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自1979年以来,共青团上海市委先后组织了十一个演讲报告团,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获得了很大成功,在道德评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知道,道德评价是道德实践重要内容,是遵循一定道德要求和标准对人们行为善恶进行褒贬和扬抑,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演讲,作为人类社会语言宣传形式,它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有力武器。1、演讲鲜明性,使道德评价褒贬分明。演讲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演讲中,往往会有意对自己以往错误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对今后道德行为提出要求。这一正一反,一褒一贬,都要以无产阶级阶级利益和道德原则作为道德标准和依据。如有些失足青少年在演讲中就能抓住自己偷窃、打架、赌博、投机、诈骗、侮辱妇

  • 标签: 道德评价 生动形式 演讲报告 社会舆论 演讲者 失足青少年
  • 简介:价值定位或取向是基本问题之一。正义是衡量法律之善尺度,是首要价值。自由和公平作为建构正义理论两个核心理念和价值维度,是实现法正义价值两条必然理路。竞争正义是反垄断伦理基础,保护经营者竞争自由权利因市场机制使然而具有优先性,而反垄断对竞争公平价值承诺应止于或限于竞争机会和竞争过程两个层面,否则就有可能会背离市场竞争机制及其功能。

  • 标签: 反垄断法 竞争正义 竞争自由 竞争公平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提出了一个多层次欲望概念,并在其道德哲学研究中对这个概念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他区分了一般而论欲望和具体欲望形式,前者通常被认为是灵魂中与理性相对部分,后者则根据其目标以及追求方式不同而区分为欲求、冲动和想望。其中,想望作为一种特殊欲望,本身便包含了对价值敏感并且自然地与理性判断一致。本文试图指出,一般而论欲望概念难以为人类行为多重动机及其相互间竞争关系给出恰当说明,而一种经过区分欲望概念则突破了理性与欲望对立传统思路,不仅使我们对人性复杂具有更加深入认识,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人类行为并对其作出恰当道德评价。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欲望 理性 灵魂 不自制
  • 简介:<正>环境与环境道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并弄清两者之间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环境道德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环境与环境道德,是法律与道德范畴一部分,属于社会科学新兴和边缘学科。它们除具有法律与道德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特殊

  • 标签: 环境道德 环境法 环境问题 环境法规 人类生存环境 可借鉴性
  • 简介:腐败防治事关国家存亡。在我国“小官巨贪”现象严重背景下,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基层腐败防治问题,不仅具有法律上意义,更具有伦理上价值。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了基层公务人员腐败现状和腐败原因,研究并参考了国外基层反腐成功经验。对“家庭财产申报”“特别风险岗位评估”以及“独立监督机构”等制度构建或完善,进一步使我国反腐败立法更加完善,科学构建我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机制和廉明公正道德风尚。

  • 标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公务人员 腐败
  • 简介:一导言我将在本文中使用后期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观点,阐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值概念。这似乎是不可信事情,因为目前学界关于价值和语言大量讨论语境迥然有别,就个体而言,这些讨论还处在不断争议之中。然而,马克思自己曾经用一个类比说明价值和语言之间关系:"有用对象有价值特性是社会产物,就如同人们语言有价值特性是社会产物一样。"

  • 标签: 后期维特根斯坦 马克思思想 商品拜物教 价值 语言 生活形式
  • 简介: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划分界限在哪里?这个问题在西方法理学界被长期地予以关注和讨论。对此问题不同回答已经形成了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两种截然相反意见。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创始人,既坚持实证主义法学传统,主张法律和道德分离,又承认法律和道德之间具有偶然联系事实,提出了最低限度自然思想。研究哈特提出自然思想因由,明确最低限度自然思想内涵,对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最低限度 自然法 启示
  • 简介:马克思伦理思想具有丰厚理论内涵。在伦理根据上,马克思开显了现实本质与理想本质双重视野;在伦理精神上,马克思论证了限制自由与保障自由双向功能;在伦理原则上,马克思阐述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双层结构;在伦理评价上,马克思坚持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双维标准。

  • 标签: 马克思 伦理
  • 简介:安乐死是能为人们带来人格利益道德权利.我们没有合理理由对其做出限制,但它却很难成为一种法定权利.主要阻碍是立法客观条件不具备,以及法律天生对人性忧虑.这意味着,安乐死作为一种应有的权利要转化为法定权利,尽管不是没有可能,但要有十分耐心和谨慎.

  • 标签: 安乐死 法定权利 人格利益 限制 道德权利 立法
  • 简介:随着我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权利未能得到平等保障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法伦理学视角审视失地农民体育权利现状,透视、剖析其中原因,思考保障失地农民平等享有和实现体育权利对策,是实现失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基础,是宪法和法律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失地农民 体育权利 公平正义 保障
  • 简介:李猛《自然社会:自然与现代道德世界形成》自201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该书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就具体论题而言,该书讨论是自然与现代道德世界之形成关系,但在一个更广泛意义上,则涉及古今中西之辩。该书还集中讨论了现代人生活本质特征,以及人们是如何走向这种生活问题。同时,该书对于是否"回归古典"等当下热点话题做出了清晰回答,认为回归古典是需要慎重和商榷

  • 标签: 自然社会 孤独生活 回归古典
  • 简介:Virtue在中文语域常被译作"德性"、"美德"、"德行"、"德"等,这些译在现代日常汉语中都不够妥当,容易造成"泛道德化"误解。相较于这些常见译,virtue译作"良品"更合适,其反义词vice则可译作"劣品"。"良品"和"劣品"都属于人"品质"。基于这种思路,通常意义上virtueethics应归于characterethics(品质论伦理学)一个分支。至于时下中文语域各种"德性"和"美德"话语,其实都流于褊狭。

  • 标签: 德性/美德伦理学 品质论伦理学 品质 德性 美德 良品
  • 简介:黑格尔在哲学中关于“道德-伦理”思想建构,既是基于人类伦理道德梳理和建设,更是基于当时德意志民族在整个人类道德历史演进中所处特殊历史状况,所提出公民道德建设思路以及道德教育基本思想。从黑格尔“道德-伦理”思想中反观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阙如,可以提醒我们并警惕主观与客观、个人集体与国家、伦理与法律之间三重断裂,特别是从道德与伦理既实现区分、又有机统一之中,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逻辑理路与现实路径。

  • 标签: 黑格尔 “道德-伦理”思想 市场经济 公民道德建设
  • 简介:什么是“对”,和对它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就是对”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说服力。

  • 标签: “对的” “好的” 效用主义 道义论 统合效用主义 伦理学
  • 简介: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有组织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表达.

  • 标签: 战争伦理 正义 权利 行为 责任
  • 简介: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最终基础在于人性内在矛盾,道德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生活即道德生活,是人类最理想生活方式。

  • 标签: 人性 内在矛盾 道德
  • 简介:在近现代西方思想史发展过程中,道德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一个重要内容,对西方社会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多诺生前手稿《道德哲学问题》对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嬗变进行了深刻分析,解答了道德哲学不少疑惑,提出了人类社会须臾不可或缺、始终须坚持道德底限主张。我们从阿多诺评判和观点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 标签: 阿多诺 《道德哲学的问题》书评 道德哲学 康德 黑格尔 叔本华
  • 简介:社会必须集结凝聚一切向善的人们及力量,以祛除为害社会种种邪恶势力。具体善虽有特殊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善价值整合也是与时其进,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今天,各方善价值整合必须应对由科技被“恶”意使用而带来后果,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发展全球化为善价值整合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善价值整合强大推动力量。

  • 标签: 价值整合 智能时代
  • 简介:要清晰地刻画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至今社会道德变迁简况,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道德自身范畴及其体系变化,而应放眼于道德所面临社会境况(尤其是社会交往形态变换),以及这些境况所衍生的人们对待道德态度变化。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正在迈入信息社会所分别对应三种交往形态——有限确定性交往、无限不确定性交往和无限确定性交往所引发道德变迁及其形成三种模式是:原村落道德、后村落道德及新村落道德。

  • 标签: 交往方式 原村落道德 后村落道德 新村落道德
  • 简介:随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西方复兴,关于德性、品性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德性内涵基本层面进行了初步梳理,探讨了德性品性、实践智慧、情感、理智能力等层面的特征,力求反映出德性之不同于规则、原则机理,从德性伦理主旨、方法、运行逻辑角度,分析了其在伦理学理论中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德性 品性 性情 实践智慧 规范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