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路·德·福斯和彼得·琼格斯在本文中分别讨论了黑格尔的“理性”概念和“信仰”概念。福斯认为,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是耶拿时期在谢林的影响之下开始提出并成为哲学的主题的,他后来的逻辑学和哲学都是关于理性的科学,只不过前者陈述的是理性本身,而后者陈述的是理性的现实性。琼格斯认为,黑格尔的“信仰”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一种否定性含义,指的是一种直接的、主观的认其为真,它与间接的、客观的知性认知相对立;在《宗教哲学讲演录》中,它开始获得一种中性含义,即指精神的见证,它是信徒与信仰根据之间的中介。

  • 标签: 黑格尔 理性 信仰
  • 简介:康德的实践理性具有宗教“祛魅”的功能。实践理性通过将宗教活动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信仰道德化。为了捍卫宗教道德,实践理性一方面反驳不适于道德意图的无信仰,诸如唯物论、无神论和自由思想的不信;另一方面,实践理性又拒斥不合乎理性精神的伪信仰,譬如宿命论、狂信和迷信。通过实践理性的“祛魅”,康德试图将信仰的根基重建于道德之上。

  • 标签: 实践理性 袪魅 信仰 道德 宗教
  • 简介:本文通过对《精神现象学》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具体展现出信仰的本质结构、启蒙对信仰的批判、启蒙的肯定命题以及启蒙如何走向绝对自由、如何由于自己的局限性而走向自己的否定。绝对自由的最大局限在于没有自己的限度,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自律,而只是停留在自由的任意性之中,从而最终走向绝对恐怖。只有克服这些局限性,才可能建立起一个能够保障所有人的最大自由的社会。可以借鉴信仰里面某些积极因素,即信仰层面那种富有张力的矛盾对立结构,通过设立一个超越于现实世界之上的理想目标来扬弃启蒙精神的有限性,从而导致精神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 标签: 信仰 启蒙 绝对自由 《精神现象学》
  • 简介:康德的批判哲学蕴含了一种先验人类学意向,其要义是追求自然与自由在主体中的统一。但是,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他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从而导致了自然和自由的割裂。尽管在前两大批判中,康德已经试图对二者关系进行调和,但康德认为,直到《判断力批判》,他才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康德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却倒向了道德神学的怀抱。因而,他的批判哲学并未真正解决自然与自由之间的矛盾,也未真正结出成熟的先验人类学果实。

  • 标签: 批判哲学 先验人类学 自然 自由 “第三者”
  • 简介:康德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哲学研究,并把人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的全部追求。他在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的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了三个基本方向,即:人能认识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人永远处于走向真理的途中、人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人(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的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人是什么,但是,他对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他那里,人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的有限人。康德对人的这种理解使他的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的方面看,他的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 标签: 理性 有限性 无限性
  • 简介:弗雷格和胡塞尔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两位重要哲学家,他们各自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传统的开创者。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将批判哲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想作为其哲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由此引发了西方哲学界围绕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持续争论。研究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有助于揭示他们在哲学上的相互影响与区别,理清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分野的线索。特别是在当代语言哲学、知识论和逻辑学领域中"自然主义"复兴的背景下,不少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反对心理主义"以及"弗雷格和胡塞尔是否彻底驳倒了心理主义"等问题。重估他们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对于当代哲学在研究主题和方法论上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将从逻辑学和语言哲学这两个重要的角度出发,对弗雷格和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进行再评估。

  • 标签: 反心理主义 弗雷格 胡塞尔
  • 简介:在黑格尔早期作品中出现的"总体性"倾向只是其应对主题冲突的过渡性策略,更具根本意义的是在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中逐步孕育的中介化方法。基于主题、方法和目标的多重转变,《伦理体系》所打造的中介化承认理论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耶拿后期出现的意识哲学转向在很大程度上是承认中介化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总体性 中介化 承认
  • 简介:对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宗教哲学的发展来说,康德和赫尔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角色。然而,这二人的宗教思想的理论趋向却又有天壤之别。康德的道德宗教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又代表着启蒙运动发展的更高层次。这体现在康德一方面深刻批判了旧有的建立在自然理性基础上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同时又把宗教信仰的根基牢固树立在道德实践理性的基础上。而对于赫尔德来说,他的宗教思想关注的核心点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性,而是人性,是作为活生生的信仰个体的生命感受和生活经验。正是这一差异使得赫尔德的宗教思想构成了对康德道德宗教的反动,同时也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路向的形成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康德 赫尔德 启蒙运动 道德宗教 施莱尔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