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商事通则"已成为我国商法学界的一种学术取向。必须承认,"商事通则"作为商法领域的统帅,方向虽明,路径却不十分清晰。事实上,"商事通则"当然不应该仅是一个口号,也并非凭借激情即可完成的事业。"商事通则"的制定是一个洞察现实、反观

  • 标签: 商事通则 商法体系 商法学 商事立法 单行法 民商合一
  • 简介:进一步开放垄断行业,既能给民企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又能激发其斗志,于国于民都有利

  • 标签: 民企 垄断行业 市场机会
  • 简介:由《中国版权》杂志和中国新闻出版报联合评选的“2009年中国版权十大事件”,于12月17日揭晓并在同19举行的“2009CPCC中国版权服务年会”上发布,这十大事件分别是:

  • 标签: 中国 版权 事件 新闻出版
  • 简介:谁要赶走PX项目?政协委员的一个提案又是如何推倒国家立项审批的?从地方政府到房地产开发商,从普通市民到社会精英,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面对这个合法大型项目的停建而导致的巨额损失,利益纠缠的各方却没有人承认谁该对此负责

  • 标签: 大型项目 事件 厦门 房地产开发商 立项审批 政协委员
  • 简介:<正>引言公司的传统理念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这一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公司法和公司治理。但是,公司法人和人一样,它既是一个私法上的主体,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成员。而传统理念只反映了私法上的人的一面,却没有完全反映社会的人的一面;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会与实践经常发生冲突,受到来自实践的挑战。1920年德国公司法学者开始赋予公司以"公共性"。1924年,英国学者谢尔顿在其"经营者的社会责任"一文中提出了"社会责任",第一次倡导公司"面向公共服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者中出现了有利于扩大企业社会责任的相互联系的三个观念,即受托人观念、利益平衡观念和服务观念,并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所接受与实践。他们甚至相信,公司不仅是一个经济机构,还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机构。1956年,日本经济界提出了"经营者的社会性责任"。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性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且,伴随着各国企业社会运动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扩

  • 标签: 公司法理论 公司法人 利益平衡 谢尔顿 股东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