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7月1日,新一届欧洲议会正式就任,德国籍政治家马丁·尔茨(MartinSchulz)续任议长。尔茨现年59岁,是左翼的社会党团资深政治家,曾长期在德国国内和欧洲议会任职,2012年1月17日首次当选欧洲议会议长。学历不高但能力卓越,雄心勃勃且激情四射,是公认的欧洲政治强人。其任内致力于提升欧洲议会影响力,为欧盟一体化而不懈努力。

  • 标签: 欧洲议会 舒尔茨 议长 马丁 欧盟一体化 欧洲政治
  • 简介:加拿大新任总理贾斯·特鲁多(JustinTrudeau)是已故加拿大著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儿子。曾经当过教师,2008年出任国会议员,2013年任自由党党魁。借助父亲的影响力,并利用社交媒体打造“亲民形象”,迅速成为政治明星。

  • 标签: 加拿大 总理 2008年 国会议员 亲民形象 皮埃尔
  • 简介:信政府的草根政策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四项措施实施的情况,这四项主要措谁是乡村/社区基金计划、暂缓农民还债计划和“一乡一产品计划”、“30铢治百病”全面健康保健计划。

  • 标签: 他信 草根政策 成绩 问题
  • 简介:西伯利亚人克申是集导演、演员、作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作为作家,克申的前期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农村的现实生活,后期作品多采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大胆暴露和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的作品,尤其是中短篇小说,思想开掘得深,更富哲理性,并追求道德的完善.

  • 标签: 舒克申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苏联文学 艺术风格 人性精神
  • 简介:现在谈国际局势往往会和所谓"国际秩序"问题联系在一起。在西方的舆论环境中,所谓"国际秩序"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而从美国主导的角度看,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所以,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主要是美国以确保其霸权地位为核心的战略所构成的挑战。

  • 标签: 美国霸权 国际环境 霸权地位 国际秩序 国际格局 中韩关系
  • 简介:一个不寻常的电话1990年9月的一天,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经济学系办公室接到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MAS)吴庆(GohKengSwee)副局长的私人秘书,并说:“吴博士想见你,有事想与你讨论。”

  • 标签: 吴庆瑞 新加坡 儒学 中国研究 东亚研究所
  • 简介:心中只有人民———泰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光辉事迹曾元今年6月9日,是泰国拉玛九世王(RamaⅨ)普密蓬·阿杜德登基50周年,这是泰国人民的一个大喜日子,从首都曼谷到泰国各地城乡,各族人民无不喜气洋洋,热烈庆贺。一、宪法赋予国王崇高的地位1932年泰国...

  • 标签: 泰国人 政治危机 国王 盐水质量 大公主 人民疾苦
  • 简介:在《牛》这首诗所讲述的圣经故事的深层,读者体会到了处于一次大战战火正酣时刻的哈代内心的复杂感情。诗人借这首貌似浅显的小诗表达对传统的疑虑与对未来的无所适从,而这些都是通过一系列娴熟巧妙的语言手段达到的

  • 标签: 哈代 《牛》 传统 前途 语言技巧 选词
  • 简介:古希腊戏剧家埃斯库罗斯以其大量具有开拓性的优秀戏剧作品,对戏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誉为“悲剧之父”。的唯一保留完整的《奥斯忒斯》三部曲,通过对人、神世界错综复杂关系及其变革的描写,反映了处于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由僭主专制向奴隶主民主制过渡时期的古希腊社会风貌,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剧作家的命运观、世界观

  • 标签: 埃斯库罗斯 《奥瑞忒斯》 悲剧人神之间 古希腊社会
  • 简介: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民族,其历史仅有千年,其内涵却丰富多彩.其创造性源于'俄罗斯精神'.而什么是俄罗斯精神?这又似乎成为一个引发中外学者争论的斯芬克斯之谜.

  • 标签: 地理环境 历史 文化 宋瑞芝 《俄罗斯精神》 书评
  • 简介:<正>引言“吴庆报告书”是“新加坡教育部报告书”的通称,它是以吴庆为首的一个教育研究小组提出,在一九七九年三月发表的。为了研究新加坡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授权起草该报告书。新加坡政府在授权制定这一报告书时,表示已经意

  • 标签: 报告书 新加坡教育 教育研究 李光耀 教育部 教育制度
  • 简介:本文聚焦2016年7月13日至28日美国全国性和地方媒体对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114篇,通过分析样本在呈现南海仲裁结果的过程中的媒介框架的运用,考察了其是如何在报道南海仲裁案中差异化地建构美、中两国的"我—"国家身份。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将"自我"再现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正义的"我者",扶正了本国在亚太区域的作为"霸权国"身份的合法性;同时通过负面化地将中国建构为"规则的破坏者"、危险/不确定的"者",定义了中国作为区域秩序"挑战国"的身份。其中,美国媒体在建构"自我"与"者"的两类国家身份建构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美国"霸权国"国家身份对现行秩序结构的建设性功能;二是建构中国这一新兴力量在观念意图上与国际现行主导性规范的对立性;三是强调东南亚盟友的弱国身份,强调"自我"作为区域平衡力量的重要性。在市场利益之外,美国媒体对于国际事件进行框架化报道也是国家行为体基于对于某种国际或国内构成性规范的认同,通过国际传播新闻框架来建构和强化规范共识的过程。

  • 标签: 美国媒体 国家身份 南海仲裁 新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