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公共财政方向.为了提高公共财政模式的质量与高效率,民主机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有效的民主机制就无从谈起公共财政.民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又和政府的职能转变密切相关.

  • 标签: 公共财政 民主机制 市场经济 财政体制
  • 简介:公共财政不仅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经济收支活动,而且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张力。从宪政视角考察其法律特征,民主性是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法治性是其形式要求,公共性是其终极价值。

  • 标签: 公共财政 民主 法治 公共性
  • 简介:<正>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公共财政的生成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我国财政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财政"越位"和"缺位"并存,财政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几乎覆盖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向竞争性生产建设领域的

  • 标签: 财政监督 政府采购法律 税收法律 民主政治体制 税收程序法 税务行政复议
  • 简介: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日益加剧,我们正处在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发展的高峰期。老龄化给政府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经济财政支出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性难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群体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养老金支出和所供养的老年人不断增加,影响到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问题,也是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支出明显增大和政府财政赤字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老龄化的加重,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本文就应对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状况,如何破解社会保障体系下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中所面临的难题,提出几点措施和相应的建议。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财政支出
  • 简介: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预算收支结构处于一种失衡局面。财政收入对于税收,尤其是间接税的过度依赖、对于其他收入来源,尤其是国有资产收益的长期忽视,直接造成了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性缺陷;而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的居高不下、民生费用支出的严重不足、经济建设费用的过高投入也直接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亟需以公共财政理念为指导,对我国现行的预算收支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我国预算制度的完善,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 标签: 预算收支 公共财政 结构调整
  • 简介:近年来,在我国财政领域,财政政策增长很快,但财政法律却没有相应地增长。财政政策的增长可以从权利增长、风险社会等角度得到解释,但财政立法的停滞只能从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经典计划经济体制的家长制等方面进行解释。财政领域"政策繁多而法律稀缺"的弊端是很多的,它不但导致了政策的效力递减甚至失效,解决不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且还导致了人们法律意识和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加强、加快财政立法,哪怕是先出台不完善、不成熟的财政立法,也胜于财政立法的缺位。在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进行财政权的分权和制衡,是我国财政法治建设的根本出路。

  • 标签: 财政政策 财政法 法律 政策
  • 简介:<正>一、从超收收入看《预算法》的内在效力冲突所谓预算超收收入,是指年终实际财政收入超过年初预算收入的部分。据统计,2004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2537.71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1619亿元,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2600.77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4199.02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1080.2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预

  • 标签: 中央财政收入 支出预算 超收收入 预算审批 税收法定主义 短收
  • 简介:<正>一、问题与方法根据国家审计署2012年6月公布的《中央部门单位2011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农业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当年项目支出预算执行额分别低于预算数18.41亿元、7.13亿元、10.21亿元、20.44亿元、13.25亿元。上述事例涉及中央部门2011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凸显了当前预算实践中国家预算缺乏应有的法律权威性的尴尬情势。虽然在财政学界,法治性作为预算的根本属性早

  • 标签: 支出预算 预算改革 财政收支情况 当前预算 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数
  • 简介:税收立宪构成了财政立宪的基础和关键。根据宪法是否以专章规定财政为标准,财政立宪可以分为形式财政立宪和实质财政立宪;根据财政立宪的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分为近代财政立宪和现代财政立宪。我国应该以完成近代财政立宪为主要目标,积极回应现代财政立宪的挑战,同时,积极推进实质财政立宪,为实现形式财政立宪创造条件。

  • 标签: 形式财政立宪 实质财政立宪 近代财政立宪 现代财政立宪
  • 简介: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是规范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完善公共财政法律体系的需要。财政转移支付立法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最为主要的是首先确立该法的基本原则。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应当确立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公平、公开、法定这几项基本原则,并应当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体现出来。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法基本原则 财政转移支付立法
  • 简介:财政预算具有何种法律效力,此为当今财政宪法上重要问题之一。在德国,财政预算主要是一种“授权性规范”,虽具有“限制支出最高金额”之“拘束效力”,但人民不得据此主张权利。而在美国,参众两院的“拨款委员会”依据国会的预算方案举行听证,并由其下设委员会通过具体的拨款法案,该法案具有强制支出之法律效力。在制度形式上,我国的财政预算与美国颇为接近;但是因其缺乏充分的保障机制,故而难以遏制违反财政预算的行为。今后,我国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等方式来强化财政预算的法律效力,亦可通过建立“纳税人诉讼”等制度适当扩张财政预算的外部效力。

  • 标签: 财政预算 法律效力 授权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
  • 简介:宪法文本中的财政规范堪称政治体制大厦的根基,财政入宪被誉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财政入宪的规范分析,立足于世界各国宪法文本,将财政关系作为财政入宪的核心范畴,财政正义、财政民主、财政法定构成了财政入宪理念的基本维度,这是规范财政宪法的抽象显现与表达。我国财政入宪关键理路的设计,应遵循财政入宪的基本理念,重点对本体财政关系与辅助财政关系进行规范补正与完善,方能加快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

  • 标签: 财政入宪 财政宪定 财政关系 规范分析
  • 简介:本想通过赌博“致富”,没想到几天之内就输光了积蓄;为了翻本,他开始挪用公款:为了填补公款“黑洞”,他一次又一次地伸出了“黑手”……

  • 标签: 致富 财政 金钱 挪用公款 赌博
  • 简介:据《北京晨报》2013年12月14日报道,由于高峰时段地铁客流量急剧增加,北京市将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以降低大客流风险。首都之窗网站公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本市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随后,北京市交通委透露了四种调价方案,北京地铁“2元坐到底”或将终结.

  • 标签: 公共服务 人民政府办公厅 涨价 《北京晨报》 轨道交通 北京地铁
  • 简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方政府举足轻重的收入来源,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转移支付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法律角度入手,大力加强财政转移支付法规建设,全面完善支付基本法律制度。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法律完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
  • 简介:目次一、序说二、社会保障的基本构造与发展趋势(一)税收方式与保险方式的选择(二)赋课方式与储金方式的选择(三)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三、社会保障与预算制度四、社会保障财源论(一)社会保障财源的筹措原则(二)社会保障的财源五、代结论一、序说财政作用包括财政收入、管理营运以及支出作用三大领域,欲探讨社会保障之财政问题,

  • 标签: 社会保障 财政法 税收 保险 预算制度
  • 简介: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私秘性,就场所而言,隐私通常存在于与社会、公众或他人无关的私人场所。那么,在公共场所究竟是否存在隐私权呢?当代学者普遍认为,人们进入公共场所并非当然地、完全地失去隐私权的保护。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公共场所的人仍然保有相应的隐私。

  • 标签: 公共场所 稳私权 私人信息 隐私权 私人生活 权利主体
  • 简介:2003年的流行性疾病让我们开始重新理解和审视政府的作用,也重新领会公共安全与法律的关系,这不,在“非典”肆虐之日,中央政府仅仅用20余天左右,就极有效率地制定并颁布实行了《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条例》。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政府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而制定的,它的制定,

  • 标签: 公共安全 法制建设 《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条例》 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