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经过对江苏十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概述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学科建设的走势,分析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出了带有探索性的方法和措施。

  • 标签: 地方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 学科带头人 队伍建设
  • 简介:管仲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也是齐国由衰到强、由危到安、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而齐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无疑是得益于管仲非凡的政治才干,尤其是他的人才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齐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

  • 标签: 诸侯 齐国 重视人才 政治家 人才思想 春秋时期
  • 简介:“举贤”是孔子人才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举贤”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不是周礼中原有的,而是奴隶制走向崩溃以后产生的新事物。齐桓公实行“三选法”可以看作是“举贤”制度的开端。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改良派立场,接受了“举贤”的思想,因此主张“学而优则仕”,以“学而优”作为从政的条件,是对贵族世袭的挑战,尽管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他并没有根本否定世袭制。“举贤”的实质是要求从平民特别是士阶层中选拔人才,所以孔子极力主张把教育对象向平民推广,提倡“有教无类”。王官六艺之学与平民结合,发展而为诸子百家。战国人才辈出,与“有教无类”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能独立思考的人才品质。他提出了十二字的人才教育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且智”是高标准。“学”与“思”结合是孔子教育方法论的核心。孔子讲的理想和道德,当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 标签: 孔子 开辟道路 举贤 世袭制 齐桓公 仁且智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齐国也逐渐摆脱了西周传统的“亲亲尊尊”、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开始寻求一种既能纵欲享乐、又能建立中原霸业、称雄天下的新的治国方式。齐国的人才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从能力方面看,大至宰相、小至各行各业,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都是人才;其二,从品德修养方面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凡品德修养者也是人才;其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经历了重德到重才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的得失与齐国的盛衰紧密相连,虽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某些人才思想,如重视人才的治国理念、重用德才兼备的上层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以及对什么是人才的深层思考,等等,仍对当今社会有种种借鉴意义。

  • 标签: 春秋战国 齐国 人才观 能力 品德修养
  • 简介:现代语言学各家各派学者从不同侧面、角度对语境的概念、要素、意义进行了界定、归纳和阐释,语境研究呈多元化模式。国外语境理论的多元模式主要表现为从社会文化、语言交际、心理认知、话语、语言变异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国内语境理论的多元模式主要表现为从修辞、语义、语用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多元化语境模式实质涉及到抽象和具体两个层面,在不同层面中语境的形态分别出呈现静态和动态的特征。客观实体和知识是语境两种主要的存在方式。

  • 标签: 语境 多元模式 层面 形态 存在方式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政体先后向中央集权方向演变,围绕着中央权力机构的系统分化和进一步完善,其人才体制出现了新的特点,重视“中央之人”的选任,尤重相的任置。本文试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例,来分析相任的人才理念的形成、贯彻及社会影响等。

  • 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 人才思想
  • 简介:儒教讨论的最要紧之处,是它的关系主义模式,难以为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关系的不同表达方式,随即就有相应的关系——信仰结构,表达出个人的精神关怀,表达出普遍王权的合法性证明形式,表达为圣人正义的强制性要求,甚至可以表达出儒教信仰的王权垄断特征。

  • 标签: 关系主义 儒教 信仰结构 合法性证明 精神关怀 垄断特征
  • 简介:试论《荀子》的写作模式朋星一《荀子》32篇,除文艺性作品《赋》、《成相》之外,绝大多数议论性的篇章都有较固定的写法,即:以简洁的论题统摄议论范围(如《劝学》即标明论教育、学习,《修身》为专论伦理、修养,《非相》乃批判相术),每篇论点集中、鲜明,一般开...

  • 标签: 《荀子》 写作模式 《诗经》 《尚书》 《尧典》 议论文
  • 简介: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国际学者一直在讨论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大多数讨论着眼于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家庭工业、专业化商品市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传统的私人银行信贷系统。但很少人注意温州经济奇迹的一个显要特点:即“仪式经济”的复兴与扩张包括神灵崇拜、修建庙宇、生命周期家庭仪式、传统农历节日、社区宗教游行活动、佛教道教仪式、基督教教会、祖先祭奠、由宗教激发的为社区项目和慈善事业筹款活动、占卜和风水。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一向认为所有这些仪式花费都是“封建迷信”,“毫无用处”,“浪费”。但是,这些仪式花费在抗衡温州经济造成的个人财富积累,促进财富再分配和社区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温州的仪式经济体现了乔治·巴塔耶所谓的追求“自主存在”的自由和权利,也就是通过直接接近神圣的世界,来超越人世的羁绊。

  • 标签: 经济 仪式 中国 宗教
  • 简介:邹忌是田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任相封君,辅助国君称“强于天下”。根据相关史料对这一人物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齐国人才思想的鲜明特点:德才兼备而更重才,与才相比,德的要求大降。这既富有战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带有齐国社会风俗的一些印痕。

  • 标签: 邹忌 封君 战国时期 人才价值观
  • 简介:<正>江苏省社科院建院已有十年,文学所建所也有十年。从最初的只有研究人员2人发展到现在共有研究人员16人。十年来,由于路子对头,只有两人、几人、十几人的文学所,却出版了专著26本,编书18本,编辑《明清小说研究》12期、《台湾与海外华文

  • 标签: 社科院 道家道教 明清之际 台湾 新文学史 研究人员
  • 简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印度经济不仅增速几经起落,而且增长的几个重要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正是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印度增长模式出现的这些新交化,并探讨了变化本身可能对印度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5年之后,随着投资增速和在印度经济中占比的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消费已不相上下,但因其波动更为明显,使得GDP波动与投资的振幅更趋一致。与此同时,虽然按照东亚新兴经济体的标准来衡量,印度的经济算不上是出口导向,但是出口对于印度经济增长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贡献不容低估。最后,就是印度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发展制造业对解决印度庞大人口的就业、实现经济长久高速增长意义重大。总之,印度模式曾经有过的独特性正在变得模糊,它与传统的东亚模式渐行渐近。

  • 标签: 印度 需求 经济 增长 模式
  • 简介:实践表明,强县扩权涉及体制、机制,触及多方利益,政策性性强,复杂程度高,需要周密部署,审慎推进。实施强县扩权改革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在注意把握与法律、政策衔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方法不同,手段各异,但“殊途同归”。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全国出现的代表性模式进行分类梳理,对其特点和利弊进行初步分析。

  • 标签: 层级结构 权力关系 县域发展 案例分析
  • 简介:现代环境法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全法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社会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环境法的对比,可以发现循环社会法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的底线;(3)从生态的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的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 简介:作为当下中国城市日渐流行基层管理服务模式,网格化管理在提供社区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但因其本身作为基层政权行政力下沉的一种方式,与代表基层民主的社区自治力量之间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同时也蕴含着城市基层政权“内卷化”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诉求与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权益诉求在社区服务上存在着衔接点,关键在于淡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行政色彩,做到“社区服务网格化,社区管理民主化”,从而使网格化管理模式与社区自治能够相互协动,并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 标签: 网格化 社区自治 社区服务 城市管理
  • 简介: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先秦时代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推类方法,古代先贤只给出了一系列的语义说明,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形式语言的语形说明。如借助现象对事物的状态和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规律进行描述的科学认识方法,我们今天可以尝试着给它构造一个推理模式,并通过分析它的思维进程、根据、推导原则及违反原则的错误,展现它的特点、能够成立的有效性及世代相传的普遍适用性,并进而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促进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辩证扬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的沟通。

  • 标签: 有效性问题 先秦时代 构造 推类 文化传统 科学认识方法
  • 简介:江苏近代民族工业是在西方列强武力侵略刺激下,在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下兴起的.它们的启动与江苏传统工场手工业虽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但从价值观念角度来考察,明清江苏商品经济的发达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近代工业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是与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近代工业开始兴起的时候,无论是人们的理念或是外在的环境,都容易接受这一全新的生产方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江苏近代民族工业形成了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南北发展不平衡、开放性、波动发展等特点.

  • 标签: 江苏 近代 民族工业 发展特点 轻纺工业 启动模式
  • 简介: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是发展社会政策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具体实践。深入研究并倡导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探索此项工作,对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含和实践价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现有的两种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模式(“呼图壁模式”和“通江模式”)各要素的异同,对其实质分别,以“质押委托贷款”和“质押自营贷款”两个核心概念涵括之。随后,本文从模式设计初衷、基金管理方式、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形塑上述两种模式的主要因素。在萃取各模式精华的基础上,论文第三部分具体描绘了作者对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愿景及其实现方式。最后,本文就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三个问题(配套政策、风险认识和功能定位)请教各界同仁。

  • 标签: 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 模式比较 理想设计