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家族企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贡献以及重要性已经获得了普遍的承认,家族企业的发展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话题.保证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代际平稳过渡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美国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而华人家族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或第三代,但学术界对华人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结合美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美国家族企业传承规划的实施现状,然后对比了华人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华人家族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传承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 标签: 家族企业 传承规划 制度
  • 简介:20世纪初期的中西碰撞对于成就兼容并蓄的大家品格是一种难得的际遇。朱光潜正值此际,西学素养尤其是英国文化的熏染与其深厚的国学根基共同铸造了他治学治艺的风格。英国文化对朱光潜的影响有学理上的,如阿诺德关于文明演进的观点和布诺对“心理距离说”的阐述都成为他的理论援助,但这只是外显层次的。英国文化对朱光潜的影响,以精神内核来看,是对其人生境界和学术品格的规定。正基于此,英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道不仅构成了朱光潜学术视野的地平线,也左右了他对人生进退出处的选择

  • 标签: 朱光潜 英国文化 心理距离说 遇合 京派
  • 简介:中国有句谚语:“书读三代必发,财发三代必垮。”将读书和发财相提并论,似乎是中国人独有的偏好。但这必发和必垮咒语,从某个角度看来,似乎也有相互的关系。这里只着重讨论“财发三代必垮”这一观点。

  • 标签: 三代 家庭企业 香港 中国人
  • 简介:在现代化会变迁中,东南亚社会的传统家庭由于各国现代化的启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以及婚姻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相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学关于家庭的理论对变化中的东南亚家庭做一阐释。

  • 标签: 家庭伦理观念 平等观念 婚姻观 生育观 现代化进程 东南亚
  • 简介:在西方社会家庭观念日趋淡化,家庭组织日呈崩解的背景下,新加坡政府则坚持亚洲社会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儒家文化传统),大力宣传家庭的价值,强调家庭的意义,促进家庭的功能.1992年,新加坡政府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正式将'家庭为根'确定为新加坡人所应奉行的'共同价值观'.1998年,新加坡理工学院商业行政系对801名新加坡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近90%的受访者都认为家庭是建立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实际上,'家庭为根',已经成为新加坡人的理念或共识.这里,我们将从家庭功能和家庭本位两方面分析新加坡'家庭为根'的具体内涵.

  • 标签: 新加坡 '家庭为根' 共同价值观 家庭功能 家庭本位 儒家文化传统
  • 简介:随着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前身)于1957年宣布独立,该国的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政府颁布一系列扶植马来人的政策,特别是197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马来人从乡村涌向城市,投身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去。以伊斯兰教为生活指引的马来家庭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发生了诸多改变。本研究通过对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7家低收入马来家庭的采访和调研,解析了马来家庭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马来家庭 家庭功能 影响
  • 简介:近些年,中非关系除继续保持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外,在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随着中非经济关系的加深,中非合作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中非双方共同努力加以消除。就中方而言,除在国家层面上努力增进非洲国家对发展和深化中非合作的理解和认同外,工商企业界也要切实贯彻中非互利共赢的理念,将企业营利与造福当地民众有机结合,促进中非友谊的发展。

  • 标签: 中非关系 相互支持 经济合作 互利共赢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约有十万人。分布在包括首都马尼拉以及除巴塔纳斯(Batanes)省以外的菲律宾全国各地。菲律宾华侨的39%聚居在首都马尼拉,如果包括马尼拉市郊的话则达45.4%。菲律宾华侨大部分经营零售贸易,进出口贸易,经营糖、椰、麻、烟和大米等农产品林产加工;也有少数华侨经营金融业(当铺、民信局、汇兑庄、银行等)。华侨同菲律宾人民一起为争取国家独立,发展工农业生产,繁荣菲律宾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各地华侨一样,菲律宾华侨也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据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

  • 标签: 首都马尼拉 零售贸易 进出口贸易 救国联合会 宗亲会 南侨回忆录
  • 简介:印度尼西亚政府于2007年建立了家庭希望计划,该计划属于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它要求受助家庭把获得的救助金用于家庭中儿童的人力资本发展,因此,相应条件的设定主要集中在教育、营养和健康方面,体现了明显的促进发展的功能.虽然该计划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计划已初见成效,印度尼西亚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儿童贫困问题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得到了缓解,这对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家庭希望计划 贫困
  • 简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部分的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不仅在密切关注和追踪这一倡议,而且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这一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中.由于其诸多客观有利因素的存在和主观能动的积极参与,东盟最发达的经济体新加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中正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发挥重要作用:即“积极的支持者”“实质性的参与者”以及“努力的协调者”.当然,新加坡在有效扮演这些角色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以克服的局限.

  • 标签: 一带一路 新加坡 大国平衡 互联互通
  • 简介: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主要是受到对美国不满的驱动,因为美国干预叙利亚危机造成了对俄罗斯大国身份的蔑视。冷战后俄与西方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俄面临"身份遭到蔑视"状态,从而形成针对西方的消极、压抑的"情感定向";而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行为,进一步使俄感知到了对其身份的蔑视,从而激发了俄罗斯的"道德悲愤"和"羞辱"等"指向情绪反应"。在该情感的影响下,俄决定实施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这一"复仇"行为,其目的即在于警告西方不要再做出蔑视俄身份及情感的行为并重塑俄的身份和尊严。明晰俄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行为逻辑,能为掌握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与俄罗斯相处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 标签: 叙利亚危机 俄罗斯 军事干预 情感动机 身份追求
  • 简介:一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引发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道主义干预的实施条件、方式及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 标签: 科索沃战争 国家主权 联合国安理会 人道主义 北约 国际社会
  • 简介:意象是决策者认知图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决策者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干预性变量.美国更不例外.本文将克林顿政府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意象"概念以及意象与决策者再现问题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分析克林顿政府在制定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对干预对象所持的意象与他们认识科索沃问题以及最终实施军事干预的相互关系.文章最后结合克林顿政府在后冷战时期面临的对外战略形势,探讨了意象对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几点影响.

  • 标签: 美国 外交决策 军事干预 科索沃 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