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很多父母虽然不再信奉“棍棒教育出好人”.但认为对孩子话说重些。甚至进行一些“心理责罚”是必要的,不打不骂,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孰不知体罚是疼在身上,“心理责罚”是伤在心上,远比肉体的惩罚更让孩子“念念不忘”。

  • 标签: 孩子 心理 棍棒教育 体罚
  • 简介:今年2月底,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赴北京参访交流。这是他的第15次大陆之行。连战先生来大陆“走春访友”,受到大陆领导人习近平的接见和欢迎。

  • 标签: 两岸 中国国民党 大陆 习近平 领导人 连战
  • 简介:导演郭熙志的纪录片《工厂青年》(2016),聚焦于当前全球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工人群体,并以'工厂''青年''故乡''日记'等四个章节,将工厂青年-知识青年、生产-消费、城市-乡村、中国-世界等不同维度,纳入到了对青年群体的整体性观察中来。透过该片对当代青年现实处境和精神困境的细致呈现,本文试图分析并阐明,今天的工厂青年不仅在工厂车间里完成着超负荷的生产劳动,同时还置身于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再生产过程中。而知识青年与工厂青年既共享着这一意识形态结构,又被其加以区隔。如何有效地打破这种区隔,进而破除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迷思,成为了青年人在今天必须重新思考和共同面对的关键问题。

  • 标签: 《工厂青年》 世界工厂 知识青年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大批波兰军官在苏联斯摩棱斯克以西的卡廷森林遭到集体屠杀,已被发现的尸体就有4000多具。法西斯德国官方曾宣扬,这是在1940年春天被苏联内务部杀害的。而苏联官方则声称,这是希特勒军队占领这个地区后于1941年9月枪杀的。长期来围绕着这个事件,政治风波迭起,层层疑云密布。

  • 标签: 苏联 内务部 希特勒 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 官方
  • 简介:2003年5月29日澳大利亚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尼克·比姆斯题为的文章,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初固定汇率制度瓦解以来,世界已经发生过四次重大的货币动荡,当前美元的大幅贬值可能引发第五次世界货币动荡.这次世界货币动荡同前4次一样将不可解决世界经济领域所面临的难题,倒是会造成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后果,并为更猛烈的危机的重新爆发创造了条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世界货币 固定汇率制度 美国 美元贬值 反通货膨胀政策 高利率
  • 简介:社会主义似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美好前景,但其全面实现却是一个长期过程。托尼.安德烈阿尼(TonyAndréani)正是在这种彷徨与质疑的时刻发表了他的大作《社会主义将来到》(巴黎西利浦斯出版社2001年版)。诚然,作者深切了解实现这种制度存在的困难。

  • 标签: 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 2001年版 安德烈 出版社
  • 简介:美刊《外交事务》2007年3—4月号刊登了乔治·华盛顿大学何汉理教授(HarryHarding)所写的《对中国的再思考》一文。文章针对中国最大的危机是否是经济危机、大规模的群体事件不可避免、中国的精英政治不稳固、中国的银行将崩溃、中国太依赖国际金融、中国的民族主义正在上升、中国的崛起将会导致军事冲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这些常见的看法有言过其实之处,但也指出有些危机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有发生的可能性。文章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 《外交事务》 文章内容 华盛顿大学 经济危机 群体事件
  • 简介:对于侵权保护法的立法保护范围一直为司法部门以及学术界所关注,对于侵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于法制的保护及其重要。关于客体保护范围讨论自《侵权责任法》颁布仍未停止,且在司法实践方面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学术界对其有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侵权法立法保护模式,对权利与利益区分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阐述,并分析借鉴德国权利区分保护模式,以此论证侵权法权益区分的合理性及可用性。

  • 标签: 权利 利益 权益区分 差别保护
  • 简介:7月20日美国警方披露,美国科罗拉多州一电影院20日凌晨正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新片时,一名戴防毒面具的男子持枪向观众扫射,造成至少12人死亡、50人受伤。这名24岁的犯罪嫌疑人现已被捕。枪击事件发生在距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约15公里的奥罗拉市购物中心内。该市警察局局长丹·奥茨说,这名戴防毒面具的枪手投掷了一枚催泪弹或烟幕弹,“目击者说听到嘶嘶声,然后某种气体释放出来,枪手随后开枪。”此前,警方说枪击事件的死亡人数为14人。

  • 标签: 枪击事件 电影院 美国 科罗拉多州 防毒面具 死亡人数
  • 简介:2011年8月18日,俄共网站发表了俄共领导人r.A.久加诺夫的长文:《谎言的深渊——苏联反苏政变20年》。文章指出,“8·19”事件已经过去20年了,但时至今日,涉入此事件的国家紧急委员会成员代表谁、他们是否有机会成功、他们失败的原因等种种问题仍引起广泛争论。

  • 标签: 久加诺夫 事件 领导人 委员会 俄共 国家
  • 简介:<正>今年10月3日至4日莫斯科发生的大规模暴力冲突事件,使俄罗斯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和立法权力机关之间持续一年多的政治对抗有了分晓。叶利钦彻底踢开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决心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关于“十月事件”的根源、实质及其对俄罗斯今后局势的影响,仍然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依据近年来报章披露的材料,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 标签: 莫斯科 俄罗斯联邦 人民代表大会 叶利钦 权力机关 苏维埃
  • 简介:1991年8月,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我有时一天要同戈尔巴乔夫通几次电话.最后一次和他通市内电话是在1991年8月18日中午,大约12点钟.我们交谈并正在解决某些问题.我问他什么时候飞回?戈尔巴乔夫说,他将在1991年8月19日深夜飞回.我说,我将去伏努科沃机场接他.

  • 标签: 前苏联 政治事变 亚纳耶夫 当事人 苏联 "8·19事变"
  • 简介:9·11事件发生在美国,探讨恐怖主义的根源必须研究中东反美思潮的起因。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冲击,伊斯兰世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中东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一系列问题促使伊斯兰国家愤怒、绝望、焦虑而又无奈的情绪和受辱感迅速膨胀,极端社会思潮重新抬头,而这股思潮正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 标签: 9·11事件 中东 社会思潮 极端社会思潮 反美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