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古典命题逻辑的函数完备性定理是说,每一个真值函数都可以用古典命题逻辑中标准的逻辑常项来定义。由此,我们可以说古典命题逻辑就是真值函数的逻辑。但是,对于作为现代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阶逻辑,我们却没有类似的结果。塔斯基在1966年为逻辑概念提出了一条标准,即“塔斯基论题”。塔斯基论题的精神来自于19世纪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关于几何的“厄兰根规划”,这个规划对几何理论提供了一个系统划分。在塔斯基论题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为一阶逻辑的函数完备性提出一个初步的研究结果。

  • 标签: 塔尔斯基 论题 命题逻辑 真值函数 一阶逻辑 逻辑常项
  • 简介: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上的基本主张和发展精神实际上在肯定儒家观念。许多美国思想家象儒家那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的重要性。东方所推崇的和谐的观念由于生态哲学的走时而在美国大行其道。构成儒学框架的阴阳、夫妇,父子等范畴所规定的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如今在美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被置于个人的独立性之上,这种主次关系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奥秘所在。文章指出,向不同方向开拓的东西方思想是互补的,当一种思想方式走向极端、产生祸害以后,就要借助另一种思想方式纠偏,这是当代美国社会思潮与儒家观念接近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社会思潮 环境伦理学 儒家 思想方式 家观念 西方思想
  • 简介:黑格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一理论中,一些见解的深刻性、客观性和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就其的缺陷而言,除了完全颠倒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根本的局限性以外,尚有两个较重大的缺陷值得我们深入把握.

  • 标签: 黑格尔 市民社会理论 社会历史观 哲学方法论
  • 简介:是19世纪自由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广大民众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之后,另一种压制力量——“多数人的暴政”——正在隐秘地侵袭个人自由。密试图以“自我保护”为原则给个人自由划定一条不受公共权力干涉的边界。伯林面对20世纪人类自己造成的巨大灾难,认为“理性一元论”所形成的“观念的压迫”是其根本原因。他把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以“消极自由’’对抗“观念的压迫”,提醒人们警惕“积极自由”的变异。伯林的自由观是在继承、批判和发展密自由观基础之上形成的。

  • 标签: 密尔 伯林 自由 划界 观念
  • 简介:一般说来,海德格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他喜欢谈论深奥莫测的存在(Sein)、此在(Dasein)等基本问题。这种印象经常使人对他的哲学望而却步。其实,海德格也常常谈论很具体的科学、技术和充足理由律等时代问题,从而抒发出他的时代感受。甚至可以说,他的时代感能够激发人进一步去探讨他到底想在哲学上主张什么。

  • 标签: 海德格尔 现代科学 沉思 充足理由律 时代问题 时代感
  • 简介:继承语是移民社会的特殊现象。在英语为通用语言的美国社会中,继承语学习者和继承语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继承语在美国的发展,指出继承语项目能够维护语言生态,顺应人口变化,促进族裔认同,调整语言关系,将成为美国语言教育的新方向。

  • 标签: 继承语 继承语学习者 原因
  • 简介:6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余涌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清华大学黄裕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慎、李鹏程、周晓亮、杨深、尚杰、王齐等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言。丹麦文化中心麦瑟施密特(ErieMesserschmidt)先生,“文集”主要译者之一、丹麦籍华人京不特先生也先后发言。

  • 标签: 克尔凯郭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座谈会 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书
  • 简介: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孙克强就象有人曾经认为应该把1914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的分水岭那样,现在也有人认为,应该将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统一作为20世纪与21世纪的分水岭、因为,这种划分更反映出了两个...

  • 标签: 美国国际地位 国际新格局 “冷战” 国际格局 地位与作用 国际政治
  • 简介:10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表论文14篇,内容关涉麦克道的概念论,也关涉诸如经验、语言、理性、行动、信念、意向、意向性、知识等论题,还关涉相关的哲学史(休谟、维特根斯坦)或哲学传统(大陆哲学、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概念论 麦克 经验 北京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 简介:虽然麦金太被视为当代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但他本人却极力否认自己是社群主义者。这种否认源于他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为了标示这种区别,我们不妨把麦金太的政治哲学称为“小社群主义”。这种“小社群主义”建立在小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小共同体(邻里、村镇或农场)区别于大共同体(现代的都市和国家);这种小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

  • 标签: 社群主义 麦金太尔 实践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道德共同体 政治哲学
  • 简介:发展大公司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它虽然是一种企业行为,市场行为,但在我国现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促进。本文试就我国如何推行大公司战略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发展大公司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公司在激烈...

  • 标签: 国际大公司 多角化经营 大企业 积极稳妥 企业兼并 东南亚金融危机
  • 简介: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很少追问何谓时间及其存在方式,对于与人以及人的生活意义的关系来说,时间只是一个衡量人的历史延续的工具。但究竟什么是本真的时间?考察它的维度应是什么?它归属谁以及以何种方式归属?这是海德格沉思“时间”所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 标签: 生活意义 海德格尔 时间观 四维 存在方式 “时间”
  • 简介:内在与超越,两个问题,其实所要解决的乃是一个如何超越的问题。海德格与牟宗三的两种超越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理性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人若运用逻辑,就很可能忘却自己的存在,生活应有孔颜之乐。人的生存是世界性的存在,人既是有限的存在者,又是有多种可能性选择的“在世界中存在”(的超越者)。此外,两种不同地域的超越,却走上了同一的主客不分的东方式的思维模式,这亦证明了中国文化无限的生命力。

  • 标签: 内在 超越 现象学 此在 心性
  • 简介:阿契·J·巴姆(ArchieJBahm)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比较哲学家,主要致力于中国、印度和西方哲学的宏观比较,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1958)、《佛陀的哲学》(1958)、《瑜珈——终极的和谐》(1961)、《世界现存宗教》(1964)、《孔子精神》(1969)、《薄伽梵歌——黑天的智慧》(1970)、《比较哲学——西方、印度和中国的哲学比较》(1977)、《美国哲学家通讯录》(1990)等十六部专著。译者从他的著作《孔子精神》、《比较哲学》、《世界现存宗教》儒教章中摘译了部分论孔子的言论,稍加编排,供中国学者和读者参考。

  • 标签: 宗教理想 印度 佛教 道教 公元前 比较哲学
  • 简介:马克思对黑格辩证法的“颠倒”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疑难。通过借鉴海德格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类比马克思对黑格辩证法的颠倒,有助于我们达到对“颠倒之谜”的本质性理解:对黑格辩证法的“颠倒”绝不是简单的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辩证法中转向出来。马克思是通过穿越黑格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的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从而达到这一转向的。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思破除了黑格辩证法的“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 标签: 马克思哲学研究 黑格尔辩证法 颠倒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意识形态幻象 柏拉图主义
  • 简介:美国著名汉学家李克是中国典籍《管子》的权威英语译者.通过他对《管子》一书长达五十余年的翻译与研究历程,他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规范,以及他对授业导师卜德教授的师承,和他对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学的不断开拓,我们可以窥见其“中国学情结”之一斑,同时文章也梳理了在其翻译与研究中,他与中国友人结下的深厚情谊.

  • 标签: 《管子》英语译者 汉学家李克 翻译策略 中国学情结
  • 简介:<正>一、引言一个人怎样才能理解他(她)自身的存在?他的存在怎样使他的理解达到一种真理?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是与人类生存的本性攸关的两个生存性问题,东西方都有相当多的哲学家在探讨它们;然而,这两个问题在今日更有新意,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因为,哲学家的麻烦之处就在于:滋养和培育他们心灵的那些思维习惯和传统往往又成为他们的桎梏。因而,人们在洞察和思索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时,需学会使自己首先摆脱束缚。海德格以下的疑虑与上边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 标签: 海德格尔 有限性 孔子 本体论意义 人类生存 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