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汉桓帝时,襄楷献上《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于朝廷。有关部门审阅后,建议处楷以死刑。桓帝不以为然,认为“楷言虽激切,然皆天文象之数,故不诛。”(1)本文论述《太平经》的天文象之说,以备一格。

  • 标签: 《太平经》 天文恒象 元气 道教 阴阳学说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尊师道”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各行各业都讲究尊师道。那么,人们为什么尊师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们重视所传的道,所以人们尊师。“道”是无形相可见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老师 道德修养
  • 简介: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①,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

  • 标签: 恒毓 梵文 中国佛学 大乘佛教 汉语
  • 简介:2005年5、6月间,记者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肇君,一位在轮椅上歌唱的自强不息者,一位被基督的爱激励的人.在电话的一端,肇弟兄告诉记者:因为有爱,让他的生命有了改变,因为歌唱,让他的生活有了色彩.唱歌对肇弟兄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爱好,一个梦想,更多的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形式.

  • 标签: 20世纪70年代 歌手 轮椅 生命形式 先天性 农村
  • 简介:“十唯识”是藏大师在其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中,为了解释有关“三界唯心”的问题而提出的。“十唯识”中,藏大师从华严宗的角度,借助唯识法相宗相关理论,从而展开“十唯识”的论述,以便阐明华严宗唯心之旨。本文将对“十唯识”文本及相关的思想,进行简略地探讨与剖析。

  • 标签: 十重唯识 融事相入 全事相即 帝网无碍
  • 简介:《永乐北藏》是明代奉明成祖敕命编纂的唯一完整的一部宫廷版藏经,刻于明初永乐年间(1421—1440年),总计收录佛教经籍1662部,6930卷,分为693函,该原刻为经装,天头地脚疏朗,字大如钱,字体娟秀美观,装潢典雅,持诵极佳,充分显示了宫廷豪华的气魄,也是佛经中的无比珍品,据有关资料记载:由于本藏一般只在皇家供奉少量的作为颁赐品.

  • 标签: 刊出版 北藏 永乐北
  • 简介:《道藏辑要》是编纂于清代的大型道教丛书。关于《道藏辑要》的初编,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系康熙年间彭定求所编,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系嘉庆年间蒋元庭(名予蒲)所编。

  • 标签: 道藏 编纂 康熙年间 嘉庆年间 道教
  • 简介:1989年9月底,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访问意大利比萨时,曾对当地的教授演说,公开赞扬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并称:当年天主教梵蒂冈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太阳系理论的谴责是一项错误。他的这种表态,受到世人关注和赞许。

  • 标签: 宗教裁判所 海外星云 双目失明
  • 简介:雪窦显(980—1052)对禅学的贡献有二:一是推动禅风的改变,二是中兴云门,尤其是前者,使雪窦显名垂禅史。推动禅风的改变这里所指的禅风之改变,是由不立文字到争立文字的改变,由直指人心到绕路说禅的改变,由祖师禅、越祖分灯禅向诗化禅学的改变。这种改变,虽非始自重显,也非一人之

  • 标签: 碧岩录 不立文字 语言文字 重显 五台山研究 禅学
  • 简介:自古以来,道教建筑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观建筑园林中的中药园林更是具有鲜明道教特色,从东汉末年道教形成时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盛,寻找奇方仙药,继而培植种植茯苓、远志等芝菌及其他保健中药就成为道教中药园林的起始点——这一特点以魏晋时期《种芝草》等大量专门性道经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一特点的最终形成,大致在唐代。

  • 标签: 道教 园林 中药 传统建筑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宫观
  • 简介:肇始于两晋、兴盛于唐朝的玄学,到宋代仍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产生影响。其承上启下者,便是陈抟学派。陈抟学派承接唐代道家之风,以玄为宗阐发《易》、《老》、《庄》,在学术大旨上突出儒道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及心性理论的深入阐发,从而使宋代道教思想学术能够摆脱符策小数的束缚,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生命活力。

  • 标签: 学派 陈抟 承上启下 心性理论 思想学术 生命活力
  • 简介:唐代慈恩宗的窥基大师在《大乘法苑义林章》、《成唯识论述记》中提出的四二谛理论,不仅利于契会唯识中道,突显真俗二谛不一不异之关系,更利于修行证果,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殊胜之处。

  • 标签: 窥基 四重二谛 唯识中道 真俗二谛 修行证果
  • 简介:在金代“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儒士与全真高道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且融洽。迨至“贞祐南渡”后,赵秉文等人掀起了一场旨在估儒学价值的思潮,辟佛老以维护儒学“吾道”的意识开始出现。金亡后,全真教达到全盛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元好问等金源遗士的不满。入元后,面对异质文化的压力,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又有所调整。元门弟子群体在与全真教的交往中,虽然还在标举金末儒学估思潮留给他们的儒学“吾道”观念,但乃师对全真教的那种怨怼情绪则已然是消解不见。

  • 标签: 三教合一 贞祐南渡 赵秉文 元好问 元门弟子群体
  • 简介: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该爱国爱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人施与慈悲和爱心,坚持团结进步、和平宽容,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和宗教暴力,防范邪教蔓延,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 标签: 统战工作会议 社会相 中国梦 时代化 基本教义 超越资本主义
  • 简介:本文在前贤既有的基础之上对“五唯识观”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它与唯识宗修行五位理论之间是何种关系,认为窥基的“五唯识观”与修行五位之间存在着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五唯识观”是中国特色的五位修行理论。

  • 标签: 窥基 五重唯识观 修行五位
  • 简介: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工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工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无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

  • 标签: 呼吸方法 道教文化 胎息 修炼方法
  • 简介: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僧借宿在那里。

  • 标签: 佛教 药师经法 《七佛经》 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