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严打”的法理思考□冯玉军张超人类在发明刑罚之时就设想它具有威慑效应。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威慑罪犯不再犯罪和儆戒他人不去犯罪是人类发明刑罚的重要目的之一。[1]因此,有关刑罚轻重宽猛适度与否的争论便始终与人类社会及其恶性行为的出现相伴随。在经...

  • 标签: 法理学 法律工具主义 罪刑法定原则 刑罚 刑法改革 威慑效应
  • 简介:刑诉法特别程序中明确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刑事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但在刑事诉讼中,因刑事违法所得缺乏相应的界定标准,相关法律仅有原则性规定且界定方法和追缴程序并未明确,造成司法机关在适用上不统一,导致对刑事违法所得的追缴不力,继而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制度的权威性。本文将从法理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刑事违法所得界定范围和标准,探讨刑事违法所得界定的一般方法。

  • 标签: 刑事违法所得 违法犯罪所得 违法收益 法理基础
  • 简介:中性行为是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行为,它们既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也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中性行为的成因在于法律的谦抑性、法律的抽象性和法律的不周延性。在人的行为中,除法律行为之外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中性行为。中性行为的归责原则是:凡属私人的权利行为,法不禁止即自由;凡属政府的权力行为,法允许才自由。

  • 标签: 中性行为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 简介:在我国当代司法实践中,常常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某些案件的审理,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和法制建设进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须在分析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的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树立程序正义观念,完善程序正义机制,着力探寻二者在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原则,才能在我国真正实现法理意义上的程序正义。

  • 标签: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冲突解决原则
  • 简介:试论实事求是与理论发展、实践成功的关系兼论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王蓉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讲学习,就有个学风的问题。对学风问题有些同志不...

  • 标签: 研究述评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 法理学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 简介:高职法学教育应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本文以法理教学为例,针对法律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期最佳的教学效果。

  • 标签: 高职 法律类课程 教学模式 多维互动
  • 简介:通过法理课程中访谈式教学实施的反馈,显示这种教学方式认可度高。访谈式教学强调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实现学习者为中心的对话式课堂、支持学习者知识主动建构的整合学习、形成合作学习促进教学相长,更有效地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访谈式教学的设计、实施还要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把控能力、教师与嘉宾进行充分集体备课、确保学生前一层级学习的效果、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主动学习。

  • 标签: 访谈式 学习主体 知识建构 教学设计
  • 简介:我国"毒驾"问题是继酒驾后的又一重大社会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对"毒驾"问题认识不足,相关处罚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现场执法的检测手段不便捷,相关的技术标准有待制定等因素的影响,"毒驾"问题的解决存在一些难点和困境。从精神医学、药理学角度分析我国"毒驾"问题发生、发展规律,可建议"毒驾入刑"。

  • 标签: 吸毒驾驶 精神医学 药理学 法理研究
  • 简介: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检察机关对不符合抗诉条件或没必要抗诉的民事申诉案件促成当事人和解,能动地解决纠纷,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基础。不过,民事检察和解只是一种检察实践创新形式,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检察和解过程潜伏司法行政化倾向,和解协议的效力有限。因此,为避免民事检察和解陷入“内卷化”危机,应将和解与抗诉相结合,促进检法合作,建立和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规范检察和解的具体程序,从而实现民事检察和解机制的整体化构建。

  • 标签: 民事检察和解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者 和解者
  • 简介: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17日决定把审议“反分裂国家法”列入本届第十三次常委会议程。自此,一部全国人民呼唤已久、盼望急切,促进祖国统一的法律制订程序正式启动了。这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把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使之法律化,形成强大法制力量的重要步骤,

  • 标签: 人民 法理 国家法 权力机关 祖国统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往的论著,大多满足于介绍约法的条文内容,并从政治层面肯定《临时约法》的历史进步意义,

  • 标签: 《临时约法》 法理 宪法 共和国 中国法制史 从政
  • 简介:9月30日.在陈水扁的强势主导下.民进党代表大会通过了所谓的“正常国家决议文”。这篇“台独”宣言再次提醒世人.尽管陈水扁当局鼓噪“正名制宪”、“入联公投”的活动屡屡碰壁.但是他们绝没有善罢甘休.仍在一意孤行地推动“法理台独”冒险活动.向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发起挑战。坚决反对和遏制“法理台独”的冒险行径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可放松的艰巨任务。

  • 标签: “法理台独” 一个中国原则 “台独”分裂活动 国际社会 陈水扁 党代表
  • 简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申请人身检查权是保证及时发现刑讯逼供和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的一项措施.因而许多国家从法律上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此项权利.我国法律应合理借鉴吸收并在法律上加以确认.

  • 标签: 人身检查权 刑讯逼供 人权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 简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而依法理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以分析依法理财的概念为切入点,寻求依法理财的准确含义,有助于明确依法理财与法治财政的关系。从理论、法律和现实的角度归纳出依法理财的基本依据,并借鉴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理论,对依法理财的构成要素从主体、客体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运用依法理财的基本原理解决财政领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依法理财 理论依据 构成要素 辨析
  • 简介:流氓罪在判决后屡受争议,原因在于其不人道性。流氓罪在法条废除后仍被援引,根源在于对从旧兼从轻的误读,对刑法谦抑性的忽视,对无限期追诉的滥用。要切实解决此类问题,要树立刑罚的实质公正观,重新理解从旧兼从轻原则,坚持司法独立的立场。

  • 标签: 流氓罪 法理分析 路径
  • 简介:基本案情原告赵盛强、宫克系夫妻关系。1981年10月29日,原告宫克在被告通化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顺产一名男婴,按医院的规定,新生儿由院方医护人员在婴儿室看护3日。3日后,原告宫克同被告通化市人民医院交予的男婴一同出院,该男婴取名赵达,由二原告抚养至今。2001年4月6日,赵达在大学参加义务献血时,得知自己的血型为AB型。二原告方知赵达并非亲生子。后经多方寻找,并经辽宁省公安厅进行DNA亲子鉴定,结论为二原告与赵达无亲缘关系,与原告宫克同在被告处生产的李爱野之子孙超系二原告亲生子。经多方调查寻找获知,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是被告通化市人民医院疏于管理,导致串子。二原告在寻子及为赵达寻亲期间共花各种费用4.5万元。

  • 标签: 法理分析 司法救济 身份权 人民医院 通化市 夫妻关系
  • 简介:据“临床”观察,大凡东窗事发的贪官往往会心甘情愿地患上一种特殊的“健忘症”,该症通常发作于被调查、讯问的场合,症状主要表现为贪官对自己索贿受贿所得的明显超出其工薪收入的巨额财产之来源以遗忘为由拒不交代或百般狡辩,要么保持沉默要么信口雌黄。诱发贪官“健忘症”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两点:其一,趋利避害。从人性的角度讲,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和人之本性所在。一般而言,行贿人与受贿人系一对互为存亡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存在着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利益关系。

  • 标签: 贪官 法理分析 巨额财产 受贿人 索贿 行贿人
  • 简介: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司法解释无疑在我国的审判实践和理论架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制度性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又遭受着侵蚀立法权、干扰法官独立的非难,这一现状使得我们对其建构应当有重新的认识和定位。

  • 标签: 司法解释 抽象性解释 法律适用
  • 简介:损害责任的法理基础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中叶以来,国家从事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跨界损害的事件屡见不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灾难性事故频发,国际法上的责任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损害责任的法理基础而言,学术界也没有一个成熟、统一的见解。目前来看,严格赔偿责任原则能否被认同为损害责任的法理基础,是学术界争论的最大分歧所在。严格赔偿责任原则能否完全解释损害责任的全部内容、损害责任又能否有更全面且完善的法理解释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 标签: 国际损害责任 法理基础 归责原则 国际义务 公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