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伊核问题破局"亚太再平衡"战略有较为密切的间接联系。奥巴马执政后不久,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受限于国力,为了顺利推行此战略,美国需要从中东抽身。但中东地区历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奥巴马政府在从中东抽身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尽力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于是推出了以"收缩力量、操控乱局"为特色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伊朗是地区强国,伊朗核问题如不实现破局将会使美国难以从中东抽身,也不利于其在该地区构建新的平衡,"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将更加难以顺利实施。因此,美国需要在伊核问题上实现破局。

  • 标签: “亚太再平衡” “中东离岸平衡” 伊朗核问题
  • 简介:大国协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多边安全机制,从成员的来源和所涉及的核心层次看,大国协调可分为区域、跨区域和全球三种形态。冷战后,由于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国协调在区域安全治理中兴起。跨区域大国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了协调机制的一般规范规则: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和自我克制。同时,它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和独特功能:一是大国协调的会议成果被联合国安理会所认可、接受,集体安全机制出现了紧密融合的新趋势;二是区域组织加入到大国协调的会议进程中来,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柬埔寨问题解决中的东盟和伊朗核问题大国会谈中的欧盟。跨区域大国协调以大国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多边特性,对冷战后的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区域安全以及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尤应重视跨区域大国协调的作用,因为它既为区域层次上的东亚安全合作,也为突破历史困境,实现“崛起国”和“守成国”在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共同为国际社会供给公共产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

  • 标签: 跨区域大国协调 安全治理 联合国安理会 效果评估
  • 简介:越南金兰湾是南海地区的重要战略港口。自2002年收回金兰湾以来,越南在金兰湾进行了一定的经济开发,同时将其打造为越南海军的主要基地。2016年3月,金兰国际港建成开港,至10月已有包括中、美、法、俄、印、日、新在内的多国军舰到访。金兰湾已经成为越南推进军事现代化,开展等距离外交的重要支点,凸显了其在南海的“平衡”战略。面对越南的南海“平衡”战略,我国要采取“再平衡”措施,通过岛礁建设海军力量削弱金兰湾的战略价值,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等综合措施抑制越南的民族主义冲动,在坚决维护南海主权的同时避免问题复杂化。

  • 标签: 金兰湾 南海 平衡战略
  • 简介: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问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大国的安全合作。

  • 标签: 东盟安全机制 国家间协调 东盟方式 区域安全治理
  • 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全球经济失衡的不可持续性,并因此而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增长。中国政府的科学发展观事实上美国的倡议高度契合。在中美双边战略共识的基础上,全球经济平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会中断中美既有的经济相互依赖模式。未来的中美关系在经济、金融、贸易、汇率等领域面临着严重挑战。

  • 标签: 经济相互依赖 全球失衡 平衡增长 中美关系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盟开始加大各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1995年12月15日,东盟各国在泰国曼谷通过了《东盟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TRIPs),正如该框架协议的序言部分所言,东盟承认知识产权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以及区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期望在知识产权和相关领域内加强更紧密的合作,以便为经济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迅速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成员国的繁荣。

  • 标签: 东盟自由贸易区 TRIPS协议 困境与出路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法 20世纪90年代
  • 简介:今天我主要讲三点: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给我国安全环境带来的挑战;二是到底如何评估安全环境的严峻程度,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因为学界对此有分歧,有人认为问题很严重,有人则觉得没那么严重;三是讲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安全挑战。

  • 标签: 再平衡 反恐战争 西太地区 台湾问题 美印关系 南海问题
  • 简介:由于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欧盟成员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会计模式。协调内部会计准则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必然的一部分。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差异巨大和协调方式的缺陷,欧盟上个世纪的会计准则协调并不成功。2002年欧盟新颁布的“规则”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IASC),但欧盟的会计协调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

  • 标签: 会计模式 经济体制 资本结构 发展前景 法律体系 欧盟
  • 简介:南海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支点,经略南海必须密切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并制定正确的海洋政策。以一体化理论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背景,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在对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海洋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海洋政策协调的基本策略:重塑战略互信关系,以制度创新推动政策协调,走渐进式的政策协调之路,南海政策协调的目标是建立南海共同体。

  • 标签: 海洋政策 政策协调 南海 周边国家(地区)
  • 简介:湄公河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使得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利益角逐的战场。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等区域外大国和地区组织对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的积极参与,使得大国利益在该地区交汇重叠,相互竞争、博弈的局面在该地区激烈上演,呈现出合作“机制拥堵”的局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湄公河地区的现实需求,不仅保障力度不够,且各机制之间彼此牵制,反而妨碍了该地区开展更加深入的开发合作,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并非幸事。如何协调各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利益重大关切,真正考虑湄公河国家的利益诉求,并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维护该地区的持久和平,促进本地区繁荣,成为中国深化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可加强区域外大国的战略对话和协调,以政治互信促安全合作,以安全合作促地区稳定,从而减轻区域外大国的掣肘。同时,中国也要站在更高和长远的立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目标,避免对抗,坚持良性竞争。

  • 标签: 区域外大国 湄公河地区 开发合作 机制拥堵 大国协调
  • 简介:在安全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海湾战争后的海湾国家关系陈双庆海湾(又称波斯湾或阿拉伯湾),以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蕴藏丰富而著称于世。海湾地区包括8个国家,即两伊(伊朗和伊拉克)和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六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

  • 标签: 伊拉克 海湾国家 海湾战争 科威特 伊朗 卡塔尔
  • 简介:前言目前,在区域内金融合作的场所进行着有关东亚外汇政策协调的探讨.区域内合作的课题有:①国内金融体系的整顿、②紧急时流动性支援体制的完善、③政策对话及监督的加强、④关于外汇政策协调的探讨.其中,关于①-③,已经实施了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sianBondMarketsInitiative)和清迈倡议等,有了稳步的进展.但是,④的有关外汇政策的协调被认为是长期的目标,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政策协调 外汇 课题 东亚 金融合作 金融体系
  • 简介:自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更加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新理念和新举措.不过如何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也日益面临着周边安全的掣肘,对于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价也存在大量争议,这就使得建立周边安全的评价体系和构建整体性的周边安全战略很有必要.由于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效应、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地缘效应和周边国家转型的系统效应,中国的周边地区安全已变得日益重要.周边安全合作面临着大国权力竞争、制度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障碍,中国在周边安全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家利益层次分析的视角,可以对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三个层次,使得对于中国面临的诸多周边安全问题有着更为整体性的清晰认知,进而提出了“双重协调”的周边安全战略.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的思路,单一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手段,最终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较低程度的周边安全共同体.

  • 标签: 周边安全 双重协调 大国协调 制度协调 核心利益 周边安全共同体
  • 简介:一、成立经过宗旨成立背景:南部非洲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殖民统治以及地理、历史等原因,形成以南非为政治、经济中心。60年代后,该地区黑人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经济上仍然严重受制于南非。首先是交通运输出海口。6个内陆国家在殖民时期建设的铁路公路,大部分南非相通并以南非港口为出海口;南非的铁路港口承担了本地区绝大部分运输任务。其次是资金。南非资本在本地区不少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内陆国家 地区经济 政治独立 交通运输 成立背景 经济依赖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东盟一直在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尤其是维持中、日、美三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平衡。东亚峰会的召开使东盟的这种战略扩展到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然而同时,东盟的地区主导作用又受到新的威胁和挑战,无疑这又会影响它实施这一战略。另外,美国的无暇东顾又使得东盟倍加担忧,从而迫使东盟召唤美国关注东南亚,以恢复大国的平衡

  • 标签: 东盟 大国平衡战略 地区主导角色 美国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两国关系从曲折、波动逐渐趋于平稳和竞争。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的定位趋于稳定、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会更加理性地对待中国,中美关系还将进一步趋于平稳发展。但未来的中美关系仍然存在着诸多变数。

  • 标签: 中美关系 平衡 稳定 竞争
  • 简介:前言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的加强在经济方面尤为显著。2001年中国东盟同意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于3年后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东盟的贸易有了大幅增加。贸易额从2003年的600亿美元骤增至2008年的1970亿美元(增加228%),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军事合作 东南亚 权力转移 自由贸易协定 平衡
  • 简介:本文从德法违反稳定增长公约出发,对欧元区稳定增长两难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欧元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不对称是两难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在此理论基础上,并考虑到目前形势的急迫性,作者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建议,长期内建立欧元区的财政联邦体制,统一的货币政策相对应;短期内,把SGP对成员国财政赤字的限制修正为对通胀率的限制。

  • 标签: 经济政策 财政 制度 欧盟 成员国 货币政策
  • 简介:前言最近20年期间,越南在东亚保持着仅次于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越南经济的坚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因为其坚持中国一样的政治体制、经济运营方式。越南中国一样在共产党一党领导下实行市场经济化,利用ODA改善基础设施,引进外资企业,扩大出口等,采取了“重视增长”的经济政策。此外,越南中国一样,不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并严厉限制外汇交易。正因为有了这种慎重的金融政策,才能从亚洲金融危机和雷曼兄弟破产冲击中保护国内经济,这一点越南中国是相同的。

  • 标签: 越南经济 高速增长 不平衡 亚洲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率 市场经济化
  • 简介:韩国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和亚太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必然对韩国产生直接影响。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基于对东北亚地区体系和地区秩序的判断及自身所秉持的政治理念,代表韩国保守势力的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均做出了以强化韩美同盟为外交安全战略基干的选择,迎合美“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将韩国纳入美亚太战略布局中,从而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不但激化地区内的对立格局,也使得包括朝鲜核问题在内的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 标签: “亚太再平衡” 美韩同盟 韩国外交 安全战略 东北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