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不足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体力活动作为种积极的干预手段能够降低卒中发病风险,在卒中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近年来体力活动与卒中预防的研究进展,包括体力活动与卒中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 运动 一级预防
  • 简介:摘要脑血管病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脑血管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针对目前中国的现状,减少脑血管病危害和疾病负担的最有效方法仍然是重视和加强首次发病前的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努力减少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2019年7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完成并发布了第四次修订版《中国脑血管病预防指南2019》。文中重点对更新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为广大临床医师以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迅速,高楼迭起,对机场净空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而机场多为学院机场,如果净空环境管理不善,更会为防相撞工作增加难度。本文对机场净空环境进行分析,提供障碍物判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一级机场净空区障碍物限制面
  • 简介:摘要燃机化学反渗透加药系统在投入运行段时间后,出现了加药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导致保安过滤器滤芯更换频繁,反渗透系统清洗增多,出现了大宗材料过度消耗、设备出力降低等问题,对化学制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以往经验综合分析,现在的化学制水反渗透入口的加药现状为,只配置了加入阻垢剂和还原剂,没有加入非氧化性杀菌剂。数据表明,经过化学预处理的中水中仍存在较多细菌和微生物,这对反渗透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着定的隐患。在化学检修人员更换RO保安过滤器滤芯时,发现滤芯上附着厚厚层微生物黏膜,其物理特征是略有黄棕色、有滑腻感、略带有臭味、很容易从滤芯表面刮下或洗下,主要是细菌、真菌、藻类、病毒等微生物。由于保安过滤器被微生物黏膜所附着,导致保安过滤器水通量下降,从而导致高压泵入口压力降低,反渗透设备无法正常投运。所以在这环节加装非氧化性杀菌剂进行杀菌、灭藻非常重要。经研究决定,领导批准,将反渗透加药系统进行改造,在入口处加装非氧化性杀菌剂加药计量泵。原来的阻垢剂、还原剂加药设备系统保留。

  • 标签: 反渗透 加药系统 节能提效 改造
  • 简介:摘要微观模拟模型研究可通过模拟大量具有不同特征的微观个体,构建疾病进展模型,评价危险因素控制和早期干预策略等在疾病预防中的效果和效益,从而克服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投入高、耗时长等局限性,为疾病预防决策制定提供重要证据支撑。本研究介绍了微观模拟模型的定义和构建方法,并结合研究实例阐述马尔可夫模型、决策树模型以及离散事件模型等3种建模方法在癌症和二预防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开展相关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微观模拟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以社区为试点,对社区耳聋高危人群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以探讨全面、高效、可行的遗传性聋预防检测策略和方法。方法对在泰州市海陵区残疾人联合会登记的育龄期内90例耳聋患者及14名听力正常近亲属进行病史采集、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抽取外周血抽提全基因组DNA,利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目基因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MT-RNR1全序列筛查。通过Sequencher 5.4软件判读检测结果,并以卡片形式告知患者。结果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的检测率为48.78%,其中GJB2、SLC26A4、线粒体MT-RNR1致病突变的检测率分别为21.11%、16.67%和10%;14名听力正常近亲属中有11名常见耳聋基因携带者,其中GJB2携带率为57.14%,SLC26A4携带率为28.57%,MT-RNR1携带率为14.29%。对1例样本进行检测总成本大约为700元。成功建立了本社区先天性聋预防模式。结论本研究联合残疾人联合会和社区,完成了对海陵区耳聋患者及其近亲属的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及咨询工作,并建立了适合向本市其他社区或省内推广的社区先天性聋预防模式。

  • 标签: 基因 社区卫生服务 一级预防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为妇科常见病,对妇女健康及生育危害较大。因内异症常需手术治疗,而且术后易复发,因此,需要预防或减少其发病,阻止或延缓其进展,不做或推迟手术,即进行内异症的和二预防。青春期内异症可能是进展性疾病,因此,对青春期有痛经或月经相关疼痛症状,或临床诊断为内异症无手术适应证者,推荐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物及孕激素进行治疗,既可缓解疼痛症状,又有避孕作用,还可降低内异症发病率或延缓内异症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实践证明,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心血管病预防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为全面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并进步规范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诊断和治疗,提高心血管病预防的整体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遵循国内外指南撰写规范,汇总评价最新研究证据并参考相关指南,最终形成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预防的推荐意见。该指南包括前言、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现状、预防的总体建议、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脂管理、血压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以及阿司匹林的使用10部分内容。该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将为推进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指南
  • 简介:摘要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预防工作提出些建议。

  • 标签: 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 指南
  • 简介:摘要Paula Byrne,John Cullinan和Susan Smith解释了他汀类药物益处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低风险的人群中,需要更好的数据来支持共享决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总结上海市某农村社区脑卒中预防方案实施情况,评价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奉贤区某镇约5万名社区自然人群中的本地户籍常驻居民,分别于2008—2010年和2012—2015年对全人群进行脑卒中健康教育,并在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筛查脑卒中高危个体(2轮筛查对象无重复),进行治疗性干预与管理。每2个月随访干预措施实施情况。2008—2015年,动态监测首发脑卒中病例,每年对首发脑卒中病例进行1次审核,并进行脑卒中的分型诊断。通过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评价社区脑卒中预防方案实施的效果。结果2008—2015年,累计监测总人数42.26万人,男性为20.50万人,女性为21.76万人。第1轮筛查7 828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2 129人,高危率为27.2%;第2轮筛查2 877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个体725人,高危率为25.2%。2008—2015年本社区的标准化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58.1/10万、105.4/10万、86.6/10万、77.6/10万、89.3/10万、77.4/10万、50.7/10万、42.3/10万,除2012年外,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0.01),各年度男女脑卒中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构成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定差异,7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脑卒中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70岁以上各年龄组女性脑卒中患者的构成比则明显高于男性(P<0.001)。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20.76%,75.14%和4.10%。结论实施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治疗与控制的基础上,筛查脑卒中高危个体进行治疗性干预的社区脑卒中预防方案,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 标签: 卒中 一级预防 风险评估 效果评价 社区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抑郁患者亲属的大脑结构网络变化及其与抑郁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健康亲属200名纳入研究,同期在社区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无抑郁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HC/FH-组)50名作为健康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均接受系统磁共振成像扫描和相关量表评估,随后进行长达3年的纵向随访(每3个月1次)。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结构化访谈内容评估受试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抑郁。将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的亲属纳入亲属发生抑郁组(DD/FH+),而未发生抑郁的亲属则纳入亲属未发生抑郁组(HC/FH+)。通过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和Holmes和Rahe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分别评估受试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是否经历重大压力生活事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脑结构网络属性对于抑郁的预测效能。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受试者的脑结构网络与H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FH-组(50例)、HC/FH+组(115例)以及DD/FH+组(21例)的支线连接(17.62±1.34、17.03±1.39、15.82±1.12,F=13.63,P<0.001)、全局效率(0.24±0.03、0.23±0.03、0.22±0.03,F=4.73,P=0.010)、右侧脑岛节点效率(0.20±0.02、0.21±0.01、0.20±0.01,F=4.62,P=0.011)、左侧海马节点效率(0.27±0.01、0.27±0.01、0.24±0.02,F=18.56,P<0.001)、左侧杏仁核节点效率(0.24±0.02、0.24±0.02、0.23±0.01,F=3.40,P=0.03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支线连接(OR=0.55,95%CI 0.38~0.78,P=0.001)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OR=0.58,95%CI 0.40~0.81,P<0.001)可以预测最终抑郁的发生情况,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FH+组基线时支线连接(r=-0.58,P=0.006)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r=-0.60,P=0.004)与其第次随访时的HDRS评分相关。结论抑郁患者的健康亲属中,存在支线连接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改变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抑郁。

  • 标签: 抑郁症 一级亲属 结构网络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响应下三医院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对三医院通过伦理审查、尚未完成招募或未完成受试者出组的临床试验项目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疫情期间临床试验项目采取的措施及常见问题处置情况。结果共回收调查问卷198份,包含尚未招募受试者项目92项,已招募受试者项目106项。其中,59.15%暂未启动项目决定暂缓启动,76.19%暂未招募受试者项目决定暂缓招募。36.87%项目制定了疫情期间应急预案等文件。对于已经招募受试者的项目,5.66%的项目延长了访视时间窗,61.32%的项目对受试者进行远程访视,51.89%的项目进行远程治疗指导,51.89%的项目允许在就近医院完成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38.68%的项目在保障运输条件下为受试者邮寄药物。对于需要到医院随访的项目,92%的项目会了解疫区接触史及现场监测体温。对于疫情期间出现的访视延迟,46.97%的项目按照违背方案上报,6.07%的项目不按照或者不确定是否按照违背方案上报。结论申办方及医疗机构遵守疫情防护基本原则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对受试者的保护,大部分临床试验遵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伦理原则,尽可能保证临床试验规范有效地开展。

  • 标签: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临床试验 应急预案 访视说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睁眼与闭眼状态对精神分裂症亲属40 Hz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38名,同期招募31名健康对照。应用分裂型人格障碍调查问卷(schizotyp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PQ)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所有被试均顺序采集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各持续3 min的40 Hz脑电ASSR信号。事件相关谱扰动(event-related spectrum perturbation,ERSP)和试次间相位致性(intertribal phase coherence,ITC)两个指标用于评估ASSR。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用于睁眼和闭眼两种状态下两组间ITC和ERSP的比较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ITC的组别主效应和组别×睁闭眼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均P>0.05),睁闭眼主效应显著(F(1,67) =10.61,P=0.002);健康对照组内睁眼时ITC明显高于闭眼时(P=0.014),亲属组内睁眼时ITC高于闭眼时(P=0.039)。ERSP的睁闭眼主效应(F(1,67)=0.195,P=0.660)、组别主效应(F(1,67)=0.627,P=0.431)、组别×睁闭眼交互效应(F(1,67)=1.034,P=0.313)均不显著。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内ERSP(睁眼:r=-0.260,P=0.210;闭眼:r=-0.318,P=0.122)、ITC(睁眼:r=-0.248,P=0.232;闭眼:r=-0.260,P=0.209)与SPQ评分均无相关性。精神分裂症亲属组内ERSP(睁眼:r=-0.387,P=0.226;闭眼:r=-0.363,P=0.238)、ITC(睁眼:r=0.126,P=0.485;闭眼:r=0.096,P=0.595)与SPQ评分也均无相关性。结论睁眼与闭眼状态下精神分裂症亲属40 Hz ASSR的调节模式未明显受损,提示40 Hz ASSR的睁眼与闭眼调节模式可能不是预测精神病遗传高危预后的潜在标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一级亲属 睁眼 闭眼 γ振荡 听觉稳态反应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分别从健康管理学科在国外的专业设置与学位设置状况和发展情况、国内的专业设置与学位设置状况和发展情况、健康管理学与其相近二学科的关系、课程设置情况、社会对健康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等方面,阐述设置健康管理学科硕士点已具备的基础以及学科展望,论证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 标签: 健康管理学 二级学科 临床医学 学科建设 硕士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遗传性大肠癌患者亲属对大肠癌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精简的香港中文大学《结直肠癌认知调查问卷》和般资料调查表,对274例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亲属进行调查,分析该人群的大肠癌认知特点及水平并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遗传性大肠癌患者亲属对大肠癌具有较高认知者占60.2%(165/274),部分认知者占23.7%(65/274),较低认知者占16.0%(44/27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保险情况、血亲亲属中患大肠癌人数等因素影响遗传性大肠癌患者亲属的大肠癌认知水平(P<0.05),年轻、女性、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单身、公费/城镇医疗保险、有商业保险及血亲亲属中患大肠癌人数>4例者大肠癌认知水平较高。结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亲属的大肠癌认知水平整体较高,但仍有部分研究对象认知水平很低,其大肠癌认知水平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措施提高部分亲属的大肠癌认知水平以更好地防治大肠癌。

  • 标签: 遗传性 结直肠肿瘤 一级亲属 认知水平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