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综合各方面来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问题都将会持续存在。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一直以来,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过于强调对其所处现状的概括与总结。对于留守儿童被害,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被害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较少。文章围绕被害性这一概念,通过案例统计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寻找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被害性 自身因素 客观因素
  • 简介: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德育工作缺失、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等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呈上升态势较快,并随之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行为的发生和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广西宾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检察机关犯罪统计数据为参照样本,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现状和特点,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处理措施及相关刑事法律政策,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相关情况,可以找到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处理及预防机制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实证研究 相关建议
  • 简介:初秋时节,我来到贵州黔东南,目的是寻访当地苗家。带着这个愿望,我和朋友在黔东南的交通枢纽——凯里留宿,利用几天的时间走访著名的西江干户苗寨、郎德上寨、镇远古镇等胜地。性格所致,景点攻略至今已完全忘记,脑海里只留下关于贵州人,或者说关于苗家人的一幅幅生活画面。

  • 标签: 交通枢纽 黔东南 贵州
  • 简介:2000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十五。一轮圆月已悄悄地爬上了天空,忙碌了一天的农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举家团聚在一起,举杯庆贺丰收季节的到来。

  • 标签: 付恩玉 童传翠 中国 犯罪侦察 故意杀人罪
  • 简介:2015年5月30日,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公证协会女公证员工作委员会协同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明办、长沙市妇联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庆六一'牵手共成长、同奔中国梦'关爱留守儿童慰问联欢活动。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常密菊,中国公证协会女公证员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公证协会会长佘信群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公证员工作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愿小朋友们健康生活、快乐成长,早日长成祖国的参天大树.'在常密菊的带领下,大家现场为留守儿童代表送上了书包、字典、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并与他们结成爱心家庭,成为孩子们的

  • 标签:
  • 简介:案件居高不下近年来,韩国虐待儿童案件数量不断增多。2014年高达10027件,比2013年(6796件)多3231件,比2012年(6403件)增加了3624件,打破韩国史上最高纪录。2015年12月,仁川市的一对父母因监禁小学五年级女儿而遭警方逮捕。这个从自己家里逃走的被虐待女孩身高120厘米,体重却不足16公斤。今年1月15日,富川市发现了一名小学生的冷冻遗体。

  • 标签: 五年级 仁川 富川 儿童受虐 学前教育机构 儿童行为
  • 简介:儿童不能亲身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在历史上曾不断被赋权。《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了广泛的儿童权利,但在现实中却发生了儿童的危机,儿童是权利主体的观念尚未被普遍接受。儿童、童年本身值得尊重,儿童存活需要尊重,儿童应获得父母和国家的尊重和保护,反对对儿童的任何歧视。

  • 标签: 儿童权利 证成 赋权 尊重
  • 简介:儿童骨骼的个体识别研究报道较少,在法医人类学实践中,如何对儿童骨骼进行性别、年龄鉴定,难度较大.2003年在山东省某地枯井内,发现一具儿童尸骨,要求作性别、年龄鉴定,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骼 儿童 性别 进行性 个体识别 发现
  • 简介:性窒息(sex-associatedasphyxia)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隐蔽的场所,用非常特殊的窒息方式引起身体一定程度的缺氧以刺激性欲增强快感而进行的一种变态的性作为,是由于所用的措施不当意外的导致窒息死亡.性窒息多为成年男性、儿童较少见,现报告一例.

  • 标签: 儿童性窒息 案例分析 尸检
  • 简介:拐卖儿童是个古老的犯罪行业,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有大量拐卖儿童事件发生。同治三年七月,上海城外会捕局抓获4名广东拐匪,解救被拐女孩13人。审讯得知其拐骗之法,多是用老妪在街上,遇到小孩子,就骗说带其看戏,或冒充亲戚,立刻塞入船舱,载往福建售卖。某户人家有10岁男孩,去村里学堂上学,老师令孩子出外购物,嘱其速归,结果出去之后就再没回来。同治甲子年间,北京时有幼孩丢失,无一人被找回。

  • 标签: 拐卖儿童 清朝时期 处罚 史料记载 同治 孩子
  • 简介:二十世纪以来,儿童权利保护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各国对于虐待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预防虐待儿童事业还处于初期时段,目前尚没有一部保护受虐儿童的专门政策性文件,分散在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对较为原则,不仅操作性差、约束力弱,而且存在法律监管盲区。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予以犯罪化并纳入公诉案件受案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刑法 虐待儿童 法律缺陷
  • 简介: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虐童事件以及儿童虐待的现状,有专家学者提议刑法增设虐待儿童罪.然而,虐待儿童罪入刑并非解决此问题的最佳途径,并且儿童罪入刑与刑法谦抑性等理念相悖,同时也有舆论绑架司法的嫌疑.因此,与其在刑法增设虐待儿童罪不如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解决这一问题.

  • 标签: 虐待儿童罪 入刑 争议
  • 简介: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勿庸讳言,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未成年人,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完全,一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他们的权利的实现大多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而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社会其他各界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经常与儿童的利益发生冲突.

  • 标签: 儿童法 《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 书评 弱势群体 未成年人权益
  • 简介:猥亵儿童罪是指故意对儿童以除奸淫幼女之外的方式进行性侵犯的行为。猥亵儿童罪不是倾向犯,刺激、满足性欲是根据社会性观念和儿童性禁忌的客观判断,而非行为人主观动机判断。猥亵儿童与奸淫幼女的危害程度相近,一般应定性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之“当众”应坚守“当着众人面”文义,不应过分扩张解释。刑法对猥亵儿童罪加重事由的规定脱离性侵儿童犯罪现实,应当完善,增加“多人或多次”和“情节恶劣”的加重事由。

  • 标签: 猥亵儿童罪 强制猥亵妇女罪 性侵犯 奸淫幼女罪 接触说
  • 简介:在城乡差距较大的现实条件下,强调农村儿童受教育的'权益'属性,有助于促进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实现的过程,也是作为公民的农民利益群体(或个体)与国家及社会关系构建和重塑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国家力量从起点、过程到结果的各个方面,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儿童受教育权测评指标体现为受教育机会权、条件权和成功权三个方面。测评农村儿童受教育权,需在构建和分解指标体系的同时,综合考虑指标权重和赋值、主观性指标与客观性指标、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以及'观测点'的筛选等问题。

  • 标签: 农村儿童 受教育权 测评指标
  • 简介:因家庭矛盾,为发泄心中不满,27岁的后妈蔡某在2010年至2011年间,先后以掐捏、踢踹、擀面杖殴打、开水烫等方式对待继女小宁(化名),致其多次受伤治疗,经鉴定重伤偏轻。2013年6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蔡某犯虐待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小宁经济损失7.6万余元。

  • 标签: 家庭矛盾 儿童虐待 伤害 北京市朝阳区 2010年 一审判决
  • 简介:残疾儿童特别照顾权是指每个残疾儿童均有权得到维护其尊严、促进其最大限度自立、保障其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过上适当而充实的生活之特别照顾的权利。它既是确保残疾儿童人性尊严之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要求。从目前我国残疾儿童特别照顾制度来看,相关内容较全面,但其实现仍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尊重和满足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有理念、立法、经济及社会层面的因素。而域外残疾儿童特别照顾制度较完善,相关经验可资我国借鉴。因此,其实现应信守缺陷补偿与潜能发展相协调的理念,修正残疾儿童特别照顾法律体系,构建多元残疾儿童特别照顾体制,健全残疾儿童特别照顾配套设施,以促进残疾儿童特别照顾权的实现。

  • 标签: 残疾儿童 特别照顾权 能力开发 儿童福利
  • 简介:普遍存在的体罚儿童现象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关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家庭内部的儿童体罚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禁止一切形式的儿童体罚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探析儿童体罚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国际人权文件和我国国内法律体系中寻找家庭内部禁止体罚儿童的依据,以类型化分析的方法比较世界各国保护儿童的立法例及其进展,借鉴外国禁止体罚的立法实践,针对我国在禁止家庭内体罚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方向,以求尽快达到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人权法律标准、不断改善国内儿童权利保护状况十分必要。

  • 标签: 体罚 儿童权利 人权 人权法
  • 简介:家庭暴力,不是我国独有的,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它极大地危害着家庭稳定和社会治安。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即老人与子女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其具有隐秘性,反复性,长期性这样的特点。受害人在身体和精神上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尤其当受害人是孩子的时候,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很难意识到自身权利的侵犯,找到救济的渠道。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和国外对家暴受虐儿童法律救济的比较,找到有效途径预防家暴的发生和妥善安置家暴受虐儿童,并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法律救济 儿童 受虐 家庭暴力 社会问题 世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