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孟子在此章主要阐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孟子指出,无论多么好的治国理念,如果不能落实为合理健全稳定有序的制度,都不可能治理好国家。这跟工匠需要规矩准绳、乐师需要定音的律管是同样的道理。

  • 标签: 《孟子》 制度建设 治国理念 国家 准绳
  • 简介: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 标签: 孟子 “德治”思想 惠民政策 宗法制度
  • 简介:在众多的男子汉当中,我属于很少逛商店的那种人,觉得“点货”没什么意思,想买东西到那儿买就是了,何必磨磨蹭蹭的瞎费时间。这几年书摊儿满大街都是,连书店也就很少去了,再说家里的书还读不完哩,干嘛非得去找新书赶着看。倒是那些喂嘴的餐馆饭店.时不时地会光顾几家,堂皇的有人请客我出嘴,简陋的自掏腰包填肚皮,久而久之.对于这些地方的经营之道,渐渐地也就有了一些了解。其实它们的花招也没啥新奇。概括起来不外乎“包装”二字。用直白的话说就是。卖货的就是卖一层皮,卖吃的就是卖一张脸,两者本质上没啥区别。

  • 标签: 经营之道 男子汉 书摊 书店 客我
  • 简介:慈善活动本质上讲是一种善的修为,孟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性善论"。"不忍人之心"是其性善理论的出发点,并认为也是人们发出行善举动的心理根由。本文试从孟子的人性论中富含的良知良能、义利价值观、仁政学说挖掘宝贵的早期慈善思想,从而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勃兴提供自然基础、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

  • 标签: 性善 义利观 民本 仁政 慈善
  • 简介:孟子是提倡与时并进的思想家,他赞扬孔子为“圣之时者”,他自己则提出“权”的思想,并且及时地把孔子的君权至上调整为民本主义。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他长期在稷下学宫有关。他在稷下学宫与各大思想家切磋学术,不断吸收当时各家的先进思想,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虽然不能和现代民主思想相提并论,但是对当代的意义则是肯定无疑的。

  • 标签: 孟子 民本思想 当代意义
  • 简介:在中国古代,可以治国主要就是治人,治人的前提是要知人,因此人性论就当然地成为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性的不同预设和认识的解读,可以看出其论者各自不同的治国理论.孟子和荀子都是儒门中人,但二人在人性论上尖锐对立,孟子提出性善论,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而这种治国路径选择上的不同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

  • 标签: 人性 孟子 荀子 性善论 性恶论 治国路径
  • 简介:<正>孟子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早期国家问题的论述,分别见于《孟子》(见《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均不作注。)和《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六五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均不作注。)二书。本文主要是依据这两部历史著作,对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早期国家观作一比较研究。研讨未深,评价未切,敬希方雅批评指正。一、早期国家的概念和起源

  • 标签: 国家观 亚里士多德 《孟子》 历史著作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 简介:《自由的边界》一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自由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你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诸如“中国式过马路”,行人当有过马路的自由,但你不能侵犯行车人的自由,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就要靠红绿灯的交通规则来协调。网络言论自由也是同样道理。网民也应讲“网德”,不可以扔掉道德底线,对他人进行侮辱、谩骂和人身攻击,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 标签: 自由权利 网络言论自由 人的自由 交通规则 道德底线 人身攻击
  • 简介:跪,自有了膝盖,就被“发明”了。比如羊,就是跪乳,古人将之演绎成孝,“羊有跪乳之恩”。再如人,在中国古代,无论地位多高,出身多贵,都得经常下跪,即使贵为天子的皇帝,祭天、祭地、祭祖,以及面对尊亲,就都要跪。

  • 标签: 个人 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处事方法
  • 简介:电话真好,千里迢迢,一拨就聊上了,像近在咫尺;伊妹儿真好,千八百字要说的话,敲打完鼠标一点“发送”,那边就收到了;短讯真好,要言不烦,话美价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一个快字,是信永远也无法追赶的。

  • 标签: 《说信》 杂文 生活随笔 董行
  • 简介:《少点“拼爹”,多点“拼博”》鲜明指出,让任何人都有依靠自己的拼搏改变命运的机会。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圆梦的机会,我们的未来才会更美丽。——上海长宁马霞聪

  • 标签: 《上海支部生活》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 简介:盲,按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就是没有眸子。生理上的瞎子,眼前一片漆黑,自然是盲了。有的人虽然不是瞎子,但却分不清红绿颜色,就成了色盲。有的人缺少维生素甲,就要患夜盲症。由此引申开去,对一种事物不懂不识,也叫做盲。不识字的叫文盲,不懂科学的叫科盲,不懂音乐的也许可以叫乐盲。盲从、盲动,都是和无知有密切关系的。盲之为害大矣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对个人来说确实危险极了。但其祸害,

  • 标签: 红绿 碎玻璃 无何有之乡 令人 人类灵魂工程师 割地赔款
  • 简介:近一个时期,海内外学术界讨论儒家和儒学,颇为热烈。我对这一问题,有一些看法,略述管见,以就教各方学者。一、定义难定据悉,讨论的问题之一是给儒家下定义。不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私意以为,定义不好定,因而不必"下"。古文献的解释就不一致。《说文解字》谓,儒是"术士之称"。西汉有"儒术"一词。或谓儒是优柔,"懦弱畏事"(《荀子·修身篇》注)。推崇

  • 标签: 海内外学术界 说儒 下定义 贱儒 法后王 存天理
  • 简介:文非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宋玉,曾写过一篇《风赋》,认为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截然之别。及于近代,不少论者在讲释这篇作品时,就往往引证它是"间接表现统治者和人民在生活上的差异","隐寓"着对楚襄王骄奢之行的"讽谏之意"。遗憾的是:由于...

  • 标签: 社会生活 客观规律 辩证法 社会进步 天地之气 《庄子·齐物论》
  • 简介:“一弯新月凉如水”,可如今,还有多少人拥有这般悠闲的心情,在宁静的夜晚赏月。听风?仅仅是低头的刹那,有多少人间的美景,悄悄地在我们眼前流逝?

  • 标签: 人生哲学 人生态度 人生观 人才培养
  • 简介:我是一个生性好动的人,除非有事可做.否则一有闲暇,玩的劲头就会不可遏止地冒了出来。轮到那时,若有朋友邀我去郊游、打牌或唱歌、跳舞什么的,我准会一口应允,及时到场,迅速投入,显得非常起劲,非常放松。仔细想来,这些属于"吃喝玩乐"的杂碎中,也真有一些"自创"的记录需要曝光:诸如我曾与一位好友打赌喝啤酒,一气喝了一个下午,结果俩人皆伏在茶馆桌面上酒醉不醒;某日去友人家打麻将,从上午8点直搓到次晨8点,慌忙赶到单位上班,才发现钥匙还放在家中;又如去年秋天出差某地,集体去歌厅练喉,我被首推上台,结果以一曲《好人好梦》博得众人连连喝彩,得意之余竟自作多情地又奉献了三首新曲,终了才发觉喉咙又干又疼;次日开会发言,声音嘶哑,让一位女主持人当场怜惜起来:"朱君刚到此

  • 标签: 声音嘶哑 主持人 闲暇 自创 啤酒 好动
  • 简介:我的家乡在广袤雄浑的黄土高原腹地,因当地产的糜谷“米汁淅之如脂”故名。“米汁如脂”,天地间的这一方人因此虽未占上风水的钟灵毓秀,却也得了造化的人杰地灵。

  • 标签: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文人气节 生活态度
  • 简介:国人历来有主张一切皆忍者,似乎只要修炼到了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容人所不能容之事,乃至唾面自干的境界,从而做到“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受辱不怨”,便是“大智大福之人”了。其上下求索、搜尽枯肠,找来的证据便是:韩信忍于胯下,卒受登坛之拜;张良忍于取履,终有封侯之荣。但是,这种以忍为上、为贵、为高的苦心说教,从来就没有说服过芸芸众生,故而不曾有过“舆论一律”的“太虚幻境”。

  • 标签: 太虚幻境 呐喊声 大智 舆论一律 能容 为高
  • 简介:国家振兴,事业有成,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伟业,需要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人才带领亿万群众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

  • 标签: 说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