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政治发展概念的分歧表现在:政治发展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是规范的还是描述的,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以及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有略微不同的观点。

  • 标签: 政治发展 政治现代化 规范性
  • 简介:<正>政治稳定是当政的政治家们治理国家时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然而,什么是政治稳定,它包容哪些内涵?对此,人们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把政治稳定看成是“社会停滞不前”,“国家闭关自守”,政治上“万马齐暗”是完全不正确的;政治稳定是社会有序发展和变革的一种状态,它是一个

  • 标签: 政治稳定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闭关自守 政治家 社会发展
  • 简介:综观历史,关于正义的观念皓若瀚海。罗尔斯有感于对正义理解的纷繁,提出了正义的“概念”和“观念”之分。然而,当罗氏以“权利”作为正义的底色时,他的正义“概念”实际上落入了他所定义的正义的“观念”之窠臼。鉴于此,通过对正义与社会秩序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的揭示,本文试图给出一个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正义”,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结束正义的概念纷争。

  • 标签: 正义 社会秩序 自我实现
  • 简介:本文依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对政治体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做了系统的考察。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政治制度”说做了深刻的反省,揭示了这种政治体制内涵说存在的研究者的顾虑、思考的片面性、制度与原则认知的错误,尤其是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相脱离的理论缺欠。本文依据对政治体制概念内涵的新认识,推论出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 标签: 政治体制 具体政治制度 中国 政治体制改革
  • 简介:政治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生活的发展,从政治参与到网络政治参与即是公民政治生活发展的体现。在进入网络政治参与讨论前。有必要对学界界定政治参与的各种观点作一简单的梳理,以便正确理解网络政治参与。

  • 标签: 网络政治参与 概念 价值 二维 现状 政治生活
  • 简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从各种传媒中接触到许多政治词汇,加上很多政治概念字面表述上的相似性导致望文生义,对很多政治概念有自己的理解。这种在系统学习科学知识之前所具有的想法被人们称之为“前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概念”和心理学中狭义的理解不同,它是指关于某一对象的看法,包含了学习者在学习知识前已有的认识和认知模式。

  • 标签: 思想政治 前概念 转变策略 政治概念 日常生活 文化现象
  • 简介: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经济分析方法,结合政治合法性理论,在对财政现象进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个政治分析概念,即财政合法性;并根据财政合法性基础的差异,把财政区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家计型财政、君主专制型财政、公共财政、集中型财政;最后指出财政合法性这一政治分析概念的价值所在.

  • 标签: 财政 财政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 政治分析概念
  • 简介: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沿:政治动员的研究需要在界划各种类型基础上,注重分析动员过程中集体行动形成的隐秘机制——动员议题建构和公众聚合认同,以求取一般化理论知识;面对威权政体下政治动员往往带来“崇高的紧张”的结局、自由民主政体下竞选动员走向“失衡的承诺”的普遍化的现实,政治动员怎样克服“身份——功能”危机,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转向的趋势。

  • 标签: 政治动员 行动逻辑 议题建构 认同聚合
  • 简介:“社会性别”是美国第二渡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认识论概念。随着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性别”也在全球化。梳理讨论30年来“社会性别”的意思和意义发现:它在源发语境中有延伸变化;它在中国妇女研究里逐渐被接受和被修正;它与全球资本和全球政治经济权力有暧昧关系。

  • 标签: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 身份政治 去解放 社会性别主流化
  • 简介:权利不仅仅涉及个体利益的实现,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理解权利需要突破个人本位主义,从共同体视角进行政治哲学分析。权利观念是在共同体生活互动所孕育的事实认知和规范确立之间的张力中生成的,这在西方权利观念的演变发展中得到了体现。突破狭隘的个体本位思维,从积极他者的角度入手,才能更好地理解权利的共同体视角,也才能更好地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冲突。要在权利虚无主义批判中,进行积极的权利共在状态构思。惟有立足于充分的社会交往以致力于和谐共同体生活的积极构建,才能真正地实现权利。

  • 标签: 权利 政治哲学 和谐 共同体 文化
  • 简介:抽象性、稳定性、本源性和生发性是政治哲学之本体应该具备的几个属性.自然法被认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范",具有超时空的特征;自然法是许多政治学说的逻辑前提,包含着衍生出新的政治观念诸如理性和正义的要素,具有本体性.因而自然法是深入研究和认识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一个基本层面.

  • 标签: 自然法 本体 抽象性 稳定性 本源性 生发性
  • 简介:权力是一定社会中的公共机关或居于管理和统治地位的人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合法地行使的强制性控制和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维系力量。权力包括非国家形态的公共权力和国家权力两种形态。通常所谓的权力,是指国家权力,即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力量。

  • 标签: 国家权力 概念 公共利益 社会存在 国家形态 社会管理
  • 简介:人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提出来.从本质上讲,人权是人的本能在社会中的需求和表现.人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然性和社会性是人权的基本属性.因此,人权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人权问题既是国际问题也是国内问题.人权的实现要靠国际国内共同努力.

  • 标签: 人权 概念 本能 自然性 社会性
  • 简介:<正>目前,在我国预审理论研究中,对预审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两种:其一,“预审,是在刑事诉讼中,预审部门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和调查的活动及其有关的制度规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预审学》)

  • 标签: 预审学 事实真相 公安机关 检察院 法院审判 概念
  • 简介:资源如今已是哲学社会科学频繁运用的概念.资源作为经济学概念,可以涵盖生产资料,与资本、财富、生产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标签: 资源 生产资料 资本 财富 生产力
  • 简介:身份及身份权研究一直是民法学的薄弱环节,这不仅使我们在对身份关系的理论认识上大幅落后于其他民事关系,而且在客观上造成了立法保护不力、司法实践中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解决无据可依的尴尬局面。故此对“身份到契约”和“契约到身份”运动的观察,对不同语境下身份概念的解析和对民法上身份权制度化根据的探讨,将有助于身份权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身份 身份权 制度化 资源占有
  • 简介:随着间接正犯概念的不断演变,教唆犯与间接正犯概念的界限也不断变化,但存在的问题要么是学说本身不妥当,要么是标准不清导致界限模糊。实际上,间接正犯与教唆犯概念逐渐融合,且在处罚机能上相互接洽,因为间接正犯与教唆犯中的主犯在处罚上别无二致。传统各种理论对于间接正犯的界定无外乎以下几种:被利用者不符合构成要件;被利用者具有违法阻却事由;被利用者不具有责任;被利用者不具有故意以及“正犯背后正犯”,这些情况都可以划入扩容的教唆犯的范畴,从而废除间接正犯的概念

  • 标签: 间接正犯 教唆犯 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