LBP引起多个脑区灰质萎缩及脑网络结构拓扑属性损害,为揭示LBP疼痛调节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脑功能网络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腰背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灰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耳后乳突区皮肤条件及颞骨发育程度,对极低发际线耳畸形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案完成耳廓再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极低发际线先天性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耳廓再造方案:颞骨发育尚可且皮肤偏薄及弹性较差者,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颞骨发育尚可且皮肤较厚及皮肤松弛者,采用筋膜皮瓣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颞骨发育较差者,采用颞顶筋膜结合Medpor耳支架一次再造法。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对再造耳的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满意度,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男55例,女13例,年龄5~22岁,平均10.4岁。其中22例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41例采用耳后筋膜皮瓣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法,5例采用颞顶筋膜瓣结合Medpor耳支架一次再造法。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66例再造耳的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良好,术区恢复较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胸廓畸形,其中6例激光脱毛治疗后仍残留少量毛发,经再次脱毛治疗后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满意率达到97.1%(66/68);2例采用耳后皮肤扩张结合激光脱毛方法再造耳廓的患者术后出现了软骨外露,经再次以颞顶筋膜瓣修补后痊愈。未出现头皮下血肿、植皮成活不良、软骨吸收、变形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极低发际线患者耳后乳突区皮肤条件及颞骨发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耳廓形态,提高术后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小耳 耳廓 修复外科手术 组织扩张 外科皮瓣 肋软骨 组织支架 激光,气体 毛发去除 低发际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病(CSVD)的临床诊断高度依赖于神经影像学技术,其影像学特征改变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腔隙及腔隙性卒中、脑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等,反映了继发于血管损伤的脑组织改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特殊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功能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CSVD的临床诊断中。因此,加强对CSVD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的认识和定义的理解,统一影像学的获取和评估方法,对于CSVD的临床诊断、疾病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神经影像 临床诊断 影像获取 影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各类经胸骨上段切口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切口入路主动脉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胸骨上段切口各类主动脉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数据及临床结果,共63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51例(81.0%),女12例;年龄(49.7±12.7)岁。主动脉夹层手术33例,Bentall手术9例,Wheat手术7例,Ross手术2例,David手术2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2例,二次开胸Bentall手术3例,二次开胸Wheat手术2例,二次开胸主动脉根部内漏修补术1例,二次开胸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置换+主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二次开胸Bentall+肺动脉瓣、肺动脉置换术1例。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包括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升主动脉置换2例,升主动脉、半弓替换5例,David+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4例,二次开胸David+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1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1例,主动脉瓣成形(AVP)/AVR/Bentall+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6例,二次开胸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2例,主动脉根部人工血管包裹+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结果全部6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延长切口,无术中死亡发生。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行透析治疗,后合并感染性休克、颅内出血死亡;2例术后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术;9例出现心包积液需心包穿刺治疗;2例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弱,1例经脑脊液引流后下肢肌力基本恢复,1例合并感染、急性肾衰竭、低氧血症,经积极抗感染、持续床旁血滤、丙种球蛋白冲击及康复锻炼后下肢肌力恢复,其余患者未出现院内并发症。结论胸骨上段切口入路对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弓降部显露良好,能够顺利实施各类主动脉手术,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胸骨上段切口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手术
  • 简介:摘要先天性视盘凹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视盘发育异常。一般无明显症状,待并发黄斑病变而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才被发现。常规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频域深度增强相干光断层扫描OCT(EDI-SD OCT)及扫频源OCT(SSCOT),在扫描深度、广度及成像清晰度上均有显著改进,便于观察视盘凹以及合并黄斑病变的细节,以及监测术后效果。先天性视盘凹引起的黄斑病变,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激光光凝、气体填充、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自体内界膜剥离、以及翻转填塞等。本文就先天性视盘凹及其并发症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因素加以综述。

  • 标签: 小凹,视盘,先天性 机制,黄斑病变 治疗,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减体积左外叶活体肝移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67例1岁以内的儿童受者接受减体积左外叶活体肝移植(RLLS组),回顾性分析这些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与左外叶活体肝移植受者(LLS组)基本资料、术后主要并发症以及术后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差异;按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GRWR)是否超过4%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差异。结果减体积左外叶组受者年龄、身高、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供者体重、供者体重指数(BMI)、拟供肝体积、供肝脂肪肝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受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输红细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位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肝动脉血栓、门静脉狭窄、胆管并发症等主要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体积左外叶组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年、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2.5%、91.2%和92.5%、91.2%,对照组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年、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95.3%和95.9%、95.1%,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RWR>4%组术后肝静脉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于技术的进步,减体积左外叶儿童活体肝移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是否实施减体积手术需根据术中供、受者匹配情况以及肝脏血流情况综合判断,GRWR>4%并不是绝对的实施标准。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块体积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内固定组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2~71岁;保守治疗组11例(行保守治疗),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8~78岁。术前均通过肘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测量尺骨冠状突体积和骨折块体积,并计算出相应的加权比值Z(%)。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全肘关节评分系统(HSS2)评定疗效,并对冠状突骨折块加权比值与HSS2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守治疗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术后获18~54个月(平均36.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和保守组患者HSS2评分分别为(93.77±0.84)分(82~98分)、(86.00±1.42)分(78~90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4%(3/23)、63.64%(7/11),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体积加权比值与肘关节HSS2评分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1),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99.44-0.121x(r2=-0.93,P<0.01);保守治疗组患者冠状突骨折块体积加权比值与肘关节HSS2评分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1),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9.46-0.144x(r2=-0.91,P<0.01)。将HSS2评分取90分(优)分别代入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内固定组y=90时,x=78.02;保守组y=90时,x=3.75。结论冠状突骨折块加权体积比>3.75的冠状突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患者满意的预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冠状突骨折块加权体积比<78.02的患者通常可达到患者满意的预后。

  • 标签: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相关性 线性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呼吸内科行化疗治疗的NSCLC患者57例,统计其2年短期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NSCLC化疗患者中预后良好39例(68.42%),预后不良18例(31.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受性别、年龄、放疗总生物效应剂量、是否同步放化疗、是否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理类型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是否吸烟、化疗周期、肿瘤临床分期、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长径的影响(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化疗周期<4个周期、肿瘤临床分期(ⅢB期、ⅢC期、IV期)、合并COPD、存在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KPS评分低、肿瘤长径大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吸烟、化疗周期、肿瘤临床分期、合并COPD、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KPS评分、肿瘤长径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及时制定干预和调整治疗的方法,以保证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纤维神经病是一种选择性地累及无髓鞘C类纤维和(或)薄髓鞘Aδ类纤维的周围神经病,主要表现为痛温觉异常和自主神经症状。在免疫相关纤维病变患者体内可出现某些炎性标志物的变化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文中旨在探讨纤维神经病在免疫学方面的进展。

  • 标签: 小纤维神经病 免疫 干燥综合征 治疗学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4%。由于SCLC早期不易发现,易复发转移,治疗效果不佳,平均5年生存率不超过10%。曾有研究显示化疗对34%~85%的SCLC有效,但疾病进展迅速,后续二线治疗效果很不理想。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卡铂、依托泊苷联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atezolizumab作为一线治疗,单药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作为三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进入SCLC的治疗中。现对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生物医学研究 生物学标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检测方法仅能识别中至重度神经病变,常导致DPN的诊断为时已晚。在DPN早期神经纤维即会受损,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针对神经纤维功能和结构检查的新技术,纤维损伤和修复的评估可能是评价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治疗临床试验疗效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小神经纤维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广泛期细胞肺癌(ES-SCLC)预后差,生存期短。尽管铂类和依托泊苷组成的全身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性颅脑照射已经成为ES-SCLC的治疗方案,但仍面临着局部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低的挑战。放疗作为局部治疗手段,适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局部病变的根治性治疗,对晚期患者也可选择性地实施姑息治疗。胸部放疗可以改善ES-SCLC的局部控制,其中化疗后残留胸腔内病灶的患者受益最大。联合胸部放疗的适宜人群、放疗最佳剂量以及放疗分割方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放射疗法 广泛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有效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其中,针对存在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ROS1基因重排等的NSCLC患者,疗效尤为显著。对于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分子靶向治疗 驱动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肺部CT影像病灶区域体积计量软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转归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COVID-19患者激素的应用提供精准数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4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诊治的10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中是否应用激素分为两组,激素组39例,非激素组63例。应用基于肺部CT影像病灶区域体积计量软件分析病灶体积占全肺百分比(PV),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核酸转阴时间。结果治疗后1 d,激素组PV(7.03±1.20)%,高于非激素组(4.10±0.84)%,治疗后3 d,激素组PV(9.45±1.32)%,高于非激素组(4.15±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 d显示,治疗28~60 d时,两组肺部病灶减少程度趋向一致。以增加的肺部PV 1.50%为界值,其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9.70%。筛选应用激素患者的敏感度87.18%,特异度95.14%,阳性预测值91.89%,阴性预测值92.31%,基于肺部CT影像病灶区域体积计量软件的影像评估与核酸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86,P<0.01)。激素组中位核酸转阴时间为18 d,非激素组患者中位核酸转阴时间为16 d,两组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以核酸检测为金标准,评价人工智能对COVID-19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其敏感度97.14%,准确度91.18%,阳性预测值90.67%,阴性预测值92.59%。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肺部体积计量软件对于COVID-19患者的诊断、激素使用的指征及时机、预后的判断均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人工智能 羟基皮质甾醇类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法(voxel-based morphological analysis,VBM)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改变区域,以期提供临床病理生理方面的新思路。材料与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招募了17例VM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头部三维T1加权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采用VBM技术对两组大脑灰质体积进行比较,探索与该疾病病理生理相关的局部灰质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M患者小脑、小脑蚓部、前扣带回、眶部额中回、右颞横回,枕颞内侧回、右侧角回体积减少(P<0.001,FEW校正)。结论VM患者存在多个疼痛伤害性和多感觉整合性脑区域的灰质体积异常,出现体积改变的中枢性脑区域可能参与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灰质体积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CT表现的肺腺癌患者远处转移规律,探讨不同影像学特点的肺腺癌采用不同术前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T1a-cN0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共纳入患者785例,其中男289例,女496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5例中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287例,GGN为主结节111例,实性成分为主结节221例,纯实性结节(pure solid nodule,PSN)166例。8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转移6例,脑转移1例,脑转移及肾上腺转移1例。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中均未见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患者中有1例发生远处转移,7例PSN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0.5%(1/221),实性结节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4.2%(7/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30)、肺窗肿瘤最大径(P=0.003)、肺窗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P<0.001)、肺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2)、纵隔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1)、肿瘤实性成分比例(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P<0.001)、肿瘤消失比例(tumor disappearance ratio,TDR,P<0.001)、结节性质(P<0.001)及胸膜凹陷征(P=0.037)是远处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CEA(OR=1.019,95%CI:1.002~1.037,P=0.028)及TDR(OR=0.000,95%CI:0.000~0.310,P=0.001)为远处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术前可不行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而对于PSN,有必要术前进行包含头颅MRI在内的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CT 术前检查
  • 简介:摘要基于复习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长期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思考,作者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治与研究提出以下新认识:(1)脑血管病可分为急性和非急性。急性脑血管病指在脑血管支配区域发生的急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高血压相关脑出血和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出血)。(2)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过去主要以梗死大小(腔隙性脑梗死)进行定义,目前认为是多种病因的综合征,但小动脉硬化仍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病理机制认识经历了由最初尸检所见,到通过危险因素推理,再到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小动脉形态直接观察的历程,影像技术进步为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研究带来新机遇。(3)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伴或不伴非急性脑血管病症状或影像标志物。(4)根据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研究和治疗的方向。降低其发病、复发和主要严重结局(死亡、残疾和痴呆等)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目标。

  • 标签: 脑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急性 腔隙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