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公共外交需要主流媒体的深度参与,主流媒体也必须由“内”而“外”积极发力,通过打造在国际舆论市场有发言权的媒体,更深入地影响国际舆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地方传媒对于公共外交的参与,将逐步打破传统办报办刊理念的束缚,使中国的媒体布局更加全方位和立体式.主流媒体要在公共外交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做到:前瞻性与专业性并举;客观性与主观性共存;主流性与主导性同在;市场性与公关性齐谋.

  • 标签: 主流媒体 外交格局 中国 公共外交 国际舆论 地方传媒
  • 简介: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中,政治报道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经济、社会方面的报道比重则在上升.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绩效的报道有所转向.但它们秉持旧有的偏见并为了迎合美国受众口味,经常在报道中强调中共党内的派系斗争.中国也应坦然面对西方的一些负面报道和言论中某些长期的顽固思维,逐步加强自己的声音,实现有效传播.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主流媒体 形象研究 美国 政治报道 政治绩效
  • 简介: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分析。相关报道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上台执政后,中国领导集体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战略意图的具体表现。中国推行这一战略有在亚太地区牵制甚至抗衡美国之意。安倍内阁始终从如何将日本打造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价值这一视角来分析中国对外战略意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后,日本各界就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的问题,出现了与安倍政府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社会舆论对日本政府的影响有限,安倍内阁随即操控了局面,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针锋相对的政策。

  • 标签: “一带一路”日本主流媒体 安倍内阁
  • 简介:在国际话语权的舞台上,如何准确把握传播对象的主观意识,实现有的放矢地科学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符号融合理论与幻想主题分析法正是将抽象的主观意识符号化和操作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方法。本文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关“中国梦”的报道为例,解析其呈现的符号现实,并以此探讨绘制各文明符号意义图谱的科学方法及其对制定传播策略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话语权 思维意识 图谱 竞争力 实证研究方法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