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要想知道山的奥秘,就得亲身走一走。今年是农历马年,正逢阿尼玛卿雪山的本命年。在藏族兄弟的心里,阿尼玛卿雪山是一座被赋予了神圣人格和超强神性的圣山。驻足这里,它就像一个富有巨大引力的磁场,吸引你不由自主地跟随山者们的脚步走进一个神奇美妙的童话境界,随着时光隧道陷入历史和文化的漩涡。

  • 标签: 转山 阿尼玛 本命年 雪山 藏族
  • 简介:佛教的“识成智”,是一种通权达变、灵活变通的智慧思想。比如从人生的“苦”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予以承担,并且从中解脱出来,苦得乐。现代成功心理学的“挫折、失败正是成功的机遇”;“贫穷是发愤图强的催化剂”;把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当作磨炼心志的甘露,开发学习潜能等。这就是识成智。佛教的“识成智”,与现代心理学的视法异曲同工。

  • 标签: “转识成智” 学习潜能 成功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异曲同工 催化剂
  • 简介:在我学佛修行的经历中,曾经有一件事对我的影响颇深,启悟很大。

  • 标签: 学佛 修行 经历
  • 简介:读原典,思考中国文化,探索中国神学,感怀千秋,收获颇丰。(一)受了多年教育,读了不少书,但直接阅读古代的文化经卷典籍,尚属首次,故"中国文化原典选读"课有助于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神有准确的把握和直观的体认。首先是中国文化对人格道德修养的重视与追求,读原典引发了我对塑造一个独立人格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接触到如何作一个"君子"、"真懦"或"真人"的词句,这种人格不是在罪恶中与世浮沉,而是独立于尘世的崇高人格。尤其在《周易》这部最古老的经籍中,包含有许多人生哲理,教导一个人怎样行事为

  • 标签: 中国文化 原典 中国传统文化 独立人格 神学 君子
  • 简介:自从禅宗盛行于中国,大家都知道六祖惠能的名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此言当时是六祖当机教人,自不待言,但对后人,此言何意?

  • 标签: 惠能 禅宗 知道 名言 中国
  • 简介:“道”与“禅”,是中国艺术传统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趣之一,也是历代画者穷极一生想要达到的境界。在绘画的世界里,“道”与“禅”究竟是什么?难于言说,却也足以体会。道家道教追求道法自然、与天相和、返朴归真,表现于绘画,则是画者将对自然空灵境界的体悟融汇于作品,于虚无处捕捉大道真谛,体现天地自然的朴素之美,形神兼备、知白守黑的意境之美,重精气为用的内在之美,进而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一的境界。

  • 标签: 作品赏析 审美意趣 形神俱妙 艺术传统 周盛 道法自然
  • 简介:沙特王国采访录(一)──北京到了吉达马利强1993年5月19日,应沙特阿拉伯王国新闻部的邀请,我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派遣,以《中国穆斯林》杂志记者的身份,于1993年5月19日,前往沙特王国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新闻采访,并同时完成天命朝觐功课。在沙期间,...

  • 标签: 沙特王国 新闻部 接待处 沙特阿拉伯王国 中国穆斯林 中国伊斯兰教
  • 简介:晚明以降,国运日,'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引起了时人深深的忧虑。至于明清易代,在一般性的叙述中,'天崩地解'、'宇宙剥落'等词语更是常见的表达。但是,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激昂的声音,这就是以觉浪道为代表的'反乾坤为再造'的自觉主张。通过研究可知,觉浪道对天地这一维度有着自觉而充分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调整,不仅有着'为天下造新命'的现实关怀,还秉持'佛圣英雄'的人格理想,以'盘今'自任,在实践路径上自觉指向'天下人共成之天下'的精神维度,体现了强烈的共生精神。可见,在时代变迁中,佛教不再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存在或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时代洪流,甚至成为文化整合中最为积极的力量。

  • 标签: 觉浪道盛 天地 “逃禅” 为天下造新命
  • 简介:北魏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以孝文帝迁都洛阳为一里程碑。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而且使洛阳再度成为中原地区佛教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实早在汉代,洛阳就是佛法流布的重镇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洛阳之白马寺,即为佛法传入中...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中原地区 北魏 佛教文化交流 四夷馆 佛教传播
  • 简介: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对山的崇拜格外痴迷,而且锲而不舍。为了敬拜一座神山,他们会背着简单的行囊从千里之外来朝拜。藏民族把自己对土地的挚爱深深地融进了对山的热爱之中,相信每座山都有超人超世的神力和灵气,他们主宰着周围的一切。是这些大自然的神力和灵气引起人们对山的持久永恒的崇拜,从而在崇拜中产生出信仰的民俗来。

  • 标签: 山神崇拜 藏民族 原始宗教观念 自然崇拜 锲而不舍 大自然
  • 简介:“非典”一闹,人们的交往方式有时看来变得很不方便了。比如说,见面握手问好,这下就有些让人不知所从,有点令人尴尬了。已经有媒体在呼吁“请君住手吧”。我们想,由此建议,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是否可恢复以前的问询方式——佛教的合十或古代人抱拳作揖的传统呢。

  • 标签: 中国 人际交往 握手 合十作揖 交际礼仪
  • 简介: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 标签: 憨山德清 崂山那罗延窟 修证 大光明藏
  • 简介:道教信仰中的真武大帝、文昌帝君、纯阳帝君等神灵,在庞大的道教神仙谱系及国家祀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元代道教史籍中也是重点记述的对象。对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不但对厘清道教神系的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古代官方与道教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道教史籍 道教信仰 文昌帝君 真武 元代 诸神
  • 简介:佛教的发展,佛法的弘扬,关键在于清净的僧团住持正法,续佛慧命;但也少不了外护的支持,护法居士也是佛教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古时如此,今日更是如此。

  • 标签: 居士 法老 道场 佛教发展 佛法 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