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代法律史学是在传统法律史学和外来法律史学的双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认识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性质,对完善这门学科的独立品格,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法学理论,特别是运用部门法理论去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史材料,是中国现代法史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但不应简单地用部门法理论、现代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去比附评论中国传统法史材料,使中国法史学研究带上过分浓厚的现代色彩。应重视法史学研究的学术批评问题,提倡既非庸俗吹捧也非恶意贬低的高水平的独立评论。

  • 标签: 法史学 性质 方法 学术批评
  • 简介:<正>一、四十年的发展概况中国法制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在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法制史学的律学家代有人出,不绝如缕。早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大变动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兴起,法制史学也在这个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从李悝到韩非,以法势术相标榜的众多法家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达数百年之久,他们著书立说,励行改革,为封建法制的确立,起了理论先导的作用。秦统一以后,为了巩固“海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中华法系 《唐律疏议》 法律制度 四十年 研究对象
  • 简介:<正>目前,我国许多项目的立法起草工作都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授权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它具体职能部门来承担。这样做的初衷本是为了使立法更好地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增强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从近几年的立法实际来看,这样做也带来了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第一,狭隘的部门利益凸显。在立法起草中,各个部门围绕审批权、收费权、处置权、监督权、解释权等,常常是争论不休,都想得到更多的法定权力,但对本部门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却尽量减少,甚或避而不谈。第二,行政管理部门在立法起草中,有时过多

  • 标签: 罗马法学家 法国民法典 立法起草 自然法 罗马法学派 德国民法典
  • 简介:法律史学科在近三十年前是法学的领军学科,是时势使然;近年来法律史学科从领军地位的淡出,除时势因素外,还有学科自身研究的对象和特点的原因。但是,这个“淡出”决不是可有可无,或可以为其它学科所取代。一个学科的发展决定于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经验社会”中,法律史作为“史”的依附不会遭到冷遇,而在发展迅速的商品社会中,“史”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相对减弱,这也是法律史学科被相对冷遇的原因。“法律吏”今后的发展,应多突出其学术性。它研究的是历史,寻找的是规律,探索的是未来,有时它仍然可以用来解释或警戒现实。

  • 标签: 法律史 学科 定位 发展
  • 简介:一年来,全国外国法律史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12月至2001年11月,本学科共出版各类专(译)著、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论(译)文50余篇,收到年会论文30余篇.……

  • 标签: 2002年 外国法律史 学术交流 经济法 法律移植
  • 简介:新千年的第一年,外国法律史的研究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指引下,经过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在这一年里,不仅学术交流比较踊跃,也出现不少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共出版各类专(译)著、教材及教学参考书20余部,论(译)文20余篇,收到年会论文近50篇.……

  • 标签: 2000年 外国法律史学 法学研究 法学著作 法律移植 外来法
  • 简介:高铭暄,男,1928年5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1947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法学院。1949年9月因浙江大学法学院停办而转学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自1951年8月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学习,师从前苏联著名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达玛亨教授、尼古拉耶夫教授和柯尔金教授,成为较早地系统学习和研究苏联刑法理论的中国青年学者。1953年8月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院)。

  • 标签: 刑法学家 高铭暄 中国人民大学 高中毕业 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
  • 简介:徐开墅(1916—1999.6.20),男,当代知名民商法学家,民盟成员。1916年生于浙江宁波-金融业家庭,早年就读于宁波的翰香小学,13岁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附中。从1933年开始,就读于沪江大学、东吴大学,1940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和法学士学位并留东吴大学任教。1947年,被东吴大学法学院聘为抗战后的第一批教授。

  • 标签: 法学家 民商 东吴大学 学士学位 翰香小学 大学毕业
  • 简介:<正>1987年7月,在春城昆明召开了中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在改革大潮阵阵拍岸声中召开的这次讨论会有着引入注目的特色,其最重要者便是法律史学们极为重视对古代法制改革以及政治改革的成败得失的研究,注要通过法制史研究为今日改革出谋划策。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提供历史的借鉴是中法史学科现实意义之所在,也是本学科生命力

  • 标签: 法制史研究 政治改革 学术讨论 中国法制史 讨论会 古代法制
  • 简介:<正>苏联第19次党的全体会议和去年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决议,要求把建立法治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这意味着确立宪法的牢固保障,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加强对个人权益和自由的保护,将国家、党的机构、公共组织和劳动集体的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而在现存法制受到歪

  • 标签: 苏联 法治国 法学家 决议 法制 法律
  • 简介:<正>德国著名的法学家、社会学家赫尔曼·坎托罗维茨(HerrmannKantorowicz)1877年11月18日生于波森。他在柏林的路易森预科学校毕业后,又在柏林、日内瓦和慕尼黑学习法律。1904年他在海德尔堡大学发表了一篇刑法史论文,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07年—1913年他在弗赖堡大学讲授刑法、法哲学和法律史。1923年他被任命为法

  • 标签: 法学家 德国 自由法学 法律史 刑法史 社会学家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勃勃气象.在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学界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建设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上海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律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11月21-25日在上海召开.……

  • 标签: 2002年 中国 法律史学 法制史 法律思想史 道德素质
  • 简介:2012年9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陇籍法学家论坛"在甘肃政法学院举行。论坛围绕"‘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法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以及"法学家社会责任与地方法治建设"两个主题展开研讨,并举办了9场学术报告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论坛上确定了"陇籍法学家论坛"的徽标,该论坛今后将步入常态化运作的轨道。

  • 标签: 陇籍法学家 法学教育 法学家社会责任 地方法治建设
  • 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制史学得到长足发展,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张晋藩先生的治学之路是中国法制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积极创新中国法制史学的研究,强调古为今用,发挥法制史学的治世功能,学术成果贯通法制通史、断代法史、部门法史、专题法史、比较法史、法律学术史等诸多领域,而且坚持进取,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法律史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 标签: 张晋藩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学 改革开放
  • 简介: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聚光灯式的人物。胡适对先秦法家的理解,既是其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重新认识中国法治与中国法家的一个切入点。胡适以西方学术的视野理解法家,以“讲法治的书”与“法理学家”定性法家。胡适对法家之名的质疑,对法家身份的认定,对法家人物的辨析,对法家哲学的分述,对法治逻辑的梳理,对“韩非学”的概括与归纳,都具有思想史意义。胡适关于法家的著述主要集中在1917年前后。在一百年后的今日回望胡适描绘的法家思想肖像,不仅有助于接续先哲学思,而且可以为法家学说与法治理论的再研究确立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参照。

  • 标签: 胡适 法家 法治 法理学 韩非
  • 简介:1月10日,霞浦县法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卓小专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县各部门的法学会会员代表共61人参加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卓小专当选县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 标签: 报告会 法学家 安溪县 理论学习 省委党校 宪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