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从网络的特性与现行社会规范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网络对婚姻制度、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影响。认为网络的出现扩展了婚姻家庭的形式内容,具有正面的意义,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在分析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减少其负面影响的措施。

  • 标签: 计算机网络 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 沟通模式
  • 简介:采用口头估计的方法,考察刺激的数目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2)呈现方式影响时距估计的变异性,同时呈现时变异性最大;(3)数目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固定频率变化频率呈现时,数目影响时距估计。(4)随着时距的增加,时距估计的平均值由高估向低估,准确性由低向高发展。这表明时距和数目在心理表征上存在连接,数目呈现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影响时间加工。

  • 标签: 数目 同时呈现 固定频率 变化频率 时距估计
  • 简介:以500名青少年手机拥有者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青少年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手机依赖)的特点,并探讨父母因素抵制效能感对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40%的肯少年至少存在边缘网络成瘾行为,19.8%的青少年为手机依赖者。青少年网络成瘾手机依赖这两种新媒介依赖行为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46.4%的青少年存在至少一种新媒介依赖行为。(2)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与其抵制效能感、父母行为/态度及父母行为监控显著相关。青少年抵制效能感在父母行为/态度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在父母行为监控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提高肯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预防干预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父母因素 抵制效能感 青少年 新媒介依赖行为
  • 简介:在人脸认知研究的特征说、结构说和整体说的基础上,通过草图人脸与人脸相似程度主观评价的调查,发现五官位置、拓扑结构、五官比例、轮廓外形五官外形等五个维度对人脸识别影响的权重依次减小,并且存在着多种显著的不同水平的交互作用.进而提出,五官位置拓扑结构可组合成具体图形意义上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将整体人脸分解成有序的特征集.

  • 标签: 草图人脸 结构 特征 整体
  • 简介:实验采用2×7×3的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词性、字体字号对汉字认知加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词性对高频汉字的认知加工没有显著影响;在七种字体之中,宋体、正楷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慢,字体的主效应显著;字号的主效应虽然不显著,但24号字体48号字体的加工速度显著快于36号字体.实验结果倾向于支持汉字识别的平行加工说.

  • 标签: 字体 字号 词性 汉字认知加工
  • 简介:本文总结了我们自1991年以来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现状、危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干预研究的部分成果.文章揭示,我国青少年吸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青少年自身、同伴、家庭社会等很多因素都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产生影响.在研究基础上,自行开发的"远离香烟"青少年吸烟行为预防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即时长期的干预效果.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 标签: 青少年 吸烟行为 预防干预
  • 简介:情绪调节策略对记忆的影响近年来在心理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23名大学生为被试,从IAPS中选取负性图片为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程序探究三种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情替代表达抑制)对外显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表达抑制组的情绪唤醒度得分显著高于认知重评表情替代组;认知重评组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高于表情替代表达抑制组;外显记忆无显著差异。因此,从情绪调节的结果来看,相较于认知重评表情替代,表达抑制能够显著地平复负性情绪;从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的影响结果来看,认知重评显著优于表达抑制表情替代。本研究结果对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负性刺激时运用合理的情绪调节策略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认知重评 表情替代 表达抑制 加工分离程序
  • 简介:以18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3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了情绪劝捐策略对个体捐款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劝捐策略的主效应均显著。悲伤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愉悦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信用劝捐策略相对情感理性劝捐策略,被试捐赠更多,决策时间更短。个体在悲伤情绪下,如果募捐者使用信用劝捐策略,其捐赠意愿最强。

  • 标签: 情绪 劝捐策略 捐赠决策
  • 简介:研究应用投资游戏任务及其变式,探讨了任务类型与性别属性对人际交往过程中信任给予信任维持的影响。24名被试(平均年龄为20.41±1.99)通过轮组,完成了实验一实验二的投资游戏任务。通过对投资比、返还比及其关系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在风险任务中,不同性剐信任者的信任给予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信任对象的性别属性对信任者的信任给予也存在显著性影响。(2)在无风险任务中,性别属性对信任时象的信任维持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而信任者的信任给予对信任对象的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性别属性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与任务的风险性有关。

  • 标签: 任务类型 性别 人际信任
  • 简介: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 标签: 建议采纳 情绪 认知方式 性别
  • 简介: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饮酒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南京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995个中学生为被试,考察父母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对影响力,要求青少年自我报告他们自己、父母同伴的饮酒行为态度以及父母监控、父母教养方式情况。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饮酒行为较为普遍,70%左右的青少年曾饮过啤酒或葡萄酒,25%左右的青少年曾饮过白酒。约10%的青少年经常饮啤酒葡萄酒,2%的青少年经常饮白酒;(2)父/母饮酒行为态度、父母监控、父母教养方式、同伴饮酒人数态度与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显著相关;(3)Amos结果表明,父母饮酒行为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父母饮酒行为态度还通过同伴饮酒人数态度间接地预测青少年的饮酒行为。同时,父母饮酒行为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力大于同伴饮酒行为态度的影响力。

  • 标签: 父母 同伴 青少年 饮酒行为
  • 简介:本研究从北京市几所中小学选取小六、初二高一学生1040名来探讨友伴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无记名问卷测查的形式,先让被试提名一个最要好友伴九个一般友伴,再回答自己曾经是否吸烟饮酒吸烟饮酒的程度。分析时,只对在被试范围内的友伴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无论男女年级,被提名的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人数有较大差别;男生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明显超过女生;高年级学生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明显多于低年级学生;友伴的吸烟饮酒行为吸烟饮酒程度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有明显影响;友伴中吸烟饮酒的人数多少也与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但单双向友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吸烟饮酒 友伴
  • 简介:通过考察经验水平和线索提示对他人焦虑共情的影响特点,揭示有经验者低共情的原因提高共情的方法。结果发现:(1)有经验组的焦虑共情得分显著低于正在经验组;(2)详细线索条件下被试的共情得分显著高于概括线索条件下被试的得分;(3)详细线索条件下,经验匹配被试的焦虑共情显著高于经验不匹配被试。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境简单线索条件下有经验被试对他人没有高的焦虑共情,但详细线索提示可以唤醒情绪记忆,显著提高有经验被试的共情水平。

  • 标签: 焦虑共情 相似经验 线索提示 记忆受限 易得性启发
  • 简介:为考察智力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著。(2)为考察智力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思路对智力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的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的得分两两差异显著;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的得分也两两差异显著。(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抑郁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抑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

  • 标签: 智力内隐观 人格内隐观 应对方式 抑郁 大学生
  • 简介:群际接触理论指出,群体间的互动接触能够显著影响群际信任。本文假设就医形式影响医患之间的群际接触有效性,进而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因此,基于CGSS2011调查数据,本文探查了不同就医形式如何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以及媒体传播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有住院就医经历的被试比没有住院就医经历的被试具有更高的对医信任水平;(2)在只有门诊就医经历的被试中,门诊就医(西医)经历越频繁,对医信任水平越低,而门诊就医(中医)经历对对医信任水平无显著预测作用;(3)媒体传播对有住院经历只有门诊就医经历(西医)被试的对医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只有门诊就医经历(中医)的被试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群际接触 就医形式 媒体传播 对医信任
  • 简介:从个体水平研究面试考官的有效性是面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对面试考官权重策略的类型及类型的比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运用线性规划策略捕捉方法,分析了公务员考试中28名考官在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权重策略,研究了权重策略对评分录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结构化面试中存在三种策略,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存在两种策略,这些策略大部分是规范的(符合评分规则的要求),它们会随面试情景发生变化;(2)权重策略影响了考官的评分区分度最终考生的录用结果,规范性策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录用预测效度。研究最后对结果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线性规划 策略捕捉 面试 权重
  • 简介:采用短时DRM迫选任务,探讨提取条件延迟间隔对短时错误记忆的影响,以进一步考察短时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结果发现,短时错误记忆的产生主要源于提取时对存贮细节通达的缺失。在无有效提取线索的条件下,延迟间隔能够增加错误记忆率;而有效提取线索存在时,真实记忆痕迹的可通达性增加能够极大避免错误记忆的产生,延迟间隔的作用则不显著。该实验的结果是对错误记忆理论解释的一种补充。

  • 标签: 短时错误记忆 延迟间隔 提取条件
  • 简介:本研究将权力感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权力感的启动来考察被试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进行权力感启动后,被试的内隐暴力态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受到高权力感启动的被试与受到低权力感启动控制组的被试相比,对暴力的内隐态度趋于积极;但权力感的启动没有影响被试对待暴力的外显态度。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出权力感与暴力态度之间存在自动化的认知联结,权力感的激活削弱了将暴力与消极现象相联结的反应。

  • 标签: 权力感 暴力态度 内隐认知
  • 简介:通过实验探究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对员工的负性情绪行为倾向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被试间设计。探讨公众舆论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机会解释,威胁解释)对员工情绪行为倾向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管理惩戒危机情境下利益相关性(主相关,他相关)组织回应策略类型对员工情绪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威胁解释下被试的负性情绪更高;机会解释下的被试发生负性网络行为可能性高于威胁解释,但现实行为倾向水平均较低;员工利益主相关情境下,被试负性行为倾向更高,危机情境类型组织回应策略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表明:机会解释对抑制员工的负性情绪更有效;威胁解释对抑制员工的负性网络行为倾向更有效;员工利益主相关的危机情境会使员工的负性情绪负性行为水平更高。

  • 标签: 危机沟通 回应策 威胁解 机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