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就是时下热议的“单独两政策。该政策是在“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中国人口现状基础上制定的,属于过渡性政策。随着生育政策的继续调整完善,未来也可能实现“普遍两”。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逐渐凸显的今天“,单独两”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缓和人口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趋势,促进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均衡发展。

  • 标签: 生育政策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口现状 人口老龄化 困境 资源
  • 简介:2011年11月,全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政策;2013年12月,"单独二政策实施;2016年1月1日,"全面二政策平稳落地,这标志着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我国逐步实施适度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 标签: 独生子女政策 人口政策
  • 简介:社会分工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孕育子女是女性不可规避的责任和义务。全面二政策在给予女性再生育权利的同时,现今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因此遭受更多的就业歧视,女性就业中性别歧视与性别优待并存。辩证地看待全面二政策与女性的工作,积极营造平衡女性工作与生活的家庭发展政策尤为重要。

  • 标签: 全面二孩政策 就业 性别歧视 家庭发展政策
  • 简介:广义上,生育假期是基于生育而赋予父母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包括产假、陪产假和育儿假。产假是女性劳动者因生育和生育后身体恢复所享有的休养时间。陪产假通常是孩子的父亲在孩子出生后享有的假期,目的是为了让父亲能够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帮助刚刚生育的母亲恢复身体,照顾孩子。在"全面二"生育政策的背景下,从促进二胎生育,减轻女性家庭照顾负担,保障男女就业平等的角度出发,我国有必要通过立法建立育儿假制度。劳动者享有法律赋予的生育假期休假权利,因生育原因暂时失去劳动机会,没有正常劳动收入来源时,有权通过国家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获得经济帮助。

  • 标签: 生育假期 产假 陪产假 育儿假 生育津贴
  • 简介:本刊2014年第4期上半月曾以《“单独二政策破冰,你家准备再生一个吗》为题,报道了我国“单独二政策出台的新闻背景、符合条件者是否再生一个孩子,以及专家对计生新政策启动的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反响。

  • 标签: 政策 孩子 家庭 调查 进程 新闻背景
  • 简介:在“二政策背景下,城市一育龄人群的二生育动机究竟是什么?两项抽样调查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一育龄人群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主要动机是“给孩子一个伴”。这一结果显示出城市一育龄人群的二生育动机已经从传统的“为家庭生孩子”、“为自己生孩子”转变为“为孩子生孩子”。根据这一特征,从子女抚育和教养的角度开展宣传引导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或许是促进“全面二政策发挥更大实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 标签: 二孩生育 生育动机 “全面二孩”政策 子女抚育
  • 简介:美国没有直接干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的全国性人口政策,各州有自己的政策。虽然美国对生育实行不干预政策,但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实际上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美国人口达到静止目标。“静止人口”已成了美国政府人口发展政策的目标。移民政策是美国人口政策的重要部分。美国是世界上接收移民最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人才进口”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条件,

  • 标签: 人口政策 美国 人口增长 移民政策 人口规模 德国
  • 简介: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农户的融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以农村块地(承包地、宅基地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抵押担保,尚存在较大争议,不少学者认为此举会导致农民大量失地。农村“块地”抵押、担保,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通过有效的试点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 标签: 农村集体 抵押品 政策 抵押担保 融资需求 建设用地
  • 简介:3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一些资源领域达到了临界点,一些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超过上限。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环境评价体系及制度发挥了延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但面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产生的导向性、结构性环境问题,则愈发显得不完备,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新常态下的环境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着问题。

  • 标签: 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增长模式 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评价体系 社会发展 环境问题
  • 简介:放开不仅涉及大与二的情感交织,更会涉及他们以及他们与父母之间的财产等法律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好好生二!

  • 标签: 计划生育 二孩政策 财产问题 父母
  • 简介:近期,辽宁、湖北、陕西等地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文件,引发舆论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数为1723万,比2016年(1786万)下降3.5%。2017年是我国实行“全面二政策的第二年,预计应该是生育率回弹的高峰年份,却出现了生育率的下跌,让人颇感意外。那么,我国生育形势和人口前景究竟如何?

  • 标签: 生育率 政策文件 国家统计局 人口数
  • 简介:利用两项大规模调查的数据,对不同生育政策潜在人口的结构及二生育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正在实施的项二生育政策,总共覆盖到现有一育龄夫妇的40%,而将来可能实施的“全面二政策,则覆盖到现有一育龄夫妇的60%;但在符合“全面二政策的人口中,一半左右已经超过了生育高峰年龄,特别是城市中,这一比例接近70%;符合“单独二”条件的对象想生二的比例大约为25%-40%,远低于政策实施前全国调查中60%的结果;育龄女性的年龄对计划生育二的时间有一定影响,随着育龄女性的年龄增高,计划一两年内怀孕生育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 标签: 生育政策 生育意愿 人口结构
  • 简介: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继1989年和2003年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来推出的又一项积极的经济政策.

  • 标签: 三农”政策 农村 农民收入 就业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政策
  •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由于起点低、底子薄,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至2014年年底,我国学前年毛入园率为70.5%,有近1/3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在农村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

  • 标签: 学前教育 短板 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 教育体系
  • 简介:文献研究表明,反恐策略一般导致震慑、失能和报复种效应。如果报复效应超过震慑和失能效应,恐袭事件的数量将会增加;如果震慑和失能效应占主导地位,反之亦然。巴基斯坦采取了种镇压暴乱的措施,分别是:和平协议,单纯军事打击,以及“利剑行动”与国家行动计划。通过全球反恐数据库197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数据,依据负二项回归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和平协议对恐袭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单纯军事打击增加了恐袭行为(报复效应占主导)。“利剑行动”行动与国家行动计划一起,产生了巨大的失能效应,恐袭事件显著减少。对9.11事件后的子样本进行研究,结论更加显著。

  • 标签: 反恐政策 和平协议 单纯军事打击 国家层面下的统一军事行动 负二项回归
  • 简介:通过对福建厦门市已育一职业女性的抽样调查,文章以微观人口经济学的成本-效用学说为分析框架,考察职业女性的生育效用感和再生育成本预估对其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已育一职业女性对待二生育的总体意愿并不强;除了个人年龄、一年龄和一性别对其再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外,对孩子工具效用和二优势效用的认同有助于提升职业女性的再生育热情,但是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这些可以促进生育的影响并不能真正得以发挥,而对再生育后的职业发展成本和人际关系成本的预估则会显著抑制职业女性的再生育积极性,可以说,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再生育成本加大是导致职场女性在二问题上呈现低生育热情的双重根源。

  • 标签: 成本-效用 职业女性 二孩生育意愿 生育效用感 再生育成本
  • 简介:藏政发〔2014〕100号(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七日)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3〕15号)精神,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单独两

  • 标签: 单独孩 印发西藏自治区 孩政策
  • 简介: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严格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是解决"农"问题的首要出发点.要有效执行农业政策就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政策执行机制.

  • 标签: 政策执行 “三农”问题 农村改革 管理体制 政策执行机制
  • 简介:世界各国共识:制订人口政策具合法性20世纪之前,资本主义国家因工业化的刺激人口激增,转移过剩人口的方式是强制的政治性移民,人口的数量增长并没有成为关注的问题。直到20世纪4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认为人口问题主要是增长缓慢,因此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居高不下,而死亡率下降很快,人口在加速增长,世界至此才开始关注人口增长问颢。

  • 标签: 人口政策 20世纪40年代 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 过剩人口 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