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科和内分泌科专家Milla Rosengård-Bärlund向Adrian O' Dowd讲述为什么说组团唱歌,是既能忘记工作,还能进行社交的绝佳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0月及2018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研究对象。2例患者的就诊年龄分别为34、65岁,2例患者父子关系。对2例患者行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融合基因检测等。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患者1(儿子)因"头晕乏力、盗汗3个月"于2012年10月23日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入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38.5%。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0、CD20、CD19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正常,考虑B系淋巴瘤/白血病。随后,行R+Hyper-CVA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R+MA(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交替化疗4次,联合8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或者阿糖胞苷)。其间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完全缓解(CR),并且MRD呈阴性。2013年4月26日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移植后行利妥昔单抗巩固治疗2次。2013年11月8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瘤细胞比例35.0%,考虑疾病复发。随后予VDCLP(长春地辛+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培门冬酶+泼尼松)与C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进行诱导与巩固化疗,患者获得CR后再次复发。2014年3月12日行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获得CR。2015年4月3日复查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2.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CD22、CD19、CD33、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正常。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结果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于2015年4月7日给予挽救性地西他滨+VLP(长春地辛+培门冬酶+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后获得CR,MRD比例0.13%。随后给予患者多种方案化疗后再次复发。于2016年1月27日给予CIOL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米托蒽醌+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Ⅳ级骨髓抑制合并重症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无效,患者于2016年2月20日死亡。②患者2(父亲)于2001年7月因"腹胀不适"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结果示低分化腺癌,遂行全胃切除术。2018年4月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查CT结果示膀胱占位,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膀胱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018年11月患者行膀胱癌术后随访,血常规检查结果见幼稚粒细胞。遂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粒系增生活跃,其中原始粒细胞比例19.0%,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原始细胞增多(EB)2。于2018年12月26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26.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7、CD34、CD13、CD33、CD117、CD15、CD64、髓过氧化物酶(MPO)、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复杂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示,cen8三体阳性比例86%,TP53缺失阳性比例85%。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于2018年12月28日给予地西他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2019年1月30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7.0%,考虑部分缓解(PR)。于2019年2月13日给予地西他滨+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再次诱导化疗。2019年3月23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稍减低,原始粒细胞比例1.0%,提示CR。分别于2019年3月25日、2019年4月27日行IAG(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巩固化疗。期间多次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CR,并且MRD呈阴性。2019年6月10日行HA方案化疗。2019年7月19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25.0%,提示疾病复发。于2019年7月20日行地西他滨+HA方案再次诱导化疗。截至2019年8月8日,尚未复查化疗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论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遗传因素为主,常规化疗难缓解、易复发,生存期短。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2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白血病 遗传 染色体不稳定性 家族性白血病 多重癌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当你同事的健康状况担忧时,会不知道该如何接近和关心他们。Abi Rimmer向专家询问,该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病新生儿父亲产后抑郁(PPD)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含NICU)706名患病新生儿的父亲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新生儿父亲抑郁状况;使用自编问卷采集一般资料及进行PPD影响因素调查。结果706名患病新生儿父亲,PPD发生率(EPDS得分≥9分)35%,其中严重抑郁者(EPDS得分≥13分)占17.28%。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病新生儿父亲PPD与现居住地、月收入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结论患病新生儿父亲PPD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措施,预防和降低PPD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早在1912年,Weinberg首次提出了父亲年龄的增长与子代的遗传缺陷有关。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父亲年龄与子代预后有关联。近年,伴随着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父亲的生育年龄也有所增加。纵观国内外的相关报道,除了父亲年龄对生育能力有影响外,父亲生育年龄对子代的影响可以分为近期影响和远期影响。对子代的近期影响包括早产、流产、低出生体重、染色体异常、畸形、死胎等。对子代的远期影响包括儿童期恶性肿瘤、代谢类疾病、精神类疾病等。本文通过对目前已有的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父亲生育年龄与子代近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父亲教养投入的远端及近端影响因素,探讨原生家庭父亲教养、父亲自己的角色观念和教养投入的关系,以及父亲抑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父亲角色观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572名儿童(年龄12岁以下)的父亲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父亲教养投入[(2.86±0.58)分]与其原生家庭父亲教养的冷漠[(7.30±3.86)分]呈负相关(r=-0.175,P<0.01),与关怀[(10.46±3.98)分]呈正相关(r=0.291,P<0.01),与父亲抑郁水平[(7.07±5.09)分]呈负相关(r=-0.266,P<0.01),与父亲角色观念[(61.52±5.92)分]呈正相关(r=0.522,P<0.01)。(2)父亲角色观念在原生家庭父亲关怀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0.015,占总效应的35.71%),在原生家庭父亲冷漠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0.016。(3)父亲抑郁水平对原生家庭父亲关怀与父亲角色观念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69,P<0.05),对原生家庭父亲冷漠与父亲角色观念的关系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21,P<0.001)。J-N法简单斜率检验显示,两个模型中的简单斜率的大小和显著性随父亲抑郁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变化。结论在原生家庭中曾经受到的父亲教养,是父亲自己对孩子教养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中父亲的角色观念起中介作用,父亲的抑郁水平在其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父亲教养投入 父亲角色观念 抑郁 原生家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父亲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0名新生儿的父亲研究对象,采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父亲的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9.80 ± 2.61)、(38.71 ± 4.45)、(39.72 ± 6.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妻子文化程度和妻子产次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2.016、2.068、2.988,P<0.05),父亲知识总分、妻子分娩方式是态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3.029、5.225,P<0.05),态度总分、婴儿所处年龄阶段是行为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值1.985、2.633,P<0.05)。结论父亲对母乳喂养态度较积极,但仍有错误认知,行为也存在较多不足。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父亲进行健康教育,督促父亲行为的改善,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父亲 母乳喂养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妊娠晚期准父亲的抑郁状况及家庭功能进行问卷调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为准父亲妊娠晚期抑郁的预防提供更广泛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0月选取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陪同28周以上孕妇产检的准父亲288名研究对象,其中一胎准父亲187名及二胎准父亲101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家庭功能量表(FA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测评。结果288名妊娠晚期的准父亲中19.10%(55/288)存在抑郁状态,EPDS得分为(6.50±3.71)分。一胎准父亲妊娠晚期抑郁发生率19.79%(37/187),二胎准父亲17.82%(18/101),一胎及二胎准父亲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胎准父亲与二胎准父亲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住情况、有亲戚需要经济支持、有足够信任的人谈心、妻子有流产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显示,良好的家庭功能以及有足够信任的人谈心均能降低准父亲产后抑郁发病率(P<0.05)。结论准父亲妊娠晚期抑郁发病率与胎次无关,当家庭功能较好、有信任的人谈心时,抑郁量表得分更低。经产妇配偶的家庭功能多维度指标均较初产妇差,且经济压力更大,社会支持更少,应给予特殊的关注。

  • 标签: 抑郁 准父亲 妊娠晚期 家庭功能
  • 作者: 曹海汝 方园 王苗苗 唐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济南 250012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女性生殖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女性生殖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辅助生殖实验室,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医学融合与实践中心,济南 250012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女性生殖科,济南 250021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肥胖人群的增加,父母肥胖对子代健康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母亲肥胖对子代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父亲肥胖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糖代谢或肥胖等领域。几项大型队列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父亲肥胖会影响子代神经心理发育,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认知障碍、智商等。表观遗传的研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探索。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应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父亲肥胖 子代健康 神经心理 表观遗传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与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心率、血氧饱合度、体温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母亲与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对实施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32例早产儿及其父母,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母亲组67例和父亲组65例。干预持续2 h,干预前后用状态焦虑问卷(SAI)评估实施者焦虑状态,并记录实施前15 min以及即将结束时早产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结果实施者干预前SAI得分[M(P25,P75)]母亲组35.00(30.00,45.00)分,父亲33.00(30.00,43.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0.645,P>0.05);干预后SAI得分母亲组29.00(23.00,32.00)分,父亲25.00(21.50,28.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3.518,P<0.01)。对干预前后早产儿心率(δ1=-4.25)、血氧饱和度(δ2=1.45)、体温(δ3=0.20)变化值行非劣效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6.370、5.343、12.612,P<0.01)。结论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心率、血氧饱合度、体温方面的影响不次于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相比于母亲,袋鼠式护理更能减轻父亲的焦虑程度。

  • 标签: 婴儿,早产 袋鼠式护理 低出生体质量儿 焦虑 非劣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与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心率、血氧饱合度、体温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母亲与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对实施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32例早产儿及其父母,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母亲组67例和父亲组65例。干预持续2 h,干预前后用状态焦虑问卷(SAI)评估实施者焦虑状态,并记录实施前15 min以及即将结束时早产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结果实施者干预前SAI得分[M(P25,P75)]母亲组35.00(30.00,45.00)分,父亲33.00(30.00,43.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0.645,P>0.05);干预后SAI得分母亲组29.00(23.00,32.00)分,父亲25.00(21.50,28.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3.518,P<0.01)。对干预前后早产儿心率(δ1=-4.25)、血氧饱和度(δ2=1.45)、体温(δ3=0.20)变化值行非劣效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6.370、5.343、12.612,P<0.01)。结论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心率、血氧饱合度、体温方面的影响不次于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相比于母亲,袋鼠式护理更能减轻父亲的焦虑程度。

  • 标签: 婴儿,早产 袋鼠式护理 低出生体质量儿 焦虑 非劣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父亲在母亲受孕期间使用抗抑郁药与子代早产、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残疾之间的关系。设计利用回归方法和阴性对照进行观察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地点瑞典全国。参与者收集母亲在2005年7月29日以后受孕,并于2006—2007年出生的170 508名儿童,随访至2014年,儿童年龄8~9岁。该队列中3 983名儿童的母亲受孕期间(即从受孕前4周到受孕后4周)父亲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164 492名儿童作为对照组,父亲未使用抗抑郁药物;2 033名儿童作为阴性对照组,受孕期间父亲未使用,但在母亲怀孕期间使用抗抑郁药(即从受孕后4周到分娩)。主要观察指标早产、出生时诊断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残疾。结果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与母亲受孕期间父亲未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受孕期间父亲使用抗抑郁药物与早产[调整比值比(OR)= 0.91,95%可信区间0.79~1.04]、畸形(调整OR= 1.06,95%可信区间0.90~1.26)不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受孕期父亲使用抗抑郁药物与自闭症[调整风险比(HR)=1.13,95%可信区间0.84~1.53]、智力残疾(调整HR=0.82,95%可信区间0.51~1.31)不相关。在母亲怀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儿童中,所有结果都相似,除了智力残疾的调整HR有增加(调整HR=1.66,95%可信区间1.06~2.59)。与母亲怀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2 033名儿童相比,受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3 983名儿童在早产、畸形、自闭症方面没有差异,但是智力残疾方面表现出风险降低(调整HR=0.49,95%可信区间0.26~0.93)。结论母亲受孕期间父亲服用抗抑郁药物对于子代早产、畸形、自闭症或智力残疾等4种主要不良结局是安全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科医生Katherine McVeigh向Abi Rimmer讲述她是如何将对眼睛的兴趣融入曼陀罗艺术相关的创作之中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美国高龄父亲对孕产妇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设计引用国家生命统计系统公布的数据,采用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背景美国。人群研究对象2007—2016年记录在案的40 529 905名活产婴儿及其父母亲。父亲年龄按10年间隔分组:<25、25~34、35~44、45~54和55岁及以上。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的婴儿围产期指标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出生5分钟时的新生儿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情况、产后需要使用抗生素情况和癫痫发作情况。主要的孕产妇指标包括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情况。次要指标是可预防的围产期事件的数量。结果父亲年龄越大,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低Apgar评分的风险越高。校正母亲年龄后,父亲年龄在45岁或以上的婴儿早产的概率比父亲年龄25~34岁的婴儿高出14%(比值比为1.14,95%可信区间1.13~1.15),并且新生儿癫痫发作概率高出18%(比值比为1.18,95%可信区间0.97~1.44),但与胎龄无关。年龄最大组的父亲,其妻子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概率较对照组高出34%(比值比为1.34,95%可信区间1.29~1.38)。据估算,13.2%(95%可信区间12.5%~13.9%)的婴儿早产和18.2%(95%可信区间17.5%~18.9%)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归因于父亲的高龄。结论父亲年龄过高对母亲和后代都有不利影响。由于美国高龄父亲的占比率相对较低,目前基于人口水平的影响不大。然而,在过去一代人中,美国父辈的年龄已经翻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父亲年龄对出生结局和公共健康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Brenda Denzler讲述了自己童年治疗的痛苦经历如何对她影响至今。

  • 标签:
  • 简介:摘要Alexandra Filby讲述了她父亲生前最后几周的生活,由此告诉我们临终谈话的重要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