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长7.5小时:54.8%中国人起床后仍会犯困:57.1%中国人起床需要闹钟叫早;一成中国夫妻分床而睡;超四成中国人有睡回笼觉的习惯:48.6%的中国人半夜醒来上厕所;学龄期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8小时40分钟;媒体人睡得最差,睡眠指数得分仅为56.5;7612%的职场人士上下班路上曾在车里睡着过,中国人躺在床上玩手机、平板的时间平均为29分钟;城乡居民睡眠得分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和小城镇居民的睡眠指数得分均在70分之上,而城市居民的睡眠指数得分仅为61.6分;高知群体指数得分持续走低。中低学历人群的睡眠指数得分已逾70分,而高学历群体与低学历者问的差距扩大到11分;睡眠指数调查所涉及的40个城市中,三线城市的睡眠指数平均得分为61.4,而一线城市则降为60.3分;城市职场人在工作的强压之下,有七成会在车上倚窗椅小睡,上班时大脑空旷也司空见惯;城市职场人的睡眠指数得分皆处于平均分之下,即便是得分最高的教师群体,也只有63.7分,而分数最低的媒体人仅为56.5分;超两成公众在受访时报告自己每天睡不够7小时;人们都在抱怨自己睡不好,却舍不得早早睡着。58.9%的人将上床后睡着前的时间全交付给了各种网络活动。

  • 标签: 中国人 睡眠 城市居民 职场人士 低学历者 高知群体
  • 简介:想要好记忆,得有好睡眠。长期以来,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科学家也许找到了其中的奥秘:当人进入深度睡眠时,大脑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巩固和加强记忆。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研究负责人、美国纽约大学华人学者甘文标教授说:"这项成果对小孩子学习特别重要。如果你不停地学习,甚至牺牲睡眠来学习,那是不行的,因为大脑神经元不会有新突触形成。

  • 标签: 睡眠 记忆 《科学》杂志 研究成果 神经元 华人学者
  • 简介:<正>几千年来睡眠一直被认为是自然规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到20世纪后半叶,以睡眠的科学探索发生了革命,人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睡眠进行精确的研究,探讨人类睡眠的规律,发现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 标签: 快波睡眠 科学技术手段 生活起居 慢波睡眠 生理平衡 放松训练
  • 简介:采用眼动方法,在图一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十扰,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语义一致性 词频 眼动方法
  • 简介:生活中不如意之事经常发生,若能不断进行心理“按摩”,会使你解除烦恼,精神焕发,青春常驻,下面介绍几种便捷有效的心理按摩技巧。

  • 标签: 心理按摩 烦恼 精神
  • 简介:16岁的男孩崔磊在班上或者团体中从不喜欢表现自己,而且他对人始终抱有戒备的心理。经过心理咨询师一段时间的单独接触,发现了他不为人知的痛苦与压抑。

  • 标签: 心理咨询师 教子 高压 痛苦
  • 简介:《孔子家语》有云:“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称赞别人的长处,少谈论人家的短处,关系方能长久。美国心理学家黄维仁认为,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一个“情感账户”。欣赏、赞美对方,就是往“账户”里存钱;指责、批评对方,就是从“账户”取钱。人与人的感情是融洽还是紧张,关键看“情感账户”里余额充足还是短缺。

  • 标签: 赞美 《孔子家语》 心理学家 账户 情感 对方
  • 简介:决策策略的使用是不可见的内在过程,有效识别出决策者在信息整合时使用的策略对研究策略学习与转换,决策辅助与训练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用过程追踪技术获取信息搜索模式识别特征决策策略的方法,即单步与多步跳转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讨论了跳转分析法的优点和局限。

  • 标签: 多特征决策 决策策略 单步跳传 多步跳转
  • 简介:复旦大学举行百年校庆之际,生于扬州、现住扬州南门街礼拜寺巷的106岁老人李仲南在邀请之列,复旦对其的评价为“优级教授、著名诗人、教育家”。他不仅是迄今健在的最年长的复旦人、最年长的扬州人,还是“南社”仅存的社员。李老身体健康、思维清晰。

  • 标签: 百年校庆 复旦大学 “南社” 身体健康 扬州 教育家
  • 简介:本研究利用自编的儿童注意力缺损动障碍量表对一到六年级的433名被试进行了测试。对注意缺损动障碍儿童的年龄、年级、性别、成绩及其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职业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测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30个月后84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汶川地震后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积极认知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SD对睡眠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认知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积极认知调节着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影响,具体表现为PTSD及其回避性症状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随着积极认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积极认知分别在PTSD的闯入性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与睡眠问题的关系之间不起调节作用。

  • 标签: 创伤暴露程度 PTSD 积极认知 睡眠问题
  • 简介:对中国人的心理症状进行了探索与诠释。对3个不同的样本(1890人的SCL-90测验的成人样本,951人的PDRS测验的成人样本,2654人的PDRS测验的大学生样本)进行因素分析,并与国外研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人样本因素分析呈现比较稳定的结果,其中人际困扰、躯体化、自杀风险和网络成瘾为贡献率最大的因素。对为何中国人样本四大症状成为最重要的因子进行了讨论和诠释,提出中国及东方的金字塔文化假说,认为其特征是限制与超稳态,与西方的球体文化明显不同。限制特征假说可以贴切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症状的文化意义。

  • 标签: 心理症状 因素分析 人际困扰 躯体化 自杀风险 网络成瘾
  • 简介:先前的研究发现,在语篇阅读中,背景信息的通达会受到情景的限制,本研究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通过双人物线索材料,进一步探讨影响这种限制作用的因素.在实验所用材料中,配角只是被提及而未在故事情景中出现,其特征描述与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形成冲突关系,以配角特征为探测句,要求被试进行意义判断.结果发现,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激活了配角的特征描述,使目标句后探测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目标句前的反应时,说明起限制作用的所谓'情景'并非故事所发生的'真实情景',而是读者根据故事所建立的'心理情景'.

  • 标签: 情景 限制作用 线索 阅读 目标 反应时
  • 简介: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各领域里集体效能的测量构念,并结合初中生班级群体的特点,首先从理论上提出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然后,采用问卷法调查168个班级5180名初中生,运用水平因素分析验证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以及考察该结构的信效度。结果发现,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在个体和班级水平上都是两因子的结构,即班级能力评价和班级目标达成。该构念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测量指标。

  • 标签: 班级集体效能 班级能力评价 班级目标达成 多水平因素分析
  • 简介:通过计算机呈现任务和记录反应,对5岁、5岁半和6岁儿童解决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6岁之前的儿童难以正确解决单位量比较问题,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逐渐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2)在解决单位量比较问题时,儿童采用了比较较高级单位的策略,而没有对每个单个物体进行计算;(3)进位规则没有对儿童解决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多单位量比较 位值 进位规则
  • 简介:为了从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视角探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条件,以125名高二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了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创造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成就与跨学科概念创作能力正相关:高成就组在命题、交叉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而中成就组在命题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2)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创作能力正相关;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与跨学科概念的所有维度正相关;灵活性与概念创作的命题、交叉、范例和总分正相关;(3)学业成就与创造力能够中等程度地预测跨学科概念创作不同能力组被试的分布。这表明学业成就和创造力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

  • 标签: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 简介:采用重复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语义透明度和词素构词频率对动词词素词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透明度影响词素动词的识别,识别高语义透明度的动词快于识别低语义透明度的动词。(2)词素的构词频率影响低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不影响高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对低语义透明动词,词素的构词频率低的动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词素的构词频率高的动词。研究结果支持汉语词素词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 标签: 动词多词素词 语义透明度 构词频率 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 简介:为探讨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友谊质量量表(FQ)和网络社会支持量表(OSS)对来自河南省某3所高中的518名高一学生进行两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一般公正世界信念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青少年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呈逐步下滑趋势,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趋势则相对平稳;(3)友谊质量和网络社会支持均能分别解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的轨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提供了有益建议。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友谊质量 网络社会支持 追踪研究 多水平分析 青少年
  • 简介:通过对3年级和7年级学龄儿童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群体中Beck抑郁理论认知易感因素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对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作为Beck抑郁理论中认知易感因素的失调态度在3年级儿童中既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也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7年级儿童中虽然失调态度仍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能初步揭示了失调态度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发展性特征,这一发现对在儿童群体中实施抑郁的有效干预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Beck抑郁理论 失调态度 多层线性模型 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学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