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将传统的“见施救”的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用法律强制手段对见不救行为进行规制,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现实需要,更有坚实的法哲学理论作支撑。见不救犯罪化是建构在相对意志自由理论、社会控制理论、人性理论、功利主义原则、有限的道德法律化理论和社会危害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 标签: 见危不救 犯罪 法哲学 理论基础
  • 简介:尽管多数说认为,见不救不能入刑,但其理由均不具有说服力。陌生人之间的见不救之中,有“见义不为”型的见不救和“举手不劳”型的见不救之分。对自身或者第三人没有现实危险的救助他人生命的“举手不劳”型的“见不救”,不仅不会给自己增加负担,而且还会救助刑法中最为重要的保护法益即他人生命,增加社会整体利益,属于己他两利的行为,无论在保护法益上还是在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最低限度上,都有入刑的必要。这种行为入刑,属于没有风险的行为,不违背人性,与刑法义务道德化无关,既不会导致偶然责任,也不会违反刑法谦抑性原则。不仅如此,在本罪设立之后,还可将历来被作为作为犯处罚的部分见不救行为吸收进来,使得有关不救助行为的处罚更加完善合理。

  • 标签: 见危不救 见义不为 举手不劳 道德义务 不作为犯
  • 简介: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使见不救立法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一个问题,对此,部分国家已经有了法律规定,但是,国外的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不大,法律不能成为强制人们为善的工具。从刑法学的角度来讲,见不救立法还混淆了道德义务与作为义务,而且,见不救立法在司法实践中操作困难;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保障公民的见义勇为行为比进行见不救立法更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因此,我国目前不适宜对见不救立法。

  • 标签: 见危不救 法律 道德 见义勇为
  • 简介:司法精神鉴定具有特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外力致伤程度的评定应严格把握好外伤所致精神病与外伤所诱发的精神病的鉴定标准。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司法精神鉴定 外伤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