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上人(1133~1212)的净土教,不是把我国的佛教作为一种学问或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以贵族或武士等为固定对象的思想或宗教,而是以一般庶民为拯救对象的宗教。给予的思想和宗教以决定性影响的是集中国净土教思想大成的善导大师(613~681)。在思想和宗教方面受到善导决定性影响的,以“偏依善导一师”(《选择集》)而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和宗教的立场。

  • 标签: 法然 善导 往生 比睿山 延历寺 净土宗
  • 简介:这尊石佛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冶县太平乡奇金台村原普顺寺遗址上发现的,是释迦牟尼尊者石佛像。据阜新业余考古专家罗显明和阜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霍玉斌等人考证:这尊石佛像雕刻于清同治年间,由当时普顺寺活佛自音乌力吉组织镌刻而成。原大佛自上而下由佛体、

  • 标签: 佛像 考古 遗址 考证 蒙古族 活佛
  • 简介:缅甸的乔达基卧佛寺(Chaukhmtkyi)内有世界最大的卧佛,其脚底有108个图案,隔出59个人的世界、21个动物世界和28个神的世界,象征柔佛的善心人士纷纷致电询问,表示有意仿效,以发扬佛陀的慈悲心。此外,不少个人及团体皆表示有意提供免费菜肴让公众享用,以发扬佛教的大爱精神。如今每日前往用餐者,从原先的100人,增至500人。不分种族、宗教,在早、午、晚时涌入该店,他们有的双手合十,

  • 标签: 佛陀 慈悲心 佛教 宗教 个人 大爱
  • 简介:论文首先叙述汉译净土经典和中国净土思想传入日本及早期传播的概况,然后对法的经历、著作进行介绍,并以其《选择本愿念佛集》为主要依据对日本净土宗的教义作系统论述。

  • 标签: 法然 源空 净土宗 道绰 善导 往生
  • 简介:(720~798),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吴兴)人,自称是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是唐代活动于大历至贞元年间的著名诗僧。早年即信仰佛教,天宝后期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后来徙居湖州乌程杼山山麓妙喜寺。皎博学多识,不仅精通佛教经典,

  • 标签: 皎然 诗僧 禅境 佛教经典 山水诗人 谢灵运
  • 简介:在对观福音中,我们看到圣玛窦、圣马尔谷、圣路加三位圣史都分别记载了耶稣针对宗徒们争议的“天国中谁最大”这一问题而设喻的一番教导。主的谆谆训诲启示给我们一条走向天国的道路:“你们若不变成如同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进天国,所以,谁若自谦自卑如同这一个小孩,这人就是天国中最大的。”(玛18:3—4)并说:“在你们众人中最小的,这人才是最大的。”(路9:48)从宗徒们向耶稣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他

  • 标签: 天国 “大” 耶稣 天主教 圣母玛利亚 自我认识
  • 简介:赵宜真、刘渊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明、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赵、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赵、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赵、刘嗣派净明之说,却可以追溯至刘渊的嫡传弟子邵以正。邵以正有意将赵、刘传记增补入《净明忠孝全书》,尊为净明嗣派,从而自命为净明正宗。他的此种宗派建构意图在景泰、天顺之间发生变化,在其授意下撰写的赵、刘碑传即不再提及净明。那么,其一时间的宗派意图是否符合赵、刘的自我认同及宗派史实便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

  • 标签: 道教 净明 清微 赵宜真 刘渊然 邵以正
  • 简介:这家僧人医院历史悠久,是西藏和平解放前日喀则地区唯一的一家医疗机构。那时医院只有两三间平房,服务对象大多为上层僧侣、贵族、官员。如今的僧人医院占地1400平方米,设有门诊室、输液房、透视间、药房,免费为寺里喇嘛看病,

  • 标签: 僧人 贵族 和平解放 藏族 僧侣 官员
  • 简介:作为诗僧,皎留下的诗歌表现出了浓郁的世俗情怀,这是皎亦僧亦士的双重人格所致。家族境遇是皎对荣名不懈追求的原动力,而唐代政治制度、佛教世俗化亦是导致皎诗世歌俗化的重要因素,皎凭借着熟练地运用儒佛两种话语,最终成为中唐吴中文学活动的中心人物。

  • 标签: 皎然 诗僧 世俗诗 佛教
  • 简介: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工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工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无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

  • 标签: 呼吸方法 道教文化 胎息 修炼方法
  • 简介: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僧借宿在那里。

  • 标签: 佛教 药师经法 《七佛经》 文法
  • 简介: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 标签: 法尊法师 佛遗教经 佛七 玄义 汉藏教理院 大勇法师
  • 简介:TheDhammapadaisacollectionof423Buddhistaphorismsorteachingsintendedtoprovideethicalguidance.ThepoeticandsometimesprofoundsayingsoftheDhammapada,whichcanbetranslatedas'WayofTruth,'areattributedtoBuddha,whofoundedBuddhisminIndiainthe6thcenturyBC.Thesewritings,partofthesacredSutraPitaka,illustratetheBuddhistdhamma,ormoralsystem.Thefollowingexcerptdealswiththehumanmindandtheconsequencesofimmoralactions.《句经》是由423段格言或者教训组成的集子,其用意在道德教诲。《句经》据说都是佛陀所说。佛陀是公元前6世纪时在印度创立佛教的人。《句经》的语句是诗意的,有时寓意很深刻。作为经藏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揭示了佛教的“”或者道德体系。下面的摘选谈的是人心和不善行为的结果。

  • 标签: 《法句经》 英译 佛教 道德体系 心品 恶品
  • 简介:敏为南北朝至唐初的三论宗大师,他上承茅山大明、东安道庄、高丽实公、印公等,下传慧明、融、聪、善伏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同时又创立二教说,丰富了判教学说。

  • 标签: 法敏 三论宗 一音寺 二教.
  • 简介:一行三昧是文殊禅,也是佛教的根本禅。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文殊菩萨 文殊说般若经 一行三昧 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