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18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组织全国知识界、文化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编纂了一部包括当时中国的所有文化典籍,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大型丛书——《四全书》。“四”者,经、史、子、集四部也;“全书”者,一切文化典籍统统收录齐全也。《四全书》,顾名思义,就是把无所不包、无书不有、无本不全、百科具备的图书文献,按中国封建社会完美无缺的传统分类法——“四部分类法”组织起来,并构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化书库。这个“文化书库”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世界各个领域中获得的认识所达到之深度和广度。然而,很可惜,《四全书》编成以后一般人物不易看到,他们只知其名,难见其书。1983年至1986

  • 标签: 四部分类法 文化典籍 传统分类法 卡片目录 知识世界 大型丛书
  • 简介:<正>"木勒"是达语,汉译是柳蒿芽的意思.柳蒿,又称白蒿、水蒿,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河岸、沼泽之地,尤以嫩江岸边为最.其出土二寸之许的嫩茎叶芽虽稍苦可作食用.经中医中药学之研究,柳蒿芽有健脾开胃、清火解毒之功能.国家林业土壤研究所鉴定柳蒿之全株含对人体有补益的芳香油百分之零点四七.可见,柳蒿芽是理想的可作食用的野生植物.世居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人民,早在几百年前就同"木勒"结下了特殊的缘分.远古时候,达斡尔族是一个从事游牧和渔猎的民族,不善农耕.清朝时期,大部分男子征战疆场,在家的妇儒老小更无法耕种土地,朝廷供应的口粮又不能及时运到,加之兵荒马乱,遇到灾

  • 标签: 达斡尔族 柳蒿芽 健脾开胃 林业土壤 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医中药
  • 简介:流行于甘、青、宁等省的民歌——“花儿”,在其语言方面,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音乐美。编唱“花儿”的把式们,熟练地运用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精炼语言,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注入具有既定格律的一首“花儿”之中,表现出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音乐美,收到了易记、易懂、易唱、动听的艺术效果。

  • 标签: 音乐美 七言 花几 比兴手法 行押 音乐性
  • 简介:随着语言教学的重心从系统的语法学习转移到如何进行交际的学习,即语言的核心从准确性(accuracy)转移到了流畅性(fluency),词汇教学法应运而生并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重视,而语料研究则为词汇教学法的深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语言教学 词汇教学法 语料库 搭配 词块
  • 简介:阳春三月里,一位达斡尔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书名叫《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基于一所民族中学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质的研究》(以下简称《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在达斡尔山村插队当过知青,也可能我是少数几个研究达斡尔文化的汉族学者之一,他说,你会喜欢这本书。阳春三月里,我认真拜读了《木勒的芬芳与苦涩》,这是一本以一所民族中学为样本,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索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的书。

  • 标签: 民族中学 一所 高春 一本 研究成果 传统文化传承
  • 简介:本文以"山地研究行动"计划的各个协同研究项目和相关会议成果为例,介绍了大数据时代背景对山地研究带来的影响、大数据在山地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对来自全球山地观测站点的数据集加以整合,可至少形成中型的大数据,从而为解答山地研究中的诸多问题提出新的洞见。

  • 标签: 山地研究 大数据 “山地研究行动”计划 社会生态系统
  • 简介:阐述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若干现象的几点思考与同行探讨。

  • 标签: 环境 发挥/想象力 弘扬/民族音乐
  • 简介:电视新闻音乐作为电视新闻的构成元素之一,有着不同于一般音乐的应用价值和特点,而这是由它与电视新闻的其他构成元素的关系所决定的,本文从这种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了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地位和呈现形态.

  • 标签: 电视新闻音乐 应用地位 形态特征 契合
  • 简介:文章从接受美学等现代文艺理论出发,考察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及之前的音乐与听众之间的关系,指出其中呈现出一种从顺从到冲突的发展线索,以此探讨音乐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性质和相应的历史根源.

  • 标签: 听众 音乐 顺从 冲突
  • 简介:从对音乐的本体性及功能性的认识、音乐的审美属性与先进教育理念的认识、从音乐与相关文化来审视非音乐教学手段的合理性以及我们需要符合音乐本体属性的课堂教学和适度的非音乐手段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调了音乐教学应突出本体审美属性。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过分强调综合性教学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科学和客观的反思和分析。

  • 标签: 音乐本体 音乐的审美属性 非音乐教学手段
  • 简介:作为一对相反相成的范畴,“雅”与“俗”均涉及到人生与音乐艺术等两个层面。就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来看,“雅”与“俗’’的区别涉及到音乐艺术表达与文体方面的内容,由此而扩展到人生与音乐艺术以及思想文化层面。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离不开“雅”与“俗”的相辅相成,当代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也是如此。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说明“雅”与“俗”音乐审美意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适用于说明由“雅”与“俗”音乐审美意识必然引起的相关音乐美学理论研究。

  • 标签: 雅俗分野 雅俗之辨 雅俗之争 以俗为雅 雅俗共赏
  • 简介:由于地域性特征,各"都"和"源"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不同民族民俗的大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对形成"都"和"源"文化的自然性本地化过程存在差异,从而出现富川平地瑶民间舞蹈、音乐文化的多样兼容、多元并存的格局;富川平地瑶文化可分为"七都瑶族群文化"、"八都瑶族群文化"、"九都瑶族群文化"、"梧州人(亦称"梧州瑶")族群文化"。

  • 标签: 平地瑶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 简介:黑龙江达斡尔族赫哲族的音乐舞蹈艺术舒展一、文化背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离不开哺育这个民族成长的地域、自然,以及这个民族在成长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各民族在往来中,各种文化的撞击,交融,演变,发展,必然产生文化新质,形成各民族独...

  • 标签: 文化背景 民间舞蹈 民歌 黑龙江 达斡尔族 赫哲族
  • 简介:早在20多年前,美国著名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便在《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一书中指出,人类即将进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阶段,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时刻充斥在我们的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之中,并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

  • 标签: 《数字化生存》 民族学 互联网 山地 中国 语境
  • 简介: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形成,是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参融、相互整合的结果。这一事实必然会给各门具体的美学思想,包括美学家在内,留下浓重的投影,打上深深的烙印。亦正是这一缘由,中国古代美学家往往是各种思想兼备,具有多极组合的心理结构,不管是以儒家思想为其审美意识的精神支柱,还是以道家或者释家思想为其美学观念的理论本源,他们的美学思想的表述与阐发都每每表现出一种交融互补、平衡调剂的形态,总是呈现出多元交错与异质同体的特征,白居易的诗歌与音乐

  • 标签: 白居易诗 音乐美学思想 诗歌审美 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美学 正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