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柬埔寨是东南亚早期国家之一。公元1世纪后半期,扶南立国,一度称雄东南亚。占婆在公元2世纪建立国家。中国史籍先后称其为林邑、环王、占不劳和占婆。它发展强大以后,曾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贸易通道。柬埔寨和占婆,同为东南亚文明古国,在东南亚历史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两国早期关系的发展更是对这一地区的和平与文明进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林邑 扶南 占婆 占不劳 贸易通道 地区经济
  • 简介: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婆罗门教、佛教)时期,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野、各安其位的格局;而在包括伊斯兰王朝在内的整个古印度,各教派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多元共存、正常竞争的关系。古代印度的模式为当今世界的政教关系和教派关系问题提示了一种和平、理性的化解之道。

  • 标签: 政教关系 教派关系 政教分野 多元共存
  • 简介:<正>人们要观察与认识世界,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思维方法,尽管在大多数场合,对这些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事先有意识地进行的。素以思维深刻而著称于世的印度人亦不例外。本文力图简要地勾画出古代印度人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几种基本思维方法,以期能进入对印度哲学的更深层的认识。一、直觉思维方法印度哲学最初的系统发展始于奥义书。奥义书时期印度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他们提出

  • 标签: 逻辑思维方法 古代印度 奥义书 印度哲学 哲学家 辩证思维
  • 简介:古代中国对陆地和海洋的探索与利用或许在国家战略中偶有轻重之别,但在文明层面却无主从之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经略海洋的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关系,使得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三次历史周期。本文认为,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一是国家的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的地位:二是国家的海洋能力决定着海洋经略的效果;三是海洋经略可能实现海洋强国的塑造却无法阻止海洋强国的衰落。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历史还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层面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逻辑。

  • 标签: 中国 古代 海洋经略 历史逻辑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思想家对诸侯国之间频繁的联盟行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这些思考构成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既有在有关联盟功能、联盟生成等方面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一致的地方,又有在联盟的目的性以及“非”联盟思想方面显示着中国文化特性和价值追求的独到认识.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比较,前者赋予联盟行为以极强的道德意味,并已高度内化于中国的联盟实践中;后者则更重视联盟对“均势”的影响.前者主要从抽象的道德角度论述联盟的目的和价值,后者则是用工具理性去看待联盟行为与联盟现象的;前者虽然提出“非”联盟的思想观念,但并未给出除“自强”与“中立”之外其他更具想象力的实践方案,后者虽没有实质性地论及该问题,但却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可能超越联盟政治的某种实践路径.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最终虽未像西方联盟思想那样发展成完备的理论形态,但依然以丰富的思想性和对后世中国的深刻影响彰显了自身价值.

  • 标签: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 联盟思想 春秋战国 道德目标
  • 简介:古代越南曾在不同时期借鉴和模仿中国的兵制,同时又根据越南的国情做了调适。由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同一兵制内容在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发挥的作用亦不尽相同。本文拟以越南古代兵制为主线,就两国古代的统兵机构、禁军、地方军、兵役制度等内容做一比较。

  • 标签: 中国 越南 兵制
  • 简介:<正>人类自从有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后,就开始在观察、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思考世间一切是如何出现或产生的。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人类早期哲学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印度哲学几千年的发展中,无数哲人对世界形成问题提出了种种看法或猜想。归纳、总结这些看法或猜想对把握印度哲学的基本线索无疑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世界形成的理论虽然极为丰富,但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却是四种,即:转变说、幻变说、积聚说

  • 标签: 古代哲学 哲学类型 外部世界 印度哲学 表现形式 理论模式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社会运动(革命)的大众抗议运动,一般通称为新社会运动(NewSocialMovements,NSMs)。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社会运动又呈现出与此前新社会运动不同的特征,有学者称之为最新社会运动(NewestSocialMovements)。上述两种社会运动代表了当代最典型的社会运动形式,并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 标签: 新社会运动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世界范围 运动形式
  • 简介:该书是由特奥多·沙宁总编的《“发展中社会”的社会学》丛书的一部分。本书的撰稿人属于多学科领域,这基本上符合该丛书的宗旨,即正如沙宁在前言中所指出的,“有意不考虑刻板的学科分类”。虽然本卷中的各

  • 标签: 沙宁 学科分类 卷中 中所 哈姆扎 辛格
  • 简介: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的经历说明:现代教育对加强移民社会的内部团结和与其他社会的联系,即社会纽带,具有重要的作用:移民接受的教育决定了选择哪一种社会纽带的自由.但是,在不同的移民社会,由于所受教育不同,形成的社会纽带和选择社会纽带的自由也是不同的.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为移民提供更多的选择自由.

  • 标签: 移民社会 社会纽带 自由 选择
  • 简介:亚洲东北部、美洲西北部的古代民族具有丰富多样的制陶工艺.用于制造陶器的物质乃是居住地附近的粘土.鄂霍次克海沿岸的古代居民使用纯净的粘土制作陶器;白令海峡两岸的古代居民在制作陶器时,习惯于往粘土中掺入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作为添加物.当时已经会使用模具,并掌握了"环形塑造"的技术.焙烧陶坯时,没有专门的设备,只在篝火上进行,所以烧制出的陶器不够坚固.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区的陶器产品和白令海沿岸地区的陶器产品具有不同的传统.楚科奇东部沿海地区和阿拉斯加西部沿海地区的陶器工艺具有同一性.

  • 标签: 东北亚 阿拉斯加 陶器 文化联系
  • 简介:关于缅甸封建社会的情况,虽有同仁从不同的角度作过一些阐述,但对于全面认识缅甸封建社会及其特点来说,目前的研究显然还远远不够。因此,本文打算在所能掌握的资料和所具有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之作些探讨。

  • 标签: 蒲甘王朝 土地买卖 缅人 阿奴律陀 贡榜王朝 剥削制度
  • 简介:<正>战后,特别是新加坡获得内部自治及其后取得独立以来,新加坡华人社会发生了深刻有变化。一、政治上国民化国民化即当地化。第一,原来的中国侨民转变为新加坡国民。它标志着新加坡华人有了新的祖国,与当年母国的同胞从此成了不同国家的国民。这是新加坡华人社会随着新加坡的建国而出现的带根本性的变化。

  • 标签: 新加坡华人 社会变化 内部自治 略述 当地化 国民
  • 简介:一、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本文首先拟就初期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史进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个时代是中国和日本均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时代,处于从传统的民族间关系向近代的国家间关系转移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民族和国家关系才是考察日本华侨形成、发展史的出发点.

  • 标签: 华侨 国家关系 日本社会 民族 首先 历史过程
  • 简介:受英国国内福利思潮和实践的影响,英国殖民当局从19世纪末开始加强了对新加坡社会的行政干预,从自由放任向有序管理发展。针对新加坡的实际情况,殖民政府陆续出台了系列社会政策,涵盖教育、住房、卫生、社会福利、劳工、移民和人口诸方面,建立了相对完整、且具有较强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社会政策体系与社会管理机制,给人民行动党的社会治理留下了有价值的政策遗产。

  • 标签: 新加坡 殖民地 社会政策
  • 简介: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和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和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 标签: 华人社会 中国移民 二次大战 菲律宾人 居住国 当地华人
  • 简介:6月29—30日,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大会(CONGO)在瑞士日内瓦举办年度公民社会论坛。来自世界各国非政府组织的近400名代表与会。其中多数来自非洲、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如此众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齐聚日内瓦讨论就业问题。表明公民社会对事关民生的就业问题的兴趣在不断增加。

  • 标签: 公民社会 论坛 非政府组织 就业问题 发展中国家 咨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