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平均死亡年龄 中国人口 人口死亡 婴幼儿死亡 死亡水平 年龄中位数
  • 简介:<正>一、移居的历程普宁县是我国南方众多的著名侨乡之一。普宁人移居海外历史悠长,分布地域广阔,比较集中在亚洲和欧洲。我国的友好邻邦泰国,自古以来是普宁人聚居最多的地方。据《汕头经济特区年鉴》(创刊号)估计,旅居泰国的潮汕人约300多万,其中普宁人约占40万。树有根,水有源,这种现象是先辈移民世代相传锲而不舍长期形成的。普宁人移居泰国的历程,同潮汕各地大体相同,但早期移民数量较少。普宁位于潮汕西缘,扼潮州到广州驿道要冲,自明嘉靖42年(公元1563年)置县后,人口流动日益增加,向外流动一直延伸到沿海岛屿,也有向海外邻近地区移动的,但人数不多,尚未形成较有规模的群体迁徙,因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 标签: 泰国 移民 移居海外 潮汕人 邻近地区 历程
  • 简介:<正>一早在1935年,著名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根据对1933年全国各省、县人口数的分析,提出了爱辉——腾冲线,用以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东西格局。当时,该线以东部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则占全国的96%;该线以西(包含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部分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仅4%(见表1)。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的东西分布有什么变化呢?由表1我们看到,在近60年的历

  • 标签: 人口分布 土地承载力 西部地区 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 西部人口
  • 简介:<正>海南是黎族的主要聚居地,据19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海南黎族人口达101950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55%.是当地第一大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其人口发展与分布的状况和趋势有独特的特点。一、海南黎族人口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史学界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他们多以聚居为主。由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语言、习俗等存在某些差异,因而形成了五大支系,即孝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和加茂黎。解放前,黎族人民连遭天灾人祸,处于经济凋蔽、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除了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吏的压迫外,还历经了民族压迫政策的摧残,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状态。如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黎族人口为25万人,到1953年才达到35.8万人,118年间仅净增10.8万人.

  • 标签: 海南黎族 人口发展 人口普查 人口分布 海南岛 聚居地
  • 简介:<正>中国是个团结、统一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因此,实施有利于少数民族民族政策和民族人口政策,以及重视民族人口研究,便成为时代的需要。80年代揭开了民族人口研究的新篇章。进入90年代,由于国内各民族的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更加显露、国际民族气候的发展和国内民族人口研究人

  • 标签: 民族人口研究 少数民族人口 中国少数民族 民族繁荣 婴儿死亡率 平均期望寿命
  • 简介:<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现已确认的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口9,120.03万人(1990年),占全国总人口的8.04%。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祖国边疆,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光辉旗帜下,各民族间不仅建立和发展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民族教育事业也空前繁荣。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文化程度 中国少数民族 构成比 少数民族人口 民族教育
  • 简介:本文利用广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目前广州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状况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 标签: 医疗卫生资源 人口分布 配置
  • 简介:<正>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原因,广西88个市、县中,有49个贫困县(下称贫困地区),且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据1988年的统计,在49个贫困县中,有39个贫困县少数民族人口在60%以上,占贫困县总数的79.59%。整个贫困地区的总人口为1469.68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5.9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116万人,占贫困地区总人口的75.93%,占自治区少数

  • 标签: 贫困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 人口特征 贫困县 广西 自治区
  • 简介:当前我国教育正面临着两极分化发展所带来的不平衡,一边是城乡教育正日趋完善和提高,一边是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教育师资、设备和资金的严重短缺,由此带来的失学儿童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女童沦为教育的弱势群体。在那里,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女童身处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受教育权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心和帮助的。

  • 标签: 女童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家庭问题 社会 边境 九年义务教育
  • 简介:提出并评述了关于人口分布传统研究的三个衍生问题:空间尺度不同可能产生“人口分布悖论”现象、空间相互独立的假设不尽合理、特定空间区域人口分布的复杂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局Moran'sI值为0.7404,指示川西复杂地形区人口分布有十分显著的集群特征。以川西4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建立人口密度与相关影响因子的OLS估计、SLM估计和SEM估计,经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表明考虑了空间依赖性的估计方法能更好的刻画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经相关判别检验,确立SLM为最优模型,其纠正了OLS模型总体上高估自然环境因子而低估经济社会因子对人口密度影响的缺陷。并以SLM估计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特征,特别解析了川西“人口分布悖论”的事实和原因。

  • 标签: 复杂地形区 空间依赖 人口分布悖论 空间计量模型 影响因子
  • 简介:少数民族地区光棍的产生有其独特机制。以黔东南B乡侗寨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族群认同、高密度亲缘“拉力”与传统婚姻规范共同形塑女性“逆外流化”,既成为强化本地通婚圈的力量,但也造成本地通婚圈内婚姻资源供需错位,婚姻“寻觅”被迫走向全国婚姻市场。悖论在于,在非积累型家计模式下,本地男性的家庭积累能力难以支付全国婚姻市场上的女性“要价”,且男性个体教育水平、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条件较差,难以与其他地区的男性竞争。在这种弱竞争力下,少数民族地区男性既无法从全国婚姻市场上获得婚配机会,又难以在本地通婚圈内获得充沛的婚姻资源,其婚配几率受到双重结构挤压,因而光棍产生具有结构必然性。缓解光棍压力及其社会后果,关键在于教育水平提升、破除婚姻禁忌及优化劳动力配置,提升婚姻竞争力。

  • 标签: 少数民族光棍 双重挤压 通婚圈 婚姻市场 代际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