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辽代塔公元9世纪,居住在我国北部的契丹族崛起,耶律阿保机时期占据了北方大部平原地区。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正式建立大辽国,是为辽代,年号大同。辽代吸取中原文化,所建造的京城、宫殿、庙宇、佛寺等,都仿照汉族式样。其都城定为上京,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县境,其后又陆续建设四京:东京辽阳府(现辽宁省辽阳市);

  • 标签: 佛塔 元代 耶律阿保机 平原地区 耶律德光 中原文化
  • 简介:众所周知,元代是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时大量穆斯林散播各地,既令不同民族之间增加了接触和交往,也使伊斯兰教特有的文化与广大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传统文化有机地揉和起来。综观元代穆斯林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作出的许多

  • 标签: 穆斯林 伊斯兰教 传入 元代 交往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任宜敏著,人民出版社,332千字,2005年5月,438页。本书全面考察了元代百余年间的佛教发展的情况。全书共七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元代宗教政策、僧官制度、刻经与著述、造像艺术、寺院经济几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介绍了藏传佛教与后弘诸派的情况。第三章介绍了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特殊地位、

  • 标签: 中国佛教史 元代 藏传佛教 人民出版社 佛教发展 宗教政策
  • 简介:从表象上看,元代僧籍管理体制经历了试经给牒剃度、保荐剃度、纳钞卖牒剃度等三个发展变化阶段,但实质上反映了蒙古统治者从考察僧尼素质为主的管理格局,向考虑国家经济利益为主的管理格局变化的全过程。也就是说,试经给牒剃度制主要着眼于僧尼的功底和素质,保荐剃度制主要是着眼于国家的科差来源和役作所需的人手;而纳钱卖牒制完全变成了一种商品交易行为。这一管理格局变化的结果,使元代剃度管理制度渐趋废驰,僧尼素质下降,戒规不肃,整个僧侣队伍呈现出窳滥现象。待朱明政权建立后,明太祖大举整顿天下佛教,就是鉴于这一历史背景而进行的。

  • 标签: 元代 僧籍制度 试经给牒 保荐 纳钞卖牒
  • 简介:“寺产官营”是元代寺院经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早在3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但未能深入探究;及至80年代,又有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分析亦多对误。我们认为,“寺产官营”是元代国家经营佛教的产物,“寺产官营”的范围仅限于官寺,“寺产官营”的产生与元代的岁赐制度、官田制度及官手业制度密切相关。对“寺产官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区分元代的官方佛教和民间佛教的界限,有助于我们理解元代“国家经费、三分为申,增居其二”的说法及元代寺院僧尼是否享有免赋役特权的争论。元代的宗教政策及寺院经济的性质也将得到整体的认识。

  • 标签: 总管府 封建国家 佛教寺院经济 官营 《至顺镇江志》 五台山
  • 简介:《普宁藏》是元代刻本大藏经中现存较完整且印本最多的一部大藏经,不仅对研究中国大藏经雕印史及白云宗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版本的识别与珍藏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普宁藏》的开雕年月、收经数目、版本价值、印本流传情况以及与《资福藏》、《碛砂藏》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考察,提出了新的资料和新的观点。

  • 标签: 元代 普宁藏 雕印 校勘 流传 目录
  • 简介:方从义是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画家,其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师从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高道,而且还拜师于全真高道金月岩,并获得过真人封号。方从义还是一位高产画家,创作绘画作品达七八十幅之多,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 标签: 方从义 道士画家 元代
  • 简介:灵岩山位于苏州城西西南方十五公里木渎古镇,因为以前其山多石,犹如灵芝状,故山名灵岩。相传吴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在灵岩山建馆娃宫与越国美女西施在此寻欢作乐。东晋司空陆玩曾居此山,因闻佛法,舍宅为寺,是为灵岩道场之开端。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西域梵僧智积来寺开山,武帝赐匾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宋初改为秀峰禅院,

  • 标签: 古代文人 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 灵岩山 梁武帝
  • 简介:元代天如惟则禅师,是中峰明本法嗣弟子之一、临济宗虎丘绍隆下祖先系中的名僧之一,曾显赫一时,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官员联系颇多,也得到了当朝的青睐,被赐予"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尊号及金襕法衣。通过相关史传资料和《天如惟则禅师语录》,考辨天如惟则禅师各个时期的行历事迹,并重点介绍惟则禅师的重要著述《楞严经会解》。

  • 标签: 元代 天如惟则 行历事迹 《楞严经会解》
  • 简介:梅宁钧女士系知名的旅法画家,生前曾担任法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其作品曾被里昂市政府、法国国家博物馆,以及日本、挪威、摩洛哥等国艺术馆收藏。宁钧画家生前曾多次来金陵协和神学院与本院师生探讨、分享艺术;她来南京圣保罗教堂访问时曾表示愿意无偿提供以基督是爱为主题的系列壁画。但遗憾的是,她的夙愿未成,却于2002年2月25日遭遇车祸,不幸罹难。她的去世,对中国教会来说,失去了一位诚挚的朋友。本期刊登其妹梅丽钧女士一文以示缅怀这位毕生为艺术奋斗的女画家。

  • 标签: 梅宁钧 旅法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风格 艺术创作 表现手法
  • 简介:由周洪利编写、王忠伟绘画的《丘处机传》,日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丘处机传》以直观形象、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形式,反映了丘处机(1148-1227)这位伟大的宗教家、养生学家和诗人的一生,该书融史实性、知识性、形象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简练生动,是一册了解丘处机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

  • 标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丘处机 直观形象 雅俗共赏 图文并茂 生平事迹
  • 简介:我应邀参观这个偏僻山城刚建成的教堂.在小会议室和餐厅练歌厅的墙壁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颂扬感恩和描绘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油画.手笔虽尚属稚嫩,但充满创造主的至圣至爱,充满"所造的一切都甚好"的明丽鲜活灵动.青山巍巍,溪水澈澈,羊羔儿似白云飘落,在清水畔歇息;谷中百合花,沙仑玫瑰花……

  • 标签: 母亲 时间 圣经
  • 简介:蒙古族的崛起,元朝的大统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一大批少数民族涌入内地,同时也有一大批汉人迁往北方,各民族文化接触交融,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内地经济贸易的交流,出现了许多文化相交辉映的时代特色。这种融合不仅有...

  • 标签: 也里可温 罗马天主教 《马可·波罗游记》 蒙古人 陕西 主教区
  • 简介: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 标签: 元代诸帝 尊崇 五台山 佛教
  • 简介:河州(今称临夏)之称谓远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已见于史,而到清代中叶以后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到了民国时期,河州之名远播西北,影响到全国回族社会,及至海外穆斯林中。时至今日,知道河州之名的远比它历史上曾有过的名称——袍罕、导河为多,特别是在这块土地的辖境外。河州的魅力在何处,恐怕不能不谈到这里形成的回族文化。

  • 标签: 民国时期 回族文化 河州 民俗文化 伊斯兰教
  • 简介:从东晋的“佛学时期”开始,中国的文人上大夫几乎没有不谈禅的,同时,中国传统的文人,也多少要懂一点音乐。“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必需的修养,而且,琴——音乐,更被置于四艺之首。魏晋之际,虽尚无“琴棋书画”的成说,但己将“琴”与“书”并提,

  • 标签: 文人士大夫 音乐生活 佛教信仰 中国传统 书画 魏晋
  • 简介:道家、道教的思想理论,对中国文人的思想影响相当大,汉初,刘邦虽尊奉孔子,但汉初的治国,则以道家的“元为”为主导思想,造成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道家的思想不能不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影响。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不仅具有儒家的人世思想,也有道家的人生思想。贾谊的《鹏鸟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 标签: 道教 中国文人 “无为”思想 人生观 儒家思想
  • 简介: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绘画则是佛教文化中重要的一支。我国的佛教绘画作品,主要有像和图两大类,像包括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鬼神像及高僧像等,图包括佛传图、本生图、经变图、故事图及水陆图等。

  • 标签: 艺术 佛画 玉泉 佛教文化 绘画作品 菩萨
  • 简介:关于道教起源及分期的问题,近年以来在道教研究界引起热议。这一问题意识不仅关涉道教,以此连带还涉及对道教精神的重新理解。本文以元代全真教对诸如道教起源及分期、道教与道家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为切入点,展示道教历史上关于上述问题的看法,并指出应摆脱近代以来以西方近代学科分类标准对道教的理解,重新探讨道教的起源及分期。

  • 标签: 道教起源 道教分期 全真教 黄帝
  • 简介:易只是主动找到记者希望发表作品的,这在10年记者经历里可以称为“家”的采访对象中还是第一位,因而在最初见面时还曾怀疑过他的动机,但当他把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摆在记者面前时才发现,他是一位真正的画家——他的来自于民族乡村山寨,笔下的少数民族朴实而生动,每一幅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正是迷人的民族文化。“外省的报刊登了我的,我想我们贵州的报纸也需要。”易只这样对记者说。

  • 标签: 易只 绘画艺术 民族文化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