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effectsofexplicitinstructionsto“becreative”),是指在创造力测验或实验任务中,明确要求“要有创造”(becreative)指导语,能够促进被试创造表现现象。该效应理论解释主要有最大化表现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注意控制理论。在指导语中对“创造”作出解释、创造任务类型以及被试特征,都会影响“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产生。在创造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发生机制,从设置创造目标、根据任务特征施加精细指导、结合学生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设计创造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 标签: 创造力 要有创造性 指导语效应 创造性教学
  • 简介:摘要采用三个典型随机认知任务(点分布认知,一维分布认知,二维分布认知)系统考察了7~14岁儿童随机认知发展特点。结果发现,随机认知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动态变化,7~10岁表现出上升趋势,而11~14岁表现出下降趋势。点分布认知发展在7~11岁为缓慢上升,至12~14岁保持稳定。一维分布认知发展在7~10岁为缓慢上升,在ll岁开始迅速下降,至13~14岁趋于稳定。二维分布认知发展在7~14岁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11岁是随机认知发展重要时期。

  • 标签: 发展 随机性认知 点分布认知 一维分布认知 二维分布认知
  • 简介:社会变迁催生了心理适应发展,由此产生应对变迁心理特质被概念化为'个人传统与个人现代'问题,而'孝道'可以作为传统与现代联结点。文章论述了孝道规范本质,孝道与现代关系,评述了双元孝道含义,假定自我构念与双元孝道、孝道责任等孝道观具有密切联系。笔者进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18~74岁成年,通过1029份有效问卷结果,验证了自我与孝道之间相关关系;发现权威孝道、相互孝道、孝道责任在当下中国大陆仍然普遍存在。其中,相互孝道显著大于权威孝道;而且独立我/相依我双高'双元我'不仅具有更鲜明孝道观,且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等测量上表现出了明显优势,说明'双元我'社会适应水平更高。文章最后展开了充分讨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 标签: 社会变迁 适应性 双元孝道 自我构念 双元我
  • 简介:研究基于情绪感染理论,探索在情绪劳动中员工与顾客交互过程对于情绪劳动策略及工作绩效影响。通过问卷调查201名服务型员工,探讨了情绪劳动策略、顾客反应、情绪耗竭、工作满意度、顾客冲突解决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深层扮演情绪劳动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情绪耗竭,从而增加工作满意度,提高顾客冲突解决能力;顾客反应在情绪劳动策略与情绪耗竭之间起调节作用;并且情绪劳动策略在不同顾客反应下会发生动态改变。

  • 标签: 情绪劳动 顾客冲突解决 情绪感染理论 情绪劳动动态性
  • 简介:在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测量都是研究文化与行为间关系重要方法。文化有多种面相,包括:(1)文化地区内众人认同心理特征;(2)被广泛认定为在文化地区内十分普遍心理特征;(3)地区文化历史、制度、自然与人为生态。这些文化变量间只有松散联系。此外,研究者可以在个人和文化层次测量文化心理变量。文化内容各种面相和在不同层次测量文化变量经常发生互动,动态地影响行为。在本文中,我指出文化变量多样及其互动对跨文化心理测量在概念和方法上启示。

  • 标签: 跨文化测量 文化面相 多层次分析 文化与心理
  • 简介: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习得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无意识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和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和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语法规则是抽象和可迁移

  • 标签: 人工语法范式 规则 组块 结构知识
  • 简介:具身认知理论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 标签: 隐含物体颜色 知觉模拟 颜色诊断性 语言理解
  • 简介:以59家科技型创业企业368名知识员工为被试,从新型员工—组织关系模式下个体认知视角,探讨了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关系,以及知识员工之企业可雇佣责任感中介作用。PLS-SEM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真实创新预览对知识员工企业可雇佣责任感各维度、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员工企业可雇佣责任感各维度中,基于角色内胜任力提高、基于角色外能力提升2个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基于个人生涯发展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影响不显著,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也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可雇佣型建言 真实创新预览 企业可雇佣性责任感 知识员工 科技型创业企业
  • 简介:采用婚姻满意度问卷、协同教养问卷调查全国336对青少年父母,基于成对数据分析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APIM),探讨青少年家庭中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协同教养之间关系,检验其中父母差异及婚姻满意度相似对协同教养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协同教养之间,既存在外溢效应,也存在交叉效应;(2)婚姻满意度与协同教养间外溢效应与交叉效应,在父亲与母亲之间不存在差异;(3)父母婚姻满意度相似越高,母亲协同教养冲突行为越少,但父母婚姻满意度相似对父亲协同教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父母协同教养 父母婚姻满意度 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
  • 简介:通过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探索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与消费者对仿制商品消费意愿关系,以及反过来个体在使用仿制商品后对其行为影响。研究一中,呈现给被试三组同一品牌正品和仿制商品,让被试评价,相对于正品,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程度以及对仿制商品购买意愿,结果发现被试评价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程度越高,其对仿制商品购买意愿越高;研究二中,被试被要求使用正品或仿品钢笔完成矩阵谜题任务,并根据成绩自行兑换奖励,结果发现,相比使用正品钢笔,被试使用仿制商品后更倾向于谎报成绩,表现出与仿制商品相一致虚假欺骗属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概念影响贯穿于消费行为始终,自我概念和仿制商品形象一致会促进消费行为,而对仿制商品消费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自我,使消费者行为倾向和仿制商品负面特征趋于一致。

  • 标签: 仿制商品 自我概念 形象一致性 消费者行为
  • 简介:摘要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ncephalofluctuographtechnology,ET)以其独特测评功效已经在临床医学、体育等领域得到较多应用。本文通过对ET技术原理、关键测评功效及该技术在有关领域应用现状分析,论证了应用脑波超慢涨落技术研究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可行。根据对目前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必要讨论,提出了应用ET技术系统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主要切入点。

  • 标签: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 民航飞行员 心理疲劳 可行性
  • 简介:对于从事本土社会心理与行为嬗变研究者来说,当前社会转型期提供了宝贵机遇,公私观嬗变以及其下公私实践提供了极佳切入点,文化心理学因强调和关注文化与心理动态互依而更具适切研究视角。本文以文化心理学为视角,基于其所根植'(文化与心理)相互建构'框架,区分了两种互生互构'公私观'——'作为文化要素公私观'与'作为心理倾向公私观',进而基于'前者相对于后者具有客观、强制与普遍'这一事实,首先以'作为文化要素公私观'为焦点,对其生成逻辑、结构、历史传承进行了理论探析,并建构出了公私观生成及嬗变分析理论模型,而后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开展'公私实践中公私观嬗变'以及'公私观嬗变下公私实践'研究进行了预备研讨。

  • 标签: 社会转型 公私观 公私实践
  • 简介:分类学仍在发展幼稚阶段。许多研究者企图根据详尽内容分析来分类,类别包括主题(跌落、飞、参加考试、错过火车等),情感(焦虑梦、沮丧梦、梦魇、与侵犯行为梦等),人生大事(诞生、成年礼、结婚、死亡)。这是类似植物分类法原则。我们却需要一个达尔文式进化说明参照架构,才可以把所有类型梦连贯起来。我不敢自命有提供这种架构能耐。

  • 标签: 侵犯行为 法的原则 植物分类 分类学 研究者 成年礼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权力和观点采择之间关系,以及不同类型权力动机在其关系中可能起到调节作用。实验通过图片故事练习测量被试权力动机,使用语义启动法和书写经历法唤起被试高低权力感.最后要求被试完成认知观点采择任务和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以考察其观点采择表现。结果发现:(1)在认知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主效应显著,低权力者比高权力者认知观点采择更好:(2)在情感观点采择任务中.权力和权力动机主效应不显著,说明权力不可预测情感观点采择;(3)两类任务中不同类型权力动机在权力与观点采择关系中均显示出显著调节作用,相比于个人化权力动机为主个体,社会化权力动机为主个体观点采择表现更好。

  • 标签: 权力 观点采择 社会化权力动机 个人化权力动机
  • 简介: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关系,为从希望入手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被试选自北京市某所监狱,共574名男性服刑人员,平均年龄38±11岁。结果:(1)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服刑人员希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不同文化程度、捕前职业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抑郁(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犯罪类型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刑期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2)服刑人员希望水平在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3)抑郁对希望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抑郁程度越高,希望水平得分越低。结论:本研究发现服刑人员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希望水平可能是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保护因素。

  • 标签: 希望 服刑人员 焦虑 抑郁
  • 简介:主要探讨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以及工作倦怠对二者关系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山东省5家医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对躯体化、焦虑、妄想和精神病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方面。工作倦怠是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中介变量,工作倦怠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劳动通过工作倦怠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 标签: 情绪劳动 心理健康 工作倦怠 中介作用
  • 简介:本研究首先基于青少年认同利他、遵规-公益、关系、特质亲社会行为四维结构模型,编制了包含20道题目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初测量表,并选取四川580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男生占51.0%)完成初测。接着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部分题项,形成包含21个题项亲社会行为正式施测量表。然后选取北京市各区县共4309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占47.6%)完成正式施测。根据测查结果再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得到15题版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对修订后量表检验信效度,发现:(1)亲社会行为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信度良好;(2)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拟合指标最优,验证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再次验证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四维模型,编制了适合测评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量表编制 维度验证
  • 简介:西方有关群体事件行为动机一种经典解释基于资源动员理论,认为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群体事件数量增多主要是由于行为参与者对于经济利益关注。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我国群体事件数量在上升,可能是公众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提高所致。本研究根据谷歌图书中包括中文简体字版正式出版书籍,通过GoogleNgramViewer分析工具考察'公正'与'经济'两类关键词词频变化趋势,探讨1993~2008年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相关价值观发展规律,从宏观层面对上述两个对立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验证了前述两个假设:(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平正义,而对于经济利益关注度则在降低;(2)近年来群体事件数量增多,更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不是由于经济利益所驱动。

  • 标签: GOOGLE Ngram VIEWER 群体事件 公正关注 资源动员理论
  • 简介:情境因素会影响人们说谎行为。本文基于自我概念维持理论视角,从个体内部状态(自我控制资源、宗教表征/道德观念启动)和外部因素(金钱奖励、人际因素)两方面介绍情境因素对说谎行为影响,并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自我觉察水平这一情境因素以及情境因素影响说谎行为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

  • 标签: 说谎行为 情境因素 自我概念维持理论
  • 简介:为探讨初中生生涯成熟度、自尊与积极情绪关系,本研究选取北京和武汉69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生涯成熟度能够正向预测积极情绪;自尊在生涯自我知识、自信心及稳定性与积极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生涯世界知识、主动与积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初中生生涯成熟度能通过自尊对积极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初中生 生涯成熟度 积极情绪 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